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君能有几多愁-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城外送行,而且在这种场合,才华无匹、好表现的曹植都要即席发表一通对父亲的华美颂词。很显然,他总是会压倒诸兄弟,而让自己成为在场众人注目的中心;而曹丕虽然文学修养也很高,但才思却难及弟弟敏捷,面对这种下风局面,他只能怅然若失。后来,曹丕就在自己的心腹吴质的策划下,创出了一片“蓝海”:即在这种场合下不去同弟弟较量口才,而是伏地痛哭!而这一手也果然有效,曹操及众人都觉得,曹丕虽然虽才思逊于弟弟,可是其诚心则又过之。关于“御之以术”也一件典型事例:曹丕一向与吴质过从甚密,两人常在一起秘密议事,可是为了不使人知,吴质就常常藏在拉东西的车里去到曹丕府上;这事后来还是被聪明的杨修发现了,他就去报告曹操;曹丕闻知事情泄露,心里很紧张,但吴质又使了一招将计就计,待到杨修发觉又去禀报而曹操派人来检查时,原来这次竟是辆空车!杨修告密不成,反令曹操对他生了疑心。

  另外,曹丕还善于笼络各方的人心,比如他就利用自己的长子地位,让一批“耆年硕德”的大臣如贾诩、崔琰等为自己说项,劝曹操不要更改“立嫡以长”的传统;他们还提出袁绍、刘表这两个鲜活的例证,说立少不立长,最后会闹到家破人亡的地步的。曹丕甚至还把工作做到了后宫里,“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尤其,曹丕还博得了曹操当时的一名宠妃王昭仪的好感,替他在老爹面前吹吹“枕头风”,这些工夫终于没有白费。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总算是结束了长期的犹豫不决,正式立曹丕为太子。

  别看曹丕一向深沉老练,可是当他听到自己的好消息时,他高兴得一时失去了自制力,竟失态地搂住了老臣辛毗的脖子对他说道:“辛君知我喜否?”而也正是从他的这种狂喜中,我们也才略可窥见他先前的那般苦闷、压抑和焦虑的心情。

  当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时,曹丕写了乐府诗《短歌行》以悼念亡父。其中既充满了对失去亲人的哀痛,亦不乏对自己身世的感伤:“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古人曾经谆谆告诫,忧愁的人容易衰老,嗟叹我啊正当年青,白发却生长得过早……正是在经历了那严酷而漫长的立嗣斗争的风波后,他已经顿感身心交瘁。他就是披着一头华发走上受禅坛的,而他的早丧也未必与此没有关系。

  韩愈在写给其好友孟郊的信中就曾说道:“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此番言语让人闻之鼻酸,虽然还不能全然照搬到曹丕的身上,可是却也教人不能不作此联想。假使曹丕在夺嫡斗争中输给曹植,那中国文学史中关于曹氏兄弟的一页恐怕也要大力改写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秀外慧中的甄氏
四、平庸的爱情生活

  1、秀外慧中的甄氏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过的,曹丕这个人似乎是个明显缺乏个性、情趣乃至真气的人,同他交往比之同个性鲜明、活力四射的曹植交往,是绝对要缺少精神上的轻松和愉悦感的;所以,他也才能冷静客观地搞点“批评”。而体现在他的爱情生活上,也显现出了他冷峻、现实及不够多情、浪漫的特点,他自己没兴趣大书特书,那些史官们也是无从下笔,因为实在是乏善可陈。以至他曾经的爱人就因为他低调的感情态度,便如同躲藏在烟雾中一样,也让人有些无从琢磨。尤其,在这里,历史记载也显得驳杂得多。

  后人道:“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不可否认,曹丕的原配甄氏的知名度在历史上是很高的,但是她的这种名气却未必全是拜曹丕所赐。假使再让我们摆脱开名人光环的笼罩,我们便不得不相信,大概甄氏果真是位名动一时的大美人吧,因为史书上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也没有她的名字)。然而遗憾的是,曹丕和她演绎出来的却绝非是一段千古佳话,就像一堆好的题材却没有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这个不太懂得怜香惜玉的曹丕真是有点辜负上天的眷顾了。

  按照《三国志》本传及相关记载说,甄氏是中山无极人,和汉武帝的李夫人也算是同乡了。她也算是名门出身,“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她的父亲叫甄逸,可不过只是上蔡的一名小县令,而且在她三岁的时候就死掉了。甄氏生于光和五年(182),应该是家中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每次睡觉的时候,都仿佛有人拿着玉衣覆盖在她的身上(似可见其冰肌玉骨、容颜丽珠),大家都为此感到非常奇怪,后来就有一个有名的相士指着她说:“此女贵乃不可言”。她从小到大,“不好戏弄”,个性比较严肃,这一点倒显得和曹丕很配。就在她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家门外来了一帮表演马戏的,她的家人、姐姐们都跑到阁楼上去观望,可是惟独她不去,她的姐姐们很诧异,于是她就回答说:“此岂女人之所观邪?”看来她是深受儒家的礼教观念熏染,但是她是改嫁给的曹丕,这大概可以说明两汉社会还并不提倡妇女守节。就像当时饱读诗书的蔡文姬,嫁过来嫁过去,也没有寻死觅活的。

  甄氏的素养、识见也不一般,就在她九岁的时候,已经非常喜欢读书了,基本上什么字都认识,好多次还都使用哥哥们的笔砚,于是她的哥哥们就对她说:“妹妹应该学习女工啊,如此看书学习,难道是想做女博士吗?”(这有点像东汉学富五车的和熹邓皇后小时候)而她却回答道:“我听说那些古代的贤女们,没有一个不是认真学习前世成败而当作自己的鉴戒的。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怎么能了解这些呢?”当时天下大乱,饥馑遍地,一般老百姓都把自己家所收藏的金银珠宝等拿出来换粮食,而甄氏家里却正好储备有大量的粮食,这样她家也就因此从粮食交易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甄氏这时已经十多岁了,她觉得战乱之世不宜太过富贵,于是就对她的母亲说道:“如今世道丧乱,不宜在家中多蓄财宝啊,就像一个人行走到路上时,他身上什么都没有,别人也就不会打他的主意;可是,若他的身上怀揣着一块璧玉,那么就有人要谋财害命了。加之我们周围的人都生活困难,不如我们就拿出粮食赈济一下亲族邻里,也算是布施恩惠于大家吧。”经过全家人的一致表决,结果就采纳了甄氏的意见。

  还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她的一位哥哥死了,她“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还帮着嫂子抚养侄子,慈爱甚笃。她的母亲一向为人严厉,总是严格要求家人,对她的那位寡嫂也不例外,这时候甄氏就向母亲进言道:“哥哥不幸早终,嫂子年少守节,她这也是看在自己儿子的份上啊,就大义而言,母亲您应该像媳妇那样要求嫂子,可是更应该像女儿那样疼爱她啊。”结果母亲竟被她的这番话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以后母亲就令她和嫂子时常呆在一起,而姑嫂之间“寝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

  终于到了建安年间的时候,大军阀袁绍的二儿子袁熙大概是慕其芳名而娶了她,可惜后来袁氏父子被曹氏父子所讨平,这样甄氏就又改嫁给了小自己5岁的曹丕,这应该也可以证明她的美貌非常。《三国演义》当中有一段相关记载,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挺有意思的:话说当时曹操带兵围攻袁氏政权的巢穴邺城,守城副将苏由暗中出城投降了曹操,曹操立即向苏由详细询问了城内的情况,还问及袁家有些什么人留在城中。苏由道:“袁绍的夫人刘氏留在城中,刘氏太寂寞,又喜欢二媳妇甄氏,所以甄氏便没有随丈夫而去,也留在了城中。”曹操又说:“早就耳闻老袁家的几个媳妇都很美,不知这位甄氏究竟如何?”苏由答道:“正是几个媳妇中最美的一个,她不仅长得艳丽,而且知书达礼,只有她能体贴刘夫人,合刘夫人的脾气,调和内外,府中上下也都对她很是敬爱。”不想苏由的这番话都被在旁的曹丕给窃听去了,他当时还不到19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一想到美女自然心醉神迷;就在曹军攻占邺城后,他马上跟人详细打听了袁府的位置,一路风驰电掣而去……

2、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2、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自打甄氏与曹丕结合以后,她这位“梦中情人”式的女子自然一度颇受宠幸,相继为曹丕生下了后来的明帝曹睿和东乡公主。不过甄氏并非浪得虚名,她即使做了曹丕的老婆也有不俗的表现。

  “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她是越受到宠幸反而越感到不安,她总是对于那些后宫有宠的女子多加劝勉,让她们再接再厉(为曹丕添丁);对于那些无宠的也是好言宽慰。每次闲宴的时候,她也总是劝说曹丕道:“从前黄帝的子孙相当繁盛,这些都是因为他妾媵众多啊,所以才能够获得如此福气。”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希望自己的老公占有的女人越多越好,“广求淑媛,以丰继嗣”。这足可反映出甄氏的深明大义,所以曹丕对此相当满意。

  有一次曹丕要把一位姓任的老婆从此打发回娘家,于是甄氏就出来求请道:“任氏既是出自有名望的大家族,她本人又是德、色双全,我等都不及她,为什么要休了她呢?”曹丕答道:“任氏性狷急不婉顺,不是一次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了,所以我要休了她!”而她流涕固请道:“我受敬遇之恩,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不明真相的人肯定就会说任氏的被遣是因为我的缘故。”而且这样一来,“上(指曹丕)惧有见私之讥,下(指甄氏)受专宠之罪”,不能不慎重啊!可是曹丕偏偏不听,硬是把任氏给休掉了。

  甄氏也是个颇懂得孝道的好媳妇,很受卞氏的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