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以后,都是步履维艰,是郭嘉真的不可替代?还是曹操的运势已到尽头?
14—09:最近于神的男人(1)
郭嘉一开始跟的并非是曹操,而是袁绍,不过没有几十天,就感觉袁绍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虽然袁绍对他的态度还算是恭敬,依然决定跑路,跑就跑吧,还要把辛评和郭图给拽走,理由就是袁绍别看现在比较牛叉,不过蹦跶不了几天,还是早点另投他主吧。
这算是郭大仙预测准的第一个表现,但是,对于郭嘉的动机我却是很怀疑,袁绍这个人大家都很了解了,看重名气,谁的名气大就用谁。
而郭嘉呢?恰恰相反,年轻时代故意隐居起来,当然了,是“大隐隐于市”的那一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然后再提高会客的门槛,不是比较级牛人就坚决不见,很有当年袁绍在洛阳城玩的风范。
但是,袁绍的基础比他好,这一点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效果也是不太显著,“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就像通俗畅销书和严谨的学术著作之间的差别。
这也是郭嘉一开始投奔袁绍以及袁绍对他不错的原因——郭嘉是经人介绍的,谁呢?就是后来他所拉拢一起跑路的辛评,看看籍贯就知道了,辛评和郭嘉都是颍川阳翟人,老乡啊。
不过辛评和郭嘉不一样,人家来的比较早,地盘比较稳固,所以断然回绝,于是,郭嘉只好自己走了——想不走也不行啊,居然敢挖墙角,也太没有职业道德了,更何况,鼓动辛评的时候,郭图也在场,他可不是什么好鸟,再不走的话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然后,郭嘉就来到了曹操这里,理由嘛,很简单,曹操手下也有很多颍川人,也许往上爬的道路可以平坦一些。
曹操呢,自然是来者不拒,有人来总比没有人来强啊,不过一看是个年轻人,而且名气不是很响亮,自然也就没有委以重任了。
所以,郭嘉刚刚投奔到曹操手下时还是一边凉快着呢。
好在两个人都比较有耐心,曹操不想埋没他,而郭嘉也发现曹操没有像袁绍那样喜欢论资排辈,就决定再等等看。
这一等,就等出机会来了,曹操喜欢用颍川人,巇志才就是一个很聪敏的年轻人,可惜,英年早逝,正当曹操悲痛万分的时候,荀彧出现了,向曹操极力推荐新人郭嘉,说他是经天纬地之才。
哦?郭嘉可以和偶的巇志才相提并论吗?
那当然,只能比他好!荀彧打包票。
荀彧给曹操的印象是一直比较成熟稳重的,他说的话自然是有谱,而且这个郭嘉也是颍川人,正对自己颍川情节的胃口,于是决定好好和郭嘉谈谈(由此可见,之前郭嘉根本就没有接近领导的机会),郭嘉能放弃这个机会吗?自然是全力施展自己的军事政治才华。
曹操呢,很满意,一个年轻人达到这个修为已经算是不错的啦,所以,同意顶替巇志才同志的地位,担任军事祭酒一职。
军事祭酒是曹操在自己的幕僚机构中设置的官职,相当于5品吧,主要负责的就是参谋策划,狗头军师的那一种,升到5品都算是质的飞跃,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之前郭嘉的军中地位的确是不高,而荀彧只是在巇志才死后才正式推荐郭嘉走上前台也是出于一种利益均衡的考虑,夏侯氏、曹氏亲族以及颍川士族再加上其他流派,最好是不要有一个过于强大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再说了,就算是有,也要是曹操的血缘亲族才可以。
但是,不管怎样,郭嘉还是成功的入了曹操的法眼,以后有机会大展宏图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宿命啊,和自己的前任巇志才一样,都是英年早逝,难道这个位置被人下了诅咒?
14—10:最近与神的男人(2)
成为军事祭酒以后,郭嘉的才干开始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他的才干在哪里?预知未来!很多在旁人看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事情,在他嘴里那么一说,就很轻松的实现了,有的时候,概率发生的越低,越冷门的东西,就越会经过郭嘉的嘴成为现实!
事件一:袁绍挑衅事件,估计是袁绍想试探一下曹操对自己的态度怎么样,抑或是想看看曹操的实力到了什么程度,敢不敢和自己叫板,所以,故意去了一封言辞比较傲慢的信件。
曹操的原则是可以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所以想教训一下袁绍,不过底气不足,就问荀彧和郭嘉,说:偶想教训一下袁绍,但是估计实力不够怎么办?郭嘉二人的意见比较一致,就是还没有到动手的时候,现在应该把吕布之流先行剿杀,再图和袁绍一战,反正袁绍目前的焦点也是在公孙瓒身上,不要在这个时候浪费精力。
曹操对郭嘉的这个答案很满意,毕竟这个时候的郭嘉才27岁,和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荀彧想到一起去,着实不易啊。
事件二:征讨吕布,下邳其实也不是白给的,曹操的大军久攻不下,士兵疲惫不堪,曹操就想退兵,但是郭嘉完全不同意,认为吕布有勇无谋,而陈宫的话有一半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必须耗到最后,别看咱们累点,但是自乱阵脚的一定是吕布。
郭嘉以前根本就没有和吕布或者陈宫接触过,但是一语成谶,没有多久,人困马乏的吕布军在洪水滔天前率先崩溃了。
事件三:三国历史上最为诡异的一次预测事件发生了,就是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决的时候,后方,江东的孙策开始了蠢蠢欲动,平定江东之后的小霸王可不是贪生怕死的刘表之流可以比拟的,曹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江东方面已经有了相关的迹象,刘备可以不害怕,因为那发生的一切大部分还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孙策不然,他的实力、野心还有战斗力都可以对曹操造成更大的威胁,远非刘备可以比拟。
但是,只有一个人是丝毫不感到担忧的,这个人就是郭嘉,他对忐忑不安的曹操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这未免有点太玄了,不错,孙策的确有不少毛病,尤其是年少得志,更是轻狂不少,往往在这个时候出现危机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但是,不要忘记,郭嘉所说的一切仅仅是一个理论上成行的东西,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一个诅咒,因为即使是孙策已经具备了一切必死的条件,那么郭嘉凭什么断定他就一定在出兵许都抄袭曹操后路的关键时刻被人刺杀?
但是,还就是这么巧,郭嘉放出这句话没有多久,孙策还真的就是遇刺身亡了,千余年后,林肯先生神奇的预测了自己的被刺身亡,有点晚了,这个记录只是美国的,世界的被郭嘉给破了。
所以,在确定史料真实的基础之上(不是在放马后炮),如果不是郭嘉存心的诅咒+赌博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郭嘉是个上通天神的巫师,换言之,是人世间最近于神的人,类似于圣斗士中处女星座的沙加。
如果只是第一种可能的话,那么郭嘉的聪明才智也就没有什么好赞叹的了,纯属运气而已,大不了是机选中了头奖,那么如果是后一种呢?似乎超越了历史的范畴,属于神学领域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啊,不讲了。
不管怎么样,郭嘉简直就是成了曹操的幸运星,护身符,征吕布,咒孙策,伐袁绍,每一次,郭嘉都是神奇的一语命中,没有荀攸荀彧他们那样的长篇大论,往往是一针见血,运气也罢,眼光毒也好,总之,郭嘉是一直成功的,难怪曹操对他一直是爱不释手。
但是,大概是郭嘉得到了上天的太多眷恋吧,抑或是天机不可泄露,他展现了自己太多的诡异才华,最终,在征讨袁氏余党的时候,由于奔波劳碌,不行染疾,最后病逝,终年不过38岁。
27岁跟随曹操,直到38岁病逝,这十一年可以说是曹操仕途中最为顺利的十一年,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但是,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别的什么诡异的原因,郭嘉的死也带走了曹操的所有运气,之后曹操的每一次征伐都是步履维艰。
这也就难怪赤壁惨败之后,曹操仰天长叹:如果郭嘉还在的话我就不会输了啊!
后人往往把这个归罪于曹操的找借口,搪塞自己的错误,进而论证出一堆曹操必败的理由,其实战场上就是这样,胜败转换往往在一瞬之间,官渡之战,袁绍掌握了大量的优势条件,最后不还是一触即溃?而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输还是比较模糊的,相信即使是孙权和刘备都没有想到势不可挡的曹军会输得这么狼狈,一如当年曹操战胜袁绍自己都不可思议一样。
而发生的这一切恰恰是在郭嘉病疫之后。
曹操还在赢,不是说一下子从常胜军变成了逢打必输,而是说之后的曹操失去了一种神采,那种获胜的韵味没有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个最近于神的人离他而去了? 。 想看书来
14—11:终于练成大神的曹操
以官渡大战为主旋律的双雄对决篇,经过一阵惨烈的厮杀,彻底的奠定了北方的顽主格调——因为最后一个带有贵族气息的大军阀,大纨绔子弟,以及三国头号败家子袁术兄弟二人齐双双退出了历史舞台,踏上了项羽的不归路,充分展现了非顽主人群对于乱世是如何的不适应。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顽主曹操,基本上掌控了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命脉,以后虽然是在南进的道路上屡次遭遇波折,家门口也是几次遇险,但是霸主地位基本无法撼动了。
而袁绍落寞之后,曹操还摆平了一个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顽主——张绣,这是他少数几次的用和平手段整编他人,当然了,之前也是付出过鲜血和牺牲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