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二-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旭东

  博友留言:求教一个问题,&;nbsp;佛经中经常到“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概念,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什

  么标准?&;nbsp;

  以下仅供参考。&;nbsp;

  
  《佛学大辞典》中对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是:“佛称在家出家之男女为善男子善女人。”那么,这个

  “善”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应该很多,我们看一下《金光明经》中的说法。

  《金光明经";序品第一》:“若善男子善女人,求胜解脱修行世善,得见如来及弟子众。得亲近已,而

  白佛言:世尊,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正修行,而得清淨离于不淨?诸佛如来及弟子众如是思惟:是善男子善

  女人,欲求清淨,欲听正法,如是知已,即说正法。是善男子善女人,已闻正法、正念、忆持、发心修行,得精进

  力,破懒惰障;破懒惰障已,灭除一切罪障;破罪障已,于菩萨学处破无尊重障;破无尊重障已,破掉悔心;破掉

  悔心已,入于初地;依于初地,拔利益障;拔利益障,已得入二地;依于二地,破不逼恼困苦障;破此障已,入于

  三地;依此三地,破心软淨障;破心软淨障已,入于四地;依此四地,破善方便障;破善方便障已,入于五地;依

  此五地,破见真俗障;破见真俗障已,入于六地;依此六地,破见行相障;破见行相障已,入于七地;依此七地,

  破不见灭相障;破不见灭相障已,入于八地;依此八地,破不见生相障;破不见生相障已,入于九地;依此九地,

  破六通障;破六通障已,入于十地;依此十地,破一切所知障;破一切所知障已,拔除本心入如来地。”&;nbsp;

  这段话大意是说:

  佛说,如果有善男人善女人,求胜解脱,修行世间的善心行,见到佛以及佛的弟子众,亲近之后,而

  对佛说:请问世尊,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如何真正的修行而得以清净离开不清净?佛以及佛的弟子众会这样

  想,这个善男人善女人想求清净,想听正法,这样想后,就为其宣讲佛法。此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听闻到正法、正

  念后,忆持、发心修行,产生大精进力;

  得大精进力,就逐渐破除懒惰的障碍;

  破除了懒惰的障碍之后,灭除各种罪业的障碍;

  灭除各种罪业的障碍之后,在菩萨行时继续修持,破除不尊重他人自负傲慢的障碍;

  灭除不尊重他人自负傲慢的障碍之后,破除心神不稳、七上八下的掉悔心;

  破除掉悔心之后,入于初地境界;

  在初地布施度的修持基础上,拔除为了自身利益而奉献的障碍;

  拔除这种障碍之后,入于二地;

  在二地持戒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因不遵守集体、社会、国家等制度和我行我素而导致的逼恼困苦的

  障碍;

  破除这种障碍后,进入三地境界;

  在三地忍辱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内心娇气软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毅力的障碍;

  破除这种障碍后,进入四地修持境界;

  在四地精进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投机取巧、不肯吃苦的障碍;

  破除这种障碍后,入于五地境界;

  在五地禅定度的修持基础上,而破除真谛与俗谛的区别,能够将二者合观为一;

  破除这种障碍后,入于六地境界;

  在六地慧度(般若度、智慧度)的修持基础上,而破除对各种行为进行主观臆断的障碍,从而生出各

  种妙用方便;

  破除这种障碍后,入于七地境界;

  在七地方便善巧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只生起妙用而不入于灭相的执著障碍;

  破除这种障碍后,入于八地境界;

  在八地愿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不生起妙用的执著障碍;

  破除这种障碍后,入于九地境界;

  在九地力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生起妙用的六通执著障碍;

  破除这种障碍后,入于十地境界;

  在十地若那(大智慧)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对各种观念的执著;

  破除这种障碍后,拔除对本心的执著障碍,入于如来地境界而成佛。&;nbsp;

  由此可见,所谓善男人善女人,是遵从正法、正念,对其忆持不忘,并结合实践努力精进修行,不断

  否定之否定,向更高境界升华的不同阶段的修持者,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有在不断完善人格、提高修养境

  界的前进过程中……

  2008年2月12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想看书来

385 关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85 关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郭旭东

  心莲百合文化民族文化交流UC团体转发过来的留言:尊敬的郭老师:近日又出现身体上的困扰,三年来

  体检的白细胞减少及雷诺氏症等现象,被301医院确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我以为对自己身体发生的事情要深入

  了解、分析原因才能正确对待并改正习气,彻底放下。但我在网上了解病因的过程中,经常陷入困惑。我也体验了

  心理影响生理的感受。我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做。是接受西医还是中医治疗呢?我明白要以洒脱的心态,做符合

  常规的事。

  以下仅供参考。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以SLE、硬皮病、多肌炎或皮肌炎及RA样症状重叠为特征的风湿病综合

  征,有极高滴度的循环抗核抗体,即抗细胞核核糖核蛋白的抗体。典型临床综合征的特征为:雷诺现象,多关节痛

  或关节炎,两手肿胀;近端肌群炎性疾病等。

  &;nbsp;在中医,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大体相当于混合痹证、复合痹证。所谓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

  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本

  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nbsp;

  所以我们的治疗原则是中西医正常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要培植正气。关于如何培植正气,可参见《中

  医文化随笔67·免疫》。

  2008年2月14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86 关于六通
386 关于六通

  郭旭东

  博友在《关于“善男子善女人”标准》中留言:请教老师:“在九地愿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生起妙用的六通执著障碍”中的六通是指什么呢? 

  以下仅供参考。

  所谓六通,《法界次第&;#8226;中上》:“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所谓漏尽通,是指诸漏(即各种烦恼)断尽无碍。《俱舍论&;#8226;二十七》:“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也就是说对于漏尽通,唯有修持到一定境界的人才具有,而其他五通别的生物也可能会有。

  另五通是:天眼通指以天眼照了欲、色二界色处的通力;天耳通指以天耳缘欲、色二界声处的通力;知他心通指知道他人心智自在无碍的通力;宿命通指自在清楚宿世生命行事的通力;身如意通指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的通力。

  2008年2月1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87 关于心包
387 关于心包

  郭旭东

  博友留言:您在中医文化随笔中; 五脏六腑都谈到了;唯独漏了一个心包; 请您谈一谈行吗? 

  以下仅供参考。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关于心包,在中医里面,大体相当于膻中。关于它的解剖情况,在明代的医书《针灸大成》有如下记载:“心包指心包络;位左心下;横膈膜之上;坚膜之下;心的外表有细筋膜;即是心包络”。在此明确指出了心包络的位置。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那么,中医认为心包有哪些功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心包有代君行事的功能。在《黄帝内经灵枢&;#8226;本输篇第二》中,马莳的注释中提到:“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可受病,而心包络与心经相通,代君主以行事者也。”其中明确提出了心包络代心经以行其事。

  另外,心包也有代心脏受邪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8226;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再有,心包也有代心脏行使情志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8226;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见,这里面明确提出,喜乐等情绪从心包中引出来。心包代替心脏的机能;产生喜乐之感情。临床上,常常有心藏神的功能异常,例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变与心是一致的,故在辨证和治疗上也大体相同。 

  因此,对于心脏和心包方面的疾病,我们在医学正常治疗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性情,来帮助康复。关于心脏的养生和防治,我们可以参考《中医文化随笔》养心和养五脏的相关内容。

  2008年2月1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

388 关于爱人知人
388 关于爱人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