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你,陪伴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记录你,陪伴我-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躺在床上,用最温柔的声音回应你(其实也是没力气)。我喊了一声“东东”,你根本没听见似的,还在那旁若无人地哭,声音不高不低、嘤嘤抽泣。也许你听见了,但实在太累而无力回应我,是不是?你才那么小,需要好好休息才是。刚刚呼吸到人世间的空气,还不大习惯吧?

  再看见你时已在病房,我清晰记得你那被羊水泡得肿胀的双眼,半闭半合的小嘴,模样是那样秀气,透着绅士般的优雅。

  因为突然有了你,我总是兴奋的睡不着,似乎永远也看不够。姥姥嗔怪责备我,“就像生了个孩儿,没见过似的”。“呵,可不是没见过嘛,且得仔细瞧呢!”奶奶则笑盈盈地捧来可口又下奶的美食,为你也为我。爸爸是最忙碌的,几乎所有跑腿儿的活儿全交给他一人完成。也就是那几天,我才知道,原来男人也可以很细心很周到,原来男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尤其是他看襁褓中娇小的你时。

  记得那几天一直很热,没一点秋天的样子。照顾咱的人经常大汗淋漓,可为了我们,他们却不开空调。想想,那时的我们有多拽!当然,拽事儿还不止这一点。

  话说一直很闷热多灰的天气,在得知你要出院回家时,竟然奇迹般地下雨了!我们出院时,空气如洗,清新极了!算命的说你火气大,看来,老天是想给你降降火呢。

  不久之后,姥姥说要跟姥爷回去了,我纳闷甚至埋怨他们为什么不继续留下来,后来才知道是要给姥爷做手术,但当时并不知道。只记得姥姥出门前叮嘱我的话,“照顾好东东。”

  你像是听懂了姥姥的叮咛,一直很懂事,尤其是百天之前,那么乖,几乎没怎么哭过。除了做泪囊探通时那一次,还真记不得有大哭的时候了。

  时间飞也似的往前赶,我说的这些画面还历历在目,你却已经1周岁了,是个调皮、执拗、好奇、爱笑的宝宝了。老早就计划这天要啰嗦,要将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尤其是你的种种“劣迹”:不肯乖乖穿纸尿裤、给爸爸的烟抢过去一根根掏出来再揉断、喂饭时抢勺又抢碗。。。。。。可是,原本被你折磨的放言不想再管你的我,这会儿怎么感觉到嘴角朝上,心情大好?

  “妈——,妈妈!妈妈妈妈——”你伸开双臂踉踉跄跄地走过来了,唔,还写什么呢?答案在此。

该不该让孩子上“培优班”?
“培优班”这个词最先是从池莉写的《来吧,孩子》上看到的,名目繁多得让人眼花,什么兴趣班、奥赛班、拔高班、火箭班。。。。。。齐全得很,只要你想培哪块,就能找到极富针对性的班儿。

  “实话实说”也在讨论《打倒奥数》这个话题,开场李承鹏对观众奥数老师小周的几番舌战之后,何晶笑问是否介意将话题改为“打倒全民学奥数”,台下掌声一片。

  第一感觉是,现在的学生真可怜,尤其是小学生。想必他们是体会不到那种快乐轻松玩儿的童年了,没有了玩耍嬉戏的周末假期时间,取而代之的是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类文化与艺术的培优班之中。

  孩子们无从选择,因为他们的父母无从选择。也许还有一部分父母,他们也不想让孩子上培优班,可你不上就竞争不过人家,无奈形势所逼,只好乖乖加入“培优班”的大军中去。

  随大流,总不会错,向来如此。

  中庸有时候看似没出息,但至少不会让你栽跟头。

  有人说是大学和高考惹得祸,可是不上大学,就单凭实际技术和手艺,谁能保证其在社会上立足?有几人有朗朗那双弹钢琴的妙手?有几个人有姚明打篮球的精准?有几个人有丁俊晖打斯诺克的精彩?有几个人有韩寒写文章的才华?有几个人有刘翔跨栏的速度?这些各有千秋的“天才”,其实也是因为参加了与之对应的“培优班”。

  时光倒数20年,可能只有少部分孩子在上培优班,结果是那里面走出来的孩子走进了更好的大学,得到了更好的工作,进而拥有了高于他人的生活,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

  这,大概就是现在的家长们对培优班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更幸福。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教育资源照样稀缺。目前的师资仍是供不应求,尤其边远山区,偌大一个村庄没有一个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城市里教师集中,孩子也集中,就拿郑州的小学来说,一个班动辄就是八、九十个学生,试想面对这样的班级老师如何因材施教?怕是待到蜡炬成灰春蚕到死也完不成吧。

  人家郑渊洁就选择带儿子回家自己教,池莉女儿亦池也基本是她自己教的,这很好,可这样的家庭环境全国有几个?太少了,普通人只有临渊羡鱼的份儿。

  至于该不该上培优班,主要还是应该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这边培了文化和艺术的优,那边却牺牲了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肩上沉重的书包,近视镜后面略显木讷的眼,这样的表情恐怕哪个家长也不愿看到。

今日中国,不缺“通才”
全面发展,这是小学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儿。中国人很做事讲究圆满,评事讲究中庸,联系到教育上,讲究全面,希望培育全面发展的“通才”。 

  结果人的大脑有限,天资不一。

  你想让小白兔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学不会,尽管小白兔的教授是著名游泳大师鸭鸭教授。所以说,我们何苦为难小白兔?让它开心快乐地去打各式各样的洞该有多好?

  “泱泱中华”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我们不缺“样样通,没门精”的“通才”,我们需要在各行各业拔尖儿领路的“精英”。

  我们需要朗朗的一双妙手,去国际舞台上奏响气势宏伟的《保卫黄河》、深情无限的《我的祖国》,还有悦耳的十大名曲《彩云追月》等;

  我们需要章子怡的演技,单单一部《卧虎藏龙》就让多少老外迷上了中国功夫,不仅弘扬了中国的传统功夫文化,也顺带刺激了中国旅游热及中国文化热。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才高调评价“一个姚明,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事实何尝不是呢?

  姚明是NBA历史上首位获得“状元秀”的外籍球员,他在美国人称霸的NBA篮球场上创造了的命中率,这是NBA历史上的一项纪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姚明”这二个字和“中国”是相通的。

  还有丁俊晖、张艺谋、刘翔、成龙。。。。。。这些“精英”们在不同的领域向世界介绍着中国,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越来越多的赛事在中国举办,中国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富有国际性,这也正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因此,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再一味强调“通才”教育,如果不能针对个人天资而笼统教育,那无疑会扼杀很多天才。你让袁隆平去造原子弹,让钱学森去种水稻,让李小龙去研究量子场论,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韩寒如果没有退学而是按部就班为高考而战,那么堪称经典的《三重门》还不知道会不会问世。

  所以说,我们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发扬光大,这样既节省了教育成本,又很轻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只要他乐于钻研,加上教授的适度引导,怎会学不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孩子“跑丢”不是罪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沿着积水走过去,虽然低着头,但依然能看出他那兴奋的无以言表的面部,他回头望了望奶奶——正在跟别的奶奶们聊天的奶奶,纯真却又诡秘的一笑,又继续往前走。。。。。。走到浅浅的水池边,他下意识地蹲下来,双手扶着围栏,先一只脚跨过去,等另一只脚也跨过去之后,慢慢地溜下去,刚好挨到池底。

  奶奶还是没有看他,幸亏奶奶没有看他。他蹲在水池里,肆意地玩,小手啪啪啪地拍打着,溅起的水花打到脸上,他都来不及擦。。。。。。不知过去了多久,奶奶回过头来,傻眼了,孩子呢?

  赶紧起身寻孩儿!她吓呆了,从木讷惊恐愤怒的眼神就能看出来。其实他就在不远处的小池里,只是他蹲着,她刚好看不见。奶奶小跑着来回找,没俩下,就看到水池里埋头玩耍的他。

  她随口骂了句兔崽子,就跑过去给他揪起来了!她吓坏了,我们理解她粗鲁的行为。可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很费解,她脱掉脚上的皮鞋,抡起来就朝小孩子屁股打下去!“哇——啊——啊——”她好像聋了一般,还是用力地挥舞着手里的黑皮鞋,嘴里念念有词“叫你不听话!叫你乱跑!”。。。。。。若不是她手累,估计还不会听众人劝而停下来。

  奶奶的心情很容易理解,可做法实在欠妥。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儿水,大人只要时刻陪在孩子旁边,确保他的安全就好,其余的,就交给他们好了,让他们自由地玩儿。

  小孩子的自我意识才逐渐刚萌芽,他可以有选择有想法地做事情,对他来说,是个大跃进。我们不能为了少洗一件衣服而让他不玩儿沙土泥巴,不能为了少操一份儿心而将他看搂在怀里,小孩子是通过玩儿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大人应该引导和保护而非阻止。

  童年是美好的,更应该是自由的。

你的爱不计回报吗?
去儿童医院,排队等候专家。

  前方是一刚半岁的女宝,她奶奶急得不行,指着小孩她爸,“都怨你,谁让你你带妞妞出去过六一的?有钱烧的慌,啊?”

  儿子唯唯诺诺,“我本来想着给妞过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大张说,这孩子,将来若不孝敬他奶奶,真是太不像话了。

  “爱孩子就是为了将来有所回报?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