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衙内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衙内新传- 第4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然也是滚滚而来了。高强现在拿出来的二百万贯,不过是其中的一半而已,他心里笃定得很,别看现在把钱拿了出去,这些钱发到了下面,还不是拿来我这里花掉了?这叫做培育市场,投资是也。

赵佶一听,笑逐颜开,却道:“卿家真可谓公忠体国也!只是朝廷恩赏,怎好出自私门。”随唤张商英:“张卿家,可令户部筹措一应恩赏,倘有不足,内库支取便了。”这官家话说得漂亮,其实是想自己省钱,要知道博览会挂在应奉局下面。原本是从内库领钱出去花的部门,被高强搞成了赚钱的口子。这中间的收益自然也是要进内库的,眼睁睁看着二百万贯从自己的内库中花出去,赵佶如何不心疼?他这一句话,就把户部推到了前头,虽然说是有不足可从内库支取,不过皇帝的口袋,作臣子的能不掏还是不掏,想方设法都得自己筹足了这笔钱。

张商英见赵佶开了金口,也只得应承了,肚子里狠狠地把高强骂了一遍,心说幸亏老夫早有准备。要借户部的盐钞茶引到你那交易所中赚一笔钱来,如今借着明堂恩赏的名义,更可放手施为,谅你也不敢教我亏钱!

哪知高强却正是要逼着他出手,才好用计哩!

下了朝来,到了待漏院,大家循例寒暄了一把。高强就要出宫,却被梁士杰拉住,邀他共乘一车回府,高强与他自来交好。当下应了,命从人牵着自己的马跟在梁士杰地车后。

自从蔡京罢相后,这一年多来梁士杰可谓得意,他一面拉拢原先蔡京门下那些大臣,以丰羽翼,一面借着高强的资源,大力推行将各地官府的资金进出都通过大通钱庄来进行。仅仅这一项,在各地解送钱粮的花费上,一年就节省不下百万贯之多。此外,流求岛殖民之事也在他的推动下渐次施行。就在今年五月,流求巡检司已经建立起来,首批抵这流求的垦荒民便有五千户,加上应奉局之前已经在流求开辟地甘蔗种植园,目前流求巡检司治下地居民已经超过万户,赶上一个中州了。

俩人原本称得上是紧密战友的,不过这一年来分头忙碌,在一起的时间竟是极少,多半也就是上下朝的时候碰到说几句话而已。今日梁士杰拉着高强说话,原来是他见如今各处官府俸钱的发放都已经实现了帐户制,便想要和高强商议,看看这禄米上头还能不能作些花头出来。

高强心说这还不好办?“梁相公,若真要把禄米的发放也改了,索性将本朝官员的俸禄改作两重,一重叫做本色,给俸钱如故,一重便叫做折色,将原应发给的禄米布帛刍苹等都折作钱发下去,叫做折色。如此一来,朝廷也不用征收那许多粮米布帛的赋税,众官员得了俸禄钱也得向街市上去买货,自然推动百业兴旺发这。”这是他搞钱庄这些年得出的一个认识,这时代做官真是好,福利发到脚,连作鞋用的皮和布都有的发,一切都包下来了,这时代的官员们当真是“薪水基本不动”,至于老婆用不用,这时代可是允许一夫多妻,而且秦楼楚馆也是合法的!

梁士杰听了这法子,先是一喜,随即皱眉道:“如此一来,朝廷两税如何收法?莫非也是将各色物事都折作钱,向百姓征收?那岂不是钱荒更甚!”

高强心说你倒是有些材料的,知道如此一来用钱更多,对于刚刚有些好转的大宋民间经济流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不过循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那多半就要推到明朝才施行的“一条鞭法”上去了,这玩意算得上有历史先进性,不过搞这种大变革的人多半不得好下场,一条鞭法害死了明朝一代名臣张居正。清朝摊丁入亩则搞臭了雍正皇帝,本衙内看你也不是那种铁肩担道义的名臣,说出来怕吓死你!

“相公明鉴,倘若真能如此,确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只是此事眼下却急不得,非得民间百业兴旺,百姓所产之物随时可以在市面上售卖成现钱,而官员所需也可以于市面上随手购得。那时再行此法,方是水到渠成了。如今么,只好依旧这么着罢!”

梁士杰于施政方面经验比高强丰富得太多。只这么一说,他也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利害,情知火候不到,也就作罢,转问道:“如今流求巡检司已经建立,不过听彼处官司上报,当地人都说此地叫做台湾。尤其是先期由应奉局派去那里开辟甘蔗种植园之人,俱都这般叫法,不知从何而来?”

“从何而来?当然是从本衙内这里来的了!”高强偷笑,摇头道:“此事不可得而知,只是既然民间这般叫法。所谓约定俗成。愚意不妨就将此岛改称台湾岛,流求巡检司便改名台湾巡检司也好。”

梁士杰点头称是。道:“此乃小节,巡检司奏称此的气候温湿,土地丰沃,禾稻生长极易。因此一季熟后,粮米便不假外求。今以遣人往福建等地购求短生稻种,看看能否一年两熟乃至三熟,倘能如此,诚为大利。”

高强懒懒的,心说你这还是以粮为纲的老思路,殊不知台湾现在地广人稀,种那么多粮食出来,吃不完又运不出去,等着谷贱伤农么?幸好从一开始就打好了种甘蔗熬糖的主意,否则被你们这些官员一搞,只消出现这么一点挫折。登时就会一帮文人跳出来引经据典说这说那,主事的官员只要根基不稳顶不住。好好一件事就此夭折也说不定。

“相公,粮米足食便罢,无需种得太多,愚意巡检司只需按视地方,维护街市,清剿盗匪便可,至于民愿种米还是甘蔗,一概凭其自愿。至于收甘蔗熬糖,以及贩卖粮米等事,自有我应奉局来往船队为之。”

第十二卷 燕云中篇 第二一章

高强这般说法,本是想让梁士杰明白,对于台湾这块由应奉局开辟的新土,他是决计不会轻易放手的。应奉局本来只是一个专门为皇室采买诸般玩物的小机构,但是高强拉大旗扯虎皮,正是利用了寻常官吏和地方豪强都难以正面对抗这御前应奉的大旗,以此来为民间的商业活动提供庇护,由此生发开去,如今的应奉局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采购、生产、国内国际贸易、开矿、技术研发等等为一体的超级托拉斯。

不想他这么一说,梁士杰却微微一笑,道:“贤侄,今日我邀你同车共谈,其实主旨还是为了你这应奉局之事。实不相瞒,自去年博览会以后,朝廷各地都有官员上书,称应奉局手伸的太长,已经闹的州县官连两税都收不齐全,商税更是连供养征税的尉监官都不够,启请朝廷明确应奉局所承办事项,有的更干脆提出要撤掉应奉局,以正国法。”说着袖中取出一叠札子来,高强粗粗一看,少说也有三十来封。

他沉住了气,接过来翻了翻,见大多是东南地方官的上书,也有些来自广南和川中四路,荆湖也有不少。这几处倒真是应奉局势力发展的最厉害的所在,就拿江州来说,此地本是鱼米之乡,民生富庶,商旅兴旺,等到应奉局介入之后,象混江龙李俊这类民间势力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一股脑都聚集到应奉局的大旗之下,从此就像披上了老虎皮,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这种情形多了,自然就将原本属于地方官管辖范围的一部分人和经济都给剥离了出来,由此导致税赋的下降,那也不用说了。高强原也想到会有这类抱怨出现,不过这么一下子给梁士杰拿出如许奏折出来,视觉上还是极有震撼力的。

他试探地问道:“梁世叔,这些札子……”适才梁士杰已经改口叫他贤侄了,摆明了是讲私谊,因此高强也就不称呼他的官职。

粱士杰摆手道:“多半都是夸大其词而已,我都留中不报了,想来这其中纵有些不守国家法度之徒,多半都是冒充你应奉局的名义行事,此种招摇撞骗之辈最是可恨,贤侄还须饬令各处严加整治,莫要落人口实才好。”

高强心里明镜似的。粱士杰虽然和自己在政治上是一条战壕,不过他代表的乃是文官集团的利益,哪有这么好说话?这话其实是有另一种解读方法的: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当然向着你,帮你顶着这些压力也不是问题,不过你也不要叫我难作,识相点收敛一下就是。

高强便即点头,又谢了梁士杰,遂道:“梁世叔,小侄也有一议在此。自今凡有份应奉各州县。均由应奉局依据其应奉物品多少,折价酌情补以银钱,算是这御前应奉扰民的一点抵偿,世叔以为如何?”这等于是花钱买平安了,高强也明白,应奉局终究是属于正常系统之外的机构,要是喧宾夺主的话,很有可能会畸形发展,甚或引起社会动荡,那就违背了他创办应奉局的初衷了。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原本应该由官府征收的赋税归还给州县,既可以博得地方官的好感,同时仍是帮助民间商业和百姓免除了官吏豪强地苛索欺压,何乐而不为?

粱士杰见高强如此上路,心中大喜,道:“我早料贤侄心在国家,今果然不错!似此则州县袖手可获大笔赋税,无官吏之费,又无刻录之名,对朝廷又有了交代,一举而三得,何其妙哉!何其妙哉!”一面夸奖高强,一面从怀中又取出几封札子来,在高强面前一扬,道:“此乃广州、泉州、杭州三处市舶司弹劾应奉局船队夹藏私带,逃避市舶司博买抽水等事,我意贤侄如此公忠体国,怎会出此?一概批驳了回去,贤侄可要看过?”

高强敬谢不敏,心说果然是官字两个口,本衙内的船队岂止是夹藏私带,根本就是明目张胆地走私,欺负的就是这时代海关法不健全,几处市舶司弹劾的还是轻了。现在只要朝中摆平了,市舶司一年少赚点又有什么打紧?再者说了,如今市舶司都是归当地知府直接管辖的,既然应奉局肯分钱给他们,州县官的利益有了保障,他也不在乎市舶司受点损失,堤内损失堤外补嘛!

今日这场暗盘交易,说白了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高强不是身居如此要职,又和梁士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更有财力和办法去摆平州县官和应奉局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