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自然是信奉貂蝉连环计这一说法,加个美女进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确实是不错,可以增加收视率啊,而且吕布再小人,也还是一个英雄,这一点连陈寿都是承认的“吕布有虎狼之勇”,英雄和美女搭配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再说了,董卓被历代道德君子的污蔑和包装,已经成了一个脑满肠肥的大流氓形象,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被辣手摧花自然会引起公愤,不管是不是计谋,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容忍自己的伴侣被他人蹂躏,何况这顶硕大无比的绿帽子还是戴在吕布的头上?吕布的造反自然是顺理成章了,顺便还编造出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供后人瞻仰,给冷酷、血腥的历史抹上一层暧昧的颜色,何乐不为啊,所以虽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没有几个人愿意承认这一点,不管是翻拍电视剧还是游戏制作,没有人删掉这个情节。
可惜,假的就是假的,貂蝉从来不是吕布生命中的女人,这个比刘备年纪还大的家伙早就有妻室了,女儿也是待嫁闺中,而且为了一个女人拼死拼活也不是他的风格,因为他生命中从来都是缺少不了女人,后来占据徐州的时候,就是随意征调出征在外的将领家属陪自己睡觉,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冒如此大的政治风险呢?。
事实上,吕布没有那么伟大,王允也没有浪费太多的脑细胞在他的身上,吕布和董卓并非铁板一块,而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董太师也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身首异处,还成就了吕布的一番威名,一句话,吕布的背叛,与爱情无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6—03:王允的绝地反扑(3)
首先,看看吕布的出身就知道了,“以骁武给并州”,从此走上仕途,并州刺史丁原出任骑都尉的时候,吕布被看中了,成为他手下的一位主簿——从这个官职也可以看出吕布并非传统印象中的武夫形象,如果胸无点墨的话是不会走上这个工作岗位的。
但是很遗憾,很快的,丁原就被董卓给挖墙角了,为什么吕布这么容易的就进了董卓的幕僚机构?哪有赤兔马和金银珠宝那么简单啊(这个也是必须的),不能忽略这样一个政治背景,董卓勾引吕布的时候已经是在何进毙命,自己顺利的混进京城的时候,和丁原相比,他已经占据了政治优势,同时又想兼并丁原的部众来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而吕布呢?归顺董卓显得更有政治前途一些,而且丁原虽然说对待吕布很好,可是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表现(也是受困于自己的权力有限,很难给出什么承诺,庙太小容不了人啊),看看吕布杀掉丁原以后归顺董卓吧,马上就晋升为骑都尉,并且掌管了丁原的旧部。
良好的政治前景是吕布背叛丁原的理由,同样也成了靠向王允给董卓拆台的借口,《三国志》中给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董卓这个人经常的拿吕布发泄,动不动就把他当靶子撇飞镖玩,二是他与董卓的侍婢有染(好色之徒啊,连老大的马子都敢玩),前者导致他暗中积蓄不满,后者则是怕被董卓发觉对自己不利(这一点被无数的黑帮片套用了,前任老大死于非命之后,继任者怀中的通常是自己的*的大嫂),最后决定反水。
这个理由太肤浅了,也可以说是太鄙视吕布的为人了,他的兴奋点还没有这么低,在跟随董卓以后,虽然表面上很亲近,掌管着原来的并州军马,官职上升迁也是不错,迁至中郎将,封为都亭侯,但是实质上吕布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和不信任,毕竟自己是并州集团,董卓起家的是凉州军团,自己是半路出家,而董卓呢?一方面忌惮异己势力,一方面又想吞并,收为己用,所以才拉拢吕布来消化这只部队。
所以,董卓的策略就是让吕布亲自掌握,表示自己的信任,一方面又不断的给他升官,笼络人心,相对应让吕布付出的代价就是一直放在自己的身边加以控制,“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以自己危险系数太高为理由让吕布当贴身护卫,看上去很是光明正大,但是你千辛万苦挖过来的一个高级人才难道只是为了当一个保安?保安头头也是保安啊,这相当于让一个可以胜任大公司经理级别的人才去当一个大富豪的管家,虽然待遇很高,却又闲置人才的感觉。吕布也许就有这种郁闷啊!
而且这种不信任的感觉还在加剧,讨董联盟成立之后,本来以为骁勇善战的可以独当一面的吕布却没有捞到这种机会,凉州军成为董卓抵抗反对势力的依靠对象,即使后者大势已去,董卓依然没有给吕布投上信任的一票,还是让凉州军负责外围的军事防御,吕布呢?窝在家里看家护院。
这对于一个武人,尤其是有点政治想法的武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啊,分裂,再次背叛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这是吕布的真实理由,董卓呢?他的失误就是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控制人的实力,也高估了吕布的忠诚度,所以他把自己的心腹主力放在外面,而让还没有彻底消化的并州军当自己的羽林军,这是冒险,但是董卓喜欢冒险,他的许多重大政治决策都是在冒险,只是运气再好也由用完的时候,吕布与王允联手发起了事变,后院起火,董卓的政治生命连同他那肥硕的身体一起消亡在这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06—04:王允的绝地反扑(4)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所谓千里草者,董也,十日卜,卓也,犹不生,是说董卓活不了啊,还有一个道士,拿着一块白布,上面写着一个吕字去暗示董卓吕布要对他下手了,但是董卓呢?不信。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所谓的谶纬预言很准确,但是我宁肯相信这是王允和吕布肆无忌惮的搞运动造成的,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尽人皆知,也不觉得这真是什么因果报应,无数的事实证明,往往是混蛋活得更加长久一些,上帝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比影片里面的香港皇家警察出色多少,董卓之所以败亡除了自己的麻痹大意之外就是因为吕布和王允挑选了一个不错的时机——趁着天子大病初愈,百官前来朝拜的时候,这是董卓无法推托的了,毕竟再嚣张跋扈的话也要给个面子,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在躲在深宅大院的鹛邬了。
出来就出来呗,董卓虽然牛叉,也还是加点小心,即使是这样的朝拜,也是重兵护卫,由吕布亲自保驾,自己的铠甲也是穿了好几层,和棕熊一样。
但是人的反应有时候虽然很迟钝,动物却不是,走到半路上,董卓坐下的马有些不爽,觉得有潜在的危机,所以不想走了。
董卓呢?心里也有点犹豫了,往日里的流言蜚语一时间涌上心头,不想去了,一旁的吕布当然不干了,你要是不去的话我们那头的埋伏不就是白费了吗?所以连哄带骗的给忽悠了过去。
到了以后发生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埋伏在门外的甲士们纷纷出现,将董卓围在中间,董卓连忙招呼自己的亲信吕布,我们的吕布同志呢?从怀里拿出早就拟好的诏书冠冕堂皇的宣布:奉召讨贼!
一个董卓,混世魔王董卓倒下了,至死也许还没有想明白昨天晚上还如日中天的他怎么就那么快的垮台了,吕布的背叛?的确如此,至少他比夏桀和商纣好一点,不用埋怨老天,知道死在谁的手里,但是那也只是一个表象,吕布的存在只是使得他的死亡提前了而已,看看老百姓的反应吧:
长安士庶咸相庆贺;
曝卓尸于市,董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舟(我靠!太夸张了吧?官当的大就是有油水吗?);
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
自己弹冠相庆也就算了,还如此处理大恶人的尸体,并且津津乐道的写在史书上就知道董卓败亡的真正原因了:失去了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很奇怪,老百姓手中没有武器,尤其是中国的老百姓,除非饿到人相食都解决不了生存问题才知道造反,按理来说反抗力是比较弱的,但是正是这种积压导致了它一旦爆发出来,威力将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历代君王奉行的都是愚民政策,满足老百姓的最低档次生活线,但是要终其一生为了生计奔波,没有精力和智力想别的事情——生活水平嘛,水涨船高,一旦太好了就会拿出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想别的事情,就会不满足,那样的话就不好统治了啊,还是都像圈养的牲口比较好一些。
所以,狗屁贤明君主啊,统统是做着道德文章,忽悠天下百姓,保证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
但是董卓呢?恰恰违反了这条统治中国大地的铁律,不错,他的确是很聪明,鬼点子上来防不胜防啊,只是太聪明的人往往会折在这聪明二字上,商纣王们都是很聪明的,自以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就可以扭转乾坤,其结果就是是得其反,自取灭亡。
董卓就是这样,凭借着阴谋和诡计取得一次次的成功之后,得意忘形的他进而挑战这条铁律的底限来了,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就是极端的代表,你迁都就迁都嘛,斩草除根的事情干多了能不折寿吗?而这种态势并没有中断下来,那个苦心经营的鹛邬中藏着多少物质财富呢?金三万斤,银九万斤,珠玉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
敛财如此拼命,不知要有多少人生活在死亡线上了。
董卓的死也给那些阿谀奉承自己和董氏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首先就是夷灭三族,连那九十岁苦苦求饶的老母也没有放过,至于为了保命或者升迁而亲附董卓的大臣们就更加倒霉了,主簿田景等三人还是比较硬气的,居然敢去探望董卓的尸体,立马被吕布处死,之后的都不敢动了,但是也逃不过,凡是有过亲密接触的都被下狱而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