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老天有眼,第二点他也做到了,法正病逝、庞统阵亡,关羽殒命,所以,刘备称帝之后,诸葛亮毫无悬念的成了第一任首相。
那么掌握无上权力的最高阶段呢?就是即便是这个框框,也是有自己来圈定,那才是最爽的。
谋朝篡位改朝换代是最直接的办法,可是,那将违背诸葛亮的职业操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刘备去世,新主子嫩的很的时候,诸葛亮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全权掌控帝国命运,这样的话就是两全其美了。
诸葛亮这么想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想想怎么了?人家又没有去诅咒去谋划什么,只不过是想顺其自然而已。
而现在,夷陵大战落幕,刘备在永安坚挺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把在成都监国的诸葛亮给召来商议大事。
这个大事就是后事啊,诸葛亮此时想必在心情无比沉痛的同时也会有种莫名的兴奋:
我的时代到来了?!
是的,“五虎上将”仅赵云存在,益州帮魁首法正、刘巴均以不在,他是托孤的不二人选了。
诸葛成神计划随着他走向永安响应垂危的刘备对他的“深情呼唤”而迈出了第一步。 。 想看书来
38—03:托孤,诸葛成神(3)
63岁的刘备此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看着眼前的诸葛亮,他在想些什么?是在担忧蜀汉帝国的未来吗?是在担忧这个“年仅”43岁,小自己20岁的“年轻人”无法肩负起蜀汉帝国的复兴重任吗?
当然不是,他一直对这个给自己事业带来幸运的年轻人给予着无比的信任,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再说了,此时不依靠诸葛亮的话还可以依靠谁呢?
这是唯一的选择了。
他所担忧的是,诸葛亮会把蜀汉帝国牵引向何方,会不会“刘”变成了“诸葛”呢?
他对诸葛亮的忠诚度是有信心的,准确的说是对眼下的忠诚度是有信心的,他也知道诸葛亮是很爱惜自己的名誉,轻易不会走出那一步。
但是,当一个人独掌大权时间过长之后呢?刘备没有信心,因为真的处在了那个位置上难保诸葛亮不会受到诱惑而迈出篡位这极端的一步,即便他本人不想,但是,他身边的人呢?他的党羽呢?
刘备和诸葛亮不仅仅是朋友的关系,更是上下级,更是君臣,作为君主的他,如果在垂危之际不考虑这些事情反倒是不正常的事情了。
这不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不信任,相反,正是因为太信任诸葛了亮,要即将给予他无限的信任,所以,才会产生一些很有必要的担忧。
这也是为自己的宝贝儿子的前途担忧啊。
必须作出一定程度的制度上、人事上的制约限制和调整,刘备想。
刘备托孤时候要做些什么,诸葛亮即便是不会想到具体的措施,但是,也会隐约感觉到的。
这里不是黑社会,而是国家高端政治的运行,所以,正常不过,再说了,即便是黑社会,也会有些预防措施的。
有一种说法是刘备“假意”用让出君位的方式来刺激诸葛亮,逼着他殊死效忠,并且深受良心和灵魂的拷问,坚决不会触动那根导火索。
让人有这种想法的桥段出自《三国志》里面的《诸葛亮传》,陈寿很虔诚的把君臣之间的对话抄录了下来(就好像他是当事人一样):
刘备—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取之。
诸葛亮(泪流满面)——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的反应在“理想主义者”的想象中是被感动的,在“心理阴暗者”的想象中则是被吓唬的。
对于这种事情我们是无法得知事实真相的,理论分析和心理分析在这里都无法派上用场,也许在那一刹那,诸葛亮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出自真情也好出自被震慑的吓傻反应也好,都是成立的,但是,不要忘记,这种反应也是最合乎礼法,最合乎人情的,如果诸葛亮不怎么干那倒是不正常的了,就像参加葬礼,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人,甚至幸灾乐祸的人在遗像面前做出沉痛哀悼状都无法代表他此时的真实想法,但是,如果他哭号的太过凄厉或者载歌载舞,我们都会觉得不太正常。
而这里,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做的都是最正常的举动,从这些常规动作里面得出一些过于煽情的或是过于阴暗的结论也许都是有点牵强的吧。
好吧,我们假设这里是刘备设下的一个陷阱,那么只有这个就行了吗?所以,刘备后面又来了一个心理战术,只不过对于诸葛亮换成了旁敲侧击的方式,聆听的主体换成了蜀汉帝国的未来元首刘禅:
刘备—孩子啊,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就是让刘禅把诸葛亮看做老爸一样,从年龄来讲,倒也不是谁占谁的便宜,很公平,但是,如果把第一个的陷阱思维放在这里的话,那么就是告诉诸葛亮: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你不会欺负晚辈吧?我可以给予你当皇帝的权力,但是,你也就是过过太上皇的干瘾吧,行不?
这两张牌我们可以理解为煽情陷阱和亲情陷阱,诸葛亮感动的泣不成声,再三起誓要为蜀汉帝国和刘禅肝脑涂地,但是,如果说这就是刘备所做的一切限制诸葛亮专权的努力的话就有点问题了。
首先,以上的陷阱论其实都是假设而已;
其次,这些陷阱设置成功的前提是诸葛亮有着足够的良心规避权力带来的无限诱惑,那么如果诸葛亮的良心在日后的从政中被无限的权力侵蚀怎么办呢?我们,或者说刘备必须有这种心理准备,因为如果心理不设防的话,那就是绝对的相信诸葛亮,那么前面的陷阱论也就是无从谈起,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假设也就是自相矛盾了;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确定,单纯的依靠这些建立在诸葛亮足够忠诚和良心的基础之上的语言游戏和情景电视剧套路是无法保证刘备在死后依旧可以驾驭诸葛亮,保证蜀汉帝国不会跑偏,反过来讲,如果只做到这些就足够的话,那么就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人格和信仰很有信心,既然很有信心的话,绞尽脑汁,绞尽行将就木的脑细胞设置的这些陷阱也就无从谈起,只不过是后人的自作聪明的猜测而已。
所以,无论是真有陷阱还是子虚乌有,刘备的这些台词都不会是限制诸葛亮专权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刘备的确是做了相关的努力,但是,并不是着眼于这里,而是通过制度和人事上的安排来完成的。
这样做才是最可靠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8—04:托孤,诸葛成神(4)
自古以来(其实不光中国是这样啊,全世界的政治家们都这样,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所以别拿这个把咱们中国人说的多么龌龊不堪,当然了,咱们在这方面也确实是玩的比较高深,可以与之相比的也就是意大利人了吧),有关权力蛋糕的划分,一直都存在着尖锐的斗争,每个人,或者说每个群体,利益集团都想独享,但是,当无法分出胜负,又不想玉石俱焚的时候,于是,就心领神会,来个相互制衡,大家各让一步,分享这块蛋糕,或者,暂时定下一个吃蛋糕的程序和方式,以防自己什么都得不到反而被对方吃掉。
刘备已经没有机会独享这块好不容易做好但是看都没有看上几眼的蛋糕了,更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主持划分蛋糕的仪式,也无法注视着这款蛋糕的最终结局如何。
他唯一肯定或者说唯一担忧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刘禅,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去确保自己的利益,所以,他眼下要做的就是要选择一个牛逼人士帮着自己的儿子把蛋糕吃进肚子里面,但是,如果这个管理蛋糕的人自己经不住诱惑吃掉怎么办?所以,他就要再找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互相监视着把蛋糕送进自己儿子的口中。
第一个牛逼人士就是“众望所归”的诸葛大神,前面已经说完了,不是说不信任诸葛亮,这是最起码的保险措施啊。
而这个带有监督性质的管理员就是李严将军了。
有关李严的一些军事活动前面已经介绍过,他的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在刘备的心中大概也是有一个位置的了,虽然有些本事(还主要是军事层面的),可是尚且无法完全达到诸葛亮的高度,不管是资历(来的是时间不长)、功绩(牛逼人士太多,而且突然集体去上帝那里报道,结果导致他突然被提拔出来,结果锻炼的太晚了)还是技术(先天不足,确实不如大神),都无法和羽翼丰满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他之所以可以做到这程度,第一点,就像刘备选择诸葛亮的另一个因素一样——他除了李严,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刘巴,本来应该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人选,但是,一个主观原因是这个人太淡泊,未必会起到钳制诸葛亮的作用,二者是客观原因——刘巴已经挂掉了,即便是想起用它也没有办法啊,上帝不允许。
这个是被迫选择李严的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因素,就是他所属的集团。
此人的籍贯一栏里面虽然写的是荆州人士,并且在刘表手下度过了政治生涯的最初岁月,可是,他的最主要时光和官场上的人脉关系累积却是在益州完成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他视为法正病疫、孟达叛逃(孟达即便没有叛变也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来)之后益州本土帮派在政府中的代表人物,而且他和诸葛亮都属于一个地方出来的,也好联系一些,至少不会太让诸葛亮觉得自己被牵制。
这样一来,李严的入围中央,成为尚书令(以前不过是犍为太守,加辅汉将军而已)也是大势所趋,而且,他的功能也是呈现多元化了。
38—05:托孤,诸葛成神(5)
李严主要干些什么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