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地理环境:
有一个名词叫“生存土壤”,意在说明生存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才有了“喜孟母,择邻处”的美谈,当然,也不乏“近墨者黑”的案例。
岳飞的家乡河北路相州府汤阴县,属于今天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是“燕赵文化”的地理区划。燕赵地区的土地是既辽阔,又贫瘠。这个地方的农业曾经一度繁荣,属于著名的商品粮种植基地。但是自黄河改道,尤其是那场将“梦回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后,河北平原的农业开始走下坡路,到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不得不依靠大运河从长江以南运粮了,从可以支大锅救济灾民的“地主”变成了等待救济的“低保户”。但寒冷的气候、恶劣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这里的人们坚韧的意志、彪悍的体魄。
十二世纪的中国正处于辽、西夏、北宋多个政权对恃阶段,而燕赵地区恰又处于农耕与游牧的过渡地带,因此而成为了交战双方或南进的跳板、或北伐的基地。比洗漱还频繁的战争,增加了燕赵文化风骨、阳刚之美。易水河畔的慷慨悲歌,雁门关、平型关、喜烽口、古北口,那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雄关、险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从小就喜欢玩打仗的岳飞的人生之路。
第2节 点击率超高的民间武师(3)
岳飞大约在十四、五岁华时,没有象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处于豆蔻年华的少年步入高中做考大学的准备,而是又师从于另一个武术教练——周侗。
周侗,北宋年间点击率最高的民间武师,以有夺牌实力的箭术而闻名于乡里。据笔者曾经以为比道听途说要准确一些的消息称,周侗是《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的师傅。但后经好事者并不多余的考证,得出了纯属文人杜撰、子虚乌有的结论。
大约这位周老师在正史中实在是鲜有记载,不要说高矮胖瘦、兴趣爱好,连户口所在地也模糊不清,似乎除了是岳飞的老师外就再也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 所以不得不借助点《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老先生的阳光,让老周也灿烂一下。
周侗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汤阴县的都头,大约相当于现在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或队副。只可惜老周的运气没有自己的同行,也就是《水浒传》中的武松那么好,干了一辈子刑警,也没捞着一只老虎打,最后只好在默默无闻中离开了工作岗位。
同岳飞的前教练陈广不同的是,这位周老师的荷包和名气恰成反比,即虽然收费较低,但却并不影响教学效果,绝对没有一分钱一分“获”的感觉。
第2节 点击率超高的民间武师(4)
在诸多弟子中,老周就如同赵本山发现“小沈阳”一样,看到了天资聪颖的岳飞,并很快将其成为今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挖掘对象。
在其大多时采取的一对一“小灶”式教学模式下,岳飞不仅很快学会了左右开弓,还成为了一个只要不脱靶基本全中的选手。宋史记载,岳鹏举“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据后世分析,单凭岳鹏举那一身不需要替身做掩护的功夫,如果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是去全球化的好莱坞发展,也不会是一件令人非常惊讶的事情,最起码应该是华北地区县一级电影院的票房保障。
当然,周老师也不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在小鹏举或要偷懒、或要撒娇时,老周会立即板起面孔,提出一个诸如“看看人家成龙,脚伤了包扎一下接着玩特技”的案例来供其参考。
难能可贵的是,周侗绝不是一个只教专业课的老师,还是一个比较有力度的政治教员。他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吃零食的时间,将自己对时局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这个字“鹏举”的少年……
第3节 农民工朋友一声吼;大宋就要抖三抖(1)
1120年,当岳飞十七周岁的时候,大宋朝长江以南地区,发生了一次7。8级的官逼民反大地震——方腊农民起义。
此次地震的“震源”是长江以南地区,“震因”是北宋政权的*,而直接的导火索则是宋徽宗赵佶,那高层次的艺术品位——“花石纲”。
宋徽宗,就是《水浒传》里名妓李师师那个职务最高的老铁,也是黑旋风李逵天天嚷着要“杀到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而是北宋首都——今天的河南开封)去,砍了那个鸟皇帝”里的“鸟皇帝”。由其一手策划兼导演的“花石纲”事件中那所谓的“纲”,是指成批运送的货物,每十船编为一纲;顾名思义,“花石纲”就是指运送奇花异石的船。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即便在皇帝堆里也是占总人口比例很小的艺术家皇帝。此公不仅喜欢泡妞,而且酷爱异石(当然,粪坑里又臭又硬的除外)。要说酷爱到了什么程度,说出来没准会吓倒你。那就是酷爱到了已经让人感到意外的程度,基本达到了“法论功”患者那“*焚身心不悔”的水准。
当然,如果这老小子研究石头是抱着“为民”的目的,没准还能多发现几个大庆油田、山西煤矿。可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赵佶同李四光(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可不一样,他好这一口不是为了搞勘探,调查哪里有石油、哪里有煤炭,而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猎奇的需要。
1105年,朝廷下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由“破坏专家”朱勔主持巧取豪夺的工作,专门在江浙一带寻找长得比较有性格的石头。“花石纲”,作为定时炸弹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搜寻出奇的石头,达到创收的目的,许多官吏临时客串起了业余土匪,往往因一石一木而弄得处于弱势群体的寻常百姓家破人亡。
第3节 农民工朋友一声吼;大宋就要抖三抖(2)
当宋徽宗在河南开封和李师师打情骂俏、吃夜宵时,当朱缅一伙在江南折腾得地暗天昏时,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也是人。如果一个人的生存成为比在北京近郊买别墅还奢侈的欲望时,反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硬道理,而且,是唯一的……
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1120年秋的某一天,在今天浙江淳化县一个叫方腊的南方人,以摩尼教的名义,发动了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注明:“摩尼教”为波斯人所创立,在唐朝时传入中国。因有聚众滋事之嫌,所以被朝廷视为“洋垃圾”。因该教崇拜光明、反对黑暗,所以在被加入了诸多中国元素后改称“明教”。其中最有名的明教教主就是金庸笔下那位每天举着绣球,却不知道要抛给谁的“多情种子”张无忌(《天龙八部》的男一号)
方腊,又名方十三,关于其出身,一说为钟点工性质的“佣工”,一说为小有盈余的漆园主,总之在举事之前是一个在《宋史》中连出生年月日都查不到的寻常百姓,至于是降生在哪家妇产医院就更别提了。
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后,方家也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撒网式的勒索。这个被左邻右舍亲切地称作“小方”的社员,看准了民心蠢蠢欲动的“商机”,率领几百个与自己一样对安分守己、老老实实过日子失去信心的社员朋友,同政府唱起了以势不两立为主题的对台戏。方腊起义,得到了许多曾经梦想着但求无过的草根们的支持,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攻占了今天浙江全境、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广大地区。北宋政府最后出动了底薪最高的精锐部队西北军,才将这场历时一年的起义给摆平了。
方腊起义,使北宋的钱匣子——江浙一带经济出现了严重缩水现象,国有资产流失不是一般的严重,据说甚至连银行里用来防止金融风暴的准备金也遭到了打劫。“前后所戗人命数百万,江南田是凋祭,不复昔日十分之一”。这是正史中对此次起义后的一段描述。北宋王朝,从此风光不在,离灭亡似乎就是一个关于时间和程序的问题了。
这次起义给大宋从头到脚、从地方到中央都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震慑,甚至连宋廷内部的许多官员也开始了为时晚矣的“自我检讨”,将此突发事件归咎为朱勔等人办事不讲究所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3节 农民工朋友一声吼,大宋就要抖三抖(3)
善于捕捉信息(包括小道消息)的周侗经常以此来告诫少年岳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跟老百姓玩路子,就是这样一个自取其辱的下场。”
岳飞在以后独立成军后,能够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做为岳家军每天吃早餐和夜宵前都必须背诵的三大纪律,绝非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而是从那时候起就懂得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逆来顺受的农夫舟子、芸芸众生,一旦作出了造反的决定,即便他们手中持的是含铁量极低的菜刀和锄头——这些生活日用品,也会令平常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们很快找到手足无措的感觉”。
不过,因跨越的时空太过久远,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周侗当年更多的教诲。只知在老周逝后,岳飞每年的初一、十五两日都要去坟前设酒祭奠,以示哀思。
滚滚奔腾、生生不息的母亲河,塑造了岳鹏举坚忍不拔的气概;时局动荡、狼烟四起,酝酿着一个英雄悲壮的人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4节 结 束 语
岳飞能够从一个少不经事的顽童,成为令大家羡慕的民族英雄,慈母姚氏、恩师周侗在其中起到了领路人的作用。
母,何为“母”;给予我们发肤、生命者。
师,何为“师”,按照被易中天先生戏称为“头号教书匠”的孔子老先生的说法,就是“传道授业者”;按照我们小学课本的解释,就是“园丁和花朵”中的“园丁”。
岳飞是幸运的,他的母亲不仅慈祥,而且深明大义,可谓是“亦师亦母”。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