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君能有几多愁-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汉代最后一位帝王、窝囊了一辈子的刘协把皇帝玺绶委屈地移交给一个青年时,接着,群臣又应景一般联名上书称各种祥瑞之事和谶纬之言,告诉这位青年他是天命所归,并极力劝他践祚,挑起领导天下生民的担子来。只是,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却再三礼让,而群臣又再三不嫌絮叨地劝进,最后青年似乎实在拗不过群臣们的好意,乃慨然受禅。

  就这样,历时400多年的刘汉帝国至此宣告了彻底终结,而一个新生的封建王朝——曹魏帝国也随之而正式宣告了开张。而它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它乃是“三国鼎立”局面之形成的真正肇始。

  很快,隆重的禅让典礼就结束了,可是这位青年却还坚定地站在受禅坛上,目光空茫地一直投向远方,他的心情自是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着从前、此刻乃至未来的很多很多的事情……

  可是不管如何,父辈的努力今天终于结出了果实,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又过了许久,他才环顾了一下周围尚未散去的那些大臣,慢慢地说出了一句感慨良深、意味隽永的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当初虞舜、大禹那些受禅让的故事,我到今天终于知道是究竟怎么一回事了。

  显然,这位万众瞩目的青年就是我们本文的主角魏文帝曹丕,而这一重大时刻离他33周岁的生日还没多几天。追忆起自己这三十年来动荡不安、辛苦备尝的生涯,他的此一番以己度人的感慨,倒确实也是其历经沧桑的人生体验。

  以后他就宣布定都洛阳,开始放手追求起自己的政治理想。

2、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曹操
2、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曹操

  如果想要仔细地了解曹丕的话,自然是绕不过他那位鼎鼎大名的“周文王”老爹——曹操的。想来他的这位备受推崇和争议的老爹,确实也夺去了儿子身上不少的光芒。

  曹操的年纪是和我们前面讲到的汉灵帝刘宏差不多的,只是曹操的身世却复杂的很,他的父亲是别人的养子。《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只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说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到了《资治通鉴》中也没有说明白。不过,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大概还有印象,曹操似乎是和夏侯氏有一定的渊源。而元代大学者胡三省在注解《资治通鉴》时便是这么的:“曹氏,夏侯氏之出也。”也就是说曹操应该是夏侯氏的后人,尤其从他的一些作为、表现上看,他也确实是把夏侯家的兄弟们视作了本家的。不过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合理的猜想而已,并没有充分的证据。

  我们今人基本上是不怎么看重需要上溯好几代的所谓“家世”了,可是古人却一向很重视这些,中国人一向就有祖先崇拜的,而且还需要血缘维系很多东西。史书上说曹操的老爹叫曹嵩,曾经官至级别甚高的太尉。不过曹嵩的养父时人却清楚得很,这人很奇特,因为他是一位无法生育的宦官。本来,在宦官掌权的东汉末期,宦官们收纳养子也是非常流行的事情,可因为宦官的名声实在很臭,所以他们的养子养孙们也有些不好做人。

  曹嵩的养父叫曹腾,他虽然是一位品级很高的宦官,可是似乎并什么做过什么坏事,所以曹操以后在士人中间混迹时也并未招致他们太多的反感。然而,毕竟宦官在士人眼中是最为低贱的一种出身,再加上曹腾、曹嵩官大又容易受人嫉恨,因此曹操从小大概也是尝便了人家的白眼,整天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直到曹操已经发迹的后来,他的政敌们还在拿他的不堪家世来无情地攻击他——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他在官渡之战前就曾替袁绍写过一道口诛曹氏的《移豫州檄》,其中就骂曹腾并一干宦官是“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骂曹嵩是“乞丐携养,因赃假位”,更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可谓是用词歹毒。可是曹操战胜袁绍后竟然未追究陈琳,相反倒还因为欣赏其才华而收至麾下;有人据此可能会认为这恰好证明了曹操的大度和一片爱才、惜才之心,可是他后来又为什么不容孔融和祢衡之辈呢?看来别人拿他的家世来说事儿,他根本上就是习惯了,陈琳“骂”的只是更讲究了一些而已。

  至少说,他是有些习惯了,更乐得博取一个好名声。

  曹操的政治、军事乃至文学才能到而今已经是大家所普遍公认的了,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只是在东汉年间那个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主导的社会里他起初是不受重视的,可是在随后的乱世中大家就充分地领教到他的惊世之才了。连一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在其《祭魏太祖文》中都如此称道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不过李世民也注意到了曹操身上的矛盾,曹操“拥汉扶汉”之类的话确实讲过很多,可是他的实际作为却与此背道而驰。在二十多年中,作为汉帝的刘协根本就是一具政治傀儡,几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虽然刘协也几番试图反抗,可终究不是曹某人的对手,倒连累的自己身边的人几乎被杀光,连伏皇后都没能幸免。后来,曹操又把自己的三个女儿一起嫁给了刘协,让那套在刘协头上的“紧箍咒”收得更紧了。所以李世民又批判曹操这是“有无君之迹”。

  然而纵观历史,曹操实在是有些骑虎难下,所以到了他的儿辈时更已经是“不进则退”。曹操曾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矣”,他在生前就为儿子取代刘汉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尤其是在邺城“封公建国”、别立政权的关键一招,也便给后代的篡位者们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带去了一个莫大的启迪——“十数代逼禅者皆袭曹魏故技。虽有小异,但不离其宗”(清代学者赵翼语)。

  最终,眼见大势已去、心灰意冷的刘协于是颁布了一道《禅位于魏王诏》:“朕做了这三十二年皇帝,正值天下大乱,幸亏祖宗保佑,才没有彻底被人颠覆。但是上察天心,下察民心,汉朝的好日子确实是到头了,该是曹氏坐天下了……而且也有上古明君之一尧帝禅让贤能的先例值得朕学习……”

3、让曹操内疚了一辈子的女人
3、让曹操内疚了一辈子的女人

  在提到曹丕的生母之前,还有一个人是需要好好说一说的;从前大家可能一向不怎么重视曹操的家庭生活,可曹操若是能够得到像李世民之长孙皇后、朱元璋之马皇后那样的贤内助,他的事业更当锦上添花。

  有些无奈的是,曹操这个人也是比较好色的,可谓妻妾成群,仅仅知道姓氏的就有15人,所以说杜牧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包括前年的大片《赤壁》讲他垂涎小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算是对他的栽赃。尤其曹操因为好色还误了大事,把自己长子曹昂的性命都搭了进去,当时10岁的曹丕若不是马上功夫好,否则也小命难保了。就这一点而言,他就比不上赵匡胤、朱元璋这些开国英主了:曾经,为了悼念自己的亡妻,赵匡胤竟一连做了数年的鳏夫;在朱元璋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有人为巴结他而专门献上了一位才色双绝的美女,可是朱元璋深怕因私欲而耽误大事,竟毅然将此女杀掉,并杜绝了以后再有人以送美女的方式来走后门。

  不过曹操的这位嫡妻丁氏还是非常有个性的,只是其才能、度量还有些与曹操不能匹配罢了,实在是一桩撼事。先前,曹操有一位夫人刘氏,为曹操生下了大儿子曹昂(又名曹修)和清河长公主,可是这个刘夫人却不幸早死;丁氏不能生育,所以她就把曹昂抚为养子,视同己出,可是偏偏老天又要来剜她的心头肉——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率兵攻打盘踞宛城的张绣,张绣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很识趣地就投降了;可是这时好色的曹操偏偏看中了张绣的(已故)叔父张济的妻子,更以战胜者的骄傲姿态将她纳以为妾;妻妾的身份悬殊,所以此时的张绣便深感家族的蒙耻和脸上的无光,于是又在一夜之间兴兵反叛。结果,没有丝毫防备的曹操从睡梦中仓皇出逃,还被流矢所伤,但侥幸保住了性命;但可惜的是,他的长子曹昂和族弟的儿子曹安民却死于乱军之中①。

  好不容易抚养长大的儿子没了,丁夫人当然非常痛苦,所以她就经常歇斯底里地向曹操抱怨道:“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你把我的儿子给害死了,你让我活着还有什么念想!丁夫人整天为此哭泣伤心,没有节制,结果就把曹操给惹烦了、*了,“遣归家”,干脆就把她遣送回了老家,闹起了分居。

  后来,曹操大约是还念着旧情,就去到丁夫人家中特意探望,还想把她接回去。当时,丁夫人正在忙着织布,见到丈夫来了,也仍然“踞机如故”,根本不理老曹那一号。这时,只见曹操就轻轻地走上前去,慢慢地抚着她的后背道:“你回头看看我,咱们现在就一起回家,好吧?”可是丁夫人还是不理他这个茬儿,既不回顾,又不说话,只是忙着自己手里的活。曹操无奈,只得摇着头走回出门去,可是他又再次不忍地停下步来,最后一次向屋子里大声喊道:“难道,你真的想守一辈子活寡吗?”许久,屋子里仍旧没有任何回应,曹操于是叹息道:“这一次真的是恩断义绝了!”(“真诀矣”)

  从此以后曹操再没有登过她的门,不过他还曾经一度劝说丁夫人家里把她改嫁,这样她一辈子或许就不须那么凄凉地度过了,可是丁家的人却都不敢,生怕她会更加想不开。孤独的丁夫人死后,曹操遵从了自己的继室卞氏的请求,就把丁夫人归葬于许昌城南面的曹氏宗族墓地,也算是对于她这一生和身后都有个交代。

  尽管曹操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