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立刻把丈夫的衣架递给了他,然后静静地走开了。虽然憋了一肚子的委屈,但是因为孩子们在场,所以我不能和丈夫发火,我不能让孩子们看到父母争吵。抚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有时候敏感得令人吃惊。万一当时我和丈夫吵起来,会对孩子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大部分孩子本能地和妈妈更亲近一些。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总是妈妈在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更偏向妈妈一点。如果妈妈在他们的爸爸面前大声吵闹,十有八九他们会对爸爸产生坏印象。他们可能会想“爸爸让亲爱的妈妈生气了,他是我们家的坏人。”
  从那之后,我从不在孩子面前和丈夫大声说话。即使我们之间有问题,也会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解决,而且我在发完脾气后,通过和丈夫平静地交谈解决问题。
  有的妈妈和丈夫吵架后,总是这样问孩子:“你站在妈妈这边?还是站在爸爸那边?”
  如果孩子回答“站在妈妈这边”,妈妈心里会得到很大安慰。我奉劝这样的妈妈赶紧放弃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一瞬间,会使丈夫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结婚几年后,我非常想念在韩国的父母。那时候正好论文已经完成,我还有些空闲时间。我很担心如果回韩国,会没人照料孩子,但是,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于是下定决心回了一次韩国。
  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但是没过几天,我的心里就开始不踏实了,总是想起我在美国收拾行李时孩子们对我依依不舍的情景。还是母亲了解我,她对我说:“你现在也是母亲了,孩子们离不开你。”她督促我尽早回美国,尽早回到孩子们身边。
  最后,我比预期行程提前了几天回到美国。一看到我,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我感到十分满足,赶快打开了皮箱,给他们分发礼物。
  彼得在拿到礼物后表情有些奇怪,给彼得的礼物是一件黄色的裤子。我觉得这条裤子非常适合穿着讲究的彼得,就给他买了两条。看来,彼得似乎不太满意。这时,丈夫看到了彼得不太高兴的样子。
  “彼得,妈妈特意给你买的,你怎么这种表情?”
  彼得一句话也没说。
  “不喜欢吗?”
  彼得还是没有回答。于是丈夫把彼得叫到了书房。我有些担心,在书房门口偷偷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韩国是离这里很远的地方。妈妈在那么远的地方给你带来的礼物,你应该拒绝吗?为了妈妈,你也要高高兴兴地把裤子穿上。”
  “爸爸,你这是在强迫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是我自己的事,我觉得爸爸不能要求我必须做什么,而且我的朋友中,也没有穿黄色裤子上学的。”
  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钟。丈夫认为孩子无视妈妈的诚意是错误的,而彼得则认为不能强迫他穿不喜欢的衣服。
  丈夫的话没有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很理解彼得的心理。但是,我没有向他们说出我的看法,也没有参与他们的对话。当然第二天我会跟丈夫进行交流。
  最近,我感觉在韩国家庭里,妈妈的口气越来越强硬。只要是和孩子有关的事情,都由妈妈来决定。如果爸爸稍微想插一句话,妈妈总是会说:“你整天在外面,知道什么?”
  在韩国的幼儿园里,如果问孩子们:“爸爸是什么人?”大部分孩子回答:“挣钱给妈妈的人。”在孩子们的印象里,买玩具时,大多数情况下是爸爸站在一边看着妈妈掏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将爸爸彻底从自己的生活中排除出去。即使自己有什么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只有妈妈才能解决”。
  出现这种结果,都是受妈妈的影响。而且这也无异于失去了一个教育孩子的重要帮手。当妈妈与孩子之间出现问题时,连一个可以从中调节的人都没有了。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不失去爸爸这个“帮手”,在孩子面前,我总是对丈夫保持谦让。就是在给孩子一个小礼物时,我也一定要事先跟丈夫说一声。
  在孩子与丈夫很少见面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丈夫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总埋怨丈夫对自己没有帮助。对丈夫要理解与忍让,这样对家庭的和谐才有好处。
  塑造丈夫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由于丈夫的公务繁忙,从孩子们小时候到现在,我们全家没有一起去旅游过。不用说全家一起去旅游,就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丈夫也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
  丈夫每次过节的时候几乎都不在家,并不是因为要参加学术会或者其他什么公事。每年的圣诞节、感恩节、春节的时候丈夫总是自己回他的父母家。起初,我以为丈夫不愿意全家五口人一起回去是为了省路费。但是丈夫却有他的想法:“我的父母虽然人很好,但是,我还暂时不想让你和孩子们跟他们见面。如果你经常和他们见面,他们就会干涉你教育孩子。如果我的父母代替你去教育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丈夫的话不免有些杞人忧天,但是他的确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着想的,所以我并没有反对,也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
  可是孩子们却不这样想。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到过节的时候,总是见不到父亲。
  “为什么每次过节爸爸都不在家呢?平时总不在家,连过节的时候也不和我们一起度过。”
  没有爸爸的圣诞节、没有爸爸的复活节、没有爸爸的新年,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总是将心中的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看到孩子们这样,我也总是后悔让丈夫一个人去他的父母那里。
  但是,我绝对不能让孩子看出我有这种想法,我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爸爸不能和我们一起过节的原因。
  “你们很爱爸爸妈妈是吗?同样的,你的爸爸也很爱你们的爷爷奶奶。如果我们全家都去爷爷奶奶家会花很多钱,所以只能爸爸一个人去。这不是爸爸的错。爸爸也很遗憾不能带大家一起去。”
  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有所不同,如果稍微有点误会,就很难消除。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产生误会后,圆满解决的机会也就比较少,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出现误会。在孩子们对父亲十分不满时,我不能在他们面前发丈夫的牢骚,而是应该让他们明白爸爸是不得已的。
  在多次的解释之后,孩子们不再埋怨爸爸了。在节日快结束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起欢迎爸爸的归来,而丈夫总是带着一副又抱歉又感激的神情回到我们身边。
  如果希望爸爸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威信,那就要不断地向孩子们解释爸爸的处境。妈妈的解释,可以消除孩子和父亲之间的隔阂。 
  
  

第一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德
·☆让孩子认识自我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一种提问游戏。实际上提问并没有正确答案,但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我们先假定一种情况,然后大家一起思考如果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应对。例如,有时候我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急需钱用,于是向我借10美元,可是我只有5美元,而且这5美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做?”
  孩子们歪着头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也很需要钱,我不能借给朋友。”有的说:“朋友比我急需用钱,应该借给朋友。”还有的说:“朋友比金钱重要,我应该想办法帮朋友凑10美元。”最后,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应该怎样做,要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决定。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哪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经常向孩子们提一些类似的问题。在这种“如果是我,该怎样做的”假设中,孩子们对自己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当年,我离开了关爱我的父母,宠爱我的哥哥,只身来到美国,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从铺床睡觉到洗晾衣服,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我慢慢地摸索着。
  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做习惯了,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是,在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人必须自己做出判断,恐怕这一点是最困难的。在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我总在问自己:“我究竟应该怎样做?”为了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我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上学期间,就有很多难题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用心思考。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考虑到,如果在美国生活我应该如何为孩子申请美国国籍;孩子在这里生活将来可能遇到怎样的机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这些事情都需要我自己思考。
  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如果不相信自己,在面对岔路口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时,人很容易产生不安感,使自己陷入彷徨之中。
  幸运的是,我的孩子们在我的提问游戏中,渐渐地认识到了自我,明白了自己希望做什么,怎样做最好,并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领悟。 


·发挥个人能力的时代
21世纪——发挥个人能力的时代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体会到全球化的步伐正在一天天地加快。每天的新闻,大部分内容都与国际形势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韩国而要从全世界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当中。从小学开始,英语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互联网发展更加迅猛。以前感觉很遥远的外国,现在就像隔壁的邻居一样,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外国发生的大事要闻。因此,现在不能只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