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魑魈郑懿偕芪浣氖焙颍炙谴叱闪怂韭恚蚴匕茁恚笊鄢逍N荆钡蕉ぬ氐奈恢蒙稀

  后来,曹操远征陶谦的时候,又让夏侯惇镇守老巢濮阳。

  由此可以看出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重要位置,我们可以将其当作是刘备之于关羽的关系,地位自然可以上升到“大元帅”中的朱总司令。

  只是,我们尊贵的夏侯元让将军更多的有点像彭副总指挥了,而且有点过,至少在性格来看。

  小时候的夏侯惇就以他的暴戾闻名,十四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师,结果被夏侯惇一刀结果了性命。

  十四岁的孩子行凶杀人?即便是古人比今人早熟,不受太多的法律桎梏,还因为生存在那个草菅人命的年代(更主要的是家里有钱有势),夏侯惇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都是有点过了。

  但是,人家还是就凭借着这一事件闻名天下,也算是比较极端的炒作手段了,只是不知道他的老师究竟被人侮辱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说这件事表现的是夏侯惇的“烈气”,在当时还算是一个褒义词的话,那么后来的发展,夏侯惇勇猛归勇猛,比如拔出自己眼珠子吃掉之类的事情——输人不输阵嘛,更多的时候表现的都是:轻率、不走大脑、没有一个良好的大局观。

  比如吕布和陈宫还有张邈勾结叛乱一事,曹操远征陶谦,很放心的把重镇濮阳交给了夏侯惇,可是,夏侯惇听说吕布和张邈联合叛变,马上率领一支轻骑部队火速赶往鄄城,因为曹操太放心张邈了,很多人都在鄄城,不过作为镇守一方的要员,即便那是你的亲人,也未免有点过于轻率了吧?你有一个不说充分,但是要有一个起码的营救计划吧?

  没有,夏侯惇就这么去了,结果被吕布钻了空子扩大了胜利果实,拿下濮阳之后,所有的粮草辎重都被俘获。

  如果把人质救回来也行啊,可是,我们的夏侯将军不仅没有顺利的达成目的,自己反而也成了人质:鄄城的守军假装投降,待夏侯惇放松警惕之后,一拥而上将其拿下,一个大肉票就此诞生了。

  好在还有一个可靠的助手韩浩将军,先是稳定了军心,接着猛攻绑票者,那帮土匪被这个阵势给吓怕了,于是表示不想和曹操对着干,只不过想求财而已,根本就不是吕布一伙的。

  韩浩根本就不管这一些,继续进攻,终于将绑匪全部拿下,斩杀,继而拯救了夏侯惇。

  这一事件中,本该成为主角的夏侯惇尴尬的成了“被拯救的爱人”,韩浩倒是成了曹操刻意树立的一个正面典型——“卿此可为万世法”。

  就是说借着韩浩的这个违反常规的思路发展下去,一旦再遇到绑匪劫持人质的话,不管那个被劫持的人质是谁,一律不讲什么人道主义,不用考虑人质的安危,就是一个字:打!所以没有就多久,绑票这个行当逐渐成了高危行业,没有人干了。

  夏侯惇的鲁莽、头脑发热除了这些天生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徐州和吕布的作战中,被流矢所中,瞎了左眼(这也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很鲁莽的家伙,总是冲在第一线),从此,在军中多了一个诨号:盲夏侯。

  虽然是士兵们在背地里叫,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啊,夏侯惇听说了,心中的恼火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经常自卑的照着镜子,照着照着就恼羞成怒,把镜子摔得粉碎。

  这种郁闷和不爽长期积压自然也助长了他性格中的负面因素,毕竟,这是拿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赤木学长被人叫大猩猩都显得暴怒无常,何况是一只眼睛的夏侯惇?。

  李典,即将要给这样一个暴躁的将军当政委了,效果自然不会太好,曹操光顾着考虑他的基本素质,而忽略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东西:面子和资历。

  没有错,李典的资历不是很拿的出手,以前一直从事着后勤保障工作,现在突然拔到了一线的指挥所,你说,他压得住手下吗?虽然也算是一个参谋,可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更何况主帅还是夏侯惇这样一号很有脾气的大腕,更要把李典的金玉良言当作是放屁了。

  所以,二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合作就是以失败为告终了。 。 想看书来

28—11:开国上将李曼成(5)
李典和夏侯惇合作的这一次对手是刘备。

  那个时候曹操的主力还和袁绍余孽们互殴,刘备已经跑路到了刘表这里,虽然这两个道貌岸然的家伙经常是表面上互掐,实际上防备的死死的,但是,起码的合作还是有的,即便刘表没有听从刘备的计划,趁着曹操主力和袁绍对峙而偷袭他们的老巢,可是,也经常让刘备出来骚扰一下。

  按理来说,刘备这个对手属于软柿子,除了打黄巾贼以外基本上就没有赢过(就连打黄巾贼也输过几次),部队不全军覆没那就要烧高香了,让李典配合夏侯惇去收拾他简直就是给他们机会建功立业。

  但是,事情还是坏在了夏侯惇的身上,当他看到刘备烧了大寨往回跑的时候头脑又发热了,准备率领大军痛打落水狗,没有办法,刘备给他的印象实在是有够烂。

  但是李典看问题却是很冷静,他觉得应该履行一个参谋的职责,所以,在参谋长于禁在场的情况下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夏侯将军,我觉得此时出击刘备有些不妥。

  为什么?夏侯惇用那只独眼盯着李典。

  刘备无缘无故的退兵本身就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李典不慌不忙的解释:我怀疑他会在途中设下伏兵,而且从地理条件来看,南道狭窄,草木茂盛,很容易设下重重陷阱,再配上一把火的话,估计我们就要倒霉了,所以,还是按照曹操大人的指示,穷寇莫追,只要把他们拒于千里之外就可以了。

  哼哼,夏侯惇冷笑:曼成,你真是太谨慎了,刘备啊,拜托,站在我们面前的敌人是刘备啊,他会玩什么计谋?他要是真会玩什么计谋的话也就不会一路输到今天了,算了,既然不敢出击的话,你还是留在大本营看守吧,这种事情交给我和于禁去做就可以了,让刘备不胜的记录继续保持下去吧。

  这明显是鄙视李典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你小子支配看家和运输,打仗,你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于禁这个时候什么都没有说,这就是他老油条的地方,夏侯惇是什么人啊,得罪不起,反正自己不是统帅,出了问题也有老大兜着,跟着干就是了。

  果然不出所料,刘备真的在这里设下了伏兵,连伏击带放火杀得夏侯惇还有于禁一个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好在李典不计前嫌,主动带兵前往支援,这才把狼狈不堪的夏侯惇给救了出来,刘备看看援军到了,也不恋战,主动撤退回荆州去了。

  这一仗打的夏侯惇十分郁闷,曹操也是连连叹气,居然让刘备终结了多轮不胜(连败)的尴尬纪录,你还真是本事啊。

  不过李典的表现还是让曹操毕竟欣慰的,行,我没有看走眼,你果然是可造之材!

  于是,我们的夏侯惇和李典就此命运发生了转折,一连串的尴尬让曹操不得不把身心俱疲的元让将军调到了后方,干起了之前李典的行当,搞个运输啊,治理一下水患啊,维持一下治安啊什么的,不过倒也不错,夏侯惇干起这些来倒是游刃有余,人家不贪钱,又善待士兵,不说同吃同住劳动也差不多了,所以,深得将士的拥护。

  他也因此成了元帅级别中军功较少的一位,中后期基本上不站在第一线作战了,有点朱总司令“宏观调控”的意思,再加上人家的处理政务的能力、背景、资历和忠诚度,有那个吃老本的资格,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至于李典,连续两次技术考核优秀之后,彻底扎根在一线战场上了,曹操又把他和乐进搭配在了一起,乐进虽然和李典私交不怎么样,性格截然相反,优美有什么共同语言,不过在战争中合作的还是不错,一个主攻,一个负责打点上下,出谋划策,倒也是相得益彰,像之前的壶关战役、管承击破战都是二人合作的结果。

  素质过关了,技术过关了,经验也积累的差不多了,这些都是把李典扔到合肥这个火药桶上的必备前提,还有一个,也许是最为关键的还需要考察一下,那就是忠诚度。

  老大都很在乎小弟的铁杆程度,睡眠不是很好的曹操尤其看重这个。

28—12:开国上将李曼成(6)
一系列的出色表演之后,李典被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既然曹操这么看得起你了,你总该有点表示了吧?

  李典当然不会忙着给老大领导上炮(逢年过节送礼除外),这有点低俗,而且人家曹操什么都不缺,犯不着你挖空心思玩这个。

  李典是怎么干的呢?当时曹操为了褒奖李乾父子,不仅让李典接管,还让他们“永久性”居住在乘氏,但是现在,李典却主动要求把宗族上下老少全部迁徙到邺城,也就是曹操的眼皮底下,大本营。

  这个用意很明显,就是主动要曹操放心——我知道老大你是什么想法,只不过你没有明说而已,现在,我主动干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曹操自然是很高兴了,如果下属都像李典这样明事理的话,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也不会失眠了啊。

  不过,他还是要啰嗦一下,以便对李典做一个进一步的考核,看看他是不是一个高素质的马屁精,于是就开玩笑对李典说:曼成啊,你不会是再向耿纯致敬呢吧。

  耿纯是谁?

  东汉开国功臣,带着宗族部曲和刘秀打天下,抛弃了已有的荣华富贵,这一点和李乾有点相似,不过是命大一些而已,后来,在刘秀情势不太明朗的时候,尤其是一个割据势力邯郸的王朗更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他为了让刘秀放心,为了不让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