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贡献吧?

  所以说,孙权有点冒险,不,是很冒险,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把陆逊拉出来历练一番的话还好,这样的话,对属下们还是有一些交代的,可是,现在刘备已经大兵压境了,没有时间了——如果你非要从那些*山贼的事迹中找到陆逊有卓越的军事才华的话我无话可说,实际上,刘备绝对不是这些草寇所能比拟的,人家是正规军,陆逊这些实则虚之的兵不厌诈的伎俩未必好使,刘备已经不是当年百战百败的刘备了。而且,单论剿杀土匪的话,陆逊也不是业绩最突出的,凭什么就让这个家伙统领东吴大军决定江东的未来呢?

  促使孙权做出这个决定,出这个奇招,有两点。

  第一,大局观还算不错,提了几次议案,尤其是破袭荆州上和吕蒙英雄所见略同,虽然资历差点,但是也不是太离谱;

  第二,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只好赌一把。

  孙权自觉自己的运气不错,压的冷门都比较准,至于是否可以服众的话也好办,先把他拔高,如果手下将领口服心不服的话那就让陆逊自己去摆平吧,我就不信他没有这个本事,当年周瑜不还是被老将程普看不起?最后还是被周瑜化解。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带头信任他,相信底下人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声音了。

  于是,孙权力排众议,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

  军队呢?待遇和周瑜差不多,50000人。

  这样一来,吴蜀之战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前面讲了刘备设计的433,现在,陆逊主导的阵容也浮出水面了。

  什么阵型呢?圣诞树的经典之作:4321。

37—06:防反,四三二一(1)
在这里还是按照之前描述刘备的433的顺序,从守门员的位置说起吧。

  门将的位置当然是由孙权来干了,其实人家也想冲锋在前,过一把进球的瘾,但是,逍遥津一战充分证明,自己当前锋实在是蹩脚的很,不管后面喂球喂的有多舒服,球就是砸不进去,而且还经常坐球车,弄得贻笑大方。

  于是,痛定思痛,孙权决定改行,不,准确说是重操旧业,老老实实的在后面当个守门员+加主教练吧,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破一个守门员不失球的世界纪录什么的。

  所以,不管前场人员如何的重组,后面球门里面的孙权都是悠哉游哉的稳坐钓鱼台。

  这一种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中后卫组合倒不是重点,当然了,不是说不重要,就像刘备433中的诸葛亮和赵云,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冲锋陷阵,可是,不能说人家是光拿工资不干活的公务员,所以,我们可以把张昭和顾雍放在这个位置上,也可以把诸葛瑾拉出来放在这个位置上,无所谓的。

  边后卫有点分量,一方面,当圣诞树的中路无法突破密集防守的话,边卫的压上助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钳制刘备军的打法,为了限制对方锋线三叉戟,边后卫的表现很关键,但是,主要的还是侧重防守,尤其是在陆逊确定了以防守为主,控球为主(以便把比赛节奏导入自己的计划中来)的前提下,更是绝少压上,除非形势极为有利的时候。

  左边后卫是丞相步骘,当然了,丞相是后来的事情,眼下他是平戎将军,因为沙摩柯率领着武陵蛮夷配合刘备军作战,表现的比较生猛,弄得附近一片区域风声鹤唳,给孙权的门前制造了很大的险情,所以,步骘以交州兵10000人进驻益阳一带,严密盯防沙摩柯,保证敌人不会打通左路走廊下底传中或者形成攻门。

  右边卫等同于中卫,因为刘备的锋线中左边锋冯习突破能力一般,速度也不怎么样,所以主要是带着带着就转移到中路,顶多是骗一个角球或者界外球之类的,所以,右边卫我们可以给诸葛瑾,也可以给朱治。

  这个圣诞树的真正奥义是在中场。

  先看“4321”中的“3”。

  陆逊,当然不让的是这个中路的位置了,如果我们看一些足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AC米兰中找到这样一个人:皮尔洛。

  我们的陆逊不仅要像皮尔洛一样组织进攻,而且人家的防守能力是更胜一筹的。

  但是,毕竟是比较年轻啊,所以,一定要为陆逊找两位有资历有威望的老一辈革命家协防,主要的职责就是防守,拦截敌人的威胁进攻,偶尔也会插上进攻一下,就像皮尔洛身边的加图索一样。

  这两位分别由朱然和韩当出任。

  朱然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乃是朱治的养子,曾经协助潘璋擒杀关羽,接着吕蒙死后又代替他镇守江陵。

  总之,是个堵抢眼的角色,让他来当“加屠夫”很是恰当。

  韩当的资格更老,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韩当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算起来也是三世老臣了,先是跟着周瑜打了赤壁大战和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后来又是与虎威将军吕蒙奇袭拔取了荆州的南郡(州治、郡治江陵),升迁为偏将军,遥领益州永昌郡太守。

  防守经验丰富,又是极富攻击力,更加重要的是在球队,不好意思,在江东很有背景,绝对的老资格,所以,给予陆逊极大的帮助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些进攻组织和控球权的分配矛盾等问题,这就看陆逊如何去控制,如何去解决了。

  现在,再来看“4321”中的“2”。

  这两位主要是负责插上进攻的,因为陆逊的存在,所以,这里不会有“卡卡”那样抢风头的人物——潘璋和徐盛“而已”。

  说是“而已”,其实这两位也是颇有名号的人物。

  潘璋前面在逍遥津已经出了风头,后来擒杀荆州军区司令关羽、参谋长赵累、少将师长关平一干人等更是名扬四海——当然了,具体完成抓捕工作的是潘璋手下的团长马忠,潘璋本人负责总体把关。

  由于战功卓著,所以,孙权随即分出宜都郡的巫县、秭归两个县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固陵郡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徐盛字文乡,琅邪莒人也。

  这也是一个用勇气著称的将军。

  他打出名望的一战还要追溯到出任柴桑长的时候,当时帐下不过200军士,而黄祖之子黄射以5000之众前来侵袭,形势逼人。

  徐盛很有大将之风,先是拒收,以滚木礌石弓箭招呼,一阵猛冲之后,黄射大军伤亡1000余人,徐盛一看敌军士气低落,以迅雷掩耳不及盗铃之势杀将出去,黄射措手不及,又阵亡近千人,最后,以惨败收场,以后再也不敢来了,至少离徐盛远点。

  徐盛和潘璋都是以勇猛善战闻名,当个前锋都是绰绰有余,但是,在陆逊的战术体系中却被设置为前腰,这也使得我们对有些耀眼的前锋人选产生了好奇。

  究竟会是谁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37—07:防反,四三二一(2)
这位正选前锋就是——孙桓。

  有点名不见经传吧?其实很多时候名气和实力是不能直接划上等号的,当然了,这些需要事实来证明,比如冯习等人就被证明,名气和魏延们有差距,实力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孙桓的老爸是孙河,一说本姓俞,吴人也,孙策比较喜欢他,所以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 还有一种说法是孙坚族子也,出后姑俞氏,后复姓为孙。

  不管怎么样,反正人家是正经八本的宗室。

  孙河本人是循规蹈矩的,没有太耀眼的地方,孙桓呢?在这之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

  因为此时他才25岁而已,所有的才华还都是在训练场上展现出来的,但是,陆逊和孙权大胆的把正印中锋的大印交给了他。

  好了,说到这里,4321的主力阵容就此浮出水面:

  门将——孙权;

  后卫——张昭(中卫,DC),顾雍(中卫,DC),步骘(左边卫,DL),朱治(右边卫,DR);

  中场——陆逊(三后腰之一,DM),朱然(三后腰之一,DM),韩当(三后腰之一,DM),另外还有,徐盛(攻击型前卫,AML),潘璋(攻击型前卫,AMR);

  锋线——孙桓(中锋,ST)。

  至于替补席上,我们可以给东吴列出一大堆人来,门将位置除外,浪费名额,剩下的找出7个人来实在是让不少人闹心:我比那些进入大名单的差哪里啊?

  比如后防线上的诸葛瑾、阚泽,比如中场的朱桓、吕范、潘睿、全琮等人,吕岱这样的也可以随时待命,总之,在这位置上是不缺乏合格的主力和替补人选的。

  这里面的潘睿值得关注一下,他本是刘备帐下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领荆州牧的时候,拜潘睿为治中从事,孙权占领荆州之后,大家都抢着投降,唯有潘睿,效仿文聘,要脸不出来,最后被孙权从家里炕头上劝了出来——当时潘睿正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呢。

  被孙权一阵怀柔之后(主要动作是拭去他眼角的泪水等),潘睿终于挂不住面子宣布投降了,而后,孙权很信任他,拜为辅军中郎将,并且给予了统兵的权力——5000人哦。

  替补席上的他主要可以打后腰和边后卫步骘的位置。

  锋线替补则有小将丁奉。

  好了,以上就是东吴这边的18人大名单。

  通过这个名单的构成(不管是主力阵容还是替补人选的搭配)来看我们知道,防守和进攻的奥义在于中场,本来应该是扮演一锤定音的中锋反而成了肉盾,我们可以说他是无锋阵容。

  这是陆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给精妙绝伦的三国攻略献上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在他之前,防守反击不是没有人玩过,不管是曹操还是周瑜,还是逍遥津的张辽,凡是处于弱者状态下的人,都是先顾着防守强度绞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