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狂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孤独的狂欢-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シ戳说谌跣槎蛔约旱某栉镆阑虺缘簟J率瞪希珼伯爵的第三条协议通常暗指了宠物主人的弱点,他们真正的致死原因是常年被自己豢养在内心的自身的弱点。
  我自己也养着一只猫,至少目前在我眼中它还是一只猫。但看过上述两部漫画之后,有时我不免会恶毒地想象:把宠物领到家里之时就相当于把宠物埋在了家里,日常陪伴你的其实只是它的灵魂;只有它的实体以死掉或离去的方式出现时,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养大了怎样一个怪物。
  相形之下,我更喜欢美国漫画中加菲猫对人与宠物(至少是猫)之间关系的诠释:猫实际上是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好吃懒做不想干活,于是施展摇尾巴、蹭裤脚等伎俩赢得人们欢心,以宠物的身份混到人的家庭里骗吃骗喝。我很希望把我的猫养成一只加菲猫,这样我们俩就可以一起生活在漫画里。
  ()
  穿过你的游戏的我的手
  ∷∷ 布丁
  
  
  
  罗大佑有一首歌,叫《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歌的名字有点儿绕,但读起来唱起来真有些起伏,没真正爱过哪个姑娘的人不会这么缠绵。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No。7 玩具的理想(20)
如今,摸谁的头发也不会有如此的感觉。不是处于热恋之中,你摸上有可能都会忽略头发的存在,唉,不就是个脑袋吗?
  这就是衰老的表现之一。
  衰老的另—种表现是很难再熬夜,没那么大的精神,夜深了,也就洗洗睡了。
  然而,最近的一次熬夜又让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太老,那是打游戏,从晚9点到第二天的早上,足足有10个小时。打完后接着上班。这么看,还是年轻人。
  游戏是最近最为流行的《金庸群侠传》,在种种游戏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角色扮演模式,幻想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慢慢地升级。如果游戏以金庸小说为题材,那就更可爱了。
  以前念书,老师讲过,文学作品都有些“母题”,比如“寻找”和“争夺”,当然还有别的,不过我现在只记得这两种。能记得这两种,就是因为时常要打游戏,游戏中的主角大多被赋予了“寻找”的情节主线,找武功秘籍,找宝藏等等,还要和别人打架,这该算“争夺”。
  按文学老师的说法,爱情小说的“母题”大多是“争夺”,比如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一个姑娘,这就叫“争夺”,这种模式的确在许多本爱情小说里看过。
  遗憾的是,我生活中的“争夺”已经结束了,没这回事了。我也没“寻找”什么,由此看来,我的生活已没什么意义,没有文学上的意义。
  而好多人有另一路毛病:唯恐自己的生活中没有故事或故事性太差。实际上,我也有这毛病。打游戏可能是种替代品,这里面肯定有特丰富的心理意味,要分析清楚是理论家、文学老师的事了,我没有那么高的学历。
  我要说的是打游戏的心理感受,不过一句话也就能说完:那就是穿过你的游戏的我的手。
  套用这句歌词是因为打游戏也颇为缠绵,你要“embrace”键盘,凝视显示屏,也会脸红心跳,你用手穿过的将是一大堆故事情节,那比谁的黑发都复杂得多。
  然而,打完游戏,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又不得不面对没有“母题”的日子,想一想,我会争夺什么,我会寻找什么,什么都没有。人们可以把这种日子定义为“等待”,实际上,我也不等待什么。
  ()
  艺术是一个可怕的词
  ∷∷ 布丁
  
  
  
  年轻时,我曾想当一名艺术家,我迷恋那些玩意儿,包括艺术家张扬的生活方式,包括那种大皮鞋,穿在脚上就能显出艺术家特有的沉重。我想当艺术家,想被人称作是“搞艺术的”,但我始终没有确定我该去搞哪一种艺术。我不识谱,唱歌走调,学琴嫌累,所以当不了时髦的摇滚艺术家;我爱看电影,却懒得念书,所以也不能去念导演系的研究生;学画画和搞摄影不错,可这两门手艺太花钱,我拿不定主意。
  就在我为献身于哪种艺术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已不知不觉地成熟了起来。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只能乱搞点儿别的什么,而不能搞艺术了。但这不妨碍我对艺术的热爱,我还可以一如既往地关注艺术的动态,还可以作个欣赏者。
  当然,我后悔过,特别是当我知道中国也有一些行为艺术家之后,我就感到生不逢时了:在我年轻时,怎么就没勇气搞点儿行为艺术呢?我那时也有一肚子了不起的观念,我如果疯疯癫癫地干上一把,没准儿也早被称作是“行为艺术家”了。
  我这种对艺术的肤浅认识和没有当成艺术家的怨气使我对艺术这个字眼儿有点儿厌倦,狐狸没吃到葡萄就会说葡萄是酸的。不过,如今有一种玩意让我觉得自己有可能在活了30岁之后再当一把艺术家,就像高更活了一把年纪之后又当上画家那样。这个玩意儿是电脑游戏。 。。

No。7 玩具的理想(21)
去年,我就曾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游戏是第九种艺术,以前的八种分别为音乐、美术、戏剧、电影、建筑等,该文论述了为何要把电脑游戏称之为第九种艺术,一是结合性,有美工,有音乐,有故事,有技术;二是互动性,电脑游戏要人去玩。今年9月,中国游戏业诸多厂商汇聚在成都,开了一天的研讨会,然后宣布第九种艺术诞生了。
  我知道电脑游戏跟艺术有关系,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电脑游戏生产厂商就叫作“电子艺界”,名称里有“Art”一词。但我不知道究竟有无必要将游戏跟美术、音乐、建筑什么的归堆儿,还很正经地开个会宣布这第九艺术的诞生。我怕有一天,我要是给哪儿写点儿游戏攻略或游戏心得之类的东西,就被说成是个“艺术评论家”。
  我感觉,游戏界这么一本正经地往艺术那儿靠拢,可能丧失了一种游戏心态,不过,话说回来了,荷兰一个学者写过一本《游戏的人》,说人类文化大都是由游戏产生的。我没有能力分析这一团糟的第九艺术;我只关心它好玩不好玩。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写一些文章论述电脑游戏互动性的意义,我要说的是互动性是这第九种艺术与前八种最大的区别,就跟杨子荣不同于八大金刚那样,所以我玩游戏也算是参与艺术创作,尽管我不会编程设计游戏,但我就是艺术家。谁说我不是艺术家,就是蔑视我青春时的梦想。()
  收音机和电脑
  ∷∷ 布丁
  
  
  
  好多年前,我最主要的娱乐工具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大小如一本《新英汉词典》。那收音机是上海货,很好用,但久而久之,收音机也有老态,不大爱出声儿,我的修理办法就是拆开后盖乱敲一气。
  那收音机的线路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各种管儿、线密密麻麻让我理不出头绪,不过我胡乱敲打一气之后,那收音机也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再往后,我的修理办法不管用了,于是我决定来一次大修。当时我所知道的电器的毛病只有一条,即接触不良,所以我就把收音机里能接触到的零件都紧了紧,这次大修的结果不错,收音机一开就响,而且是最大音量,调也调不小。根据我可怜的物理学知识,这可能是某处的电阻出了毛病,这我修不来,收音机音量太大,我每次听,都要把它盖在两床被子之下。
  也就是在我听被子下的收音机的那个时期,我接触到了电脑。
  那时学电脑极为神秘,进电脑教室要换拖鞋,老师还穿着白大褂,教室里好像很干净,其实空气中总有臭脚丫子味儿。
  出于某种原因,我没学多久就不学了。这让我有好些年没接触到电脑。再接触时,电脑已不是老苹果机了,而是康柏一体机,机子的显示屏与主机焊在一起,体积不大,而软件很丰富,我极崇敬地对待电脑,想着里面的构造肯定比我当年修的那台收音机还复杂。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台自攒的机器,这厮酷爱虐待电脑,经常把它大卸八块,里面的构造*着。他对待电脑就如同当年我对待那台收音机一样.动不动就拆,改锥、钳子一顿招呼。
  我经常流连于电脑市场,每看到IBM或康柏的电脑造型,就害怕那道貌岸然的劲儿,我记得我当年修那台收音机,曾经在上面绑过两根鞋带儿,它一接触不良,我就用鞋带儿勒它,这多好。
  现在的电脑设计也该走走后现代的路子,最好是透明的玻璃罩子,让我们看清楚里面的构造并随时有信心拿钳子去鼓捣一番,让它升级换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No。7 玩具的理想(22)
()
  上网落网
  ∷∷ 施武
  
  
  
  出于一个教训,对任何有诱惑力的东西,尤其是有人已为此而身陷其中,我都有一种本能的警惕。我的教训是,很多年前,我受抽烟者那种姿势诱惑也开始抽烟,到了我非常反感烟的时候,停止抽烟已经意味着戒烟。戒烟,在逻辑上和人的一般能力上都是可能的,但是,一个“戒”字已经说明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无数次戒烟运动的失败都没有太多的借口,理由只是一个:不能跟自己过不去,不能做自己做起来太为难自己的事。其实,这理由也不过是个借口。我处在一个两难境地。我由此悟到,不可轻易去尝试做一件事,如果决心去尝试,就必须把惩罚计算在内。总之,我是烟民。在我这个身份确定之后,我几乎滴酒不沾,因为酒真好喝,所以有“戒酒”一说。我猜,酒喝到某种程度上喝酒的人一定很反感,不然为什么要戒?停止喝酒一定也很难,不然为什么说“戒”?尽管喝酒不一定成为酒鬼,但是酒鬼一定是喝酒的。为了不致再次落入戒烟那样的两难境地,我从根本不沾酒做起。
  现在,我感到的最大诱惑是上网。在网上游走的人个个显得耳聪目明,见多识广。据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