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徒生传-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需要一个手艺娴熟的鞋匠,而且一定要搬到朗格兰德,住在距离城堡不远一座工作、生活两用的房子里。这座城堡有自己的花园和牧场。这听起来的确很诱人,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汉斯?安徒生当然会竭尽全力。为了检验他的水平,对方要求汉斯?安徒生为城堡女主人制作一双精致的舞鞋。这位来自蒙克穆尔斯特拉德的鞋匠需要用特兰克尔城堡直接提供的丝线,但是必须用自己的皮革做鞋面,于是,这张用做鞋面的皮革也就成了他余生中最重要的工程。最终完工之后,汉斯?安徒生小心谨慎地用一块手帕把舞鞋包起来,毕恭毕敬地献上自己的作品。身材高挑、极为挑剔的女主人亲自接受了这双鞋,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没有试穿一下。相反,她只是轻描淡写地扫了一眼,耸了一下娇小的鼻子,抱怨汉斯?安徒生浪费了如此珍贵的丝线。汉斯?安徒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愤怒在胸中燃烧,正如他的儿子在《我的童话人生》所回忆的那样,汉斯?安徒生用颤抖的声音反驳说:“如果你认为浪费了自己的丝线,那么我绝对不吝惜我最宝贵的皮革!”于是,他坚决地掏出鞘刀,剥开了鞋面上的丝线,拿着舞鞋径直回家了。
  每当汉斯?安徒生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捶打潮湿的皮革,让皮革更加柔软的时候,那种声音和节奏总会让他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沈思当中。这个时刻,在儿子的眼里,他就像是一位魔术师。最形象的时刻莫过于,当黑夜降临的时候,汉斯?安徒生总要玩弄一个里面有水的大玻璃球,让玻璃球到处滚动,最后放在窗户和蜡烛旁边;这个大玻璃球把依稀的光亮反射到破旧、阴暗的屋子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相信,正是由于这个做鞋匠的父亲,也正是由于有了他的才智和思索,才诱发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灵感,于1830年在哥本哈根的一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旧鞋的思索》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言辞甚至直接来自于他的父亲。比如,“最好把这双鞋送给一位鞋匠,而不是药剂师”,以及“虽然鞋子会变得破旧,但人的心却应该永远是正直的”,这些话都是取自这位富有哲理思想的父亲口中。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2)
我们一定会这样设想,正是对这位安静、理智,但又不喜欢无所事事的父亲的回忆,才形成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1847年创作《亚哈苏鲁》的灵感。在这部戏剧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认识了耶路撒冷穷困的鞋匠———亚哈苏鲁。但是,因为他有着天生写书的本领,因此并不缺乏钱财。如作者在剧本中所说的那样,童年时代的亚哈苏鲁,就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古老传说中的精髓,因此给了自己以忍受生活艰难的勇气和力量”。到了成年之后,他更擅长于“用语言来抚慰他人”。和鞋匠汉斯?安徒生一样,亚哈苏鲁同样也梦想着在另一个遥远的世界里,去追求另一个自己,去实现更伟大的人生:
  有时我觉得自己比现在更出色,
  适合做比做鞋更值得人尊敬的工作。
  每当利未人的歌声传到我耳中的时候,
  我就会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坐在他们中间,
  和他们一起放声歌唱!
  但每当我听到那些所谓的学者们告诉我,
  我缺少他们的学识,我就会觉得痛苦万分。
  从安徒生对自己童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父亲多么希望能和他在一起玩耍,一起聊天。汉斯?安徒生总是会用一种无声、内敛,但却令人赞叹的教育方式,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交流,以及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经常是在默默无语中静静地思考。每当到了星期日,父子俩走在林间的小路上的时候,鞋匠会让儿子随心所欲地去玩耍,去触摸大自然中的一切———树枝、落叶、灌木、栗子、草丛和石头,而父亲则是静静地坐在一边,在沈思中注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只有两个人坐在一起看书的时候,安徒生才能看到父亲的笑容。只有在书中,鞋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每天反反复复的工作,已经让他感到无比的厌烦,不能给他以丝毫的快乐。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书中写道,他的父亲有着“超人的头脑”。尽管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可以像父亲一样,自由地培养读书方面的天分,但现实生活仍然迫使他不得不在12岁的时候,去给鞋匠当一名学徒。18世纪末期,制鞋是欧登塞最大的行业之一,当时全城几乎有近80家制鞋店,这几乎是水果店和裁缝店的两倍,是木匠的3倍。只有手套行业可以与之相媲美,手套让欧登塞在整个欧洲闻名遐迩,因此,手套制造业几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当然,在那个时候,欧登塞的酿酒厂也是不计其数,几乎每个喝酒的男人都会自酿自用。而对于被父亲强迫做鞋匠学徒,去做这种任何一个人都能学会的“钉鞋掌”的活计,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一直倍感痛苦。至于父亲没有答应送他去拉丁学校这件事情,他更是耿耿于怀,他一直不能原谅自己的父亲。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文章中回忆说,曾经有一天,城里一个在拉丁学校读书的孩子到家里做客,这座学校就位于蒙克穆尔斯特拉德的郊区。这个学生想在安徒生这里订做一双靴子,在等待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开始向鞋匠和他好奇的儿子炫耀。他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一股儿脑地讲给他们。而后,汉斯?安徒生凝视着自己的儿子,有好长一段时间,然后亲吻了一下孩子说:“这本是我应该走的道路!”
  毫无疑问,对自己人生的极度失望,正是汉斯?安徒生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去教育儿子的原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子有朝一日圆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在小安徒生六七岁之前,他一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成果感到自豪,他觉得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才智传递给儿子,两个人在精神和智力上一脉相承———而这些东西则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母亲所匮乏的。这种深刻的关系几乎延续了青少年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儿子培养个性的时期。但到了1812年,一切都戛然而止,那年他父亲参加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直到1814年才退伍回家,这时的汉斯?安徒生不仅让自己的所有理想归于破灭,而且疲惫不堪。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希望能给儿子留下一个毕生进取的形象,在《欧登塞》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从热情洋溢的第三段中窥见一斑,安徒生于1875年去世的5个月之前创作了这首诗:
  我穿着木底鞋奔跑,
  跑到贫民学校,
  但我的前面就是整个世界,
  仿佛我穿着伯爵的衣服!
  不,我不是一个穷孩子,
  我的爸爸也不是。
  他给我讲过童话故事,
  我自己也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
  汉斯?安徒生不仅擅长音乐,而且心灵手巧。1808年到1812年期间,他参加了欧登塞民兵第三连,他在那里担任鼓手,同时还负责长笛吹奏,除此之外,这位鞋匠还会写诗和剪纸。他尤其擅长抒情诗,这种小诗词可以看成是今天情诗的起源。1800年左右,这类抒情诗在丹麦的贵族、大城市和农民之间都极为流行。其形式可以是朋友之间的玩笑,或是求婚者、情人之间的信件,其间再夹带上一点小礼物。信件的语句非常甜美,富有韵律,然后在信中附上一些精心设计的剪纸画片,或是在闪光的纸上题写几句甜言蜜语。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汉斯?安徒生就喜欢用刀、木板、锤子和斧子之类的工具削木头,因此,他不仅有着艺术的天分,也不缺少木匠的手艺,于是,给儿子做几件象样的玩具还算是得心应手,而父亲用线绳在模型上比划的情景,自然也是儿子不会放过的事情。父亲为小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制作了各种各样可以点头的玩具,还有所有的木偶,只要加上发条,就可以不停地跳舞。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3)
也许是受到了鲁索的启发,汉斯?安徒生把这种启迪式的教育方式蕴藏到这些富有想象力、具有启蒙意义的小物品中,他不仅用这种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而且直到成年之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甚至还一句不忘地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在安徒生的很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父亲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贪婪。比如,他在回忆1847年之后在德国的生活经历时,安徒生写道:“父亲总是让我凡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我占有了他全部的爱,他生活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在记载1832年那段时间的回忆里,27岁的安徒生谈到了父亲经常重复的一句话:“我永远也不会被迫去做某一件事;即使有人认为我毫无道理,我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对于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汉斯?安徒生的观点相对较为进化,也很时尚。他所倡导的这种以“自然”和“意愿”为核心的观点,来源于法国大革命,以及当时社会所推崇的以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启蒙运动。尽管这些思想早在18世纪末期就已经传入丹麦,但当时还没有得到众多底层阶级人民的广泛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这位默默无闻的鞋匠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一生中同样具有父亲地位的伟人———乔纳斯?科林以及奥斯特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和后两者一样,贫苦的鞋匠同样也坚信:新鲜的空气、宽松得体的衣服和良好的卫生,以及培养和坚持自己的本性,都将会让自己的孩子受益无穷。在安徒生的很多作品中,这种倡导个性的教育观念深深地印刻在通情达理的父亲、同时又是启蒙老师的身上。例如,在戏剧《拉斯穆森先生》中,我们会突然听到法官大声喊道:“万能的天主经常告诫,‘让人类去主宰自己吧!’”汉斯?安徒生对这句话的诠释应该是再完美不过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