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前锋出身的公孙瓒在自己当了教练之后,居然热衷堆砌攻击手到了这种程度。

  四个前锋一字排开站在了最前面——骑兵全上了。

  这是一支球队在比分落后,时间不多的情况下的搏命打法啊,而且公孙瓒也要考虑到一下兵种相克的问题吧?没有错,这些前锋的素质的确是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但是,再优秀的前锋也需要一个支点,一个中场去传球吧?失去了中场的庇护和支持,再好的前锋也会成为一个无头苍蝇。

  袁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无头苍蝇。

  场边的他笑了:这场比赛赢定了,大手一挥,本方的重量级前锋鞠义先生出场了,貌似凶神恶煞,无法阻挡的前锋线在他看来不值得一提,因为呈现在他眼中的是锋线身后的一片开阔地,几个松散的后卫吊儿郎当的站在门将前面,似乎已经在等待比赛的结束了。

  以前公孙瓒的球队就是用这样简单的战术获取胜利的吗?鞠义心里想:难道刘虞们是如此的不堪,不过无所谓了,就让你看看真正的职业足球吧。

  两下三下,鞠义便轻松的断下球来,闯过一片开阔地之后便是直捣黄龙,皮球钻进了网窝。

  进球就是这么简单。

  公孙瓒的球队被击败了。

  由于公孙瓒的种种失误,袁绍就这么有惊无险的取得了胜利,犹是这样,还有点落井下石,得意的对助理教练田丰们说:公孙瓒就这点水平吗?我的首席锋线组合,颜良、文丑还有张合们还都没有登场亮相呢。

  这一战虽然没有把公孙瓒的球队打解体,可是,还是不幸的降级了,虽然比起刘备们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是,刘备还有欲望,公孙瓒这位体校的老同学却是没有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公孙瓒不是一个会打逆风球的家伙,马上就变成了第二个董卓,直到后来被彻底收编。

  袁绍赢下了自己生涯中的天王山战役(也是唯一的一次,没有多久,在和曹操的对话中就要扮演公孙瓒的角色了),虽然不足以顶翻李傕们,可是,还是通过这一次强强对话确立了自己的领跑地位。

  不管是曹操还是马腾、刘焉们,都是要逊色于他的(更不要说是刘备了),只不过,袁绍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处于“永远争第一”的状态下,一如北京国安,年年说要争第一,年年与冠军失之交臂,说来奇怪,这是一只联赛中最为稳定的球队,没有任何剧烈的动荡,袁绍也是,球队的结构也比较合理,实力也不是很差,就是差那么一口气,所以,只能看着李傕走狗屎运,看着曹操和刘备们后发制人,自己却无可奈何。

  北京国安,还有机会证明自己,袁绍却没有了——就如同那位倒霉的手下鞠义一样,不缺实力,却是因为场外因素而莫名其妙的呜呼哀哉。

  下一届的联赛更加热闹了,因为本次董卓的突然接替和退出,使得他有点像缩水的赛季,再加上下一届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所以,赛程也是显得比较冗长,像是加强版的马拉松。

08—01:炙手可热的徐州(1)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地方,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并非浪得虚名啊,早在大禹治水,华夏分为九州的时候,徐州就作为其中一州而存在了,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已,只是作为一个非政治性区域,彭城是它的的主打名片。

  叫这个名字和彭祖有很大的原因,他的大彭氏国就在这里,而后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又分别是宋国和楚国的地盘,秦统一之后设置了彭城县,西楚霸王更是在这里建立了国都。

  这还只是政治意义的徐州,他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地理优势上,它位于今天江苏省的西北部,是苏北地区的龙头城市,更加关键的是它正好处在南北交通的枢纽线上,“东襟淮海,西街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足以展现它的地理优势。因此,三国大乱世下,北方诸位豪强对徐州一直是虎视眈眈就很容易理解了,不管是为了求强还是自保都必须在这里有些作为了。

  纵观当时北方,袁绍和曹操对这里有着极大的兴趣就是自不必说了,平原的刘备虽然还是名义上跟着公孙瓒混,但是也是对这里垂涎三尺,而公孙学长的落败袁绍之手也给了他相当的自由空间。

  这还是明面上对徐州表示了兴趣的军阀们,暗地里也是打着主意的就更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长安大乱跑出来的吕布,今天跟袁术,明天吹捧袁绍,虽说反复无常,但是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后来也是机缘巧合的掺和进来了。

  另外张邈等人也不是对这里无动于衷,只是碍于自己的实力有限没有占到台面上来,不过徐州后来的混战和他们的扯淡有着莫大的关系。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之多的势力关注着徐州,互相牵制,几大阵营今天同盟明天血战,所以它的最终归属权才会扯皮的时间如此之长。

  所以,既然麻烦事有这么多,倒霉蛋当然也有了,现任的朝廷委派的陶谦就不幸的坐在了这个老虎凳上,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如果陶谦有着出类拔萃的实力的话也就不会这么难过了,毕竟徐州的经济和政治、军事实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聚合十万能战之军还是没有问题的,猪头拿着一手好牌也赢不了牌局,陶谦就是这种人,而且和刘璋不同,这个家伙纯粹是被三国演义给粉饰成了一个谦谦长者的形象,实质上是龌龊的不得了,干的那些事都让人不好意思说,结果一个富庶的地方被他弄得残破不堪,这一点也就是袁绍和他有得一拼了,看看陶谦劣迹斑斑的表演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楚认识到这个家伙挨打真是活该啊。 。。

08—02:炙手可热的徐州(2)
虽然说陶谦死了以后,有张昭等人对之哀悼一番说什么“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守以稳仁,遗爱于民”,最后例行公事的来个呜呼哀哉之类的词汇,但是这种悼词是做不得数的,只要你有钱有权,哪怕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大佬也会被描绘成一个济世救民的观世音。张昭们改得了悼词,但是篡改不了历史,正史里面记录的陶谦行径只有斑斑劣迹和龌龊。

  陶谦是丹阳人,正所谓人杰地灵啊,什么地出什么人,陶谦在这里出生成长,虽然一度是“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走的是四平八稳,但是生逢乱世,很快就露出了自己狰狞面目,“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也就是说丹阳是一个尚武的地方,尤其是到了乱世,这里出来了不少兵痞和亡命之徒,后来陶谦的看家老本三国特种部队——丹阳兵,就是这里的“精华”,打仗狠,打老百姓也狠,纪律及其差劲,和从黄巾军里面改变出来的青州兵有的一拼,说的好听一些,这些是职业军人(技术上讲),你说陶谦在这里长大能不受点熏陶?

  一开始陶谦还干过幽州刺史,跑到西边和韩遂打过仗,徐州黄巾军暴动,朝廷这才把陶谦调了过来当徐州刺史。

  黄巾余党嘛,一群乌合之众,只有刘岱这样的废物才不是他们的对手,很快就把这群乱民给摆平了,军事过硬,陶谦在政治上也是很滑头,不管结果和过程怎么样,讨董联盟是弄得很热闹,有把刷子的都参加了,没有刷子的刘备也混进了革命队伍,如果还记得前面列举的大名单的话就会发现堂堂徐州刺史根本就没有参与,不光是这样,后来汉献帝迁都长安以后,“四方断绝”,唯有陶谦继续加强联系,缴纳贡献,成了当时的模范纳税大户。

  好处?太显而易见了,当时的保皇党多少啊,很快的,陶谦“迁东安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风光的可以了,前面也讲了,徐州是个好地方,作为一个交通要道和军事经济重镇,“百姓殷盛,穀米封瞻”,汉末以来又没有参与什么大的战争,顶多也就是暴动而已,所以经济结构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也是比较稳定,所以呢,“流民多归之”。

  但是这些是陶谦到任之前的景象,将熊熊一窝啊,一个畜生当了徐州牧,徐州没有毁到外人的手里,反而被自己的父母官给糟践了,由于陶谦亲小人远贤臣,仅仅几年时间,徐州“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这还不算是最过分的,作为地方大员你得保一方平安吧?下邳的阙宣叛乱,自称为天子,这可是大逆不道了,发生在你的治下,剿杀那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陶谦呢?和他“合纵寇钞”,居然和叛党同流合污欺负老百姓,最后又玩了一出黑吃黑的好戏,“杀宣,并其众”,由此可见,陶谦也不是什么好鸟,而且还很阴险,早就看上了阙宣的部队,就玩阴的,先假装合作,麻痹他,然后再一举拿下,两不耽误啊。

  其实,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徐州才养成的坏习惯,陶谦这种不咋地的人品在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8—03:炙手可热的徐州(3)
那还是在他早年跟随司空张温征讨韩遂的叛乱的时候,就已经和上司发生龌龊,本来人家对他挺好,但是陶谦就是看不顺眼,心里不服,甚至有一次喝酒的时候当众羞辱上司,结果一怒之下张温要把他撵到边疆去,有人在一旁劝阻,说陶谦怎么也是一个人物,因为酒桌上的一点事就把人家撇到不毛之地,外人不了解内情,会以为您小肚鸡肠啊,到时候谁还跟你混?算了吧。张温听劝,就派人叫陶谦回来。那个人又跑到陶谦那里和稀泥,说:陶谦,这事完全是你自己找的,谁让你羞辱上级?而且这个上级还是位列三公,今天饶了你就烧高香去吧,到时候态度好点!

  本来陶谦已经是答应了,但是见了面以后又开始犯病了,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大言不惭的说什么我是谢朝廷,干你屁事?!

  好在张温大人不计小人过,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