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长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女长孙-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大人之事才一起进宫的。”

  “这么说来,你是有定论了?”李世民见他的表情相当从容,不禁好奇地问道。

  “皇上,臣认为此事应为守门校尉之过错。长孙大人配刀进宫,他竟然没有察觉,驻守宫门之人竟然犯此过错,按罪应为重,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将佩刀带进,是为无心之过,应责罚二十斤铜。”封德彝低着头,笑眯眯地看了一眼似乎松了口气的长孙无忌。

  “恩,你说得有礼,就这么办了!”李世民听他这么说,也再无顾及其他,马上同意封德彝的建议。

  这个时候,坐在一旁久久不发一语的戴胄终于开口制止道:“陛下且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十章:此情此景堪虚幻(九)
戴胄正色抬头,见众人都把目光抛向他,有认真听下去的意图后,才反驳道:“皇上,守门校尉没有察觉无忌带刀入宫的过错与无忌带刀进宫的过错,这两者都是相同的失误。但是,臣子对君王,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失误来做为逃避的借口。法律上明言说道:‘供奉君王的汤药、饮食、舟船者,有所失误的或者没有按照归定法令的人,都要处以死刑。’皇上如果只是考虑到无忌过去的功劳,而不加治罪,那就不是臣等该管的事了;如果皇上是要按照法律进行处理的话,只罚铜就不恰当了。”

  李世民见戴胄这人说话字字恳切,道理严谨,也不禁重新考虑起刚才的决定。现在是新制时期,倘若因为长孙无忌的事情而怠慢法律的话,以后在施行的时候,也必定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他点着头说:“法律,并非是我一人的法律,而是天下之人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屈法顺情从轻处理呢?你们再重新定议吧。”

  封德彝悄悄地看了李世民一眼,分析着,虽然皇上口头上是这么说,可从微皱起的眉头看来,还是有想从轻判决的意思。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兄长,将来的国舅,不如就由他自己来做个顺水人情,也好日后留着人情在。

  于是,封德彝依旧维持刚才的意见,且态度相当坚决,李世民见戴胄表情沉着似乎没有反对的意思,当下就要宣判。

  戴胄见他们君臣两人一唱一合的,又见上面的长孙皇后漠不作声。心里暗自琢磨着,看来事情也必须按照从轻而断才好收场了。

  于是戴胄思索了一番才肯妥协道:“既然陛下已有定论,臣理当听从,只是臣还有一言,恳请陛下一听。”

  李世民说:“你说吧。”

  “守门的校尉是因为无忌的失误才获罪的。按照法律来看,他的罪过应当比无忌还要轻。若论起失误,他们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判决却是一生一死,轻重悬殊。我冒昧地请求陛下,将两人的处罚允以相同。”戴胄说道。

  李世民听后也觉得应当是这样没错,既然大家都这样同意了,这件事情就这样解决,也算是双方相当无害。

  “那么就让无忌与守门校尉各责罚二十斤铜。”李世民满意地宣布这个结果。

  “臣遵旨!”无忌连忙行礼谢恩,背脊冷汗划落,犹死而复生一般。

  “既然你们也来了,就一起商量关于立太子的事情。”李世民挥手示意他们坐下,准备要讨论太子人选的事情。

  “臣遵旨。”

  其实,在长孙无忌等人看来,这不过是在多此一举,太子之位早就有了定论。而在李世民心中却不同,他在意的不仅仅是现在的太子位,更多的是在为自己位置的正统做定论。

  之娴静静等待众人的意见,在她看来这些大臣们会说什么,似乎一点也不重要,又或许她早就知道那个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从外面急忙进来的内侍匆匆走向李世民耳边小声说了件事情,众人困惑地看着他,不知道此时究竟发生什么事情,只见李世民的脸色逐渐铁青。尤其在听了内侍说完后,‘腾’的下站起身来,双目直看着大门外,勃然大怒道:“好个长孙安业!”

  原本缓和的气息在瞬间又重新冻结,四下里弥漫着紧张的疑惑。

  之娴看一眼怒气冲冲的丈夫,又看了底下不知发生何事面面相视疑惑的大臣,刹时间错愕不已。刚才丈夫提到长孙安业他们,如此愤怒究竟是为了何事?她调整下心绪,看着吓得跪在地上发抖的内侍,镇定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启,启禀皇后娘娘,那个,那个近卫军事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兴兵做,做乱……”内侍畏畏缩缩,惶恐不安地答道。

  内侍的话就犹如水面执石一般,在众人心中惊起涟漪……

第八十一章:此情此景堪虚幻(十)
真是事不凑巧。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长孙安业竟然会出来乱事。

  长孙无忌心想不妙,这下子,立位太子的事情又要拖缓延后了。一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开始头疼。

  在座之人不安地看着盛怒的李世民,除了长孙两兄妹模糊知道事情的原因外,其他人都误以为李世民与其他君主一样痛恨兴兵做乱之人。

  两兄妹暗暗相视一眼,皆莫不做声。

  “皇上,既然你们有要事相商,那么臣妾就先告辞了。”之娴看了一眼在座的人,起身告退道。

  “恩。”李世民这时候脾气缓和些,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应和道。

  “臣等恭送皇后娘娘。”

  ————这次一定要好好修理这个长孙安业!

  看着之娴离去的背影,李世民脑中再度回想起当年新婚哭泣的小女人;双拳紧握。

  御花园中,秋花富贵灿烂,本应衬托的绿叶却在一片华丽色彩中显得娇小,逊色。

  缓慢前行的步伐,这时候竟然格外沉重,每每举起脚欲向前,却怎么也提不起力气来。沉闷的胸口像似被压着块巨石,弱弱的上下蠕动着,生怕一不小心触碰到危险濒临坍塌的巨石。

  之娴仅留云雀一人陪同,于园中散心。偌大的园中只有她们两人,漫天弥漫的菊花香味,让人置身其中竟有醉酒的晕迷感觉。

  “云雀,有时间的话,让小筱进来小住几天。我最近也怪想她的了。”之娴在这个时候就更加想念那个平时唧唧喳喳的小筱,总觉得有她在身边吵吵闹闹的时候,心情就开阔些。

  “是,娘娘。”云雀点点领意,又退到身后小心跟着。

  临近午后的天色阴郁得厉害,厚重的云层似乎被钉住般,积压在一起一动也不动。

  伸出手,竟意外的接住一片鲜红的叶片,怔怔地看着手中静躺着的那片深红色精灵,又抬头向前望去……

  满满的一大片遮挡住视线的红叶,缝隙中阴灰色的天空,穿插在叶片间的或直立着、或蜿蜒盘旋着的暗色枝干,紧挨着拼凑出一副细致的美卷……

  袅袅秋风顺着树丛温柔而过,整树的枫叶像有预谋般纷纷跟随它的身影,漫天飞舞着,直至飘落。

  树丛中仍有鸟在鸣叫着,清脆的声音却不如夏日来得欢快;偶尔从风中传来悠扬的笛子声响,似远似近,宛如红叶凋零的感伤。

  “是谁在吹奏如此哀伤乐曲?”

  之娴仔细聆听着风中传来的笛声,顺着声音找寻而去。

  漫步踏在铺满厚厚一层红叶的小路,听着脚下不时传来‘沙沙’的声响,恍惚间觉得这声音与笛声竟是如此相搭。

  笛声越来越清晰,抬起头看去,有一群人站在一座宫殿前面。仰首而视,宫殿的匾额上赫然写着‘太安宫’。  。。

第八十二:此情此景堪虚幻(十一)
“参见皇后娘娘。”

  原本立于李渊两边的侍从们一看到之娴,慌忙转身行礼。

  笛声也随着众人的话语戛然停止。

  “儿臣不知是父亲在此,打扰了。不知父亲近来可好?”之娴倒没想到吹笛子的人竟然是李渊,虽然有点疑惑,但也先按照平常请安行礼。

  “闲来无事在此练练技艺。”李渊像个天真的孩子,将手中的笛子交由旁边的侍从收回,向前走来。

  石质的石桌上放置着几盘点心与清茶,石质的石凳上对坐着之娴两人。虽然之娴仍然还在长孙安业的事情苦恼着,可在李渊面前却始终保持着微笑。

  “世民,那个孩子,最近,还好吧?”自从搬进太安宫以来,李渊就很少过问起儿子的事情。就算偶尔李世民抽空来请安,他也仍然是闭门不见,似乎还在在意建成一事。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开口问出这句话,颤抖着双手,低着头不作任何表情。

  “多谢父亲关心,皇上还好。”之娴愣了下,这是李渊搬进住所第一次主动询问关于世民的事情,尽管心中讶意,她也不忘表示丈夫对自己父亲的关心,“皇上时常询问着父亲的起居,也盼望着能与父亲见上一面。”

  李渊深知,之前时常在为建成二子之事烦闷,而故意疏远儿子。可当他逐渐远离朝廷,远离琐事的时间久下来之后,反倒领悟出一种不同平常的见解,在心胸上也逐渐开阔自然起来。

  ————世民。不知道那孩子现在是否忙碌于朝政之间,而忘记照顾自己。

  “那孩子一忙起来就会忘记平时的起居时间,你有时间的话就多留心他点。”李渊叹了口气,并没有直接回答之娴的话。而当话出口后,才发觉自己竟然比以前还要叨唠。

  看来真的是老了……

  他这么想着,眼前的红叶飘落,就像一小朵从天边洒下的红霞。

  “是。”之娴嘴角露出欣慰的微笑,看来父亲似乎开始打开心结了。

  双手端起茶杯,香味四溢,含一小口,缓缓入喉,清香味道徐徐至脑中,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怎么不见张尹两位妃子?”之娴放下茶杯后才发现本应跟在李渊身边的两个妃子,竟出奇不在身边,不免好奇问道。

  “我让人将她们迁入冷宫去了。”李渊像是松了口气,无关紧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