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安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直销安利-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工商界人士访华,促进两国商贸发展。这种坚定推动中美友好关系的行为为安利(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冷静等待直销立法

  2001年,中国入世时承诺,3年内对“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取消“市场准入限制〃和“国民待遇限制〃,今年已经是三年之期。
  2003年9月,投资直销业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安利、雅芳、玫琳凯、如新、康宝莱、完美、李锦记等7家外资直销巨头的高层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官员与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是中国直销立法的发端。
  2004年初,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在2月初举行的中美商务理事会经贸座谈会上证实,直销业相关法律有望于年内制定。
  事实上,在1999年的4月,也就是中国政府颁布禁止传销令一周年之际,当时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国务委员吴仪就在北京接见了美国安利公司总裁狄克?狄维士。在会谈中,吴仪很客气地要求狄克?狄维士将安利公司的经营经验与建议做出总结,提供给中国的立法管理部门做参考。
  三个月后,一本长达100多页的中英文对照的名为《中国直销发展的过去与未来》的建议书就摆在了吴仪的案头,在这本建议书中还附加了“反金字塔销售规定样本〃、“直销管理规定样本〃、“世界直销协会商德约法样本〃、“中国直销企业界协会守则样本〃。
  狄克?狄维士称,这是一套“关于如何有效管理和规范中国直销业的文件〃,这是“过去三个月中,亚洲、欧洲和美国总部的安利专业人员汇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的成果。我们相信它已经做到尊重中国的国情和商业现实〃。一些业界有关人士看了安利公司的这套建议书认为,安利公司简直是在为中国未来出台的直销法建立范本。
  2004年2月,美国商会代表团到中国参加由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美商务理事会经贸座谈会。引人注目的是,这个代表团中,仅直销行业的代表就来了5家。他们中有几年前就已在中国获得直销转型合法身份的安利、雅芳、玫琳凯三大直销巨头,更有如新(Nu Skin)、康宝莱(Herbalife)两家鲜为人知的美国直销大王。
  他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敦促中国履行WTO约定,在年内制定直销业相关法规,使直销合法化。侯力威正是此次代表团的副团长。
  “这次访谈富有成果”。侯力威曾是职业外交官,在帮助企业与政府交涉及海外市场运作方面驾轻就熟。
  在有些人看来,安利似乎不必为中国直销业立法那么积极地奔走呼号。毕竟自1998年以来,安利看上去已经适应了中国政策的调整,业绩一路高歌猛进。而一旦直销立法,将有无数从前被拒于中国门外的外资直销对手蜂拥而入。安利不怕吗?
  “如果这个法规颁布非常得当,将会增加我们经营上的灵活性。我们仍希望能回到传统直销的经营方式。〃侯力威毫不掩饰地说。显然,店铺加雇佣销售代表的转型现状并不是安利最好的选择。
  侯力威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深刻原因是,至今中国尚未对直销和非法传销有明确的定义区分,直销企业的营运仍然常常受到误解,一些地区猖獗的“老鼠会”式传销也给安利直销带来困扰。
  这种挣扎在合法与非法的剃刀边缘,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形,即使业绩再好都会有如履薄冰的危险感。亦正亦邪、天使或魔鬼的争议状态,正是这么多年来安利心头挥之不去的忧虑。“这是安利进一步在中国发展业务的最大挑战。〃一位安利员工说。
  安利要充分体现直销企业的竞争力,告别妥协式的转型,得到合法身份放心施展拳脚,这才是重中之重。合法后可能获得的更广阔的利益空间,远远超越了面对诸多竞争对手进入的恐慌。
  对于立法后市场情形的估计,黄德荫认为:“一切要待立法以后才可判断。但竞争对手进来后市场会发生改变,这一点是可以预计到的。〃“与其让中国政府匆忙之中颁布一个未经详细考虑的直销法规,还不如要一个经过深思熟虑颁布的、对国家和行业发展都非常有利的法律。〃侯力威相当明智地表示。
  事实上,很多国外直销企业早已为进入这个市场布局了。2003年1月,美国如新集团(Nu Skin)在中国成立了第35家分公司。早在一两年前,如新就已派海外顶级华人销售精英人物——“环宇领袖〃来到中国,悄悄为进入这个市场铺设网络。
  甚至还有传闻说,一家国外公司的经销商开出了用20万元“安家费〃来“招安〃安利销售团队的价码。据他透露,立新世纪目前已在中国开了6家生产厂,计划将亚太总部搬到上海。2005年3月,立新世纪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个时间,正是WTO协议上中国市场直销立法刚刚生效之时。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无限复制的组织制度

  在中国传统事业中,有很多企业都是很成功的,因为他们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如祖传秘方,中国的老字号,但就是因为连自己都无法复制和克隆,事业的发展速度很慢,也无法做强、做大。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旦某种商业模式获得了成功,他们就会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来增强成功企业的可复制性,像快餐大王麦当劳、肯德基,零售大王沃尔玛、家乐福等等,都是通过在全世界克隆分店,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
  为了控制成本和避免过度扩张,它们只有一个总公司母体,所有的分公司或分店的成立都需经过总部的批准,都是通过总公司复制而来。虽然总公司的控制解决了发展失控的问题,但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不是最快的发展模式。你知道病毒吗?它们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的发展速度,而这种速度就在于每一个个体都能自我繁殖。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商业上也有这种自我复制的“病毒效应”,那该多好啊!
  直销模式就是这种商业上的“病毒”,它的精髓在于组织的复制和繁殖,理论基础就是经济学上的市场倍增学。
  市场倍增学实际是多层次市场营销的术语,仅仅从经济学这个角度来考察的话,这种网络多层次的直销活动确实在美国造就了不少百万富翁。甚至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1/5的新百万富翁都跟这种网络直销分不开。
  作为直销业的典范,安利的制度充分运用了市场倍增学的原理,当安利的直销商学会做安利事业的本领之后,他会自发地把安利事业的各项本领教给别人,把自己的能力向外扩散,类似细胞分裂一样。所以安利事业只要有一个人做,有一个母体,那么它就会自动扩散、分裂,形成许许多多的个体。而这些个体会进一步自我繁殖,形成不计其数的子个体。
  直销事业是个复制的事业,其精髓就是教会你如何“复制〃。假如安利公司发展一个直销商,这个直销商发展8个直销商,8个又各自发展8个直销商,如此下去,到第8代时公司将拥有16 777 216名直销商,到第10代时,高达1 073 741 824,即10亿,这10亿直销商就是公司的市场。
  当然,现实的直销,在倍增过程中,有的环节中断了,或者是不饱和递增,其增长速度没有理论计算的那么快,但其扩展速度还是非常迅速的。
  安利事业运用几何级数理论(市场倍增学)来迅速扩大产品销路,把传统的各级批发零售体制变成一个以人际关系为网络基础的行销体制。它巧妙地结合了产品(消费者)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如此一来,等于创造了一个自动繁衍与筛选的劳动力补给机制。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丛林法则下,它可以从消费者中拔擢出有潜力的直销商,也可以自然淘汰经营不善的直销商。
  那么,作为一个安利的直销商,该如何复制系统呢?
  首先,必须教导团队成员看系统推荐的书、听系统的录音带、看系统的音像资料、参加系统的会议。新人在刚开始从事直销生意的时候,很难有“空杯〃的心态,总是带有各种各样的主观思想。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让他们融入系统,尽快进入这个生意的科学运作,少走弯路。团队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有它自有的4大通则:简单、易学、易教、易复制。
  这是麦当劳、肯德基等一些大企业成功的法宝,它们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动作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经常化。要想将系统成功地复制下去,就离不开书、录音带、音像资料和会议,因为这些方式都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
  其次,一定要复制系统的运作模式。在从事这个生意的时候,除了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外,就是依靠会议。每一个新人步入这门生意,开始要做的都是基础工作,从讲第一个生意计划开始,就必须学会一对一的沟通,学会推广企业文化、系统文化、销售产品等,把这些简单的动作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经常化,才能组建自己的团队。当自己的团队成员有了一定数量后,就要把家庭聚会开起来,进行一对多的沟通,带领团队成员参加系统的会议,通过系统的会议达到团队成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致。对于系统所倡导的这样一个简单的运作模式,帮助你的团队成员复制下去。
  再次,使自己成为可被复制的人。在每一个成功的系统中都有很多优秀的领导人,这些成功者都是系统文化和系统理念的追随者与传承者。他们之所以能在系统中成功,都是因为他们具备一个团队领导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想在直销事业中成就个人事业,想在系统中成长,就一定要使自己成为可被复制的人,抓紧成功者的衣襟,谦卑地向他们学习,复制他们优秀的品质和他们出众的才华与智慧。
  在现实中,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