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狂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孤独的狂欢-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伯特·列文在印度的旅行很有意思,他登上开往达吉岭的窄轨列车喜马拉雅号快车,发现车上用英语刻着一段话“‘慢(slow)’由4个字母组成,‘生命(Life)’也是一样。‘速度(speed)’由5个字母组成,‘死(death)’也是一样。”这段话和“一慢二看三通过”及“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刻在“快车”上却有点古怪。
  列文发现,印度人和尼泊尔人朋友相聚时会一坐就几个小时,却很少交谈,当地人的意思是“坐着就是事”。与此相对的概念肯定是“坐着干嘛?干点儿事吧”。印度先哲曾说:“关于时间是什么,你不问我,我还知道;你若问我,我便不知道了。”这话挺玄,可是有人真把时间玩得很精细的时候,这话就不玄了——美国系统和程序协会曾给最细微的工作定了标准,其中包括:不加选择地开关档案柜:秒;开办公桌中抽屉:秒;关:秒;关办公桌边抽屉:秒;从椅子上站起来:秒;坐下:秒;坐在转椅上转个身:秒,这该不会是作业标准要每个人遵守吧?
  另一项针对美国人的研究,说他们每分钟换22个电视频道,秒就换个台,这个研究数字对电视台工作人员有什么作用——让他们制作秒长的电视节目?
  (20)
  鸡为什么过马路
  ∷∷ —贯正确
  
  
  
  柏拉图:为了追求更高的善。
  亚里士多德:为了发挥潜能。
  维特根斯坦:穿过的可能性被包含在“鸡”跟“马路”这两个对象当中,而环境使得此一潜在可能性实现。
  爱因斯坦:究竟是鸡过马路,或是马路过鸡,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达尔文:鸡不再栖居在树上之后,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歌德:为了遵照永恒的鸡定律。
  海明威:为了死,在大雨中。
  马基雅维利:为了使它的臣民对它心怀景仰,因为它是一只有勇气过马路的鸡。同时也为了使它的臣民恐惧,因为没有鸡敢去挑战这样的鸟类美德典范。那只鸡以此维持他的统治地位。
  希波克拉底:由于黑胆汁分泌过多而胆汁分泌不足。
  荣格:在文化整体构架中的诸事件之汇流,使得个别的小鸡在历史转折处穿过马路,因而同时使得这类偶然事件发生了。
  萨特:为了秉持信念行事并对自己诚实,鸡觉得自己有必要过马路。
  伊壁鸠鲁:为了享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No。7 玩具的理想(15)
爱默生:它并非穿过马路,而是超越了它。
  海森堡:我们不确定鸡在马路的哪一边,但鸡的确是移动得很快。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阿姆斯特朗:对这只鸡来说只是一小步,对所有鸡来说确是一大步。
  马丁·路德·金:我盼望有那么一天,所有的鸡都能自由地过马路,而没有人盘问他为什么?
  老子:马路可以过,但不能常过。
  庄子:北冥有鸡,其名为??
  惠子:你不是那只鸡,怎么知道那只鸡为什么要过马路?
  朱熹: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这只鸡过马路(格物),以得到天下至极之理。
  康有为:其实孔子在春秋之中,早就预示了这只鸡将要过马路。
  克林顿:我没有和这只鸡发生关系。
  米卢:鸡可以过任何马路,但缺乏过马路的经验。
  卫慧:鸡的内衣在马路那边。
  任贤齐:对面的小鸡看过来,看过来??。
  王小波:为了沉默的大多数(鸡)。
  王朔:无知的鸡无畏。
  *:鸡,你忏悔了吗?()
  认养与认养权
  ∷∷ 莫幼群
  
  
  
  套用流行句式,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认养”的年代。你瞧,大英图书馆已经把认养的范围,从生命体扩展到非生命体了。大英图书馆藏书量达1.5亿册,但每年有8000册图书发霉或被虫蛀,而维护这些“宝贝”需要大量经费,为此馆方推出“认养图书”活动。认养者出资15英镑,便可成为一本书的认养者,他的名字会烫印在书的封面上并获得一张认养证书。
  认养孤儿、认养失学儿童早已有之,后来又听说认养熊猫、认养白鳍豚、认养老虎的,再后来发展到认养银杏等古树。现在大英图书馆的认养活动的确很“另类”,也很有创意。15英镑非常普通的家庭也出得起,而一个普通家庭能在堂堂大英图书馆认养一本书,是很可以自豪的。如果这家有正在读书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也是挺大的,抵得上“智力投资”了。
  不知大英图书馆还要对认养者承担什么义务。动物园要经常向认养者汇报熊猫或老虎的生长发育情况,图书馆需不需要汇报图书的保管和借阅情况呢?可能不会,否则工作量也太大了。
  大英图书馆的“文化金点子”值得推广。我所在城市的博物馆里,藏有一位现代著名女画家的油画,由于环境较差,加上经费短缺,很多油画因保管不善而发霉或变形。此事传出后,还曾引起不小的“民愤”。如果博物馆也采取认养油画的活动,哪怕是让几个人共同认养一幅,也会筹集不少经费吧。
  再比如说,古建筑的维护耗资很大,不妨也采取认养的方式。就拿长城来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谁出××元,谁就可以认养长城上的一块砖。价格应定低些,让大多数人都能承受得起。这样倒能真正做到人人“心中有长城”了。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认养”折射出人的占有欲,但这是一种虚幻的“占有”。因为对认养的动物或书籍等东西,你没有所有权,也没有使用权,甚至没有冠名权,你总不能叫“张三牌熊猫”、“李四牌《莎士比亚诗集》”吧。你唯一的权利可能就是“炫耀权”,你尽可以对别人说:“我在大英图书馆里收养了一本书,我像关心儿子一样关心着它。”
  连图书都认养了,人们接下来将认养什么呢?
  几十年后,一位未来的读者来到大英图书馆,他站在*当年站过的地方,翻开书本,看到认养者的姓名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他或许会说:“那个时候多么有趣啊!”

No。7 玩具的理想(16)
()
  吹喇叭的日子
  ∷∷ 张梅
  
  
  
  禾花雀是候鸟,只是在11月时从遥远的北方飞来温暖的广东三水,所以吃禾花雀的时间很短,只能有半个月的时间。行家们都说,一过霜降这些候鸟的骨头就会变硬,就不好吃了。
  广东人以爱吃而著名,人一到这个季节,一群群的人就会乘着大大小小的车子涌到三水,其中也有不少香港和台湾的吃客。
  因自己也是个爱吃和爱热闹的人,所以也挤在吃禾花雀的人群里。
  禾花雀是三水的朋友专门为我们去捕的。席间听他们说起捕鸟的经过,说是在天黑以后,找一块旁边有密林子的禾田,然后在禾田上架起网,点起灯,敲起锣,或吹起喇叭,把林子里的禾花雀赶出来,然后网住,再把一网的禾花雀赶紧丢在河里活活淹死。
  我问为什么要把它们淹死呢?他们说,因为这些鸟儿很娇,一受惊就要瘦,瘦了就不好吃了。
  当时看着一桌的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炮制出来的禾花雀,想着它们高高兴兴地飞来这里过冬,却没想到等待它们的是这样一种可怕的结束,只是可怜这些鸟儿还是一年一年地往这块地方飞,一年一年地把自己自由美丽的身躯变成贪得无厌的人的美味佳肴。
  在这种场合中,人真是可恶呀。
  现在辽宁说五年之内禁止捕猎,我觉得是这一年中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我喜欢海明威的小说,但因为他酷爱到非洲捕猎,用大号的双筒猎枪打死那些手无寸铁的老虎狮子,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冷酷的人,虽然他最后也用那只双筒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许多男人都爱用打死无法与他抗衡的动物来显示自己的所谓英雄气概,而且还要吹嘘,我憎恨他们。
  而那些虚荣的女人,则用貂的皮来显示自己的富贵。曾经看到电视里的一个画面,一群动物保护协会的女人身上不穿衣服,只围着纸,站在一个为贵妇人展出的毛皮展览会前,表示自己的愤怒。
  赤手空拳和野兽捕斗中走过来的人类,应该给异类留下属于它们生存的空间。
  我认识的一个人,因为自己儿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把自家的猫从9楼扔下去以泄愤,原因是说儿子因为爱猫而误了功课。
  而即使他儿子以后功课门门一百分,他却成了一个冷酷的人。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实!
  ()
  猫的爱情
  ∷∷ 布丁
  
  
  
  我认识的一位小姐,家里养了只猫;她总爱说,猫是她的女儿,多么可爱,多么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这词儿已说明她的猫并不真是她的女儿,否则,该用“特懂事儿”来形容。
  这位小姐最近发愁,因为她的猫处于发情期,天天狂叫,毛发脱落,还有不堪之举。于是小姐就打算给这猫动一次手术。
  我是头次听说此类手术可施予母体,要是男性动物,大可“一刀斩去烦恼根”,给母猫动手术,据说要先饿上半天,这恐怕是要开肠破肚。
  小时候,我常被夜里*的猫吓着,后来长大了,如果听到屋外有猫*,我就跑出去把他们吓走。现在想来,不知道我那时吓走的是一只猫,还是一对正在“*的情侣”,如果是后者,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猫*的声音真是疯狂,有个美国作家,写过一篇小说,以狼的嚎叫为题,据说反映了生命的渴望。但我不知道有没有哪位作家曾以猫的嚎叫为题,反映一下对爱情(*)的渴望,有个日本作家;写过《我是猫》,可讲的不是这回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No。7 玩具的理想(17)
我批评那小姐伪善:怎么对女儿下这样的毒手。那小姐辩解:如果让她去寻找爱情,那她就不会回来,如果不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