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狂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孤独的狂欢-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我会犯错误写检查呢?大概是因为我老暴露“人性的弱点”,比如在参加集体劳动时犯懒,比如上课时总说两句闲话,比如到青春期时想跟个姑娘谈恋爱。对这些错误,我当年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后来却觉得有些模糊——老师干嘛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呢?或者干嘛要用阴暗的心理去揣测学生呢?
  比如我当年“早恋”,老师定下来基调说我“勾引女同学”——“勾引”这个词儿非常刺耳,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勾引一般是个手段,下面还有目的,可当年的我没有目的——连勾勾手指头都没有。但老师们的逻辑很吓人——你如果不是个圣人,那么你就是个流氓。
  于是我就写检查,但还不是要写怎样勾引女同学,而是要分析自己为什么不是圣人,这非常有难度,我年纪小,没有经过*,但相信,那时的情况也是这么糟糕。总而言之,你要非常虚伪,你越虚伪越接近老师们的要求。
  在我大学毕业时,我的一位标准的好同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们都很羡慕,他说,这份工作是付出代价的。“我装孙子装这么多年不容易啊。”说来好笑的是,我这样的“落后分子”的工作是去当老师,去教育别人。
  在这个岗位上我没干多长时间,但我发现,整个教育过程就是学生跟虚伪对抗和妥协的过程,我在我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许多“人性的弱点”,——比如他们也愿意营造一种虚伪的风气,我也希望他们是圣人——至少做一个大体上是诚实的人。 。。

No。5 想象力贫血(21)
()
  算 盘
  ∷∷ 刘应明
  
  
  
  小女的算术课上到珠算了,这对她是件颇隆重的事。正如以前和今后她每要学点新玩意儿时一样,全家也照例跟着忙乎。又是买算盘、又是找录有珠算口诀的磁带,还得将业已生疏的指法在久违的算盘上温习一番。
  珠算的文化内涵和实际用途恐已寥寥。当然,教育专家是不会同意这种看法的。他们会抚今追昔,论述珠算如何是国粹、算盘如何有文化底蕴。甚至多用算盘如何有利于锻炼手指的灵巧性等等。
  记忆中倒确实有两个深深得益于算盘的例子。其一是:某君年过半百而无所作为,穷极无聊之余也觉悟到要做点事情以无愧一生。但实在文不能舞墨武不能弄枪,无以惊人。最后想到了收藏。然环顾四周,大列钟表,钱币、邮票,小到脸谱、火花、烟壳似乎都有人收而藏之。忽一日,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何不收藏算盘呢?虽然听起来不大正宗,但不也有人收藏石砚、门锁,甚至筷子的吗?于是,竟不问结果地埋头干了起来。您还别说,一来兴许是他真能寻觅,二则也是收藏该物件的人本来就无几,反正经年累月后也小有成就,自成专家。当然,此时的算盘已然不足用来辅助计算的了,而完完全全成了一件玩物。看到这位真人在一堆大大小小的算盘间神侃算盘的历史与文化啦、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啦,不知何故,我反正是横竖体会不出来。
  第二个例子是从一本书上看来的,讲的是一个洋骗子的事。大意是某日洋骗子到一群富人堆里,大肆吹嘘自己正在着手开始一个重大的实业项目,生产一种新颖实用、简单易学、无需电源的计算工具,名为Sucaba。该新产品如何绿色、如何低耗如何傻瓜、如何高效,富翁们听了大起兴趣,纷纷解囊投资这个前途远大的项目。洋骗子也真不含糊,未过多久就送来了样机。阔老们迫不及待地撕开外面的层层包装,正如您能猜到的,里面只是一架算盘不免全体大眼瞪小眼,惊呼“What's this?”好在有钱人中也不乏稍有头脑的:“这是中国的算盘!”这下阔老们软瘫在椅子中。他们记起来,洋骗子并没有说谎。这确乎是个“新颖实用、简单易学、无需电源的计算工具”。而且他实际上早已透露了谜底:所谓的Sucaba只是将英文算盘一词Abacus的字母顺序颠倒了一下而已。我读到这里。为我们的国粹充当了一回骗子的道具而有一种说不清的复杂的感觉。
  ()
  数学人生
  ∷∷ 应明
  
  
  
  一切做学问的专业人士中,我最崇拜的莫过于数学家了。个中原因主要是:我仔细琢磨过了,如果让我改变现在的职业,不少行当我立马就能履新。比如说做官;另一些工作我努力也能胜任,比如说当个足球裁判什么的。但要改行当个数学家我就是用尽吃奶的劲恐怕也当不了,想要滥竽充数地混混也肯定混不下去。人对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总表现得要么是不屑要么是神往。在我通常取后者,因为这比较本分。
  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小时候颇喜欢数学,也自觉有一定悟性。在班中做个数学课代表是家常便饭。当然,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数学教育很成问题。缘故是“*”之中,一切知识都被打上“活学活用”的烙印。使得数学课上的代数几乎都是做计算亩产和钢产量的应用题,而几何又成了机械制图的代名词,我至今仍记得画过手扶拖拉机的什么凸轮。由此对数学一直很隔膜,也很偏狭地认为全中国的数学家可能都在算亩产或是画拖拉机。。 最好的txt下载网

No。5 想象力贫血(22)
是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我对数学和数学家的看法,也第一次知道了我们还有陈景润那样杰出的数学家。自此之后,数学的纯洁、干净、明白,可以证明对我来说均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美,不消说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力量。
  在我眼里,像陈景润那样的人是幸福的。您想想,终其一生从事一个问题的研究,心无旁系,其投入和陶醉绝不是旁人所能感受、也不是旁事所能比拟的。而没有什么值得投入、没有什么可以陶醉正是眼下许多人生活既富足又不幸的根源。另外,陈景润的一生无论如何做成了一点事情,其“1+2”证明是举世公认最逼近“哥德巴赫猜想”的伟大的成果。而至他辞世时这一问题也未能得到解决,在我看来也不坏。他可以带着它去和哥德巴赫本人甚至与上帝讨论了。如果我今天死掉,我就想不出能带什么问题去难难上帝和众多先贤。
  甚至安德鲁·韦尔斯在这一点上也比不得陈景润。费马大定理在折磨了众多数学家三百余年后终于遭遇了克星。韦尔斯自10岁上初次知道这一著名难题后,孤独地潜心钻研30年,最终一证而闻名于世。一方面,这个刚过不惑之年的英国人可以如释重负安安稳稳地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他的数学了,但另一方面我也实在担心没了费马大定理可证,他是不是会闲得慌。使他的余生显得一片苍白。
  数学家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值得一提,您就是想破脑子也想不出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或是哥德巴赫猜想能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会给数学家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甚至并不能保证他们得菲尔兹奖。而正是这种不计成败、不计功利、一门心思要证明自身智慧的做法算得上是一种最干净的生活,在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今天显得尤为难得和可贵。
  ()
  从擤鼻涕到窗前的绣球花
  ∷∷ 孟湄
  
  
  
  意大利儿童心理学家前辈,著名教育家蒙德索理(Montessori)在《儿童》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她给幼儿园的孩子讲解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擤鼻涕的方式。她先是仿了各种使用手绢的姿势,最后示范给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最为文雅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小地出声音,并且尽可能地隐蔽自己的动作。出乎她的意外,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听,没有人出任何声音,当她讲完的时候,孩子们爆发出一片叫喊:谢谢老师!
  这是一群不过五六岁的孩子,他们把心理学家感动了,在这个小小的经验里,蒙德索理发现的是更多的东西:孩子需要尊严。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尊严。她意识到我们大人常常大意了。我们的责怪太让他们感到屈辱,孩子们不愿意我们给他们的身上系一条永远的抹鼻涕的手绢,不愿意我们训斥他们的邋遢和不干净。
  这个小小的故事,我在夏天假日的火车上读给了上中学的大儿子。我以为少年的儿子会觉得好玩儿,笑一笑西方人的优雅。没料儿子当即说:妈妈快把这本书翻译出来吧,让更多的人都读读。我怔住了,又一次确信孩子经常比我们大人能够更直接地进入最重要的问题。他们希望我们改掉训斥的习惯,他们需要得到和守住他们自己的很重要的东西:尊严。可是我们大人呢?我们却太多地只注意些别的:他们的学习好吗?他们的考试成绩如何?他们比起同班的同学怎么样?他们该有什么样的特殊技能?怎么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我们偏偏没有注意像擤鼻涕这样的细节。

No。5 想象力贫血(23)
9月初,法国的电视报道了开学的情景,镜头从法国的学校一直走到莫斯科,电视镜头对准了第一次踏进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俄罗斯的习俗是开学第一天孩子们都穿节日的盛装,小男孩子打上了蝴蝶领结,小女孩穿着花裙子。报道说,有的中小学生弃学,他们一小时打工挣的钱,高过老师—天的工资,但是镜头前的老师依然温和从容。校长对学生们说:从今天起,你们开始了人生的大旅行,在卢布急剧贬值,经济黯淡的背景下,孩子的喜悦和校长的庄严让人感动,尊严从这里开始。
  蒙德索理在半个多世纪前已经注意到了怎么对待自己和别人,怎么守住尊严,是我们大人应该给孩子的最简单最普通最首要的东西。她看到在自己办的幼儿园里那些出身平民的孩子们很快学会衣着整洁和举止文明;很快,他们把自己家里阳台上的破锅烂铁扔掉,换上一盆盆鲜艳夺目的绣球花。
  ()
  文学青年
  ∷∷ 许多
  
  
  
  这好像是80年代的故事,那时候最流行的求爱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