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解孙策,想想那些被毁容的美女轻生的例子就会释然了,这些清高自傲的牛人字典里面根本就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字眼,只有一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代英杰,江东小霸王居然为了这个原因丧命令人扼腕,其实想想,当初以帅哥自居,和另一位大美男子周瑜瓜分了美女的美女二乔,如今破相了如何在英姿焕发的在哥们面前得瑟啊。

  不过中国人的八卦精神是绝对不允许一个大名人的死亡方式是如此的简单缺乏谈资,所以就硬是编排了一个理由——一如张国荣的自杀非要和拍摄《异度空间》见鬼而心理崩溃一样,这次充当宗教和神学杀手的是一个叫做于吉的家伙,一个无冕之王,民间威望很高涨的家伙。

  也许这样的死亡方式才男人一些,有噱头一些吧,具有职业精神的狗仔队和无聊的小市民是不会反对这种新闻充斥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6—04:死不瞑目的孙策(4)
于吉不是一般的人物,往正了说那是大仙,往歪了说呢,人气和*有的一拼。

  看看他的人气牛到了什么程度吧,第一种说法是东汉末年的方术士,不一定叫做于吉,也传说叫做干吉或者干室什么的,琅琊人(我靠,又是一个山东的,怎么那个年代就喜欢到处溜达啊),不是一般的道士,《太平经》的作者就是他,《后汉书》中提到《太平青领书》的版权署名所有者,还是一位学者咧,第二种说法就是省掉了在学术界的地位,直接被装扮成了神棍的角色,《江表传》中提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其实这么干没有太大的毛病,比如张鲁的五斗米教,声望值也很高,但是人家有慈善家的味道,于吉呢?怎么看都有点宣扬迷信,敛财的意思了。

  这个问题也不大,天下大乱嘛,能有个强项立足社会就不错了。

  但是,于吉比较点背,跑到江东来立腕了,其实是人家先来的,不过,孙策的到来宣告了于吉好日子到头了。

  因为我们的小霸王是位无神论者。

  他更加无法容忍的是有人抢了他的风头。

  经常是孙策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的豪华酒楼大宴宾客,而离他不远的外面,大广场上,就看见于吉的信徒们对他三叩九拜,一个个的神色十分激动。

  如果只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善男信女那倒也是不至于吃醋的,问题是经常出现这种场面,这边孙策正在歌舞升平呢,那边老于同志一旦出动,这些前一秒还塞下一大口龙虾的客人就立刻请假出去上厕所,然后就是如同大便干燥一般一去不复返。

  孙策很奇怪:难道都是食物中毒了吗?不对啊,我就没有事情啊,于是就出去看个究竟。

  那个年代的酒楼是没有很多的包厢的,因为妓院是合法的,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于是,出来之后的孙策还没有到厕所呢,就看到了赶自己饭局的人对于吉顶礼膜拜的壮观场面。

  这就让孙策很没有面子,风头被人抢走了,自然会生气,尤其是这种特别好面子的人。

  老大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了,在孙策看来,于吉必须杀死——“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总之,在孙策看来,威望值很高的于吉是自己一统江东人心的最大障碍,即使是他已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了——按照史书的记载,活到这个时候的于吉应该是百十来岁的老家伙。

  而孙策宣布要处死于吉的时候,很多人都跳出来劝阻,包括他的母亲大人——要杀偶像了,能不着急吗?

  不过此举完全是火上浇油,你想想,能够和孙策直接对话的都什么角色啊,张昭之流都蹦了出来,孙策更是坚定了处死于吉的决心——怎么早没有发现于吉的魅力呢?一如*闹到了天安门才被提到日程上来。

  于是,孙策就以妖言惑众的理由把于吉枭首了,不过他又见识了一把于吉的人格魅力,他明明是被枭首之后扔到大街上示众了,那帮教徒们还是认为于吉没有死,只是尸解成仙而去了。

  按理来说孙策之死应该是和于吉没有什么瓜葛的,但是没有办法,这件事和孙策遇刺挨的很近,于是,当孙策郁郁而终之后,各种流言蜚语就传了出来,什么孙策在镜子里面看到的其实是于吉啊,于吉尸解之后还在大街上溜达啊,许多信徒更是声称自己经常看到于吉。

  总之,一句话,孙策是遭报应了,死了活该,于吉是神仙,他连神仙都敢斩杀自然遭到天谴了。

  这事传得很玄,可惜了一代无神论者孙策了,如果说他是个愣头青也行,如果说于吉真是一个神仙也行,但是这厮也就是一个卖卖假药的神棍而已,玷污了小霸王的一世英名,惜哉!

  孙策的死是一个突发性事件,曹操高兴,但是江东将会因此陷入大的动荡当中,所幸,他不是暴亡,还有机会嘱托后事,找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来,不至于内耗掐架。

  所幸,弟兄们很给他名字,没有干着袁尚们的勾当。

  所幸,孙策脑子没有烧坏,选择了孙权做自己的接班人——由此,年少孙权就要挑起重担了,一如当年哥哥挑起父亲的重担一样。

16—05:临危上位的孙权(1)
也许是一个宿命吧,孙策弱冠之年就要接替孙坚打天下,而孙权也要在懵懂之时管理孙策打下的江山。

  都比较早熟,还有一个宿命就是江东英杰流行英年早逝,孙坚开了一个坏头,孙策步其后尘,然后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条主线也踏上了同一条火车。

  唯有孙权,活的长一些,还不是一般的长。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位三国帝王中具有王八寿命的君主在早年都干了一些什么让自己长寿,让东吴长寿的事情吧。

  比起孙坚的白手起家(虽说是自称为孙武的后人,但是鬼才相信,话说回来,就算是又能怎么样?),孙策临危受命,孙权幸运不少,因为路子已经被铺的差不多了,孙策早就看好孙权当自己的接班人,所以在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出来历练,无论是玩文的,举个孝廉茂才什么的,玩武的就是呆在自己身边一起出征,学习自己怎么打仗——很可惜,在这个方面,孙权并没有什么天赋,画虎不成反类犬,越到后来打得越是糟糕,甚至比刘备还滥,不过在从政方面倒是表现出不少的才华,虽然到了晚年就变成整人为乐了。

  但是,在青年时代的孙权,还是没有表现出这一点的,就像民国时代朝气蓬勃的少年毛泽东,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那个*十年的老人身影。

  闲话少说,总之,孙策对大部分时间里的孙权表现还是很满意的,也许武功方面差点,没有军事才华,但是,就像高考不考察体育成绩,上不上名牌大学和引体向上的次数没有直接联系一样,这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直到孙策遭遇不测,孙权上位了——这一年他才19岁。

  一个19岁的孩子能不能控制得了偌大的江东?当初大家在怀疑孙策,今天也在怀疑孙权,毕竟之前的一点进步都是在哥哥的呵护下完成的,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

  一切还要看孙权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不知道是真的存在会看相的人还是后人的附会,总之,在孙策等人俱在的时候一个叫做刘琬的家伙(这厮是朝廷的钦差大臣,下来做调查报告的)说:虽然孙策兄弟几人都比较牛逼,不过寿命长不了,只是这个孙权,看上去是个福相,大富大贵啊。

  这个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反正孙权刚出生的时候,孙坚就很看好他那个“方额大口”绝对不是普通人物,孙策觉得自己很多地方都是比不上他,在那里自愧不如,直到把宝座让给了弟弟。

  但是,第1次真正的亮相却是孙权丢人了,事实上是能够理解的,这个时候的孙权才19啊,视为顶梁柱的哥哥突然去世,悲伤还来不及呢,手足无措实属正常。

  好在旁边不少能人鼎力相助,张昭就是第1个,这个被罗贯中无限玷污的人物率先站了出来(有关如何玷污的,以后会提到),他用的是怒斥的方法,骂道:这个时候是哭鼻子的时候,你小子还有闲心忙这个,豺狼当道的岁月是不相信眼泪的!还是振作起来吧!

  在张昭的“威逼”之下,孙权换上朝服亲自出来巡视自己的领地,算是安定人心的举措吧。

  其实当时真正归属的也就是会稽、吴郡这几个地方,尤其是山越这样的艰险之地,还都持观望非态度,张昭的计划是很必须的,但是光是巡视还是不够的,因为让那些散落在州郡的豪杰就这么服从一个小孩子真的不可能,好在支持他的不仅仅是张昭,孙策之前的收买人心在这个时候显示出效果了,几个心腹,周帅哥还有诸葛瑾都明确的表示了坚决支持孙权的领导,顺便拉来了鲁肃,然后再出去安抚部众,*不老实的山越。

  这样,孙权算是暂时站住了脚跟,不过,这还没有看出非他的真正实力来,“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这句话不能白夸啊,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占了孙策的光,之后可以走多久,新生的东吴政权大旗可以打多久,还要看孙权自己的本事,有些事不是张昭等人可以完成的。 。。

16—06:临危上位的孙权(2)
在孙权的早期执政生涯中,有一个人是不能忽视的,他就是鲁肃,仔细看来,无论是明确的提出后来被诸葛亮“剽窃”的三分天下,还是放低姿态,主动和刘备联盟,平分荆州,一直到后来的有些保守退让坐视刘备壮大,孙权的政策思路中都深刻的印下了鲁肃的印记。

  前面已经说过了,鲁肃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如果老大不合自己的胃口,那么就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