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着玉的大小、式样和颜色,说有人捡了送去,就给一万两银子;送信的还给五千呢。”贾政听得不是很清楚,感到非常奇怪,急忙赶回家,马上就叫来门卫那来问话。门卫说:“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今天中午琏二爷传出老太太的话,叫人去贴告示,才知道的。”贾政叹口气说:“家庭要衰败了,生出这么一个混帐东西!他刚出生的时候就是满街的谣言,隔了十几年略微好了些,现在又到处贴告示找玉,这成什么样子了!”他又走回房间问王夫人。王夫人汇报了一遍。贾政知道是老太太的主意,当然不敢说什么了,只好抱怨王夫人几句。他又忙走出来,瞒着老太太,让人偷偷去把告示揭下来。谁知道,告示早被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揭走了。
过了不久,果然有人到荣国府门前,声称来送玉。门卫高兴地说:“拿过来,我替你去禀报。”那个人从怀里掏出悬赏告示,指着说,“这不是你们贾府的告示吗,写着送玉来的给一万两银子。给位,你们现在看着我穷,等会儿我得到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爱搭不理的。”门卫听他说话底气这么足,就客气地说:“你还是让我看一眼吧,我好给你禀报啊。”那人就掏出玉来,托在手里一扬:“这是不是啊?”门卫都是在外边值班,只知道有玉,也没见过啊,今天才看见这玉的模样儿了。他们急忙跑进去,就想着抢头功了。
这天贾政和贾赦出门,只有贾琏在家。他还算镇定,问看清楚了没有。门卫说:“我们亲眼见过,可他不给我们,非要见主人,一手交银子,一手交玉。”贾琏非常高兴,赶忙去向王夫人和贾母禀报。袭人高兴得直念佛。贾母说:“快叫琏儿请那个人到书房里坐,把玉拿来看看,马上就送银子。”贾琏就把那个人请了进来,非常客气地说:“我需要把这块玉送到里边,本人见了,酬谢的银子是绝对不会少的。”那个人只好把一个红绸子包儿递过去。贾琏打开一看,可不是那一块晶莹美玉吗。贾琏平时也不太注意,现在倒要仔细看看了。他看了半天,上面的字也认得出来,是什么“除邪祟”等字。贾琏更高兴了,马上叫仆人赶紧来伺候,他自己慌慌张张地把玉送到贾母和王夫人那里。
熙凤见贾琏进来,劈手就把东西夺了,自己也不敢先看,马上送到贾母手里。贾琏笑着说:“这么一点儿事你还不让我立个功呢。”贾母打开一看,只见这块玉比原先的颜色暗了好些。鸳鸯拿过眼镜儿来,她戴着一看,皱起了眉头:“奇怪,这块玉对,可里边的宝色都没了呢?”王夫人看了一会儿,也认不出,就叫熙凤过来认。熙凤看了看说:“像倒是像,只是颜色不大对。不如叫宝兄弟自己一看就知道了。”袭人在旁边也看着不像那一块,只是不愿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真奇怪啊,如果贾琏人不出来也就算了,这些人怎么认不出来呢?这几个人不大识字,可对于通灵玉应该非常熟悉啊,模仿的东西能瞒过她们吗?是因为太心切、太激动,眼睛都花了?也可能、
熙凤从贾母手中接过玉,和袭人一起拿来给宝玉看。这时宝玉刚刚睡醒。熙凤高兴地说:“你的玉找到了。”宝玉睡眼朦胧,接在手里,看也没看,往地上一扔,冷笑着说:“你们又来哄我了。”熙凤连忙拾起来,奇怪地说:“你看都没看,怎么就知道呢。”宝玉也不答话,只是嘿嘿地笑。王夫人也进了屋,见他这样,就说:“这不用说了。他那玉本来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自然有他的道理。看来,这是他们照着告示说的仿做。”贾琏在外间屋里听见这话,马上大声说:“既然不是,快拿给我去问问他,人家这样事,他也敢来胡闹。”贾母吆喝住他:“琏儿,拿去给他,叫他走吧。着也是穷极了的人没办法了,所以见我们家有这样事,他就想着赚几个钱。现在他白白地花了钱弄了这个东西,又叫咱们认出来了。我说,就不要难为他了,把这玉还给他,说不是我们的,赏给他几两银子。这样,外边的人知道了,才肯有消息就送来呢。如果难为了这一个人,就算有真的,人家也不敢拿来了。” 贾琏答应着出去。
贾母这个认识,既合情又合理。过去有个故事和她的想法类似,叫“千金市骨”。从前,有个特别爱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一个大臣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花费了五百金,把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国君训斥他:“损失我五百金,怎么买回的是死马?!”大臣回答说:“死马都花费了您五百金,又何况是一匹活马呢?天下人一定会认为您会出重价买千里马的。千里马很快就有了!”后来不出一年,国君得到很多匹千里马。
贾琏会按照贾母的要求做吗?他会不会打那个送玉的人一顿呢?
请看下回。
不读红楼很遗憾,读不懂红楼不丢人
不读红楼很遗憾,读不懂红楼不丢人
——一百回后的感想
记得我准备翻译《红楼梦》的时候,也有过犹豫,但后来还是下定了决心,打算好,一天天地做,一回回地译。现在,回过头看看,竟然有些不太相信,已经译完这些了。当时,为名字曾经犹豫过,后来还是起名叫《大白话红楼梦》,另外学着人家,加了个括号“首发”。至于选择新浪,倒是没有犹豫,因为我一直在新浪读书。后来,有位读者提建议,应该改成“红楼梦翻译”,我觉得很好,起码应该在后边注上,这样才不会误导读者。我想了办法,可是一直没有改过来。那就在这里声明一下:《大白话红楼梦——〈红楼梦〉翻译(新浪首发)》。
不读红楼很遗憾,读不懂红楼不丢人。《红楼梦》真的很伟大了。有人可能觉得,它不过就是记了很多琐事,有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伟大不伟大,应该不在于写的事情大还是小上。《红楼梦》通过一个家族,写出了时代,它是伟大的。可它也很难读懂。首先,文言文比较难懂。其次,有些老一点儿的方言很难懂。一说不懂,有的人就会说:“这就是白话,读不懂太可笑!”就算是白话,读不懂也不可笑,何况是古白话呢?这些方言,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读懂,年轻一些的就不好办了。这不奇怪。
我们看人物,要把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看,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有人经常批评贾母,这是可以的。但是,有的人看到贾母死了,就非常高兴地说:“活该!”这就不对了,成了幸灾乐祸了。贾母很多做法都不对,但总体看,她还是一位正常的、慈祥的封建社会的老太太。所以,我们可以讨厌她,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她。
另外,大部分人都是喜欢林黛玉,讨厌薛宝钗的。这种态度,似乎更多的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在生活中,似乎喜欢宝钗的人更多,这就纯是一种感觉,当然也是一种俗念头。生活中喜欢黛玉,有一点儿脱离实际的生活,精神的成分多一些。说句俗的,能照顾林黛玉这样的病秧子,这样的人应该是比较注重感情的人,甚至有一点高尚。喜欢宝钗,那也没错,宝钗很讨人喜欢,文才和黛玉差不多,就是稳重一些,也不是什么毛病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我们不要过分指责别人的喜好,只要人家合情合理。
附录: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会不会变味儿
新版红楼梦播出的日子临近了。很多人又开始担心了:比起老版的红楼梦,也就是经典的红楼梦,会不会变味儿啊?如果让我说啊,那就是请你放心好了,肯定要变味儿的。为什么?如果不变味儿的话,我们还重拍干什么?干脆重播吧。重拍就是要有新的东西,新的见解。
老版红楼梦是经典的,但并非不可超越,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说,老版红楼梦对情节进行了一些处理。这到底对不对呢?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再比如说,在老版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贾母把自己的丫环鹦哥给了黛玉,并且说:“鹦哥,你就改名叫紫鹃吧。”这可能是编辑多此一举了。我们细想一想,紫鹃这个名字不大可能是贾母起的,贾母也不负责起名字啊。一般来说,都是贾母送出丫鬟,然后新主人来起名字。另外来看,“紫鹃”这个名字显然是对应着“雪雁”起的,另外,“杜鹃”也代表着一种思念。总而言之,这个名字应该是黛玉起的。
重拍经典是一种必然选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理解和阐释,另外还有先进的技术来处理。特别是古代的事情,真实情况都在讨论之中,林黛玉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她们应该穿什么衣服,只有大概的说明,,没有非常明确的说明,不能说哪一代人说的就是绝对的真理。我们的心理总是很懒惰的,总是觉得陈晓旭才是林黛玉,这是一种定式思维。
老版红楼梦拍得很严肃,成为经典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老版红楼梦不太对青年人的思路。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看老版。这使我想起了可口可乐的故事。可口可乐在老配方的基础上推出了新配方,结果受到了青年人的热烈欢迎,遭到了老顾客的强烈反对。最后怎么办?可口可乐公司同时提供新老两种配方的产品,喜欢哪种就喝哪种。皆大欢喜啊。李少红导演请的编剧就是年轻人,这也可以看出新版红楼梦瞄准的观众群。
还有一点,李少红导演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导演,所以,她执导的作品极具个人特征。她拍的红楼梦当然不大可能像她之前的作品那样打下个人的明显烙印,但是肯定带有她个人的风格。所以,新版红楼梦也肯定和其他版本的不一样。
总而言之,新版红楼梦比起老版来肯定变味儿。至于变得怎么样,会不会有怪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