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徒生传-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徒生从一开始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这个教育的主线条,在书的开头,主人公正在寻找能让自己成为作家和男人所需要的素材,他离开尼古拉塔楼的顶层房间走向阿迈厄岛。在股票交易所和克里斯蒂安斯堡附近,像所有的寓言故事中的英雄(和哥本哈根人)一样,他同样也遇到了大海(哥本哈根港)。在这里,他必须为自己的旅行(及其一生)做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这有关走哪一座桥才能到达阿迈厄岛?他的人生应该选择哪一座桥?到底应该选择市民们常走的、笔直的科尼珀尔斯伯罗桥,还是应该选择富于想象力的波希米亚人建造的不可预测的兰奇伯罗桥?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理智与情感的重要选择,也是安徒生在摆脱学校的身心摧残之后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的主人公仅仅用了数秒就在新年前夕做出了决定。他本能地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一个女人———高挑、白皙的女神———赫洛伊斯,她掌握着通往兰奇伯罗桥的钥匙。尽管这个充满理性和母爱的女神站在科尼珀尔斯伯罗桥召唤着他,但我们的主人公和英雄还是拒绝走进这条理性主宰下的笔直的人生道路。相反,我们年轻的英雄准备沿着一条充满感情和想象的崎岖道路,建造一个五彩缤纷、神奇而又富有魅力的人生宫殿。
  在这里,浪漫主义是一个关键词。在《徒步之旅》中,主人公把教育描绘成一种加入浪漫主义私人俱乐部的考试。小说把大量的观点、主题、符号、格式、引语以及文学艺术作品堆砌在一起,它们共同变成了主人公“在平坦的阿迈厄岛上,独自一个人所面对的巨大、辉煌、充满想象的游乐场”。其中的意图在于向我们说明,这个年轻人已经按照最严格、最精确的浪漫主义标准,为未来的写作生涯做好了一切准备。在19世纪20年代,这些标准或者说原则意味着,在一个人的艺术作品中,他应该去思考自己的灵魂、未来的梦想,让自己的想象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翱翔。在无比孤寂的阿迈厄岛上,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也需要和原始部落中的年轻人一样,度过文学圣坛的“成人仪式”。这样,他将意识到去追求自由、追求自身艺术价值的内在力量,这是一种神圣的驱动力。前6章的故事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的大手笔,当大锺敲响12下的时候,即将挣脱牢笼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未来的作家,迎来了新的一年。荒凉的阿迈厄岛就是这一系列神奇经历的舞台,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幽灵、巨人和会说话的动物,它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和魔幻般的能力,与神秘的浪漫世界交相呼应。
  

阿迈厄岛的浪漫之旅(3)
显然,在这部充满了反权势色彩的处女作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仍然在一种特殊的力量面前毕恭毕敬,这种力量就是浪漫主义。他让书中主人公的思想和感受附和这一最初形成于1800年到1830年期间的德国文学传统。诺瓦利斯、弗赖德里奇?施莱格尔、让?保罗、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尔伯?冯?查米索和路德维格?蒂克等作家所创作的诗歌和散文都采用了一种空想和支离破碎的跳跃方式。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方式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作家本人那支离破碎的个性。这些德国作家几乎都曾经出现在安徒生的小说中,后者直呼其名,或者间接地被引用。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作品甚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情节,比如:霍夫曼的小说———《恶魔的长生药》,描写了一个抛掉灵魂的恶魔;还有阿德尔伯特?冯?查米索的小说———《彼得?斯勒米尔的奇异故事》,书中的主人公为了换取一个装满财宝的钱包,把自己的影子出卖给魔鬼。在《徒步之旅》中同样也出现了无数活灵活现、会说话的影子、幽灵和梦游者,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片断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最深刻的基调。这同样也和年轻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本人破碎的人格直接相关,事实上,整部小说都是对这种人性的深刻剖析。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轻人,他经常会以恶作剧的方式直接和我们对话;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孤独和焦虑的人,就像《徒步之旅》中原文所说的那样:喜欢用滑稽的胡子和一顶纸做的王冠来掩饰他那苍白、悲伤的面孔。安徒生的第一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反映当时教育体系的大熔炉,如果揭开熔炉的盖子,不仅可以一睹1828年到1829年期间年轻的安徒生在多么混乱的一种学习环境之中,还可以窥探到他那充满矛盾和狂热的个性,正如在14章里,主人公的众多镜像所说的那样,“最痛苦的忧郁和神经病似的庆祝融合为一体”。
  若干年后的一个夏天,当安徒生在位于菲英岛北部的霍夫曼庄园散步的时候,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他发现,哪怕是在一滴小水珠里,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惨烈而壮丽的生存竞争,这种斗争让安徒生感到激动不已,他深深地被吸引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从显微镜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在初登文学舞台时所展现的那种紧迫感和求取生存的欲望。不管怎么说,通过阅读这14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窥探这个年轻人反复无常的性格———空虚、忧郁、好斗、自卑、妄自尊大、傲慢,它们无声无息地爬出主人公的身体,穿过虚伪的表面,最终跃然于纸上。在《徒步之旅》中,安徒生开始了灵魂与内心的长途跋涉,随着时间的流逝,安徒生先后写下了30卷文学作品、10卷日记以及数不清的信笺。它们无不源于安徒生最经典的一句话:“对于我来说,我自己便是最大的秘密!”
  在这部处女作中,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软弱无力、备受煎熬的作者,而是一个勇于进取、不断探索艺术真谛的作家,他从不在字里行间掩饰那种展示自己、确立自身地位的狂妄。另一方面,对于安徒生来说,《徒步之旅》还是一部经过冥思苦想之后创作的策略性作品,通过这本书,安徒生小心翼翼地尝试着,他希望能在这场浪漫主义运动中吸引尽可能多的朋友。同时,他无情地鞭挞了那些主张对艺术和艺术家虚心求教和“谦卑俯首”的人,尤其是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极度的空虚,再加上与其地位极不相配的目空一切,安徒生正在设法让自己和自己的处女作———《徒步之旅》成为艺术界和评论界所有潜在竞争对手的极端反叛者。他为此也进行了精心策划。在第7章里,当年轻的主人公、含苞待放的未来作家对聪明的天狼星巨人说:“仔细想想吧,尊敬的先生,这(《徒步之旅》)是我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我人生中迈出的第一个大步。它会以无法名状的力量让人们认识我,也许他们会赞赏我,也许会鄙夷我,但毕竟人们认识了我。”
  就在安徒生准备出版第一部小说、诗歌和戏剧的那段时间里,在不甘寂寞的文学精英们中间爆发了一场为争夺文学宝座最高荣誉的斗争,斗争之惨烈令人瞠目结舌,当时,这个头衔还属于刚刚故去的丹麦作家詹斯?巴格森。在1829年到1830年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地位显然在不断提升,正如《徒步之旅》第5章中老狐狸对儿子的忠告,当时儿子即将外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老狐狸说:“对于你可能步入的这个社会圈子,我只想告诉你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永远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头上盘旋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小鸟身上;只有这些长着漂亮羽毛、头脑却很小的东西才喜欢把巢建在高处。”
  正是遵循这一信条,安徒生通过《徒步之旅》为自己确立了一个令人注目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在想方设法让人们尊重他自己的羽毛,事实上,很多羽毛,或者说浮华的外表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但小说毕竟让他小有斩获,多年之后,他也许要用十倍的价格才能买回来。但是,当你像安徒生在《徒步之旅》中所做的那样,在嘲笑了某些艺术名流和所有评论家之后,任何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都不可能不遭到惩罚。除了前面提到的第13章里,在阿迈厄岛海滩遭遇人鱼之外,这样的嘲讽在第8章和第9章里也比比皆是。在这两章里,我们拜访了“诗庙”,在这样一个神地,各种各样常年不见天日的青蛙和卑贱的寄生虫都在试图穿过渗水的砖墙。“这些畜生告诉我,它们是最无知的评论家,它们总是被比作冥府的看门狗”。然后,安徒生又补充写道,在希腊神话中,当人的阴魂走进冥府的时候,它们是最热情的护卫,但是一旦有人想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它们马上会凶狠卑鄙地扑上去,所以说,把它们比作阴间的看门狗,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传说中的怪物有4条腿和3个脑袋,而19世纪的文学批评家却只有两条腿,而且根本没有脑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剧作家和大学教师(1)
对一个浪漫主义作家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来说,《徒步之旅》显然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端,在书的开头,作者就向读者展示各种各样的故事发展脉络,留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并最终把目标定位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但主要还是指向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当时社会的文化教育方式,对此,安徒生一方面予以反对,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与之交媾,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与科林一家的关系中。
  当《徒步之旅》在1829年元旦出版的时候,便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这本书最后一章独辟蹊径的创作手法———在本书的结尾部分,读者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去书写最后的篇章,或是用剪刀和胶水到报纸上剪下一块自己喜欢的内容,作为本书的结尾。丰富的想象以及篇章安排在时空上的跳跃,体现了小说在情节上的精巧和运筹帷幄,这让批评家们只能甘心情愿地给予肯定。这位第一次出书的作者对批评家发出了善意的嘲弄和挑衅,譬如作者曾经在书中如是写道,“不要管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