《黄土地上的乡村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土地上的乡村事-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不用愁孩子在田地没有东西吃。爹娘是对的。孩子饿了,会扒出红薯烧烤,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极了。大人发现自家的红薯被偷,不会恼得骂起来,他们知道又是谁家的坏小子偷烤红薯吃。满地的红薯,孩子烤几块吃是不必计较的。

  新生和小伙伴最喜欢在初冬麦田里玩耍。下午放学后,小伙伴牵着自家的羊到田地里放羊,待羊吃饱后,小伙伴骑上既大又壮的羊背上在麦田乱跑,真有大草原骏马驰骋的*。这些,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如同村子的护村河,已是梦想。令新生和小伙伴不理解的是,家家都有那么的田地,为啥大人还常为地边吵嘴,甚至打架,好象谁家的田地少一把土就象少了自己身上一块肉。立国亲兄弟曾为地边打架结仇,乡邻间因为地边打架也就不足为怪了。那个时候,村里每年都要处理不少因地边吵嘴、打架的事,村长和支书说谁家多占一公分地又能怎样呢,难道能要人命?打架的却说,要人命也就算了,一条人命好说,可占地没有底,今年占一公分,明年就是二公分,后年成了三公分,大后年……这样下去还得了。村长生气说,你这是啥球道理,按你这个说法你们是要年年打架。打架的说,地边子问题不解决,打架是难免的。村长和支书气得没办法,只好让小队开会重新为他们核实亩数。村里为防止因地边界线不清而引发村民打架,分地时,村里让各小队一定要把地边橛子打得既深又牢,这样村民自己可以准确判断自家的地是多一公分或少一公分。有了地边橛子,村民犁地是会以橛子为准点,依次用木棍在地里插一直线,然后用眼睛瞄了又瞄,就象木工瞄线一样,唯恐有半点差错。新生和小伙伴起先不知道插在地里木棍的作用,便拔出木棍玩耍或打扙,大人看见后象头狼一样跑过来夺过木棍,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屁股上,挨了打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犯的啥错,呜呜哭起来。小伙伴回家向爹娘哭诉,爹娘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不但不找人家为孩子出气反训孩子,你拿啥东西玩不好啊,偏拔人家插的球棍子,挨打冤枉吗?孩子感到十分的委曲。以后,小伙伴知道插在田地里的木棍是不能乱拔的。

  三

  村民说二十年前人均二亩地还多,现在人均一亩地也不到了,下次重新分地就更少了,到时候种蔬菜的地也没有了。另一村民说,你说将来没有种菜的地,我看现在已没有种菜的地了,咱现在吃的菜不是到集上买的,就是在自家小院种的,以前呢?……新生知道自己小时候村民的菜地就在村子里。村子里靠近护村河的地方便是村民的菜地,村民用护村河的水浇灌自家的菜地,相互间说笑着。菜地在村子里,吃菜是很方便的,家庭主妇快烧好时发现蔬菜没了,忙跑到菜地掐菜,回来时锅灶里的火还没熄灭。那个时候,村民缺少食油吃,粮食也不多,但村民绝不会缺菜吃。村民有句顺口溜:护村河绕村流,浇得菜地绿油油,没有油不用粮,一家人蔬菜饱口粮。

  新生小学读完时,村子里的菜地上已盖起一排一排的房子,村子内的菜地一寸也不存在了。村民便在护村河外边的土地上种菜,但不几年时间,河外边的菜地也盖上房子,村民不得不把菜地选在远离护村河最近的田地,再后来,……村民干脆不留种菜的地,只有菜农留专门种菜的地。村民叹气说,以前咱农村总认为买蔬菜吃是城市人的事,想不到现在有土地的农村人也不得不买蔬菜,有地不能种蔬菜,……。唉!村民说,真不明白仅仅数十年,土地为啥少得这么快。土地不仅越来越少,还要受折磨,弄得土地和人难以消受。其他村民知道那位村民说的是啥事。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现在提起来,很多村民还在骂娘。那年春节过后,村长在广播里突然喊叫起来:各家各户听着,我利用吃早饭时间广播一个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好了,……正在吃早饭的村民听到村长广播心里就烦,今天广播计划生育的通知,明天广播超生罚款的通知,后天广播出钱建校、修路的通知……总之,不是计划生育,就是罚款,交钱,没有一个令村民高兴的通知。钱是交了一次又一次,一尺长的公路也没修好,学校的楼房总漏雨……啥球事都没办好,个别人的腰包却鼓了起来。村民想起这些事就骂娘。村民有了啥难处,没人过问,要钱的通知是一个接一个,情绪不满的村民不知道村长大清早又广播啥球通知。村长广播,吃罢早饭后,每家的当家人到村委来开会,今天咱们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要开。“我再广播一遍,早饭后,每家的当家人到村委会来开会,必须有人来,要不然村里的大事不知道,别怪村里没通知。”村长连续广播三遍。村民感到迷惑,不知道村长葫芦里卖的啥球药。村里有啥大事,广播里讲一讲也就得了,还非要人过去开啥会。村民说村子多年没开村大会了,村里换届选举也只是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各选区选民大会,不知道这次村里突然开村民大会有啥球大事。啥大事,咱大伙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村民来到村委时,看见村委大院已有很多的人,靠近村委会议室门口前并排着三张桌子,是主席台。主席台上坐着五个人,正中间是一个副乡长,村民认识他,靠近副乡长右边坐着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和一个稍瘦的青年人,副乡长左边坐的是村长和村支书。村委大院里,村民陆陆续续的走进来,村长抬头看暖洋洋的太阳,又不断掏出手机看,低头向副乡长说些什么,副乡长点点头。村长清清嗓子,对着着话筒喊,大家安静,不要讲话了,我先说几句。随着村长的喊声,村委大院静下来,村长说,县里和乡里非常关心咱们村脱贫致富的事,上头为帮咱们尽快的发家致富,决定给咱们村送来致富的技术和资金,对此,咱们庙和村人要忠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村长的话音刚落,村支书带头先鼓起掌,下面的掌也鼓了起来。村民开始在下小声的议论,不知上头这次送来的是啥技术。村长向下面摆摆手,笑着说,大家先不要议论,安静下,我们请李乡长讲话,大家鼓掌欢迎。场下一阵哗哗的掌声。李副乡长站起来含着笑,双手向大家示意,拖着嗓音说,乡——亲——们,你们辛苦了。然后,李副乡长又坐在位子上。有村民小声说,咱们只是拍拍手,辛苦啥球。另一村民说,你听听他的官腔。那村民说,当官都是这个样。……村长见副乡长坐下,忙为副乡长移移话筒。李副乡长扶扶话筒,清清嗓音开始讲话:县——政——府和乡——政——府非常关注我们庙和村人致富的问—题,为了帮助我们庙和村人,乡政府派我来亲自抓这个事—情。乡政府对我们致富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视啊!根据县里的指示精神和乡政府的致富要求,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乡里研究决定,在我们庙和村走种槡养蚕的致富门路……村民听说乡里要搞种槡养蚕,有的村民感到很是奇怪,不解的说咱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主,没有种过槡树养过蚕。有的村民说,种槡养蚕是南方人的事,咱这里的土地不适应种槡养蚕。又有村民说,种槡养蚕的活咱也不懂,能行吗?……李副乡长看大家在下面议论纷纷,笑了笑,对着话筒大声说,乡亲们不要议论,我理解大家致富的心情,让我把话讲完。会场又安静下来。李副乡长又讲些什么种槡养蚕是如何如何的好,乡政府如何大力支持的话,但村民已无心听讲。李副乡长总算讲完话。接着,中年技术员和青年技术员讲些什么技术的话。村民没听清楚,也听不明白,只知道,不认识的两个外地人原来是种槡养蚕的技术员,听说要常住庙和村。大会开得已快二个小时了,有些村民已显得烦燥起来。技术员讲完后,村长看下面的村民有的吹牛聊天,有的在议论,很是生气,他也知道村民已有些烦,但会议还没结束,咋能这样呢,这不是让自己在李副乡长面前丢丑吗?村长拿过话筒咳嗽一声,笑笑说,大家安静,不要讲话了,会议很快就要结束,在这里,我宣布村委会的一个决定。村民听村长要宣布决定,知道和自己的利益有关,便安静下来。村长说,为了早日实现致富,村里决定把黑河边的二百多亩地留出来作为种槡树苗的地,乡里要求今年春上要把槡苗栽上,明年春上便可采槡养蚕。村长的话就象炸弹一样在村民间爆炸。村民说,黑河边上二百多亩地可是良田,种出来的粮食比其它地多收,这样的地种槡树真是太可惜。黑河边的地今春栽槡苗,二百多亩地的小麦岂不被毁坏?有村民说,现在毁坏小麦栽槡苗不行,绝对的不行。即使栽槡苗也要等收小麦后,不能毁坏小麦。……村长看下面象炸开的油锅,喊着安静,连喊几声没用,村长急了,站起来拿着话筒大声喊,安静,安静。会场慢慢静下来,村长看大家安静下来,才坐下说,我知道乡亲心疼黑河边地里的小麦,我和书记难道不心疼,也心疼,咱们想早日致富就要以大局为重,不能计较的过多。村长对着李副乡长笑笑,又对村民说,大家也不用担心毁坏小麦的损失,乡里早已为大家考虑好,不会让大家吃亏的,乡里决定种槡树的地免去交公粮外,还按亩数发补助款。会场下听村长最后的一句话后,有人说,这样做,还算讲良心,但仍有人反对毁坏小麦。 

  村民大会结束后,种槡养蚕成为村民饭后讨论的话题。部分有勉强同意村里的决定,说,你不同意也不行啊,这是乡里的规定,吃不准,种槡养蚕还真能成为致富的好路子。反对的人说,狗屁好路子,咱们这地方能种槡养蚕吗?说不定,是上头哪个狗日的头脑发热搞他娘的什么养蚕,象这样瞎搞的事咱们村也不是没有过。村民当然知道瞎搞的事是指那个年代种水稻的事。上头说,黄土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