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沟通力-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扮成是唱白脸的“坏人”,而苏联人显然不这么看自己。为应付突发事件而准备军事计划时,我们应当做最坏的打算,把对方想得越坏越好。但苏联人自然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因此,要想更准确地了解苏联人在同样情形下的做法,美国政府必须更真实地揣摩苏联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可以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合乎逻辑地论述苏联的看法、利益和价值,这些论述真实地反映了苏联的观点,也能为苏联人接受。
  总之,通过采取三项完全积极的措施,我们可以克服人际关系中加强相互了解的障碍。这三项措施分别是度他人之腹、勇于拓新和设身处地。采取这些措施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不因为对方将从我们单方面行动中获利而不为之。不管对方是否采取积极回应,我们为理解对方所作出的每一项努力都是值得的,同时对双方的交往也有益处。
   。。

第六章 沟通:作决定前征求和倾听对方的意见(1)
沟通对于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同朋友、同配偶、同上司,还是同政府打交道,沟通的内容和方式都影响到双方解决分歧的能力。沟通不畅会导致误解和不予合作的情绪,导致猜疑、毫无条理的思想和差强人意的结局。
  沟通的领域很广泛。除了那些与建立建设性关系有关的沟通外,它还包括很多方面。本章着重于论述阻止有效沟通的三个障碍,并提出一些完全积极的对策,以帮助人们改善彼此间的交流,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许多人以双方沟通的质量来衡量关系的好坏。“我们相互之间不说话”意味着关系已经破裂;“我们无所不谈”则表明双方关系很亲密。双方交流的方式暴露了彼此关系的性质。旁人根据家长和孩子之间、配偶之间、上下级之间说话所使用的语气判断出他们所处的关系。用敌对的口气说话、打断别人或者大喊大叫表明双方之间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而一个简短的电报、一份备忘录或一封公事公办的商务信函,其形式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可能比内容还重要。
  良好的沟通不必以友谊作为前提。与意见相左的人进行有效交流,比同我们喜欢的人打交道要难,但也因此而重要得多。美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就承认,在双方有严重分歧时,维护彼此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必要。1987年,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将双方之间的“热线电话”升级,并建立危机交流中心,以便在紧要关头,双方能直接沟通。
  沟通本身是复杂的。不经意间,我们的一举一动已向对方传达了信息。沉默本身便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可能意味着“烦着呢,别理我”,或者“我正在思考你刚才说的话”。身体的姿势和动作可以表示热情大方,也可能表示冷冷地拒绝。
  交流的感情因素决定别人是否愿意同我合作。我们都曾有过和某些人一见如故的经历,只需几句话,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而你对我的意思也同样心领神会。双方处得融洽自在,谈话投机,彼此投入。
  同样,如果双方沟通困难,症状也同样明显。我会坐立不安,极不自在。我说话的时候,你眼睛看着别处。你似乎在表明,所有关于我的情况,该了解的都了解了,你不屑于知道得更多。谈话中不时出现尴尬的冷场,讲出的笑话并不逗人发笑,大家勉强笑几声而已。没有哪一方在认真地倾听,双方从谈话中一无所获。假如我不采取措施改变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那么谈话结束时,我只有沮丧、失败的感觉,以后便再也不想见你。这种感受是相互的。
  每一次交流都会促使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模式,这对双方有能力解决日后问题非常关键。做妈妈的大声斥责女儿,可能当场有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母女之间就会逐渐形成隔阂。任何阻碍日后沟通的言语或行为都会给双方带来不利。
  沟通不当会危害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所需的每一个要素。那么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实现能有效应对分歧的沟通?
  阻止有效沟通的三个障碍
  造成双方交流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有些障碍只需稍加努力就能避免。比如:
  ◎ 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交流;
  ◎ 单向沟通,只“说”不听;
  ◎ 说出去的话自相矛盾。
  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交流
  导致沟通不当的最大障碍也许是双方误以为没有必要就某一个特殊问题进行讨论。比如,丈夫没有事先征求妻子的意见就做了一项与她有关的决定,他这么做,可能因为如下原因:。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沟通:作决定前征求和倾听对方的意见(2)
◎ 没有想到要同她商量;
  ◎ 他只考虑了事情本身;
  ◎ 他自以为知道该怎么做;
  ◎ 他自认为知道妻子的意思;
  ◎ 不管怎么说,最后拿主意的是他,而不是他妻子。
  而他的妻子也许希望参与决策,她也可能掌握一些能改变他决定的信息,或者她的意见与他所想的根本不同。他的决定或许是错误的。但即使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且也猜对了妻子的意思,这种处理方式仍是不可取的。妻子会对这件事感到吃惊,丈夫因此在她眼里变得不那么值得信赖了。丈夫在事成之后才向妻子宣布,她会觉得自己不是被说服,而是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丈夫如果单方面做出一个与妻子有关的决定,他似乎在表明,妻子和她的利益、想法都不值得考虑,这就破坏了建立良好关系所需的互相接受的要素。
  政府官员们也常常认为没有必要同别国交流。1985年,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因为新西兰禁止美国核战舰停泊在该国港口而抵制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各国外长会议。当时新西兰首相兼外长戴维兰格说了这样一段不无道理的话。他说:“要使一个联盟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成员之间能磋商解决分歧。”他并没有坚持新西兰的政策是完全合理的,但是他指出减少沟通并不能帮助问题的解决。
  单向沟通,只“说”不听
  即使我们认识到沟通的必要性,我们也常常认为那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就行。然而有效沟通必须是双向的,不光要表达意见,还应当接受意见。倾听对方的看法是绝对必要的。
  有时候我们说话太多,以至于对方无心倾听。比如有对夫妻,丈夫滔滔不绝,妻子则沉默寡言。如果有旁观者突然打断丈夫的话头,问妻子她丈夫在说什么,她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对付唠唠叨叨的人,最佳办法就是塞上自己的耳朵,没有必要倾听下去。这种交流只是单向的。同这样的人交往就好比在同一个喇叭打交道一样困难。
  有时双方之间虽有交流,但却彼此忽略对方,这种沟通仍然是单向的。20世纪50年代,通用电气在同它最大的工会组织打交道时,所采取的方式就是抛出一份合同方案,不给对方留有任何谈判的余地。虽然通用电气提出的方案尚能为工人们所接受,公司偶尔也会作出些适当的修改,但它以绝不通融的姿态亮相,使得公司一旦作出决定就很难再回头修改。工会只得起诉通用电气公司。法院判工会胜诉,认为有诚意的谈判需要双方乐意接受改变,也就是说,一方不光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应当倾听对方的。
  单向交流的后果如同没有交流一样糟糕。就像那位没有征求妻子意见的丈夫那样,如果我们只知道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就丧失了学习和允许对方献计献策的机会。进而,我们打消了对方解决问题的意愿。
  说出去的话自相矛盾
  有效沟通应当是前后一致的。我今天的表达同我昨天乃至明天的表达应当一致。我说给别人听的同我告诉你的没有两样。我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以及我的言行应当保持一致。自相矛盾的话语破坏我所要传达的信息,妨碍有效的沟通。
  前后不一致会削弱双方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就人际关系而言,如果对方嘴上一套,做起来又是另一套,我们相处起来就会觉得别扭。比如一个信奉正统派基督教的福音传道者和女秘书关系暧昧,欺骗了教会,他因此给我们留下表里不一的印象。有些人尚且能忽略一二,但大部分人会对此困惑不解:总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苏联鼓吹不干涉主义,却在阿富汗屯兵10万;美国叫嚣“绝不为人质交纳赎金”,却私下里同伊朗进行用武器换回人质的谈判。当我们听到如此自相矛盾的信息时,我们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感到困惑,同时也对他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弄不清那句话是真的,抑或通通都是假的。到头来,双方很难进一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沟通:作决定前征求和倾听对方的意见(3)
交流时言语前后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三个:我们考虑的利益不同,我们针对的听众是多层次的,由于自己互相矛盾的情绪而传达了模糊的信息。
  目标各异。我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善同对方的关系,但我还有许多其他目标要实现。因为我的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有冲突,执行起来顾此失彼,这个目标同那个利益相互抵触。我的长期打算往往因为短期目标的一时紧迫而被忽略。比如我想做完手头上的一件急活儿,所以对女儿说:“我正忙着,别打扰我。”但她可能笼统地理解为,我不关心她。如果我当即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便补充道:“你能不能过20分钟再来,我给你读你喜欢的故事书?”这就避免了她内心的误解。
  有时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我们今天说的话可能和明天的不一样,那是因为脑子里想的事不同。比如我愤怒地斥责供货商没有按时交货,本意是希望他以后不要再误期,结果他误认为我不想再用他了。这样他可能不会注意到我随后表达的愿意与他继续保持生意往来的意思。
  对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