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印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兰西印象-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服务于外交。
  

处在变革中的法兰西(1)
一个农民砸了麦当劳
  ——从“博韦现象”看全球化对法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我要给读者介绍的若泽·博韦,是法国中部拉尔扎克山区一个养羊的农民,年近50,蓄着一抹很有特色的八字胡,抽着烟斗,一副典型的法国农民派头。他从1973年起经营着一个有几十公顷土地的农庄,养着一群山羊和肥猪,还生产羊奶酪。但殊不知老土博韦并不土,此前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农民出身,其父为堂堂的教授,系1971年加入法国籍的卢森堡人。博韦曾进过大学哲学系,但中途辍学,后来自愿当了农民。 1987年,博韦创建了“农民联盟”,这个仅有万名会员的组织,与传统农会对立,影响却远远超过后者。
  1999年,是世界全面认识博韦的一年。是年6月,博韦带领一帮法国农民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摧毁了“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试验田的3000株转基因稻秧;8月,他率众砸了法国南方阿韦龙省米约市的一家麦当劳;11月底,他带了250公斤法国羊奶酪出席美国西雅图全球化峰会。他之所以带羊奶酪,是因为当时美国对包括羊奶酪在内的部分法国农产品课以100%的关税。博韦一路分送奶酪,一路誓言反对全球化,特别是其流利的英语,使美国人民对其刮目相看,一时成为美国媒体明星,尤其是博韦砸米约市麦当劳之举,从此为其引来了一场备受世界主流媒体关注的“官司”。CNN等世界媒体领袖居然直播他两年后在米约市法院那小得只能容下几个人的法庭上的“官司”和博韦开着拖拉机,亲自到监狱服刑的场面。
  话说西雅图峰会后,博韦走印度,去巴西,同世界各国的反全球化组织联络,成为反全球化专业户。然而,博韦因其破坏活动,屡次遭到法国警方监禁或罚款。但抓一次,老百姓同情一次。这个留着八字胡、烟斗不离手的农民,居然成为法国社会的反美斗士、环保和农村现存生活方式的坚定捍卫者。在法国一时出现了“博韦现象”,法国舆论将其称之为法国家喻户晓的连环画中抗击罗马人入侵的高卢英雄阿斯特里克斯(ASTERIX)的再现,是法国的“田野里的罗宾汉”。博韦反对美国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主导的全球化,认为我们所处的星球不是商品,法国有选择自己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世界上除了跨国公司外,还有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各国政府不能只充当跨国公司的代言人。
  在法国工作期间,我与法各界群众均有不同的接触,本人也曾有幸与博韦先生共进午餐,听其介绍过他自己的全球化观点。他认为人不应该成为商品,要充分重视食品安全,不能发展转基因食品,特别反对在法国倡导美式快餐。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博韦的言行反映了法国人对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荡涤世界各个角落的全球化浪潮的一种由衷的不安全感。法国在冷战结束后突然发现,法国传统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法国文化、法语乃至法国的国际影响力均受到美式自由经济空前的挑战。法国人看什么都不顺眼,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世界越来越脆弱,工作没有保障,生活的目的就是赚钱,什么都要讲效益。在这种背景下,博韦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成为民族英雄是不奇怪的。记得当年法国外长韦德里纳在法《新观察家》杂志上发表访谈,告诫国人世界已处在全球化时代,法国人心目中的世界和法国人向往的田园诗般的恬静生活将不复存在。不管你喜欢与否,必须接受全球化这一事实。法国著名的思想库、法国际关系研究所专门研究反全球化的法著名学者埃迪·富吉尔对我说,“博韦现象是整个法国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法国公众对全球化的心态。从本质上看,法国人不像中国蓄着八字胡子的法国农民博韦成为法国抗击美式全球化的民族英雄。这是博韦走出米约市法院,面对媒体和支持者的镜头。(2002年1月24日)
  人,对全球化浪潮缺乏心理准备。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一些非书面契约在法国深入人心,如企业保证受雇者的就业稳定、工资水平定期提高、享受广泛的社会保障等。法国人从文化上不能接受利润至上,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和生活模式”。
  与法国各界朋友接触,我感觉到,全球化对法国社会的冲击是非常深刻的。首先在文化上,法兰西的辉煌受到美式文化前所未有的打压,好莱坞电影、快餐文化、MBA教育、美国英语,没有一项不在每时每刻地动摇法兰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在蚕食优美动听的法语。在经济上,美式自由经济将经济主导权完全交给市场,弱肉强食,董事会、股票市场主宰一切,员工的权利受到严重削弱。企业经营人员为了利润而兼并重组、随意解雇工人,将企业甚至外迁至劳动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国家。当然,这还有在政治上对美国单边主义,削弱法国外交能力及国际作用的深深反感,而法国的社会*主义传统根基深厚,团结、互助、平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政府通过税收等调节机制,实现财富的第二次分配,促进了社会互助和社会稳定。这在英美国家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法国却已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有人因此也将法国称作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法国公众希望全球化是一个所有人受益的、人道主义的全球化。读者也许还听说过法国ATTC组织,这是个全法家喻户晓的反全球化组织,它不仅是全法最大的反全球化组织,也是全欧洲最大的反全球化NGO。ATTC的反全球化宣言——《地球属于我们》,与博韦思想如出一辙,即对全球化的“三拒绝”立场: 拒绝不平等、不安全;拒绝对环境的破坏;拒绝对自然资源的独占。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处在变革中的法兰西(2)
应该看到,博韦虽然是对全球化惶恐不安的小农利益的代表,但他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他通过砸毁麦当劳、摧毁转基因作物等极端行为,向强大的美式全球化发动反击。在法国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65%的法国人认为,全球化加剧了法国社会的不平等。66%的人认为全球化仅对股东有利。有趣的是,法国的这种反全球化社会思潮得到了执政者的支持。这在素有思想多元传统的法国社会是十分难得的。记得在左翼社会党执政时,当时的总理若斯潘就说过,“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八国集团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峰会时,希拉克总统就首次提出“人道主义的全球化”新概念。后来,当2003年6月法国作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时,希拉克将“人道主义的全球化”的概念变为具体行动,召开了首次南北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主席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就全球化、消除贫困、南北问题等阐述了中国的观点,引起与会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注。
  从博韦现象,我们看到全球化对法国社会的深刻冲击,而这种内心深处的痛,对法国社会走马观花者是体会不到的。国内那些初来乍到的朋友们,常常会对法国人悠闲的生活方式赞口不绝,认为法国人假期多,一周工作才35小时,法国人懂得生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然而,法国朋友们对我的描述和我的观察却是朋友们难以想像的另外一幅图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潮流,是当今世界生活中的事实。全球化以市场为载体、以世界为平台,各国都必须接受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残酷的游戏中角逐,法国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法国人从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思想状态上均对全球化有抵触,甚至反感。但情感和美好的憧憬不能代替客观世界。许多法国有识之士不无担心地对我说,从博韦等法国普通百姓到法国政客,法国上上下下沉湎于对过去的留恋,是对全球化的一种遁词。法国的政治精英在和老百姓玩弄鸵鸟把戏,是一种完全出于选举政治的考虑。这种做法不符合法兰西勇于接受挑战、善于制度创新的民族精神。许多法国朋友对我说,中国是法国应对全球化的榜样。我多次在巴黎上流社会的晚会上感受到法国人对中国由衷的敬佩,他们对我投来的是羡慕不已的眼光,而对法国发出的则是悲观失望的唉叹,认为法国如同一位沉湎过去且已芳龄不再的美人,一天到晚痴等着想像中的白马王子。沉重的福利负担、贪玩的民族习性使人不思进取,在世界大国的大字典中,法兰西引以自豪的只剩下卢浮宫、凡尔赛等历史博物馆,舍此无它。我想,对法国如此尖刻的批评和预测法国衰落不可避免,都是一部分法国人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全球化浪潮中,中法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机遇。问题是政府应该如何教育公众迎接挑战,并将挑战化为机遇。同样,中国的崛起也并不意味着法国的衰落,两者不是替代关系,相反,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道路将有利于法兰西的民族振兴,这就是为什么中法两国一直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的原因。
  一“巾”激起千层浪
  ——从*围巾看法国的族群关系
  稍年长的读者朋友可能还知道,80年代北京有一女子和法国外交官相爱,差点闹成外交事件,幸亏是小平同志下了指示,才成全了这桩跨国婚姻。这位赫赫有名的女性就是李爽,现客居法国搞艺术,育有二子,老大15岁,小的8岁。李爽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她的故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涉外婚姻观。如果读者有意探讨改革开放后的中外婚姻史,那也是个绝对不可逾越的案例。
  然而,你若与法国人谈李爽,法国人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不会对此感到新奇,更不可能将此视作一种事件。毕竟跨国婚姻在法国太平常,在法国有数不完的李爽。资料显示,法国异族通婚蔚然成风。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数字显示,2002年法国的跨国婚姻从1970年的%上升到10%。根据2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