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提高,争取进入国际裁判员的圈子。
  最后请来的两个外籍裁判都大名鼎鼎,一位叫拉扎罗夫,希腊人,曾是执裁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篮决赛的主裁判;另一位叫伊万·扎卡拉,斯洛伐克人,是国际篮联技术部主任考特莱巴的老乡及好朋友,被中国球迷称为“戆豆裁判”。他们在总决赛中一亮相,就获得了一片赞誉,不仅判罚准确,不徇私情,而且管理严格,落落大方,把场面控制得很好,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得到我国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由衷的钦佩。总决赛进行得十分顺利,避免了裁判方面的质疑和纠缠。事后,中心相关方面负责人私下里都表示:“还是老同志想得周到!”
  总决赛第五场的比赛打得扣人心弦,也颇有戏剧性。江苏南钢队几乎领先了一个整场,在第四节还有9分钟时最多还领先16分。就在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认为江苏队必胜无疑时,广东队开始发力了。反击首先由李群的三分球开始,而后朱芳雨担当了主角,他连续投中三分球,掀起了追分的狂潮,给江苏队以致命的心理打击;还有积臣的强行上篮投中并造成对手犯规,加罚命中的三分;其间又有易建联拼抢篮板球的保障,广东队有如神助,全面开花。而反观江苏队则心态失衡,士气涣散,投篮不进,失误频频,就此被广东队打垮。广东宏远在客场实现了一次大逆转,开创了CBA联赛的一个纪录。这是广东宏远第二次捧起总冠军奖杯,对他们的崛起意义重大,由此开创了经久不衰的“宏远王朝”。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总决赛惊天大逆转(2)
江苏南钢的球迷早已准备好庆祝*、彻夜狂欢,没想到被迎面浇了一盆冷水。尤其在领先的情况下被翻盘的结果,让球迷们不能接受,心理反差巨大,表现冲动。颁奖仪式由于客队获胜而开得了无趣味,甚至有些战战兢兢。在我们为宏远球员颁奖时,就有矿泉水瓶子扔下来,还有人骂“黑手”。 颁奖本应是一个喜庆的场面,结果搞得草草收场。这也是主客场赛制的遗憾吧。肖天很不满意,对江苏方面提出了批评。
  比赛的结果就是这样,有人欢喜有人愁。然而,我没有想到也不愿意看到的后果是,这场比赛造成了江苏男篮的持续低迷。江苏队是CBA最好的球队之一,他们人才济济,阵容整齐,打球很有灵气,是公认的总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但自从输了这场球后,他们似乎失去了断臂求生的意志和追求,经常在关键时刻顶不住。尽管他们连续五年保持了CBA联赛的前三名,但再没有看到他们在2005年总决赛时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气势,令人叹息。戴梦得的何总认为,如果那次是江苏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么江苏队和江苏的年轻运动员绝不会是目前这样的状态。这是心智和自信的差异,当没当过“王者”,其心态和心理是大不相同的。我很同意他的看法。
  在CBA联赛9年历史上总共有3支队伍杀进总决赛,其中八一队7次获得总冠军,这自不必说,另外两支队伍就是上海大鲨鱼队和广东宏远队。上海大鲨鱼队3次冲击总冠军,获得过一次总冠军;广东宏远队则是在第二次冲击中始获冠军。实际上,冲击总冠军的过程既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磨砺锤炼过程,更多的往往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其实当时的上海和广东已经具备夺冠的实力了,但还没有一颗冠军的“心”,因此前几次的冲击往往功亏一篑,无功而返。这就是俗话说的能否捅破这一层“窗户纸”的问题。你捅破后就不一样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规律。江苏队没能捅破这层“窗户纸”,从而影响了它以后数年的成绩。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十分可惜的。
  由此我想到了《亮剑》,面对强敌你敢不敢亮剑?明知对手强大,也要敢于亮剑,我们的球队必须有这种胆略和气势,才能把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出来,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成为王者。而有些球队,从教练员到运动员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出现,用自己的性格和气质来影响这支队伍。它就差了这么一点。
  事后,我问宏远俱乐部董事长陈海涛当时他坐在球队席上的感受怎样,他回答说“翻江倒海”,生动地描述出当时的心境。这和我在国家队坐席上的感觉一模一样。
  2004~2005赛季是成功的,有网友评论说:“民族的CBA的第二个巅峰已经拉开了大幕。”《中国体育报》在年终专稿中指出:“全国男子篮球联赛(CBA)的改革最为引人注目,经过重组和重新包装后推出的CBA联赛面貌焕然一新。新赛季的CBA节奏快了,新人多了,比赛更激烈,更富悬念,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国足球的问题集中爆发了。这一上一下,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终于开始得到更多关注了。到我离任时CBA联赛已拥有*、安踏、戴梦得、UPS、天梭表、柒牌男装等多家著名企业赞助商,CBA的品牌价值正在凸显出来。
  但是,在2004~2005赛季,我们的商务开发情况并不令人满意,CBA联赛还得勒紧腰带过日子。
  广东宏远队获得04…05赛季总冠军,朱芳雨高举至尊鼎欢呼庆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品牌打造:形象内涵一个都不能少(1)
2004年7月,经过中篮公司的精心准备,篮协开始进行联赛公关公司和执行公司的招标工作。当时有很多企业前来应标。其中包括八方环球、实力媒体、梅陇公司、拓亚公司、前锐公司等。这些公司是国内在媒体运营、公关、咨询服务等方面都表现非常出色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在招标会上,他们从联赛的品牌塑造、运营理念、媒体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服务、危机公关、公益计划、内部关系、外部环境、执行力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他们为CBA联赛提供服务的愿望。
  说实话,那时我对品牌几乎没有多少概念,因为长期在学校和科研单位工作,涉及到的多是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早期在篮管中心时我主要也是分管训练竞赛工作,对市场经济的知识了解有限,听到这些公司在阐述品牌战略构想时我很受启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开始了对品牌的关注和学习。
  随着CBA品牌建设工作的进程,我逐渐明白了品牌对于CBA的重要性。这也解答了长久以来我心存的一个疑惑:为什么CBA与NBA在赞助商资源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长期以来,我们都把*、联想、国航、蒙牛等大公司作为我们的目标客户,但它们都对美国的NBA趋之若鹜,而对本国的CBA相当漠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牌的价值和实力上的差距。
  经过与这些公司近一个月的沟通、研究,我们最后确定聘用实力媒体为联赛的公关公司,聘用拓亚公司为联赛的执行公司。
  实力媒体体育赛事部门的负责人叫张庆。这是一个来自宁夏的小个子,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到实力媒体前,曾在团中央、李宁公司工作过。我对他的感觉是口齿伶俐、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知识面广,由于长期从事媒体与推广工作,信息来源广,反应敏锐,经常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从这次的合作开始,张庆和他带领的团队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从此开始直到我退休离开篮协,几乎每一个关键决策的酝酿、每一个重要活动的策划、每一个重大事件的解决都有他的参与和贡献。在这期间张庆也换过几家公司,从实力媒体到一动体育,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关键之道。每次他“改换门庭”都保持了与篮协的合作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认可他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张庆在体育创意和策划方面显示出的才能,自始至终对篮球事业的热情专注以及相对稳定的服务团队是我们认可他的主要原因。
  实力媒体进入后,开始在联赛推广和包装上显示出他们的实力,CBA联赛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有计划地进行品牌形象塑造,提出了“年轻化、公益化”的品牌策略,以“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我的CBA”为品牌主张,着手建立和形成CBA赛事品牌的差异化及其发展系统,并开始形成系列,通过每个赛季的阶段性推广主题,以及重大活动如开幕式、全明星赛体现出来。例如,2005~2006赛季提出“该你上场了”、2006~2007赛季的“烽火诸侯”、2007~2008赛季的“三剑归一”等,各个生动鲜活,富有内涵和特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在他们的策划中十分注意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新联赛标志“篮球的面孔”,就是把京剧脸谱的形式与篮球结合,在2004~2005赛季南京全明星赛上第一次运用了“武侠”概念,加上几个赛季的年度主题,使包括武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CBA联赛有机结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也形成了一个时期内CBA联赛文化的特色,获得很多人的赞许。 。 想看书来

品牌打造:形象内涵一个都不能少(2)
CBA的公益形象
  2005~2006赛季,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东莞举行的开幕式上,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少年出现在现场领唱国歌,把开幕式推向了高潮。这个孩子是10岁的迪力穆拉提·图尔逊,来自新疆阿克苏阿恰乡,是CBA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的学生。
  这个创意获得了成功,很多人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是我们推行的公益计划带来的成果。
  张庆投入工作后,提出的第一个重要建议是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青基会在建设“希望小学”的行动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形象和口碑非常好。与青基会的合作,肯定能够赋予CBA年轻、健康、向上的品牌内涵。
  20067 西藏林芝,李元伟在援建西藏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上
  但设立专项基金对于我们来讲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