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徒生传-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不是疯子,当然,也不是国王的儿子。他只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对此应该没有值得怀疑之处。而唯一无法确知的,则是其穷困潦倒的父亲到底源于何种身世。他只是汉斯?安徒生家族的一个普通后裔吗?抑或他只是在1805那一年因为同意娶回当时已经怀孕的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而被人们强加为这个孩子的亲生父亲呢?对此,我们无从知晓。正如一句古老的拉丁美洲谚语所说的那样:“只有母亲才是永恒的,而父亲则是可有可无。”
  至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身和成长经历中的种种奥秘,早于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人们热中讨论的话题了。1867年,安徒生成为其家乡的荣誉公民,当地报纸《Fyens Avis》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一庆典。该报纸连续4天用头版连篇累牍地介绍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1867年12月4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里,向人们提出了其出生地不详这一事实,并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为什么作者在1805年进行洗礼之后没有取姓的原因。而后来取的姓氏似乎也和其父汉斯?安徒生家族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与其母的族谱似乎更为接近。按照《Fyens Avis》的说法,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名为汉斯的父亲之后,作者的姓本应该是汉森,正如那个时代的鞋匠之子———比如安德斯的儿子,他的姓氏应该是安徒生。很明显,就在一个隆重庆典即将召开之前,就在安徒生即将被授予勋章,走上镶嵌着黄金饰物的红地毯接受欢呼,他的照片被镶在镀银的镜框里,让所有欧登塞人顶礼膜拜那一刻到来的时候,这家报纸披露了这位当时红人的趣事。而故事背后隐藏的问题,无疑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姓氏之所以是安徒生,而不是汉森,难道只是因为汉斯?安徒生并非他的生身之父?这个孩子之所以当时取了母亲的姓氏,是否正如同他在《安妮?利丝贝特》一书中所描述的近乎残忍的事实:一个刚刚出生的男孩被人送给有几个臭钱的挖沟者之妻?于是,“他就成了挖沟者的儿子;在教堂的记载里,他也就成了安妮?利丝贝特的儿子。”这是否是在暗指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本人呢?难道说,“既然他是鞋匠的儿子,那么教堂里记载的,自然也就是安妮?玛丽的孩子”呢?由于《Fyens Avis》对姓氏问题极为热心,于是,人们对此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咨询了教堂司事,并查阅了教堂的记载,并最终作出了一个还算让人信服的解释。之后,事情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将庆典仪式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他是国王的儿子吗?(3)
“圣汉斯教堂的教堂司事非常热情,他向我们逐字逐句地阅读了教堂日志上的记载:1805年4月2日,星期二,早晨1点,学徒期刚满的鞋匠汉斯?安徒生,与其妻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共同产下此子,并在同一天,由代牧师拉姆辛完成洗礼,取名为汉斯?克里斯蒂安……从这份洗礼证明来看,作者在洗礼上被授予的姓名并非安徒生。在1814年之前,在洗礼上赋姓还很少见。直到后来,人们才开始给孩子取姓,一般是用父亲的姓氏;因此,作者也就因此而得到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这样的名字。而孩子的姓一般是在学校里得到的,至于到底是用父亲的姓氏还是学校给予的,则完全是偶然的。”
  因此,这就促使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者的姓氏来自于他的父亲。至于鞋匠到底是不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亲生父亲这个问题,如果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话,我们最好不要忘记现有的诸多文字记载,这些文献的真实性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当然,尽管我们还能因此而怀疑:那些旧教堂的记载是否是不可推翻的,但1805年圣汉斯教区的文献上的确用白纸黑字记录着这段历史,而此后的众多文字记载及合法的文文件也都证实:汉斯?安徒生就是这位传奇般作家的合法父亲。
  而那些拒绝承认鞋匠就是作者亲生父亲的学者或是其它数据、学说,只不过是在相互引证而已。1816年,就在父亲去世之后不久,仅有11岁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当时留下的笔记却已经让人感到惊诧不已。除了服兵役时的账本和一堆破旧的衣服之外,汉斯?安徒生几乎什么也没有留下,因此,让自己的儿子去继承这样一种近乎无形的遗产,的确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位慈祥温和、富有阅历的鞋匠,而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和自己的母亲又有所不同,他在当时就已经学会了读书和写字,所以,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创作了一篇关于父亲生平的自传体作品,只不过语句极为简单。这篇自传甚至可以折成一个小得不可思议的纸团,而且文法也很幼稚,他把这本册子命名为《汉斯?安徒生的生与死》。在文中,儿子以极为尊重、甚至是略带夸张的纪实手法,收录了父亲简短一生中的大事。除了把父亲的年纪算错之外,其它日期却毫无偏差:
  “汉斯?安徒生,一位热爱自由的鞋匠,出生于1782年12月14日,死于1816年4月26日晚8时,下葬于4月30日,享年33岁3个月零3个星期5天。”
  这就是自传的全文,对于那些笃信作者与鞋匠之间生身父子关系的人来说,我们几乎根本无法找到儿子对父亲怀念之情的任何证据。也许他们是对的,但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仅有的只言词组中,其间的记忆除了一些重要的日期以及儿子对父亲蓦然之间产生的怀念,同样也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如果还有什么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的话,或是一时间谣言四起,这个生于苦难的孩子也许从怀里掏出这张纸片,当然还有教堂的记录,因为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向人们宣布:“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一个有身份的孩子。它们也许可以验证这样一个事实:他曾经有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父亲,而不像他的妹妹———卡伦?玛丽那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私生子。在完全实行君主体制的丹麦,能证明这一点本身就已经非常重要了。而能够记住是否有一天应该去怀疑自己,同样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1)
悬挂在蒙克穆尔斯特拉德那幢黄色小房子外的牌子上则是这么写的:“安徒生———自由的鞋匠。”而这个小男孩对此的理解则最为深切,正如他在很多年后的回忆中指出,这并不是一个不错的名称;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一个“虚伪的装饰”而已。如果能在牌子上这么说也许会更好:“安徒生———自由的思想家。”
  1872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郊区的罗鲁普教区,尽管他生来就是一个具有天才思想的孩子,但他的生活境遇却从来无法和他所拥有的天分相提并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曾经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指出过这样一个事实,尤其是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终于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出身,并真诚地感激了父亲曾经赋予自己的一切。同时,他还把自己称为“一个鞋匠的孩子”,并指出,如果父亲能活到1867年,能亲眼目睹自己的儿子被授予荣誉公民这一时刻的话,这位在短暂的一生中被失望所缠绕的鞋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自豪:
  “噢,要是他能看到我被授予欧登塞荣誉公民的盛大庆典该有多好,他一定乐得昏过去!如果他能看到我一生的前进足迹,他会对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感到无怨无悔。他会理解,在我的成功后面,有一种来自于他的精神财富在支持着我;而我的母亲却从未抓住过这种力量无穷的精神。”
  一生只有短暂33年的汉斯?安徒生其貌不扬,个子不高,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和一张圆圆的脸庞。他的实际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而他的儿子却和父亲大相径庭,长长的脸形,体形健美,黑色的头发。即使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个子就长得非常快,年轻时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身高就已经达到了6英尺,这在当时已经很少见了。平时里的汉斯?安徒生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下来想事情。他还是一个博览群书、非常有学问的人,每天中午的时候,他都要放下乏味的工作,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阅读当地报纸,经常是逐字逐句地读完。还有一点和欧登塞大街上其它商贩不同的是,汉斯?安徒生坚决反对饮酒和赌博。1811年,大家都在谈论着彗星的事情,认为彗星是世界末日的前兆,而汉斯?安徒生却马上向人们宣告了另一种预示世界末日的征兆,他说:“就我所知,最恶毒的两种彗星是酒和彩票!”
  但在1800年那样的时代里,作为一个平凡的鞋匠,汉斯?安徒生同样也不可能有着超脱世俗的自律能力。从1802年欧登塞警察局报告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父亲同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他和那些热血方刚的鞋匠一样,偶尔放纵一下,从中体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在1802年10月的一天,在欧登塞河上的石磨大桥边,包括汉斯?安徒生在内的7个精神抖擞的鞋匠,在彼得胡斯酒馆群殴了热根?布彻和拉斯姆斯兄弟。当时,汉斯?安徒生并没有临阵脱逃,但在激战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站在最前面。这些情况记载在警察局的调查结果上,这意味着,汉斯?安徒生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处罚。
  尽管一生穷困潦倒,很多梦想都一一破灭,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父亲依然是一个理智的人,而且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应该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人。作为他的儿子,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最喜欢提到的一个童年时的故事发生在1810年,他几乎在所有的自传中都会提到这件事,尽管其真实性还值得商榷。当时,汉斯?安徒生在特兰克尔城堡准备找一份做鞋匠的工作,这里正需要一个手艺娴熟的鞋匠,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