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小弟啊,也不缺钱啊,刘备有什么?

  曹操是那种刚劲的顽强,而刘备,则是坚韧的顽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柔中有刚。

  都说无欲则刚,刘备的欲望很强烈,却也可以做到无比的顽强,所谓顽强,不光是在逆境中宁死不屈,刘备可以在刘表那里被人养膘而不磨灭斗志,肥肉,只是长在了他的屁股上,而没有成为他精神上的负担和累赘,他对益州垂涎欲滴,但是,当着刘璋的面,他可以压制这种欲望大半年,没有露出马脚,然后再找准时机奋力一击。

  做到这一点,尤为不易。

  不是说别人,不是说曹操做不到这种顽强,而是上帝没有拿出这么多的机会去考验他。

  但是,刘备做到了,所以,才有了今天。

  那么,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奖励呢?

  屁股坐着益州,两手摸着汉中和荆州,是刘备的梦想,或者说是诸葛亮们给他规划的宏伟蓝图实现的第一步,现在,荆州攥的差不多了,屁股也坐热乎了,就差汉中了,而现在,汉中,也是快要成功了。

  只是,在眼看就要到手的情况下,上天又要折磨一下刘备,非要让他过了曹操这一关。

  因此,汉中一战,也可以看作是拼搏之男和忍耐之男的对决,曹操,就像一个强劲的中锋,气势汹汹的带球而来,好似坦克一般。

  长坂坡大溃败的一幕还历历在目,这一回,有了法正和黄权的正牌参谋的帮衬,刘备会拿出怎么样的妙招化解呢?

30—11:玄德,终有一胜(2)
四个字:贴身防守。

  所谓贴身防守就是紧紧逼住曹操,不让他有机会轻松的切入、突破,不让他有机会传球,不让他有机会给同伴拉出空挡。

  总之,就是不让他曹操感到痛快,你想和我打?想和我单挑?嘿嘿,就是不给你这个机会,我承认我是缩头乌龟可以了吧?

  这是典型的弱队面对强队的铁桶阵战术,反正不存在一个主场球迷嘘声的问题,我只要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就可以了。

  曹操,是一个强劲的敌人,这个战术不丢人。

  所以,当这个久违的敌人(自从赤壁之战以后再也没有会面)聚众从长安南下的时候,刘备很有自信的说:你来了又能怎么样呢?太晚了,我不怕你了已经,汉中,即将是我的了。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的自信源自于以不变应万变,他不管曹操有什么花招,就是不出来和你硬拼:敛众据险,终不交锋。

  其实这个办法和当初官渡之战袁绍的招数有点异曲同工之处,袁绍一开始接连派出好几个自以为是优秀的牌和曹操对拉,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之后即使的调整方针和曹操玩消耗战,现在的刘备也是,从张飞在巴西和张郃交手,吴兰骚扰下辫开始,到亲自出征和夏侯渊、张郃开战,都和袁绍当初的战略意图差不多,区别在于刘备捞到了一个夏侯渊,而袁绍一无所获,反而折掉了颜良和文丑。

  而等到曹操的主力到达之后,马上转入了相持状态。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军队很精锐,很能打,速决的话只能是找死,捞到一个夏侯渊已经是赚的了,但是消耗战的话曹操不行,或者说是一个软肋,第一次和陶谦开战,十分顺利的情况下因为陷入持久战而退兵,因为粮不够了,第二次粮草充足又是陷入持久战,结果老巢起火,和袁绍开打,虽然取得最终的胜利,可是,差点弹尽粮绝,要不是火烧乌巢,中国历史将就此改写,赤壁一战又是陷入持久战,结果,因为火攻和病疫而惨败。

  曹操不多的挫折和失败都是因为对手刻意防守,再伺机反攻的战术,而他的胜利几乎全是酣畅淋漓的大胜和速胜,即便是面对拥有数量惊人的游牧骑兵也可以完胜,可见曹魏部队的作战能力之强悍。

  所以,面对曹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守,铁桶阵防守,然后有机会再出击,大不了捞一个平局嘛,那就是胜利。

  这就是功利足球与艺术足球的区别。

  所以,在法正等人的策划下,刘备收缩防线,重点把握几个重要的关隘和据点,就是不出战,就像钉子一样楔在曹操的身上。

  这样的钉子很难拔出来,因为不管你怎么出拳,人家就是不接招。

  结果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下来,曹操有点按耐不住了。

  他曾经设想过无数的场面,就连刘备击败自己的画面都设想过,但是,唯独这一种没有,这么多人马就在这里无所事事的耗着,打,没有敌人,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退,就这么走了?那意味着汉中就要被刘备占据了。

  进退两难的曹操,苦于各种巨大的消耗和士气的低落,以至于“亡者日多”,甚至由此制造了一个鸡肋的经典案例,配合他的悲剧演员就是杨修同志,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当然了,杨修的被杀也不仅仅是妄猜上意,还有一个曹植党派的重要原因,前面也介绍过了。

  于是,两个月的消耗之后(三月兵出斜谷,五月,回师长安),曹操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撤军。

  当然,在这之前,曹操没有忘记把一些可以撤出来的有生力量给撤回来,因为这里距离后方过于遥远,战线拉得太长,过长的补给线给曹军的给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管是调兵还是调粮,都比坐镇成都的诸葛亮困难的多,而且,自己的两位优秀的后勤部长,运输大队长荀彧和夏侯渊都已经不在了,而荆州战场俨然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稍后就会讲到),多线作战万一被各个击破怎么办?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撤出希望不大的一个,集中全力补仓另一个还有希望的。

  这个选择,就是放弃“食之无所得,弃之如可惜”的鸡肋汉中,保住荆州最后的阵地樊城—襄阳,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于是,这一次本该是惨烈的一战变成了一场0:0的闷战,一分,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完成了目的,因为曹操的撤退意味着他可以从容的收编汉中,而对于曹操来说,则是失败的,有生之年,他无法再染指益州,哪怕是汉中一步——不到一年之后,曹操便病逝了。

  随着张郃率领部队进驻陈仓,徐晃入编后备,准备驰援荆州战场,刘备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同时占据益州、汉中、荆州(一部分)。

  三国,在这一天,完成了他构建三部曲的第三步,最关键的一步,最终构建完成了。

  伴随着刘备难得的一胜,完成了。

30—12:玄德,终有一胜(3)
也许会有人感觉很郁闷(也包括我在内),怎么本该列入史册的重要一战会如此平淡无味呢?

  很简单,因为对手并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刘备,暂时还不具备和曹操正面对话的资格,而曹操,要想收拾铁心防守的刘备,也是想面对一个刺猬一样,无从下嘴。

  而看待刘备是如何取胜,似乎也不该单纯的从这两个月的防御入手,虽然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总揽全局,可以把曹操拖入最终的尴尬局面,还有更重要的措施,如果我们简单的把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摆平张鲁回到了邺城,夏侯渊开始正式主导汉中大局。

  整个建安二十一年,不安分子们都很给曹操面子,没有什么动作,因为曹操在这一年晋封为魏王,达到了个人荣耀的巅峰,除了岁末和孙权发生了军事摩擦以外,但是,这一次摩擦也是率先有曹操挑起的,孙权是被动防守。

  至于建安二十二年,还是倡导着和谐的主旋律,即便是大小不等的几次战役,也是围绕着孙权战场而展开的,说到本年度的时政焦点,那就是曹丕被官方承认为曹操大业的接班人。

  但是,有一个事件是无法跳过的,那就是在曹丕被任命为继承人的同时(这一年十月),刘备调动了张飞、马超、吴兰,屯兵于下辫,曹操相应的举措是派出了曹洪——当然,还有曹真。

  这可以看做是刘备和曹操对决汉中的一个序曲,当曹操处理好了相关事宜之后,已经准备对汉中下手了,而刘备,接连出动了马超和张飞,也是出了血本,这是当时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之外,最为重量级的将领了,他们分别是出任临沮和巴西两大军分区的司令。

  这一战,在建安二十三年春有了一个结果,曹操军算是胜利的一方,曹洪和曹真的表现不错,可以给曹操的大军南下铺路了吧?

  慢着,即便是曹操想,也不可能成行,因为就在同时,爆发了许昌叛乱事件,前面也讲过了,这一拖,就拖到了三月份,而四月份,北面的代郡、上谷一带的乌丸也起来造反,烧杀抢掠,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曹操第一时间南下。

  到了七月份,曹操终于可以真正的向汉中调动了,“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经过两个月的调动和准备,曹军主力已经在长安集结完毕,看来和刘备的正面一战是不可避免的了吧?可惜,又被耽搁了一下,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侯音在宛城发动叛乱事件。

  侯音叛乱发生在这一年的十月,等到被曹仁摆平的的时候已经是建安二十三年正月里的事情了。

  这三个月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夏侯渊被杀。

  接下来,三月,曹操兵发斜谷,因为刘备铁桶阵战术,相持了两个月之后,于五月回师,汉中,被纳入了刘备名下。

  从这个大概的时间表来看,曹操至少有两次要主动兵发汉中进攻刘备了,但是,一次被耿纪等人的叛乱耽搁一下,一次被侯音的叛变耽搁一下,结果让刘备赢得了致命的喘息之机和调动兵力的时间。

  更为有趣的是,这两次,一次是响应刘备,一次是联合关羽,而且,都是曹操箭在弦上的时候发生的,难道仅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