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这样写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可以这样写的-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纷后退,周公终于解围,死里逃生。

  姜太公握了握周公的手,你们兄弟间的事,你继续解决,我帮你追武庚去,把这小子抓回来让你处置。

  于是,周公继续攻打管蔡,把这两个周家叛徒抓了起来。而姜太公一直打到淮夷国、徐戎国的本土去,硬是把武庚抓了回来。

  当然,这几个人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武庚和管叔鲜被砍头,蔡叔度被终身囚禁,他们的封地也全都没收。

  二,营建洛邑

  武庚敢如此大胆妄为,跟他的那帮商朝遗民的纵容教唆是分不开的,这些遗民是由一帮旧臣和贵族组成,都是腰缠万贯的大户,这次武庚作乱,他们可是幕后指使者,周公自然不会让他们好过。

  周公就把他们全部抓起来,让他们背井离乡,去参加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的营建工作。

  这洛邑城,当初建它的本意是为了便于控制东方诸国。没想到后来,却成了东周的都城。

第十八节  由盛到衰
一,成康之治

  周成王长大后,周公没有食言,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回鲁国养老去了。

  周成王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遵循文武二帝的治国方略,小心翼翼的治理着国家。周国稳步发展,没经历什么大风大浪。

  成王死后,太子钊继位,是为周康王。

  周康王也是一位极为谨慎的人,全心全意治理国家。所以周朝天下太平,据说康王在位期间,国家刑罚,四十年都不曾使用。

  康王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对鬼方的征战,两次出征,都大获全胜,抓回来大量奴隶和牛羊车马。

  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成康之治”。

  康王死后,他的儿子瑕继位,是为周昭王。至此,周王室开始衰微。

  二,昭王之死。

  昭王在位十九年,他的死因,有众多说法。

  说法一,是说昭王到南方巡查,突然病逝。

  说法二,是说昭王穷兵黩武,连连对外出征,在对楚国的战争中,全军覆没,昭王战死。

  说法三,是说昭王贪图享受,得罪了人民,在一次出游中,被渔民设计淹死。

  这些都是说法,真正的死因,已成千古之谜。

  三,穆王刑罚

  昭王在外死得不明不白,朝中大臣不敢告丧于诸侯,毕竟这是件极不光彩的事,还是隐瞒为好,并偷偷拥立昭王的儿子满为帝,是为周穆王。

  这周穆王继位时,已是五十多对岁,不怎么关心国事,倒是对旅游是情有独钟,常常出游在外,顺便攻打一些不太孝敬他的小国。

  据史记记载,穆王对国家刑罚的研究,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他把天下所有刑罚分为五种,即是墨罚(在脸上刺字,而染上墨水);鼻刑(割鼻子),膑型(砍脚),宫刑(阉割),大辟(死刑)。五刑共有种类三千条,种类之多,让人目瞪口呆。

  四,穆王之后

  穆王死后,接下来的这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作为,周朝逐步衰弱,他们分别是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

  周夷王之后,周厉王出场了。这位老兄可厉害了,在他执政期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万人游行的大场面,史称“国人暴动”。

第十九节  国人暴动(一)
一,周国处境

  周厉王是位悲剧式帝王,他的性格,注定要以悲剧收场。

  周厉王其实不算是个坏人,他所做的事情,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周朝历经九位帝王的统治,到了周厉王这一代,周朝已经开始衰败。加上边境常遭受外夷的侵犯,连连出兵,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导致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周厉王在位三十年的时候,国家的经济更加困难,国库中的那丁点财粮,除了应付王宫庞大的开支外,已经所剩无几,假如发生战事,官兵们看来只能喝西北风了。

  而都城里的那帮贵族,则是歌舞升平,生活糜烂。为了改变这一局势,周厉王重用改革家荣夷公,进行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国家改革。

  在改革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周朝当前的处境。

  周朝虽然是一个朝代,但其领土并不多,其他的领土被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所瓜分,周朝的经济收入有两处,一处是本土的赋税,一处是诸侯国的赋税。按道理说,这两处交上来的税收,完全足够王宫的一切开支,不管是打仗也好,还是铺张浪费也好,都是足足有余。

  问题是,到了周厉王当帝的时候,其他的诸侯国个个已是兵强马壮,早不把周厉王放在眼里,说好听的话就是先欠着,以后慢慢给。不好听的话就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周厉王可是不敢随便得罪这些诸侯国啊,周朝的安全,还需这些诸侯国护卫呢?要怪就怪自己的老祖宗武王先生,搞什么分封制,看看,弊端不就出来了嘛!

  算了,诸侯国不给,本土的税收应该够开支了吧,我告诉你,不够,为什么啊?因为本土的大部分田地都在贵族们的手里。这些贵族们可是抠得很呐,家里家财万贯,可是每到收税的时候,个个都是愁眉苦脸,一再的要求减税。

  这些贵族们同样也是惹不起的啊,小到各行各业,大到政府军队,都有他们的人存在,份量很重。

  但是,惹不起也得惹,逼急了狗还会跳墙,猫还会咬人呢,何况是人。

  二,厉王专利

  武王首先就拿这些贵族们开刀,加重赋税,什么,敢不交,那就是违抗王命,抓起来,看你交不交。

  对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也不能放过,除了缴纳公余粮外,上山砍柴要交砍柴费,下河捕鱼要交捕鱼费,做点小生意要交工商费,反正这山这河这地盘统统都是我的,不交钱,有多远就滚多远。

  这就是厉王专利,让厉王迅速倒台的工具。

  但出发点是好的。因为这些钱不是归厉王个人所得,厉王不是一个挥霍无度的人,这些钱统统上缴国库。

  这是好事,前提是这些交钱的人心甘情愿。

  那么,他们心甘情愿了吗?

  答案是:NO

  他们怨声载道,他们密谋着,要给这个贪心的家伙,一顿狠狠的教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节  国人暴动(二)
一,特务机关

  厉王一心专利,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上到贵族大臣,下到平民百姓,莫不是对厉王诸多不满。

  贵族甲:“娘的,这样搞法,家中的粮仓何时能满啊?”

  平民乙:“狗日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些话厉王是听不见的,他也没空去听,他可忙了,白天处理朝政,晚上看着账簿数钱。

  但他的忠臣却听得一清二楚,这事可大可小,弄不好会出大事的。

  有位叫召穆公的大臣直言上谏道:“王啊,你高高在上,知道底下的人怎么说你吗?再这样下去,恐有不测啊。”

  召穆公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厉王停止改革,安抚民心。

  事情到了这份上,聪明的人都会适可而止。

  厉王不是不聪明,他绝不是个愚蠢的人,但厉王是一个不做事则可,一做事就要做完的性格,也就是一干到底的人,他没有听从召穆公的话,继续实行他的专利改革。

  得知国人非常不满的消息后,厉王心里明白,这件事不去处理的话,是会有麻烦的。

  按正常逻辑去处理的话,应该是多和国人沟通,争取他们的原谅。

  但厉王没有那样做,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跟这些国人解释,也懒得去解释,他想到一个更方便快捷的方法,来堵住国人的嘴,那就是大刑伺候。

  这时候,历史上第一个特务机关应运而生,不过领军人物不是死太监(那时候还没有太监),是巫师。

  当时的人非常迷信,巫师的地位很高。

  这位巫师来自卫国,什么名字史记没有记载,大概是因为做事太绝,当时的史官不想让他名留青史吧,但他做的事,却永远载入史册。

  那就是他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特务机关,手下有一大批秘密特务,串走于大街小巷,对那些诅咒辱骂厉王的人,统统都抓了起来。(当然也有可能出于私人报复,或者谋求利益,对一些无辜的人群也牵连在内)

  厉王对这些顽民也着实毫不客气,运用他老爸发明的五种酷刑,发挥得淋漓尽致。致死致残之人,数不胜数。

  周朝笼罩在白色恐怖气氛之下,人人唯恐惹祸上身,在家里不敢大声说话,出去外面遇见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只能以眼神交换。

  二,忠臣劝告

  召穆公虎(简称召公)是召公姡У暮笕耍诶魍趸姑挥懈母镏埃倬庸啵浅械诙湃宋铩@魍跆岢母铮苍髑笳俟囊饧獾秸俟难险芫谡俟蠢矗庋母母锓ǎ囟ɑ嵋鹉诼摇#ú恍已灾校�

  遭到拒绝后,厉王对召公逐渐冷淡,起用荣夷公后,几乎代替了召公的位置,召公成了一个闲人,索性呆在家里享清福,不来上朝了。

  可是看到厉王搞得实在不像样,老屁股坐不住了,毕竟都是周家的子孙,怎能无动于衷呢?召公连夜求见厉王,他对厉王说:“王啊,你这样做,堵得住别人的嘴,堵不住别人的心啊,再不悬崖勒马,必有大祸啊!”

  厉王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说:“现在没人敢反对我了,国库也日渐充盈,这有什么不好?”便于休息为由,把召公打发走。

  召公走出殿外,摇了摇头,心里面说:“祖先啊,不是我不救厉王一把,是他要自寻死路,没有办法啊。”

  周朝看似平静,其实,特大危机正步步逼近。

第二十一节  国人暴动(三)
一,暴动爆发

  这一天,终于来临。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镐京城内,热闹非凡,简直是人山人海。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