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和比尔·克林顿(1)
马塞尔·科芬巴赫
“比尔和希拉里驾车穿过希拉里的故乡城市,途中遇到一个希拉里高中时代就认识的加油站工人。比尔坏笑着问希拉里‘你当时和他约会过吗?!难以想象,要是你和他结了婚,那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啊!’希拉里冲比尔眨了眨眼睛,耸了耸肩说到‘那现在站在加油站的就应该是你,而他才是总统’。”
这个笑话在华盛顿特区广为流传,那儿的许多人都认为克林顿夫人极具权力欲,也极为聪明和叛逆,而比尔·克林顿则是一个冲动的共产主义者。在美国还没有其他哪一对政治家夫妇让整个国家如此地分化为仇恨者和崇拜者两大阵营。自肯尼迪以来,还没有哪一对总统夫妇如此体现了向一个新时代的迈进。
“我第一次见到比尔·克林顿是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里,那是一座精美的哥特式建筑。当时,他正礼貌地倾听簇拥着他的一群大学生说话,但却一直盯着我,而我正坐在一个长桌旁学习,然后我就被惹烦了……,”希拉里这样描述他们的初次相遇。比尔接着说:“她把书往边上一扔,径直朝我走过来说:‘如果我们继续这么盯着看,至少得互相介绍一下吧——我是希拉里·罗德汉姆。’”——“那我”,比尔描述道,“我忘了我叫什么了!”——“他看上去非常迷人,很风趣,他总是对我进行挑衅,也让我感到幸福。比尔简直是无与伦比。”
他们之间的伟大的爱的传奇就建立在以上这段对话的基础上,克林顿的公关顾问哈里·托马森的夫人林达·布拉德沃斯…托马森所拍摄的一部竞选影片最早披露了这段对话。也许这只是一个传言,也许这段故事只是出自某个好莱坞捉刀人的杜撰。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如果这里两人讲这故事的时候脸上流露的光芒不是出于真正的爱,那他们绝对是一对表演出色的演员。
1970年代初他们相遇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从南方来的红胡子革命者,而她则是一个戴着厚酒瓶底眼镜的不受约束的女预科生。如果要理解为什么希拉里在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后仍然站在比尔一边,那就必须要了解两人相识的那个时代的背景。那是一个将整个国家分裂至今的年代,一个使比尔和希拉里在他们为一个不同的美国所进行的政治奋斗中密不可分的年代。
希拉里·戴安娜·罗德汉姆,1947年10月26日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在伊利诺斯州的帕克莱杰,她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作为一个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她在当地十分活跃。当19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开始了登月竞赛后,希拉里立志成为一名宇航员。她曾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写过一封应征信,但很快便被拒绝了——并不是因为她还只是一个孩子,而是因为航空航天局当时根本不接受女性宇航员。航天局的拒绝对她来说是奇耻大辱,但这也许激励了她今后为自己和其他妇女进行女权主义斗争。
随后,她进入马萨诸塞州的重点大学——威勒斯利大学,这是一所纯女校。在1969年毕业时,学校第一次安排女学生进行毕业演讲,希拉里·罗德汉姆作为最优秀的毕业生获得了这一殊荣。在激情澎湃的演讲中,她号召同学们为争取在政治、社会、经济这些当时仍被男子牢牢把持的领域里的地位而斗争。在演讲过程中,希拉里很自然地改动了演讲内容,对在她之前讲话的议员布鲁克和越南战争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美国经历了一场文化革命。人们为妇女解放和消除贫困而斗争,人们谴责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并致力于争取黑人平等权利。在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前不久,希拉里作为一名中学生参加了他的一个朗诵会。大约在同时,比尔·克林顿作为学校的代表应邀赴白宫参加了一个约翰·肯尼迪的活动,并和总统握手。比尔的母亲,弗吉尼娅·克林顿·克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她的儿子当时是多么的开心:“他从学校带回了他和肯尼迪握手的照片。我还从没有在哪个男人的脸上看到如此的表情。他是多么的自豪。所以我明白了,他肯定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政界。那是在1963年。”比尔·克林顿后来在他的竞选录像中叙述:“当约翰·肯尼迪走出来时,我们所有人都站在那儿,按照所在州开头字母的顺序排列。阿肯色州排在最前面,而我是我们那排最高的,所以我成功地和他握了手。我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啊!像我这样一个来自阿肯色小村庄的无钱无势的希拉里和比尔·克林顿筲少见的美丽——希拉里知道,“美丽”不会给她带来尊敬,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她总是把自己隐藏在厚厚的酒瓶底眼镜后面。人也可以结识总统!”
在耶鲁大学,两个出身不同,却为着建立一个崭新的美国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年轻人相遇了。威廉姆·杰斐逊·布莱特1946年8月19日生于阿肯色州的霍普,他的身世非常坎坷,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月便遭遇车祸去世。1950年他的母亲罗杰·克林顿再婚。继父是个酒鬼,还经常当着比尔的面殴打他的母亲。孩提时代就要躲避父亲的殴打、对抗美国南部的贫困和种族主义,这些都给比尔·克林顿的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希拉里却恰恰相反,这个富有上进心的年轻女孩出身于优越的家庭,成长在东海岸开明的知识分子圈中。她精心地准备每一次考试,参加每一个活动,显现出比尔所无法达到的雄心抱负和细致周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希拉里和比尔·克林顿(2)
关于比尔有很多轶事,像他怎样考试临头时向女同学借笔记,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逃课,却又想一鸣惊人,而最终却真的得到了最高分。相对于他的一些朋友而言,他的天才之处在于,在对细节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他能够在大量的事实当中迅速过滤出要点,并知道怎样将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这种天赋,再加上能够吸引各种不同类型人的本能,对其以后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希拉里感到要放松并自觉地同一个像他这样的人打交道非常吃力,但她却是比尔飞黄腾达的智慧源泉。
1972年秋天,为了帮助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克高维尔竞选,这对年轻人来到德克萨斯。但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却以优势多数获胜。克林顿的同学依然记得,此后两人怎样地热衷于对南方各州权利关系以及种族问题之意义的讨论。德克萨斯之行唤醒了他们的政治热情。
希拉里的计划很宏伟。毕业半年后,她接到了去华盛顿的邀请,作为法学人士在尼克松总统的弹劾案中协助议员小组工作。1972年夏天,尼克松竞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潜入民主党总部,这就是“水门事件”。总统的亲信卷进了丑闻,国会在丑闻败露后启动了对总统的弹劾,希拉里参加了案件的准备工作。1974年8月,尼克松辞去了总统职务,这也结束了整个程序。后来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对尼克松辞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是不会饶过共和党人的。
在华盛顿从事的法学工作为希拉里打开了进入政界高层的一扇门。1973年,她和比尔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耶鲁法学院的学习,当时几乎所有的门都向她和比尔敞开着。然而,她却把一切抛在了一边,让她的同学们大吃一惊。她背弃了刚刚开始付诸实现的理想:希拉里没有选择华盛顿的事业而是同克林顿一起回到乡村生活。克林顿那时刚刚决定回到堪萨斯的大学,而不是到华尔街或是最高法院工作,于是她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比尔·克林顿的家乡在南方,当时比较落后、贫穷,而且那时的堪萨斯还是颇有沙文主义色彩的,1970年代初还没有消除种族隔离。看起来像希拉里这样开明、上进的女性在那里根本找不到属于她的一席之地。当时,没有一个朋友能够理解她的决定。美兰妮·芙维尔是希拉里的同学,也是后来希拉里在白宫的幕僚长,她目前在华盛顿领导着一个女权组织。每当人们和她聊起那段时光,她肯定会笑着眨眨眼睛。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她对同学希拉里跟着爱人去乡下的决定是感到多么的可笑。没有人赞同希拉里。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年轻女学生所做出的固执决定。“当她向堪萨斯开拔的时候,就等于她放弃了美好的未来。她完全是出于纯粹的热情,她就喜欢这样。”美兰妮·芙维尔的一位朋友开车把希拉里送到堪萨斯。在整个漫长的旅途过程中,那位朋友一直劝说希拉里,说她抛弃了她的生活,抛弃了事业;在华盛顿她会有完全不同的机会和选择。但无济于事,希拉里还是为比尔做出了选择。
是她觉得妇女登上政治权利顶峰的机会还不成熟?或者这是她的小算盘,她需要克林顿这样的男人为她实现心中的真实目标铺平道路?
在堪萨斯,希拉里并不受欢迎。南部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妇女们充满好奇地打量着她。就连比尔的母亲也被这个不施粉黛、长头发一缕缕就那么垂着、穿着长裤、戴着厚眼镜把半张脸都遮住的“东岸…妇女解放者”吓了一跳。然而,当这两个学生还在华盛顿、耶鲁和堪萨斯之间穿梭来往的时候,比尔就直奔主题:“她来堪萨斯看望我。一天,我们开车驶过一座特别漂亮的老房子。她说:‘多漂亮的房子啊!’”在她不在的时候,比尔买下了那座房子。等她再来的时候,比尔又去机场接她并问到:“你还记得你特别喜欢的那座房子吗?我已经把他买下来了。你最好还是嫁给我吧,因为它对于我一个人来说太大了。”希拉里感到非常意外,赶忙要求再考虑一下。
1975年10月11日,这对年轻人终于举行了婚礼,婚后希拉里坚持保留她自己的原名希拉里·罗德汉姆,成为新郎的比尔进入阿肯色州费耶特维尔的大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