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打才知道对方的不简单,太史慈以为孙策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也许统率高点,不过论起武力肯定不行,但是拼了半天硬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由得心里暗暗称奇。
孙策也是有点意外,没有想到这个只有一个小弟的斥候居然可以和自己的武力不相上下!
打到最后有多么狼狈呢?太史慈的坐骑被孙策刺伤,孙策后面背的副兵器小戟成了太史慈的玩物,当然了,自己也是损失不小,头盔被撬走了。
黄盖等人就在一边看着好戏,他们知道,孙策这孩子有股倔劲,不服输,水平也是有的,太史慈虽然是一把好刷子,但是也奈何不了,至多也就是平手,横加干涉的话孙策会不爽的。
所以,这一仗一直打到了刘繇的大部队杀了过来,看看要从群殴人家变成被群殴了,孙策这才退兵,刘繇不知虚实,也就没有追赶。
到最后,太史慈并没有因为牛比的单挑一战在刘繇那里有什么好印象,毕竟这个时候的孙策还是一个孩子,赢一个孩子有什么值得夸赞的?更何况你还没有赢啊!
所以,太史慈继续不被重用,放着一个牛人不作为,刘繇后来的溃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太史慈很仗义,没有因为刘繇的轻视他就舍之而去,而是跟着跑路,甚至在袁术骚扰孙策的时候主动响应,占据了以泾县为核心的六座县城作为抵抗孙策入侵的据点。
这就有点自己当老大的意思了,估计是对刘繇失望了,想独树一帜看看效果怎么样。
只是可惜,军队的素质太差,城池的防御体系等于零,说是县城,其实就和村落差不多,所以,根本就无法抵挡住孙家军的铁蹄,所谓的盟友山越更是连面都没有露出来。
螳臂当车,太史慈混乱之中没有跑出去,当了孙策的俘虏,孙策很高兴,,有种后来诸葛亮看着姜维前来投降的感觉,忙不迭的上去松绑,一边松绑还一边问:怎么样?我仁义吧?对了,如果当初在神亭被你俘虏的话,你还会这样吗?会放了我吗?
鬼知道!
这是太史慈的回答,很牛逼,意思是放不放你我说的不算,看刘繇的意思,刘繇怎么会放了你呢?你死定了!
孙策一听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高兴了,人才啊,在他看来,凡是有脾气的基本上都有点本事,任我宰割的情况下还如此不怕死,当真是没有白器重他。于是就拜他为门下督。
太史慈也是吃软不吃硬的,大抵上英雄好汉都是这样子,否则的话宋江也不会有那么多空子钻。
不过这不代表太史慈就真的一心跟随孙策了,这么容易倒戈的话当初早就跟孔融或者刘备跑了。
孙策也知道,要想真正降服太史慈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没有多久,这个机会就来了,躲在豫章的刘繇挂掉了,树倒猢狲不散,还有10000多人变成了无头苍蝇——估计是公务员当惯了回家种地不甘心,于是就抱团等着被人收编,谁说散户没有力量?今天的股市如果团结一点的话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啊,当然了,关键看有没有人救市。
救市的人来了,就是太史慈,他主动向孙策请缨,前去收编这支部队用来壮大孙家军。
难道真的是二人相互信任吗?未必,也许更有可能的是一种双向选择。
太史慈是在考验孙策,看他究竟有没有当称职的老大的气量;
孙策也在考验太史慈,究竟值不值得自己去重用,去强推。
于是,孙策同意了太史慈的计划,表面看,很冒险,其实做出这种选择也是一种必然,这种事成了,多了10000兄弟和一个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的下属,败了?少了一个离心离德的人,都比硬留下好。
结果呢?不言而喻,太史慈按照约定在60日内把这10000人拿下回来复命,并且认准了跟随孙策。
这次考试,孙策打了满分,而且连附加题都做了出来,袁术的如意算盘落空之后也就对他没有什么羁绊了,而等到孙策把要摆平的基本摆平之后,袁术也挂掉了,这就面临着如何接受袁术余部的问题了,毕竟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不要浪费嘛。
15—18:孙策的升级考试(9)
袁术死后,作为余党的杨弘和张勋势力比较大一些,手下有大约10000多兄弟,但是,这两个人没有独树一帜当老大的气魄,也不想遭那份洋罪,找个不错的老大给人家当打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年曾经跟孙策共事过,比较佩服这个年轻人,现在又在江东闯下一片天地,于是,两人商议一下,决定率领部队前去投奔,混口饭吃。
孙策当然是来者不拒了,不过,不光是他有兴趣,虎视眈眈的人大有人在——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庐江太守刘勋,这小子有野心,一直惦记着袁术的银行存款,一看大部队浩浩荡荡的过来了,立刻发动军队进攻,而杨弘等人根本就没有准备,结果全体被俘。
得到了这10000多人的刘勋腰杆立马硬气起来,按照滚雪球的效应,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和投靠,这年头,墙头草多的去了,袁术的另一支余党袁胤就扛着袁术的棺材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一过来又是拖家带口的几千兄弟。
看看刘勋的翅膀太硬,孙策就不想和他来硬的了,于是假装和他达成了战略同盟,这样也不妨碍自己稳固江东的局势。
刘勋忙不迭的同意了,在实力增强的情况下还不敢和孙策撕破脸完全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粮食不够吃了。
没有办法,人口成几何数字增加,尤其是增加的都是占着口粮不种地的大头兵,刘勋又没有像曹操那样玩屯田,属于只会打家劫舍的土匪级别,不出经济危机才怪呢。
所以,刘勋只好派自己的堂弟刘偕跑到豫章太守华歆那里去筹借粮食,但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华歆这里也没有粮食,何况刘勋狮子大开口要三万斛粮食,所以,华歆只好出馊主意,忽悠刘勋去海昏、上僚一带征集粮草,结果,刘偕忙活半天只是搞到了两千斛,十分之一都没有达标。
关键时刻,孙策出马了,盟友嘛,这个时候不帮什么时候帮?不过不是从自己的嘴里边省下粮食,而是劝说刘勋:笨蛋啊,还借什么粮食啊?直接去抢不就得了?手里那么多兵是干什么吃的?这叫做以战养战啊!
对啊!刘勋一拍脑门,太着急了,怎么把自己的老本行——土匪给忘记了?还是这个孙策实在,够意思啊!于是,也不好好琢磨琢磨就尽起主力开拔上僚去打劫了。
孙策等待的就是刘勋屁股离开老巢呢,大部队前脚开拔,他立刻派出一只精锐骑兵星夜兼程攻击庐江(可见是蓄谋已久啊,这个孙策,玩起阴谋诡计来一点不逊色于他的老爸),庐江的守备本就薄弱,还没有准备,结果被轻松拿下,而前方的刘勋主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军心大乱,这帮人本来就是新近归附的,有奶便是娘啊,纷纷倒戈了,就像在股票市场上一样,刘勋很快从一夜暴富变成了一无所有,眨眼间只有几百名亲信。
看看在这一片再也混不下去了,刘勋只好咬牙切齿的投奔曹操,后半生只能在清水衙门中度过了。
这一仗,偷袭庐江,孙策收获了大约30000名左右的部队,而在进一步瓦解刘勋的战役中,由于老刘厚着脸皮向刘表求救,于是,孙策和刘表之间的战争提前爆发了。
不过刘表是那种存心自保的人,自然不会使上全力,所以,孙策在剿灭刘勋的战争中没有费多大劲,又收获了接近5000名士兵和近千艘战船(当然不会是一色的楼船了,而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实力暴涨的孙策自然是信心爆棚了,再说了,人家本来就是很有底气,所以,直接把他和刘表之间的战争规模扩大化了。
于公于私,孙策都不会放过刘表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6—01:死不瞑目的孙策(1)
孙策和刘表是世仇,当年刘表旗帜鲜明的支持袁绍,而孙坚给袁术打工,就已经是站在两个立场上了,而孙坚死于黄祖之手更是将这种矛盾扩大化了,黄祖能力值一般,不过也算是一员福将,不然的话孙坚一世英名也不会栽在他的手里,一方面委以重任,一方面又和孙策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孙策和刘表的激烈战争不可避免的从黄祖这里开始了。
其实在搞定刘勋之前,孙策就已经开拔征讨黄祖了,难得刘勋倾巢而出,就杀了个回马枪,而刘大人在危急时刻向黄祖发出求救信号,这也就使得我们的小霸王再次进攻黄祖名正言顺了。
而黄祖呢?在“支援”刘勋的战役中已经伤了元气,儿子黄射亲自带队的5000水军全部挂掉,这厮命大,跑了回来,刘表一看不好,赶快注资,由自己的侄儿刘虎率队,大约5000长矛兵赶赴现场。
这可惜,这5000长毛兵不是5000来福枪兵,没有神勇到那个地步,孙策的麾下集中了一切可以集中之精锐——周瑜、黄盖、韩当,就连孙权都上来练习升级来了,水陆并进,黄祖大败,全军覆没,只身逃了出来,前来增援的援军也是所剩无几,曾经不可一世的水军灰飞烟灭,只剩下几千艘战船,统统换上了孙家军的旗号。
为此,孙策还意气风发的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臣)身跨马才乐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飞上风,兵激烟下,弓弩齐发,流矢雨集。”
算是完成任务了吧,毕竟攻击刘表也是奉了朝廷的旨意,胜的如此激爽当然要好好骄傲一番。
黄祖一败,本来就不思进取的刘表更是坚决防守反击——只防守不反击了,虽然占据着长江上游,但是就是不出窝,简直是给孙策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机会啊,不久,孙策就乘势拿下了刘繇的余党——华歆所部,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