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大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乡间大道-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带她到加工车间,甚至每一个角落进行检查,并反复叮咛随行人员用笔记下她提出的所有问题。他脚步匆匆,满腔谦恭,就像一缕明媚的阳光照射心田,甜丝丝、暖融融地不可名状。于是,朱春泗心中的阴霾开始消散,对宫学斌的敬意油然而生。
  然而,对宫学斌的好感却难以替代对车间加工现状的不满。朱春泗眉头紧锁,毫无隐讳地说:“宫书记,说实在话,你们加工芋仔出口是不具备条件的。你看看吧,收购来的原料满院子堆放,连个围墙都没有,猫咬狗啃,鸡鸭成群,到处都是污染源,这也太不卫生了。而且风干的原料不仅加工出成率低,加工完了还会霉变生斑点儿。再说,车间低矮窄巴,只能站一排工人,不说没有天花板,就连冷冻蔬菜的基本设施设备都没有,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加工出口产品,应该说是不折不扣的非法生产!”

第六章 跑步跨栏(4)
汗水在宫学斌的鼻尖上汇聚起来,固执地支棱着,悬挂很久之后,才慢吞吞地滴下去,滴到他沾满泥巴的鞋面上,碎得无影无踪。终于,宫学斌从难堪中走出,他抬起头,双眼灼热地看着朱春泗说:“朱工啊!你说,我怎么做才能把非法生产变成合法的呢?求求你,给我们出个招,帮帮忙吧!只要你指出怎么做,头拱地我也拿下它!”
  面对宫学斌真诚无邪和那急切的目光,掂量着这目光后面沉甸甸的期盼,扭头看看站在身边的管理人员那沉重的表情,朱春泗的心情很复杂,直言他们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条件,或许是太主观了,因为她知道条件差的企业很多很多,但具备这样一股儿强烈进取心和思维敏锐的当家人并不多见,仿佛大热天喝了杯冰水那般清醒,一种坚定的信念支配着心中的热情,朱春泗把大家让进简陋的办公室,非常耐心详细地进行了法规宣传和业务解释,说明要想规范生产条件和环境,必须建一个500吨的低温库,不管是粗加工车间,还是精加工车间,都要有职工更衣室,棚顶和地面,以及下水道都要按要求设计改造,该抹水泥的抹水泥,该贴瓷砖的贴瓷砖,一点儿也不能将就。另外,厂区的厕所要一律改成水冲的,衡量一个工厂能否成为出口加工企业,这些细节都很重要……
  宫学斌紧咬嘴角,抽几口冷气,不遮不掩地说:“眼下的车间要改造成大的,再上一套速冻设备,时间不允许呀,我们还有1200吨的出口加工任务呢!朱工啊,我把现有的冷风库改成低温库,再把冷风库外的穿堂改成车间,等以后腾出时间来,马上就建新厂房,上新设备,你看这样行不行呢?”
  “行倒是行,”朱春泗回答,“不过,新建也好,改造也罢,一切都要符合出口加工企业的设计标准,否则……”
  “我这里没有‘否则’!”宫学斌打断朱春泗的话,按捺内心深处的感动,说,“请朱工放心,半月之内我一定按你刚才的要求,把厂房车间改造好,到时候我去青岛接你来验收。”
  朱春泗将信将疑,觉得近似梦话,也就姑妄听之了,并半开玩笑地说:“性急不出细活儿,别说半个月,一个月能改造好也行啊!”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这天上午,宫学斌头戴鸭舌帽,身披军大衣,突然闯进朱春泗的办公室,朗声说道:“朱工,我们把厂房和车间都改造完了,今天就请你去验收,车就在楼下等着呢!”
  这消息就像喷洒的花露水香味一样,以最小的分子、最强大的力量传播到朱春泗的鼻腔里了,她为之精神一振,笑答:“宫书记说话算话,我也不能怠慢了,咱们说走就走。”
  说着,两人脚前脚后下得楼来,钻进吉普车,一阵风似的刮到保鲜公司。为迎接诸如朱春泗这种决定企业存亡的检查,换了别人或者别的企业,常常会大摆宴席,借酒谋人谋事。他宫学斌却没有这种意识,所以,正值中午吃饭时分人到公司,这方面准备一点儿也没有。宫学斌坦荡地带朱春泗走进职工食堂,一边吆喝炊事员抓鸡杀鸡,一边招呼服务员扫地抹桌子,嘴里头连声嚷嚷,说是贵客来了,把伙房最好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好好招待。
  就这样,宫学斌的一片真诚朱春泗全都收进眼底。食堂门外,炊事班长刘华荣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偷袭那啄食的鸡,弄得鸡咕咕咕地乱叫,羽毛纷飞。再看宫学斌呼来唤去的唯一的女服务员,人说不上漂亮,手大脚大,袖口高挽,肤色黑红而粗糙,她忙得脚不沾地似的一路小跑,一会儿倒水沏茶,一会儿端盘子上菜,脸庞上写满了谦和诚恳。
  吃过午饭,朱春泗认真验收了宫学斌的各种工程改造,说句心里话,她压根没想到一个农民百姓的企业,会有这么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该承认,虽说有些工程的边边角角还不到位,但整体改造无可挑剔。朱春泗不像莱阳外贸局长那样轻视他们,说什么乡镇企业一盘沙,再吹牛也盖不起高楼大厦。她由衷地赞赏宫学斌的执著追求,也想真心帮帮他,便十分痛快地许诺,回局后马上请示领导,尽快带人来给他们注册。
  宫学斌不无感激地袒露:“朱工,你帮我们打开了走向国外的大门,这份情,这个恩,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第六章 跑步跨栏(5)
事隔不到三天,朱春泗和注册小组组长袁总工程师等三人驱车而来。路上,为实现顺利注册,朱春泗滔滔不绝地对袁总他们铺垫,说是别看保鲜公司目前硬件差一点儿,但当家人和他的职工们却有一种创大业、干大事的精神,尤其是宫学斌,谦逊热情,心地无私,一片阳光。袁总理解朱春泗成人之美的心情,当即表示说:“朱工指导过的企业没问题,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尽管放心好啦!”
  那天刚下过雨,保鲜公司的南门尚未打开,朱工一行只得绕北门而进。北门门前有一条小河,河面上没有桥,只能趟水而过。时值初春,河水寒光闪闪,大家一时间有点儿犹豫。此情此景,早就被小河对面迎候的宫学斌、董永寿、闫官军和刘杰几人看见,他们一齐脱下鞋袜,“哗哗啦啦”跑过来,一个个调过脊背,弓起腰,嘴里嚷着背大家过河。但朱工他们怎么肯让人背呢?于是,大家便互相推让着,你搀我扶地过了河。
  一片炽热驱散了脚下的寒冷,收获了包容和理解。也正是因为这种包容和理解,莱阳市果菜保鲜公司才顺利地通过了注册,成为山东省第21家、莱阳市继冯桐庆之后的第二家出口加工注册企业,其冷冻蔬菜注册编号是3700/08021,这个注册号真无异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生育政策的一张准生证哩!
  企业注册了,从今往后非法加工出口产品就变成合法的了,宫学斌感激之余,又对朱春泗提出一连串的求助,口口声声说道,你朱工救人救到底,帮人帮到家,现如今公司虽然有资格加工出口产品,但是如果没有订单,那还不等于零?所以还请你今后费点儿心思,给我们多拉点儿活干,最好能介绍几个中介骨干,那样的话,我们不仅天天有活干,而且还能赚大钱!
  生活的经验告诉宫学斌,机遇的确来之不易,一旦抓到了机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机遇所带来的好处。因此,机遇的到来是个人努力到一定程度后的升华,是争取和努力的结果。所以,这时候一定不要客气,要“贪心”才行呢!
  朱春泗心想,机会来了要“贪心”,你宫学斌就是一个最“贪心”、最不知足的人!
  打天下坐江山
  烟台开发区福莱冷冻食品公司孙明,通过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驻青岛事务所,第一次搞到了200吨保鲜蒜薹出口日本的订单,为慎重和保险,他将订单交给了国营烟台供销社所属的果品公司冷风库,并签订了每个货柜包装和起运的时限。没承想,第一个20吨的货柜起运前三天,果品公司冷风库包装还不到一半。那些国营职工吃不得在恒温库作业的苦,谁都不愿从外面的夏天扎到里面的冬天,一个个穿着棉大衣,揣着个手,直喊冷。
  孙明急红了眼,耽误了起运时间,断然少不了索赔的!他从自己的公司抽调出60多人前往支援,忙过一天,依然无济于事。这时候他想起了宫学斌,便立即打电话给他:“老三哥,你的冷风库有没有保鲜蒜薹呀?有多少?能不能给我救个急啊?”
  宫学斌在电话里回答:“孙老弟,你要多少有多少,救急也没问题,什么时候要,你尽管说吧!”
  孙明说:“10吨蒜薹,两天之内你能包装起来吗?”
  宫学斌毫不犹豫地说:“加班加点,应该说差不多,这单活我接啦!你放心吧!”
  孙明哪能放得下心!他邀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驻青岛事务所中方雇员陈文斌,并派出自己的供销部邵部长,一起到保鲜公司亲临督阵,以确保万无一失。
  你能想到那是怎样的一番鏖战么?零温度的冷风库里,宫学斌规定不准穿棉大衣,不准戴棉手套,为的是动作麻利。做活的人们一进去就像喝了兴奋剂一样,个个眼珠骨碌碌地转个不停,人人十指绣花抽丝般的翻飞,那速度,那气氛,都快比得上百米冲刺的比赛场了。
  年过半百的宫学斌身先士卒,既是领跑人,又是督战者,把个陈文斌和邵部长感动得唏嘘有声。
  第二天,宫学斌打电话给孙明,说有陈文斌和邵部长验收作证,10吨保鲜蒜薹的包装任务,已经保质保量完成了。
  惊诧之余,孙明又将果品公司至今尚在包装的剩余蒜薹全部拨给宫学斌,这才如期完成第一个货柜的起运工作。后来包装出口的几个货柜,他干脆全都转给了宫学斌。为这事,烟台果品公司还起诉过孙明,说他单方面撕毁合同,不讲商业信誉。孙明反驳说,不讲信誉的首先是你们那些端着铁饭碗、吃国营饭的人,几句话就把他们噎了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