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实话,袁术混到今天的境地完全是自找的,当初汉献帝落难的时候,他不像其他诸侯一样观望,而是打起了称帝的主意,还装模作样的召开御前会议,跟手下说:现在汉室衰微,是不是到了我称帝的好时机了?

  主簿阎象和他作对,认为这是不义之举,不过给主子一点面子,很讲究说话的策略,说道:大人,当年周文王积了不少的德行,占了不少地盘,还没有公然反叛,现在呢?您虽然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和周文王相比还是有一点距离的,况且汉室即使衰败,还没有堕落到殷纣的地步,算了吧。

  这话已经很客气了,但是袁术不要脸,不知道是不是医院体检出他得了不治之症,着急过把瘾就死,非要当这个皇帝不可,于是就把这个真知灼见撇在一边,自立为帝了。

  理由呢?当年流行谶纬,袁术也不例外,名不正则言不顺啊,对外宣称:袁氏乃是陈人,而陈人的祖先是舜,“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谶纬之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于是,建号称仲氏。

  其实谶纬一类的东西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但是到了袁术这里就是自欺欺人了,你没有这个实力还当什么出头鸟啊,而且这个人很没有追求,看看他称帝以后都在忙些什么吧:

  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

  忙完这些虚头把脑的东西就开始*的皇帝生活了,骄奢淫逸,和酒池肉林只有一步之遥了。

  其实你要有本事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袁术在这方面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称帝之后,“前为吕布所破,再为太祖所败”,万般无奈之下,袁术只好跑到自己的部下雷簿和陈兰那里混日子。

  但是这个时候的袁术已经臭了,雷簿他们断然拒绝,惶然的袁术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的帝号让给了大哥袁绍,还卑躬屈膝的拍马屁,说什么袁绍称帝乃是天命所归,总之就是把当初别人按在自己头上的原封不动的送给了大哥,袁绍也不是什么好鸟,要不怎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居然对这种大逆不道之举“阴然之”,就是私下默许了,然后呢?两兄弟“冰释前嫌”,袁术也得以成行,直奔青州袁谭的地盘去了。

  刘备和董承谋划的时候大抵和袁术出奔袁谭的时间相仿,正愁不知道怎么对付曹操的刘备觉得时机已经到了,这是一个摆脱曹操,潜龙升天的机会,董承呢,也是这么认为的,刘备在曹操的眼皮底下成不了气候,这帮人手下都是没有什么兵权,自己虽然趁着曹操一个不注意,让汉献帝封自己为车骑将军,但是兵权还是掌握在曹氏将领手中,王子服等人都是光杆司令,刘备虽然是左将军,但是那也只是曹操给予的一个头衔罢了。

  所以,趁着攻击袁术这样的机会在外面发展壮大,到时候一个里应外合,说不定成功的几率更高了。

  虽然刘备和董承算计好了,但是曹操那里会同意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11—11:奸雄撕裂的诏书(4)
按理来说,曹操是不应该同意的,放虎归山啊,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刘备提出要求之后,曹操立刻同意,派遣朱灵协同作战,和刘备一起征讨袁术。

  三国志里补上这样一句话: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

  而后的刘备还真的是对得起曹操的一番美意了。

  那么曹操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吗?

  未必,程昱和郭嘉也许都有点低估自己主公的用心良苦了,纵使曹操再安抚刘备也是知道一点的,那就是刘备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终有一天会背叛自己,因此放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那么为什么曹操还要这么干?只有一点可以说明,曹操要对京城里面的反曹党派下手了,事实上就是,在刘备离开京师不久,董承等人立刻“伏诛”,这说明曹操对他们的那点破事早就明白了,只不过是找个时机下手而已,把刘备分离出去处理董承就更加容易了。

  那么放生刘备岂不是更加危险,为自己制造一个敌人?

  未必,曹操之所以敢把刘备给放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了以下两点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首先就是对刘备的定位问题。

  不错,刘备的确可以算作是他一个劲敌了,但是这不代表刘备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最擅长的地方是玩政治,捞取民心,树立自己威望,这一点甚至他曹操都比不上。

  这也是曹操不敢像处死吕布和孔融那样处死刘备的根本原因。

  但是除了这一点呢?基本上没有什么太拿的出手了,尤其是军事指挥上,更加是他的致命短板,后来的曹丕并非以武略见长,都敢嘲笑他白打这么多年的仗,可见不是一般的差。

  所以,曹操是不会让他扬长避短的,与其留在身边,不如扔在外边,把他的弱点全都暴露出来再整死你。

  第二点考虑就是刘备乍一看潜龙升天了,其实是困难重重,外面的天空固然广阔,但是天高任鸟飞的鸟还是要注意一下险恶环境的,袁绍这些强敌就不说了,你刘备能够跑到哪里去?我曹操早就为你选择好了:徐州。

  是的,徐州是刘备跑出去之后唯一可以选择的栖身之地,但是当年曹操早就准备好了,徐州刺史车胄是自己的亲信,早就做好防范了,看你可以闹出什么动静来!

  有了这两点考虑,可以说曹操把刘备算计的死死的,谅他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主动权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刘备则是被逼到了绝境,不反叛吧,完成任务之后,还是要回到自己身边的,反叛吧,那就意味着刘备是对不住自己在先了,我出兵把你给灭了也就不会有人非议。

  事实上曹操杀人并非全是由着性子来的,孔融被杀固然是得罪了曹操,但是如果没有伤风败俗,不讲孝义的把柄曹操还是暂时奈何不了他,祢衡呢?何尝不是的罪了曹操,但是就是没有借口杀他,于是就发配到刘表那里来个借刀杀人,既出了一口气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誉。

  所以,郭嘉和程昱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曹操是个象棋高手,看得不止是一步,而刘备呢,出来时出来了,但是环境更加险恶,而且出来就回不去了——董承谋害曹操一事败露,所有参与人员全被诛杀,不管是继续高举反曹大旗还是为了自保,刘备都只有干到底了,拿自己最不擅长的军事手段去和兵强马壮的曹操硬拼。

  这是曹操设计好的,放飞刘备就是他撕裂衣带诏的第一步,将这起反叛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是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并非唯一的目的,选择刘备攻打袁术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思,毕竟此时的袁术已经是惊弓之鸟了,不堪一击,真要冲着他去的话,根本无需刘备出马,曹操这么干也是一石二鸟,那就是为了自己现阶段的BOSS敌人——袁绍。

12—01:袁绍也没有闲着(1)
就在我们的曹操和刘备这两位主角斗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袁绍也没有闲着,既然汉献帝这个大果子已经被曹操给摘走了,那就只好在实力上下功夫了,第一个目标就是把屁股给擦干净——收拾猫在幽州苟延残喘的公孙瓒。

  公孙瓒自从惨败袁绍以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修炼内功上:不惜一切代价的把刘虞给弄死。

  刘虞呢,也是想尽办法搞定公孙瓒,不过也有人劝和的,就是一个叫魏攸的家伙,他对刘虞说:大人,您的名望很高,是个成大事的人,既然要成大事,就必须有些为您卖命的爪牙,公孙瓒别看新败给袁绍,但是也不失为一个人才,虽然毛病不少,但是还是应该忍让一些。

  魏攸这番话说的虽然有点道理,只是可惜看错形势,即使刘虞不想难为公孙瓒,公孙瓒也不想给别人当小弟。

  不过魏攸的名气不小,刘虞比较看重他,所以给他一个面子,暂时中止了对公孙瓒的攻伐计划。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啊,不到一年,这个魏攸就病死了,于是乎,军事行动再度提上日程,秘密调度军队偷袭公孙瓒。

  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人马,但是刘虞为了这一次计划准备了很久,估计不会少于20000人,公孙瓒呢,“部曲放散在外”,常年出去打仗嘛,所以身边只有一只警卫部队而已——也就是重组的二级“白马义从”,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以至于刘虞突然大兵压境之后有点束手无策了。

  但是天亡刘虞啊,这厮估计平时光顾着收拾民心了(怎么姓刘的都是一个样子啊,玩政治还可以,军事上一个比一个垃圾),所以,别看军队数量不小,作战素质实在是不敢恭维,“兵无部伍,不习战”,属于那种军事演习上偏出靶子二里地水平的大兵。

  公孙瓒带兵打仗多少年了,一看就知道刘虞成不了气候,自己虽然兵少,但是收拾他们还是没有问题的,本来是想“掘东城门走”的,现在也不用了,开始准备来个反冲锋。

  刘虞呢,还真是给面子,硬打打不下来,手下建议火攻,把公孙瓒给点出来,但是刘虞不干,理由是这样的话扰民,我们打仗就是了,不要让百姓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啊。

  这里就要佩服刘虞一下了,虽然迂腐,不过很可爱,看来之前鼓吹的仁义之举不是乱盖的——三国历史上出了名的不想扰民的有两位,一个是刘虞一个是刘璋,但是都有惨淡收场,真是对道义二字的讽刺。

  不说了,刘虞仁慈,不代表公孙瓒也是同道中人,他也在纳闷呢,怎么攻城不下还不采取火攻呢?这是军事教科书上基本套路啊,刘虞是笨蛋,他的手下应该有识相的啊。

  再看看刘虞军队攻城部队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一砖一瓦的倒霉样子,马上明白了:哦,这个老家伙的迂腐劲又上来了,好吧,既然你这么仁慈,那我就送你到上帝那里去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