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力?那当然。

  不过很多人都有实力,为什么只有诸葛亮爬到了那个位置上?

  包装啊!策划啊!虽说以后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但是第一步,必须让别人知道你是谁才行,承认这一点只不过是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而不是有损他的光辉形象!

  而诸葛亮的成功是因为他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策划队伍,如果说姚明身后有个“明之队”的话,那么自娱为“卧龙”的诸葛亮后面就有一个龙之队了——当然了,不是那个大战皇马的垃圾龙之队。

  诸葛亮的龙之队是分为不同档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司其职,都为他在刘备那里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最大的,也是最高级的策划人,或者说是经纪人有两位,一位叫做司马徽,一位叫做黄承严。

  司马徽大家都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其实在最开始,是一个叫做庞德公的牛叉人士率先作出评论的,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这个“水镜”就有清雅鉴人的意思,再加上年龄较大,所以司马徽先有了名堂,而大家都蜂拥而至的请他来点评,他呢?不愧是好好先生,谁来了都说好,弄得老婆都受不了了,就对他说:老公,能不能换个造型啊,我听恶心了都。

  好,好,你这个意见很好,司马徽笑眯眯地说。

  不过好好先生还不是司马徽的最大特点,他最好的就是护犊子。

  护谁呢?诸葛亮和庞统,逢人便讲这二人如何如何牛比,连“得一可安天下”这种话都说得出来,真是牛在天上飞,人在地上吹啊。

  由于诸葛亮的性格比较外向一些,积极配合,所以比庞统先出头了,外面有司马徽称其为“卧龙”,里面有自比管仲和乐毅,类似于李毅大帝的“我的护球像亨利”这样的比较,能不出名吗?——当然了,诸葛亮的本事还是有的,不像李大帝,是个标题党。

  这里把诸葛亮的这些事翻出来不是说他的坏话,人家有那个资格说自己,后面的事实证明着,只是中国人过分谦虚了,总是感觉自我吹捧不好,于是就竭力掩盖,其实没有什么,这一点诸葛亮很像老外,反正是很有自信,为什么要藏着掖着?殊不知过分谦虚就是骄傲啊!

  司马徽的作用有,黄承严的作用就更大了,作为大神的岳父,他的存在直接对诸葛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像司马先生只是动嘴而已,而且老先生很有点气概,扶起了自己的女婿也没有图他什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7—08:组团忽悠的龙队(2)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诸葛亮和黄承严的女儿结合是完美的,诸葛亮是个有才华的“大帅锅”,黄月英呢?也是一个才女——不过很丑,丑到什么程度?一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这位长拧了,是黄头发黑皮肤。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完全是变异,而且是最高级的变异,因为两个纯种的亚洲人弄出了一个非洲人的造型。

  所以,我觉得黄月英的容貌有点被夸大其词了,不好看是真的,也不至于丑到这种程度——没有歧视非洲人的意思,只是在那个年代,一个非洲人很突兀的来到荆州很不习惯,你以为是穿越啊。顶多就是皮肤不是很白皙,而且头发有点黄而已。

  但是,问题就来了,怀疑诸葛亮的人品和素质的我不是第一个,很简单的,诸葛亮,大帅锅,有才华,但是出身一般,以种地为生,农村户口。

  黄月英呢?社会名流黄承严的女儿,有才华(据说),长得很丑,不过自己的母亲是荆州重臣蔡瑁的大姐,城市户口。

  不是说我是小人,但是,如此之组合怎么不让人有所猜疑?

  再看具体的细节,有关这段的描写基本上没有,只有寥寥数语(我怀疑是不是被*了),黄承严对诸葛亮说:我的女儿长得很丑,不过才华和你配得上,要不?

  我要。诸葛亮很痛快。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OK,从字面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诸葛亮是仰慕黄月英的才华,但是,只不过是黄承严的一面之词,再说了,诸葛亮已经很有才华了,再找一个有才华的白领女士干什么?

  那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黄承严的女儿推销出去有点困难,他又不想找个二等残废凑合了,而诸葛亮经过司马徽的吹嘘之后映入眼帘,聪明,帅气,有野心,但是穷,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正好符合要求。

  而诸葛亮不会不知道黄承严还有黄月英的状况,但是大丈夫事业有成才是关键,丑点怎么了,岳父家里有钱有地位就可以啊,可以帮助自己带来事业上的腾飞啊!至于房中琐事,无所谓的,关上灯是一样的,实在不行,找几个小妾就可以了——事实上,诸葛亮后来还真的找了,不过很隐蔽,只是不小心在家书里面提了一句,蜀国不置史官,这个现象很奇怪,很有可能是诸葛亮为了掩饰自己的某些“事迹”吧(胡乱推测,希望凉粉不要扁我)。

  而当时民间对诸葛亮的娶妻看法就是“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有砖家认为黄月英是大美女,是大家嫉妒诸葛亮才这么说的,我靠,动动脑子,有这好事还轮的上诸葛亮?以黄承严的社会地位早就强强联合去了,为什么要玩潜力股啊,而且人家上头有人,不会让山野村夫们诋毁自己的漂亮宝贝的。

  当然了,也不要因为这件事就看不起诸葛亮,他的选择无可厚非,最后又没有对不起人家,就行了呗,政治婚姻多了去了。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诸葛亮就该腾飞了,毕竟有蔡瑁这个大树间接的攀上了。不过人家不着急,还是稳坐钓鱼台。

  这就是诸葛亮牛叉的地方了,着急进步不代表饥不择食,得遇明主,给自己充分的权力和施展空间,那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一辈子混个处级干部,临退休享受专车待遇有什么意思?

  所以,有诸葛瑾这个大树,有蔡瑁这个大树,诸葛亮都没有利用,很简单,他想做的是蔡瑁和比诸葛瑾还要牛叉的位置,被这两人引荐,有可能吗?

  因此,只有等下去。

  终于,饥渴的诸葛亮等到了另一个超级饥渴的家伙。

  那就是刘备。

  不过这不代表诸葛亮上杆子追上去,而是欲擒故纵,不仅动用了司马徽和黄承严,还派上了自己的“龙”队策划小组的主干力量——“龙”托,配合卧龙自我促销的托,简称“龙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7—09:组团忽悠的龙队(3)
龙托的成员是谁呢?当然是自己的哥们和死党了,这年头,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帮忙,打虎亲兄弟嘛。

  而托里面贡献最大的就要数徐庶了。

  论本事,徐庶和诸葛亮不相上下,虽说当初诸葛亮很自负说徐庶和石广元等只配当个省长,而自己才是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估计当初说这个话的时候诸葛亮喝高了,后来徐庶在曹魏那里做到了中郎将,不久病逝,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魏国人才很多吗?怎么徐庶只是爬到了这个位置上?

  ,这才是心里话,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把自己和徐庶放在了一个档次上,颇多的为失散多年的老朋友打抱不平。

  不过两人境遇的差异也暴露了徐庶比诸葛亮不如的地方,那就是沉不住气,审时度势棋差一招,当初徐庶是个杀人在逃犯,这种剑客风范犹存的读书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冲动。

  不过,这并不妨碍徐庶给自己的好朋友当托,他现在在刘备这里站稳了脚跟,就一个劲的撺掇刘备顺便把诸葛亮也给叫过来,大家一起做事。

  看来这个徐庶也是很够意思啊,一点也不嫉妒诸葛亮——不要自作聪明的以为徐庶是在临走的时候才“走马荐诸葛”的,那纯属是罗贯中先生的忽悠,其实二人共事过一段时间,直到荆州沦陷,刘备率领大部队前往江陵,徐庶才提出和主人分手的,借口是自己的老母在乱军之中和自己失散,成为曹军的俘虏,“心中方寸之地已乱”,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刘备之前就已经听过“卧龙”这个匪号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炒作,现如今自己的参谋长都推荐,想必是差不了的,于是就对徐庶说:军师,那还等什么啊,您去把他叫来啊!

  不行!徐庶一摆手,故弄玄虚的对刘备说:这是一个牛人,和我等凡人不同,必须要登门上访才可以搬得动啊!

  当了一辈子心理医生的刘备(忽悠了张飞、关羽一干小弟,曹操,袁绍一干大佬,小糜,小甘一群美女)今天终于着了徐庶(诸葛亮)的道了,其实也很简单,半生屈辱和失败让年近半百的刘备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引进徐庶只是一个开始。

  于是,在这种饥渴的心态下,刘备掉进了诸葛亮精心编制的口袋里面。

  当然了,除了徐庶之外,诸葛亮还有几个托,毕竟,就像咱们写作文一样,论证观点不能只有一个例子吧?所以小石小崔他们都上阵了、

  这么多人,从司马徽到黄承严,再到徐庶,三教九流全都有了,刘备能不蒙吗?于是乎,在这个庞大的龙队策划下,刘备开启了求索大神诸葛亮的艰辛历程——这就是名垂千古的三顾茅庐事件。

  三国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了,而诸葛亮呢?也该他了,这不是大便干燥,这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别人再怎么忽悠,也要他老人家亲自出来秀一把啊,毕竟眼见为实,刘备屈尊既有被忽悠的成分,也有实地考察的意思。

  毕竟,策划了这么久的大戏,真正受益者诸葛亮才是主角。

17—10:组团忽悠的龙队(4)
有关“三顾茅庐”,其实历史上的口径并不统一。一个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登门上访”版,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