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一次预演中,也就是为下一起战争埋下了伏笔,因为大家虽然把孙权给劝住了,但是,弄得很不愉快,说到损失的话,孙权证明了自己的冲动一面,并非每一次的决策都是有如神助,权威性有些下滑,也让世族们抓住了把柄:看看,不听我们的话吃亏了吧。

  所以,以后更是要坚决的给孙权挑刺。

  而且本次世族的损失不是很大,所以,也放松了对孙权的“警惕”。

  其实不然,这一次是因为张昭当了工兵连排雷的了,孙权的连环雷全轰到了他一人脑袋上(另外确实是孙权失察,有点理亏,不得不低调一些,不敢随便拿人开刀,搞什么大肃反),其结果就是张昭被彻底的排出了决策层。

  以后没有人顶雷了,损失也就是不能拿这一次来衡量了,没有想到这一层,计算好有可能发生的悲剧,结果,张昭式的悲剧命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是世族们将来必然会遭遇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即便有了这一次先兆,他们也不会想到孙权会翻脸的这么快。

  再回到这次争斗中来,其实孙权一开始极力要促成和公孙渊的联盟,是有情可原的,就是难得的展现了他拓展领土的“大中华思想”,也不是总想龟缩在江东的,但是,很快就被阴险的公孙渊和慷慨激昂的世族们给压制下去。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人家反对,孙权做事一向很冷静的,但是这一次有点过于着急,怎么着也要交流几次之后再说啊,什么都没有上来就如此大的排场,真把公孙渊当好人了,又不是没有被好人(刘备)欺负过。

  顾雍和陆逊等人的极力反对也是一个正常不过的现象,他们既是要为孙权和国家利益考虑,更是为了自己的所属集团利益考虑,这就是“本土化”推行下去的结果,就像今天的台湾一样,支持统一和支持独立差不多为1:1,那么如果本土化政策继续推行下去呢?

  10年之后,20年之后呢?

  不是陆逊等人没有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只是,迈出这一步他们比孙权还要谨慎,不想伤害本帮派的利益,如果费了半天劲才迈出了一小步,结果让自己的阶层消耗不少人力物力,他们会愿意吗?

  同理,蜀汉帝国自从诸葛亮死后,北伐的意志也是越来越薄弱,就是因为荆州帮和*帮所剩无几,益州帮空前强大,而费祎和蒋琬等人也都被同化,唯有一个从北边过来的姜维强行驱动,又会有怎么样的效果呢?

  所以,

  此次事件,虽然孙权抉择和审时度势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但是,出发点还是不错的,咱们不能因为他不出去打就说他不思进取,出去打了又说他盲动主义吧?双重标准有点太苛求了,至于陆逊等人的冒死进谏,精神可嘉,但是,在精神可嘉的背后也不代表他们是纯粹的大公无私,连无产阶级都做不到大公无私,何况“地主阶级”乎?

  理解万岁吧。

  这一次暂且翻过,下一次则复杂的多了,波及下来产生了更大的恶劣影响。

  这就是“吕壹冤案”高地争夺战。

42—12:暗算,血色迷雾(1)
先道歉一下,因为写完标题才发现,居然用了我比较喜欢的柳云龙的两部比较火的电视剧,完全是偶然啊,主要是为了符合本章的内容以及标题长度一致而已(变态啊)。

  下面进入正题。

  相比于前一次争执的持续了3年的断断续续,而且是要文斗不要武斗(孙权拔刀吓唬张昭以及放火堆土不算,至少和下面要讲的比差远了),这一次绝对配得上“血色迷雾”,之所以不用“血雨腥风”,那是因为下面那个战斗更惨,更配得上。

  本次的“吕壹冤案”战斗持续时间更长,整整持续了5年之久(232—237),而且进程极为惨烈,几乎没有间断过,世族的攻击不顺,伤亡惨重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守的孙权亲属部队发动了数次反冲锋,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予以了大量的杀伤,让人措手不及。

  在具体介绍本次战斗之前,首先要弄清楚2个名词:

  1:吕壹——当然是主角了,本次阻击部队的总指挥,所谓的“吕壹冤案”不是说他是受害人,而是他是冤案的制造者(而且不是一起两起那么简单),但是,这么一位牛逼人士,我们却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包括他的籍贯和出身背景等等一无所知,只能靠分析,暴露给我们的是以下一些信息,吕壹、秦博为中书(他不是一个人战斗),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但却具有“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的权力,专拿江南世族下手,可以说是恶贯满盈,最后,因污陷朱据被抓住罪证后,孙权即“亦觉悟,遂杀吕壹”以抚慰大家那颗受伤的心灵(还有伤痕累累的肉体)。

  这位大反派的出身和背景虽然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推测一个大概,

  首先,他不是本地人,不然的话不会整人整的这么狠,而且只对本土世族下手;

  其次,他属于寒族阶级,理由同上(还有一个理由下面会讲到);

  第三,应该是吕蒙或者吕范这样的牛人的族人,因为这几位吕姓牛逼人士都是“外来妹”,而吕壹如果没有任何背景的话也不会突然被提拔到这个位置上来,也不会被孙权赋予无限度的信任;

  2:校事——有关吕壹所任的官职名称记载也是杂乱无章,有如下一堆,校事吕壹、中书吕壹、典校吕壹、典校郎吕壹、中书典校吕壹、典校事吕壹、中书郎吕壹、此外,还有“校曹”、“校官”等称谓。

  也就是说,全称应为“中书典校郎”,“校事”是一个简称,乃是隶属于中书的郎官,监察中央官府和地方州郡的官员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这个官职设置本是不存在于东吴政府体系的,曹魏先玩的这一套,以便加强集权,后来孙权在没有组团考察学习曹魏如何强化君王权力的情况下(有可能潜伏了一个过去侦查)就把这套制度照搬过来,稍加改造就使用了。

  大概在什么时候使用并且正式推广的呢?

  很难确定这个源头,不过不会太早,和被封为吴王的时间差不多,但是,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却是在称帝之后。

  也就是吕壹把持这一岗位的5年间,是这个岗位的“黄金岁月”。

  只不过,是建立在一片尸骸上的“黄金岁月”。

  为了加深一下对这个官职和吕壹这个人的印象,我们可以在后世找到一个他的加强版和升级版: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或者东厂和西厂,随便你挑一个。

  如此对比之后,相信吕壹同志在我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一定是很萎缩和狰狞,不过是一个长着*的恶毒太监头子,东吴建国之后之所以会有这么一段龌龊不堪,乌烟瘴气的岁月,完全是吕壹这个王八蛋搞的鬼。

  的确,吕壹的确直接制造了这些冤案,即使是不是冤案,但是,极端扩大化的处理则要由他负责。

  但是,如果真的把这些责任全都推卸到吕壹的身上的话,那么就要有人躲在后面偷偷的乐了。

  高兴的是孙权,其实他才是罪魁祸首,吕壹,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打手而已。

  这一套是历代有心计的君王们都十分精通的伎俩,不用脏了自己的手还可以达成目标,最后还可以出来做好人,真是一箭三雕啊。

  这也证明了吕壹的社会属性,他就是寒族出身,只有这样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才会不择手段的为主子卖命,他们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一定会死的很惨,但是,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做事不力的话一辈子也出不了头,甚至还要受到惩罚,都是死,索性忠心按照主子的意思办,这样的话存活的时间和辉煌的时间都会更长一些,基于这种心态,我们也可以理解这种人为什么干起事来不管不顾,极端的疯狂了。

  想到了死,知道这是自己的结局,但是不怕死。

  这样的人最疯狂,最癫狂。

  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给吕壹*,他的无奈和被人当枪使并不能抵消他的疯狂犯下的过错,而是为了引出下一个话题:孙权为什么要对世族下狠手?

42—13:暗算,血色迷雾(2)
孙权之所以要借着吕壹等人的手对世族们下重手,归结出最简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因为他是模仿曹魏加强君主集权而设置,因为他是在自己称帝之后马上开始大力推广并且暗示吕壹,自己是他的后台,这种时间上的巧合难道还可不说明问题吗?

  让特务出面搞小动作,孙权的确有点不地道,不地道的背后说明了他和世族的一个黄金合作周期结束了,称帝了嘛,暂时不需要他们,必须树立一下自己的新形象,皇帝,还是和吴王有差距的。

  再找点原因的话,辽东事件的被群起而攻之也有一些影响,羞辱和恼火之后,他还有点后怕,因为自己的皇权受到了威胁,以前是吴王的时候批评我就算了,现在好像有点蹬鼻子上脸了,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

  所以,

  这绝对是孙权蓄谋已久的,只不过搞到了最后的难以抑制的程度也许是也超过了他的设想,就像伟人没有想到文化浩劫居然可以深入人心如此之广一样(我不愿意相信伟人连这一点都预料到了)。

  当然,这也不是全部,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射到曹魏政权和蜀汉政权的话,还会发现一点,就是这几位老大都不喜欢儒家推崇的*,纷纷主张推行法术,依法治国,甚至不惜长期使用重典。

  曹操不用说了,诸葛亮整治益州的时候也干了不少这样的事情,至于孙权,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从张昭开始,顾雍还有后来的陆逊一直在抗议孙权的峻法严刑主义,只不过出于笼络人心的思考,当这种抗议过于激烈的时候,孙权才会适当的做出调整,比如张昭和顾雍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