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给精妙绝伦的三国攻略献上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在他之前,防守反击不是没有人玩过,不管是曹操还是周瑜,还是逍遥津的张辽,凡是处于弱者状态下的人,都是先顾着防守强度绞杀对手的进攻,然后伺机发动进攻,这个时侯完成致命一击的均是一位顶级杀手,即便是先发制人的张辽也是先进一球之后,然后铁桶阵防守,最后防守反击,再由自己趁乱出击偷袭得手,也许过程有所不同,可是,前锋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个得力的全面的前锋,还是没有超脱于传统的防守反击的思路。
但是,在这里,陆逊却把组织和进球的任务都交给了中场,准确的说是自己组织进攻,然后由攻击型中场潘璋和徐盛完成最后一击,作为名义上的中锋孙桓,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扯动敌人的后防线,闪现空挡之后由后面的人顶上去,让敌人猝不及防。
仅此而已,所以,此战之后,作为锋线上唯一一名人选的孙桓同志并没有名扬四海,虽然也是出力不少,只不过,所承担的基本上都是“炮灰”性质的而已。
本就不是一流军事家的刘备因此中招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他的完败和之前的几位大佬又有所不同,因为单纯比较军事方面的实力的话,他和陆逊基本上是1:1,而且自己还是客场作战。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陆逊是怎样完成逆转的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7—08:防反,四三二一(3)
前面说过了,陆逊布局的时候正是刘备全面展开攻略的时候,之前是观察动静,主动坚守,现在一看曹丕插手无望,于是,改变策略,主动进攻: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督师;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还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袭击;命侍中马良部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同时,张南所部,已经包围了夷道的孙桓所部。
刘备希望通过自己的连续活动把陆逊也给调动起来,如果对方只是坚守不出的话对于刘备军是很不利的,因为蜀汉军队并不具备人数上的优势,又是客场作战,消耗战也是刚刚遭遇重创的蜀汉帝国所消受不起的。
面对刘备咄咄逼人的攻势,韩当等一干老将无法坐视了,都想出去大干一场,反正1:1的消耗也不会死人,至于突破口,就是夷道,他们想和被困城中的孙桓来一个内外夹击,于是,就劝说陆逊:“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
但是,陆逊根本就不想在夷道那里和刘备死磕,赢,可以,但是不能过多的消耗有生力量,不然的话,曹丕就要看笑话了,所以,决定让唯一的中锋做了炮灰团,让其死扛着坚守城固粮多的夷道城,打死也不出兵,哪怕自己手下的士兵闲的要死也不前去支援,于是就劝解道:“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并且进一步劝慰各位久经沙场的战将:“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太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
陆逊摆明了是要打一个防守反击,但是,所有的防守反击在真正的反击得手之前都是一种把*缩起来的造型,很是难看和不雅,所以,被敌人鄙视,被自己人鄙视是很正常的,这帮老人觉得从来没有见识过大场面的陆逊是害怕了——“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
这种不满看在眼里,陆逊自然要用军纪来加强约束:“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把很少有胜绩的刘备在军事上的地位捧得如此之高也是想告诉这帮自觉牛逼的老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胜不骄败不馁,何况你们都还没有胜过刘备,同时,也在警告大家:别看我只不过是一介书生,但是,这个元帅也是孙权封的,说句不好听的,打狗还要看主人啊,如果谁犯了军纪,和我作对,别怪我不客气啊!
嘴上不说什么了,但是这几位心里还是不服:行啊,那我就就事论事,把我们的军事方案摆在桌面上和你讨论行了吧?而且我们还是集体出动,法不责众,看你怎么办?
于是,当刘备命令吴班带领着3000多吊儿郎当的士兵出来溜达勾引陆逊的时候,这些性急的老家伙控制不住了,纷纷请战,把这些挑衅的家伙灭了。
诸位,不要激动啊,陆逊笑笑:
这里面一定有阴谋,看看这帮家伙,演技太差啊,当诱饵扮死尸道具也要有点敬业精神好不好啊,你们看着吧,只要我不配合,没有几日,他们就会卸妆罢演了。
果然,熬了半个多月,一看鱼不上钩,刘备就把埋伏于山谷之中的8000精兵撤了出来。
这都被探子看在眼中。
没说的,陆逊中奖了,大家这才有点服气,不再说什么了。
这么一耗,小半年过去了,刘备摆出各种造型勾引陆逊,陆逊呢?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就是不上钩,转眼间,又到了夏季,刘备当皇帝的第二个春秋就这么被陆逊在军旅和异国他乡消磨过了。
是时侯进攻了!
陆逊此言一出,令恹恹欲睡的一帮老家伙吃了一惊。 。 想看书来
37—09:防反,四三二一(4)
似乎是一切都胸有成竹了,陆逊马上向孙权提交了一份计划书: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
“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这份计划书展现了陆逊的全部战略精华所在,第一点,是强调了在夷陵展开与蜀汉决战的必要性,因为这里是东吴门户,一旦被刘备攻下,那么损失的将不是一郡之地那么简单,到时候荆州基本上不设防,顺带也会连累江东的本土防御计划;
第二点就是给孙权树立一种自己必胜的信念,之前不是在诸位将领那里吹捧刘备吗?现在改成鄙视了,首先讽刺他不好好在家里带着,非要出来得瑟,乃是违背天道自取灭亡,然后呦鄙视刘备的百战百败,自己虽然是没有太牛逼的地方,但是,收拾刘备还是小菜一碟啊;
第三点也就是最后一段才是画龙点睛之处,孙权凭什么相信你的豪言壮语呢?陆逊指出,之前一直是按兵不动,是因为忌惮刘备的水陆并进,自己无从下手(既然刘备不是一无是处,那你还鄙视人家干什么呢),现在不一样了,他放弃了水军,“舍船就步”,全都拉上岸来,处处结营固守,全部的军备部署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拿下他没有问题了。
于是,孙权大笔一挥:同意,你随便干去吧,不用什么事情都向我汇报,你自作主张吧。
——话虽如此,小弟听话一些,早请示晚汇报,孙权做老大的还是会高兴的。
其实陆逊这么干还是为了拿着孙权来表明自己的威严,因为这个计划遭到了几乎一致的反对抗议。
在这帮*看来,“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而陆逊的反驳:
“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则是有点无力。
更重要的是,陆逊在前不久一次试探性攻击蜀汉军营行动中失败,险些全军覆没,结果招来非议,众人都觉得是“空杀兵耳”。
陆逊虽然强调是“吾已晓破之之术”,但是很难让这些从来就没有听过话的*服气,这样的状态如何能在最为关键的反击阶段发挥出东吴士兵100%的战斗力来?
所以,陆逊要借助孙权的威严来为自己正名。
那么为什么他不行使手中的权力以正军纪呢?孙权不是给他这个权力了吗?他之前也不是这么说了吗?
只是说说而已,孙权也很奇怪,后来就询问陆逊为什么不严厉一些。陆逊的回答是:“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腹心”、“爪牙”、“功臣”、“共定大事者”,陆逊温文尔雅,以德服人的背后是一种无法驾驭只得顺水推舟的无奈,他虽然是世家大族,可是,一者自己年轻,二者没有军旅经验,不能像吕蒙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只好这样做了。
不管怎么说,陆逊要发动反攻了,闪电破袭,力求一战而全胜,而这也正是我要说的重点所在,陆逊胜在哪里,真的是刘备平庸无能吗?
所谓的“火烧连营”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陆逊的战术高明之处又在哪里,起到了什么决定性作用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7—10:防反,四三二一(5)
翻翻历史,貌似三国想不火都很难啊,因为它的几大战役都和火有关。
一开始,在笔者《三个火枪手反击》片断中就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