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被杀,无形中让同盟无牌可打了。
短暂性的慌乱和动荡之后,同盟分崩离析了,有的认为干掉董卓就可以了,老大足协主席没有必要换,有的认为名不正言不顺,董卓死掉以后足协领导也要换,但是换谁也是一个问题。
于是乎,吵了起来。
结果就被董卓各个击破了。
冠军的头衔保住了,无可争议的留在了董卓的展览室中。
降级球队也是无可争议的产生了,就是那些自诩为同盟一员的家伙们,以韩馥为代表,他们战战兢兢的保住了和董卓对垒的尊严和面子(没有输得很惨),但是,却是倒在了自己盟友的屠刀之下。
刘备再一次走了狗屎运,因为他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不值一提,要人没有人,要钱没有钱,要地盘没有地盘,三无球队自然没有人惦记,于是,几场平局就让他拿到了足够的保级分数,踩垫背的策略再一次成功了。
只不过,身陷保级区的形势还是没有发生变化,争冠,是刘备的梦想,可是,还没有实力实现这个梦想,或是说没有资格去实现这个梦想,而且稍有不慎还会掉级,所以,他还要去努力。
总之,第二届的最大赢家还是董卓,杀掉对手的政治王牌,这一手段很流氓很黑手党,也凸显了职业化联赛很江湖的一面,但是,他成功了,所谓的同盟偃旗息鼓了。
之前的每一次不按照常理出牌都造就了董卓的胜利,可是,下面的三次非常规手段则让董卓在第三届联赛中败北——即便他可以保级,但是这两个手段也将让他从冠军宝座上跌落下来。
第一个非常规手段就是夏季转会市场上的无所作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次卫冕成功主要得益于同盟的分崩离析,被他各个击破,而对手们的实力并没有削弱,甚至,他们还在吸纳降级队的时候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比如袁绍,所以,无所作为的董卓要想再顺利的保住自己的冠军地位则是十分的危险了。
第二个非常规手段则是肆意的改变球队战术打法,之前的场上胜利,董卓靠的都是来自于西北的粗狂战术,也就是疯狂的逼抢和疯狂的进攻,再加上吕布、张辽一干技术出色的球员,执行战术起来也比徐根宝们强很多,但是,现如今,一连串的胜利之后,董卓居然玩起来铁桶阵防守战术,如果说迁都是避其锋芒,防守反击还算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后来的修建碉堡,打死也不出来则是只见防守不见反击了,人家朱元璋广积粮缓称王,董卓的广积粮只不过是为了一家的奢侈*——难道董卓查出自己是癌症晚期,时日无多才自甘堕落?
总之,让一群极具进攻才华的球员龟缩在禁区里面只是拿屁股挡球,然后再漫无目的的大脚开球而已。
一支球队充斥着李玮峰和李铁,意味着什么?
死亡,没有技术的球队只有死路一条。
纵然是冠军在手,董卓的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第三个非常规手段就是上至老大,下至球员,全都不思进取,泡吧,打架,欺负老百姓,总之,是什么恶劣就干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灭亡的这一天并不遥远了。
只不过,在三大非常规手段的自我堕落之下,董卓的灭亡方式也是非常规的,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在球场上被对手技术性击倒的。
从开始到灭亡,董卓一直在坚持非常规的一条龙表演,一直在玩行为艺术,也算是有始有终吧。
06—01:王允的绝地反扑(1)
从董卓死后天下人的反应来看,很多人希望他死是肯定的了,从董卓得势的开始看,也有很多人做着不懈的努力,有搞暗杀的,有搞阴谋诡计的,有搞正面军事对抗的,但是最后成功的却是一个二人组合——王允和吕布。
王允的资历很老,给董卓打短工的时候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也是饱经宦海沉浮,大风大浪的都见识过了:
剿杀黄巾起义,有他的份,作为豫州刺史,他成功的清剿了那一带的黄巾义军,甚至因为搜查信件的时候发现了一封当时的大宦官张让和义军来往的密函而得罪了权贵,两次以“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不得不改名换姓,跑出洛阳,在陈留一代厮混;
何进死于宫墙之内的纷争也夹杂着王允的身影,那个夜晚,满朝的公卿望着冲天的火焰不知所以的时候,就是他和卢植保护着少帝和陈留王安然的回到了大本营。
正是在这一步步的执着的与所谓的“邪恶势力”做斗争当中,王允一点点的累积着政治资本(因为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所以文武兼修),19岁从地方郡吏开始,走到了今天董卓治下的司徒之位。
和那些一开始就坚决的站在董卓对立面的清流不同,一直表现的嫉恶如仇的王允出人意料的采取了配合董卓的态度,这对于初期想拉拢士人扩大自己影响的董卓来说正是求之不得,所以大大的重用,到了后期,许多政务董卓已经是撒手交给王允来处理了。
这么做不代表王允已经缴枪投降了,只是他的策略和铤而走险的伍孚不同,刺杀的成功概率实在是太低了,还是骗取他的信任再图大计比较好一些,也许是在张让那里的挫折教育了王允,让他学会了韧性的战斗精神吧——就像我们的鲁迅同志,骂国民党归骂国民党,稿费没有少拿,一碰到严打就猫到租界里面去,风声一过,再出来接着口诛笔伐,而且外国朋友不少,尤其是日本人很多,这些都是在极端情况下的护身符啊。
之所以没有在得到董卓的信任的情况下就动手,是因为他在等除掉董卓的两个条件的成熟。
一是时机,董卓因为外部的强烈刺激,一直表现的谨小慎微,王允曾经密谋翻版周毖的京官外调,掌握武装力量,但是董卓根本就不搭理这一套,虽然他很相信王允,前车之鉴啊,提案直接否决掉。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董卓迁都之后干了许多嚣张的事情,尤其是在大炮楼修好以后,更是放松了警惕——当然了,他毕竟是行伍出身,伍孚的刺杀是行不通的,这点原始的反应力和敏捷度还没有退化。
但是,过多的顺利和荣耀却让董卓的警觉性退化了,所以王允觉得现在可以策划对董卓的行动了。
二是帮手,志同道合的当然不少,像黄婉啊,郑泰啊,还有士孙瑞,但是还不足以形成对董卓的致命威胁,因为他们离董卓还很遥远,必须要有一个董氏战壕里的人站出来里应外合。
谁呢?李儒?不行,这是他的智囊,死心塌地的,王允摇摇头,四大金刚?铁杆啊,再不就是人微言轻的。
所以,王允很快的就把人选确定在这一个人身上——吕布。
说起吕布,关系倒是有一些,仔细推算一下,我王允和吕布还是老乡呢!想到这里,王允脸上有了一些笑意——王允是太原郡祁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祁县),吕布呢?五原郡九原人,大家都属于是并州集团的佼佼者。
但是他吕布和董卓的关系似乎是更加密切啊,股肱之臣啊。
不对!他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利益,都是见利忘义的人,所以一定有弱点,只要成功的挑拨起矛盾,再许给吕布优厚的待遇,一定会把这个反复的小人给拉拢过来的!
想到这里,王允看到了除掉董卓,举国欢庆的美好未来,这些都刺激了王允的肾上腺素,是的,拉拢吕布有点危险,但是值得啊,为了大汉的未来,拼了,绝地反扑的时刻到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06—02:王允的绝地反扑(2)
自打吕布青史留名以后基本上就成为道学家们批判的靶子了,首先从陈寿开始就没有给他一个好脸子——“轻狡反复,惟利是视”,这就是留给一个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老爸的小人的评语。
单从结果来看的话,吕布是对得起这样的称号的,先是背叛了待自己如同亲人的丁原,枭首献于董卓,博取一个好的前程,接着呢?又在王允的怂恿之下杀掉了誓如父子的董卓。
大家都知道吕布是什么样的人,处心积虑除掉董卓的王允自然也是看在眼中,所以早就接着同乡的旗号套近乎,千方百计的拉他进来,留着以后真要对董卓下手的话做内应。
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王允巴不得吕布和自己联手,而吕布呢?就是那个裂缝的臭鸡蛋,也有主动投靠的意思了,在几次和王允把酒聊天的时候,一旦说起董卓,就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了他才解心头之恨。
王允是个聪明人,他绝对不会因为吕布的咬牙切齿,就会迫不及待,堂而皇之的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万一吕布是授意于董卓,前来试探自己的怎么办?岂不是把自己给卖了?
吕布呢?小人往往是这个样子,聪明得很,既然你不说,那么我就给你一点暗示吧,于是就加大了在王允面前吐露对董卓的不满的力度,意思很明显了:司徒,来勾引我吧!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王允看在眼里,又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吕布和董卓之间的龌龊早就已经存在了,于是,马上联络士孙瑞等人对吕布进行拉拢引诱,这个时候呢?吕布还想当着婊子立个牌坊,很不好意思的说:司徒大人啊,怎么说我们也是父子啊,这样的话岂不是会被人戳脊梁骨?
妈的,还装纯洁!当初不就是你干掉丁原投靠董卓的吗?王允心里暗骂,但是嘴巴上还要哄着他:哎呀,不要这个样子嘛,您姓吕,他姓董,本来就不是亲骨肉,何来父子反目成仇一说?
也对啊,吕布“恍然大悟“,顺水推舟的同意了。
吕布为什么这么痛快的接受了王允的收编,和罩着自己前程的董卓翻脸?正史和野史给出的答案很多。
民间的自然是信奉貂蝉连环计这一说法,加个美女进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确实是不错,可以增加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