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徒生传-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稿,左手在自己的脸上从上到下慢慢地擦了一把:
  “当他的手遮住了那双富于表情的眼睛时,他似乎是在休息,抑或是在积攒力量。当他再次放下手的时候,这个怪僻男人的脸便突然变得面目全非!仿佛是把一条蒙在脸上的面纱完全掀掉。当他坐下时向我们问候的表情,现在已经无影无踪,整个人立刻沈浸在周围的环境当中。于是,一部文学巨作,便在听众面前无声无息、轻松自然地拉开了帷幕。即使是一个精心照料初生婴儿的母亲,也做不到像安徒生那样,以无穷的爱和温柔去打理他心中生出的作品。他的行动虽然常常显得笨拙而不协调,但是和他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配合在一起,这些行动便会显得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哪怕他只是伸展一下手臂,抬起一只手,或是伸出一个指头,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难得一见的优雅。尽管他的声音并非特别动听,但他的阅读听起来却像是没有伴奏的乐章。”
  像王尔德上尉一样,在安徒生的阅读中,很多成年听众都会陷入到一种虚幻的神奇世界之中。只有在安徒生讲完童话之后,他们才如梦方醒:他们已经跟著作家远离尘世,走进了梦幻一般的旅程。19世纪40年代,安徒生的一位外国朋友,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曾经参加了一次作家在德国组织的阅读会。后来,这位作曲家在叙述到这次经历的时候,兴奋得几乎忘乎所以,以至于他迫不及待地连声感谢安徒生,竟然“兴高采烈地飞”到安徒生身边,脱口而出:“你真是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朗读大师;任何人都不可能像你这样去阅读一篇童话故事!”
  相对比较内敛的则是英国作家兼批评家埃德蒙德?高斯。19世纪70年代,埃德蒙德?高斯在参观丹麦的时候,曾经到“罗莱德”拜访了这位年岁已高的世界闻名作家,“罗莱德”是一座属于梅尔基奥尔家族的乡下庄园,坐落在哥本哈根郊区的斯万尼莫伦附近。高斯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英俊潇洒的老人,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他在记载中说,站在面前的人如同一只大猩猩,一双关节松弛的长臂,一对大手和一张丑陋无比的面孔。但只要安徒生一说话,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对于这一点,高斯深有体会。这位老人的身上马上会散发出一种优美的艺术旋律和内在的优雅气质。“只要他一说话,即使只是一个微笑,你就会感觉到,他的天赋飘逸在四周的空气里,”高斯曾经这样写道。在客人的面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展现了语言的美妙,然后,他用非常缓慢而低沈的语调,开始朗读刚刚创作的童话故事。“在他的朗读过程中,我似乎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耀眼的风帆、辽阔的大海、瑞典的海岸和明亮的天空———如同沈浸在落日余晖中,灿烂多彩。仿佛是大自然因为听到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声音而兴奋得涨红了面颊。”
  安徒生的阅读中的确浸透着一定程度的诱惑,把听众带到了时空中的另一个瞬间。在他的阅读中,似乎存在着某种其它读者根本无法具备的独特魅力。在沙龙里,如痴如醉的听众根本不可能踏踏实实地坐到椅子上,直到他停止朗读,迅速消失在隔壁的屋子里,独自一人或者和主持人安静地呆在那里,听众们方才觉醒过来。人们可以鼓掌,但是不得对朗读的内容进行辩论或是讨论。正如格斯特?布农维尔所言,这种朗读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听众针对这些童话故事提出意见、建议或是指教,相反,而是作家借此机会,抒发心中的激情,同时,也是让自己的新故事做一个预演。既然是这样的话,交流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听众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关注程度和笑声,尤其是掌声的力度和时间,都是作家衡量自己及其童话故事的尺度。在回到家里之后,对所有的印象加以评判,如果这个故事还没有出版,他将会进行最后的编辑和润色。在1864年1月的一天,科林夫妇拜访了安徒生,他们原本打算品尝一下丹麦的特色面包汤(一种用黑麦面包和啤酒做成的汤),安徒生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为爱德华和他的妻子大声朗读了自己的新作。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讨论了作品的编辑方法:“通过采用远远高于平时的声音去朗读一篇文章,便可以改进文章中的语言;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自然的谈话方式进行朗读和随时的修改,然后在回家之后,再对文章进行正式的修订。”
  

童话(3)
安徒生酷爱表演,还是在儿童和青年时代,他就被人们称为来自菲英岛的夜莺和小朗读家。他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喜欢把刚刚写下的词句用在自己的谈话之中。对于那些固定的听众来说,安徒生甚至是在以滥用的形式,专横地挥霍着他们的忍耐力。安徒生的一位年轻朋友在作家去世若干年之后说:“我觉得,对于那些曾经是这个圈子里的固定参与者来说,肯定会记住他的绝大部分童话故事。这里面多少夹杂着一种专横的味道,因为妇女必须放下手里的针线活,绅士们不得不停止交谈,放下雪茄烟,听他朗读那些已经听过成百上千遍的童话故事。”
  比如在1870年,安徒生曾经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不止7次地公开朗读了童话《最令人难以相信的事》。第一次是在一天夜里,地点是建筑师兼艺术学院教授热根?汉森?科奇的家中。安徒生在当天完成了这部童话。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安徒生相继走访了哈特曼、科林、蒂勒、霍德茨、奥斯特和梅尔基奥尔等人。1868年1月,在完成童话《彗星》和《阳光故事》最终版本的第二天,安徒生便带着他的童话拜访了七八个朋友,其中包括布洛赫和布农维尔以及上面提到的家庭。事实上,他的目的只不过是想知道,这两个童话中,人们更喜欢哪一个。纵观安徒生的生活和工作,他这种利用视觉和声觉方法运用到了很多情况之下,其中包括倾听和观察听众的反应。而在沙龙里,最重要的量度还是掌声。掌声越大、越持久,便意味着他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就越少,它说明,这个故事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简洁的方式送到出版商(C*9郾A*9郾赖策尔)或是其它杂志编辑的手里。
  但沿着另外一条道路,一切都会变得迥然不同。沿着这条路———“孩子的房间”,我们将来到安徒生那个由童话故事编织起来的世界。但是与“沙龙”相比,在这条道路上,更有利于我们看到一个故事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在什么环境下诞生的。在孩子们的房间中,安徒生的唯一工具便是用来剪纸的纸张,而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几乎从不按照自己写在纸上的作品去阅读,而是时时处处地追随着自己的想象力,漫无边际地去即兴创作。在这里,无论事情大小,只要能触动他的心弦,他的嘴里便会诞生出一个美妙的故事。而且,他会在一个全部由孩子组成的小群体中,肆意地去放纵自己的想象力。这种听众群体一般不超过两三个孩子,最好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话,安徒生就可以像童话《在孩子们的房间里》中的祖父那样,把心中的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述给自己的孩子。这部小说写于1865年,书中的祖父是一个与孩子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人,在一个超然于现实之外的世界里,他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空间,于是,借助于一只烟斗、一只手套、一个旧花瓶以及胡乱散落在抽屉中的其它零星杂物,一部长剧便拉开了大幕。
  和培养“艺术诗歌”的沙龙相比,童话故事在孩子们的房间里当然更自由,它们可以在这里肆意地生长。在沙龙里,安徒生要求所有成人和孩子必须做到衣冠整齐、专心倾听自己的朗读,与这种相对较为庄重的安静气氛相比,在孩子的房间中,各种闲言碎语和荒诞之举都是容许的。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在安徒生的耳朵里,便是一首“自然的诗歌”,而他本人也会加入到这种漫无边际的胡扯和谈笑中。有人曾经说,他可以“把自己的声音调整为一种特殊的语调”,他总是能不可思议地在自己的童话中,让大自然的声音变得活灵活现。例如,他曾经念到,“‘呼———呼!终于过去了!’风说。”此时,这会让孩子情不自禁地在脑海里形成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霍尔斯坦伯格伯爵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克里斯托夫一直对安徒生的风趣念念不忘。他还回忆,在作家那张表情反复、不断变换的脸上,长着一张大嘴:
  “当他朗读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地大笑———但这丝毫不会惹他生气。毫无疑问,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笑声里,还夹杂着对他的取笑,尤其是那个大得出奇的鼻子和变换反复的嘴唇(事实上,他常常会让我联想起卖艺的小丑)。”
  1866年,埃米莉?霍恩还是霍尔斯坦伯格庄园一个14岁的女佣,她负责照顾伯爵的孩子,当时,她对安徒生的态度也非常友好。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庄园的花园里一起跑步,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可以互相鼓励。伯爵夫人米米?霍尔斯坦每周都会让庄园里的所有佣人集合到花房,这样,他们就可以聆听作家本人朗读自己的童话。那段经历,埃米莉?霍恩一直历历在目:
  “他并不是在朗读,而是在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安徒生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到故事当中。他就是故事里的角色:笨拙的德国佬、美丽动人的公主、在‘火绒箱’里的女巫或是动作幽默的小动物,安徒生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这些动物的有趣声音,但却一点也不夸张。那正是他想描绘出的气氛,只要看他一眼,他就会把你带到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童话(4)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不仅仅源于他对大自然的亲身体验,同时也是通过对人类天性的亲密接触,对自然的本原以及孩子房间中一切生命力的感知。无论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