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里说,张群入川受阻,最受刺激的还是蒋介石。本来川军对他就是阳奉阴违,眼下近卫发表声明,他对一切都很敏感。非常时期,川军这一非常之举怎能不让他恨入骨髓。但他一生中,最恨的就是乘人之危,跑来饶舌卖乖讨便宜的人。当下,他不耐烦地冷冷说道:“岳军,你要有耐心,对付川军我是会有办法的”。
张群大惊,忙不迭表白:“总裁,岳军在军委会工作顺手,并无他图。”
蒋介石此刻也离不开张群这么个能笼络四方,尤其能和日本人说得上话的人。当下冷冷一笑,给了他一个台阶:“那就好,眼下武汉更需要人。”说罢,又把目光投向远方,轻声问道:“岳军,你们政学系认为目下对日本人采取什么策略好呢?”
“总裁,岳军之意,还是那十四个字:‘战必败,和必乱,战而后和,和而后安’。京沪、华北,我们已经跟日本人刀兵相见了,损失也不小。如今宇垣出任外相,我认为是个绝好的机会。”说着,话锋突然一转,“可近来,陈辞修(陈诚)他们一伙大喊大叫速胜不说,还纵容###分子周恩来、郭沫若等人在武汉大搞什么救亡活动,弄得满城风雨。这对今后恢复和谈恐怕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吧?!”
蒋介石微微一笑,并未表态。他对张群的一些观点虽然欣赏,可想的、做的都比张群要远得多。不大造舆论,焉能遮人耳目,保证与日本人的接触顺利进行。不这么做,他又怎么能被全国拥戴为总裁。再说,陈诚的做法他也并非从根本上反对。眼下局势扑朔迷离,谁能保证日本一定接受他的条件。把宝都压在与日本人的和谈上,万一日本人转身动手打起来,那他何以招架。民心士气垮了,日本人倒是真可能抛开他,另打中国的主意。这种风险他绝不会冒。
在动荡中起家的蒋介石,深谙旧中国的统治之道。逢到凶险,他总是跳进池中,先把水搅个混沌不堪,尔后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对手下人的相互之争,他从不介意,甚至喜欢这样。他知道这么些年来,中国再难冒出个与他抗衡的军政巨头,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对陈诚,他鼓励打气。对张群,他也极力纵容。几天前,他还授意张群以私人名义给日本新任外相发去贺电,暗送秋波。总之,一切对他有些价值,哪怕这价值是一时的人,他都不放过。一切能走的路他都不想堵死。这一切,张群无从知晓。
“汪兆铭(汪精卫)他们近来忙些什么?”
蒋介石把目光移开,轻声问道。汪精卫是蒋介石多年政敌,若论资历、威望,在国民党中能与蒋介石匹敌的,也只有汪精卫一人。此人眼下虽居国民党副总裁,但却绝非安于现状之人。汪精卫韬光养晦,蒋介石心里十分清楚。而且,他还知道,张群与这伙人勾勾搭搭,关系也不错。但他对此并未太在意,原因很简单:张群离不开他蒋某人。相反,他却能从张群口中更多地了解到汪精卫这帮“主和派”的行踪。
老蒋没在意,可张群却像个在外面偷情养汉而被发现了的妇人,浑身的不自在。他偷偷翻起眼皮,溜了蒋介石一眼,说道:“汪副总裁是坚持主和。只是近来我与他接触也不多。不过,听说他把高宗武等人弄到了香港,想与日本人搭上线,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可中共像是闻出了什么,也在抓他们这方面的把柄。”
张群闪烁其词。
蒋介石听着听着,眉头蹙成一团:“岳军,你要提醒汪兆铭他们注意一些。这件事如果让延安抓住什么,那他们是要惹麻烦的!”
“总裁,岳军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张群萎萎缩缩地问道。
“你说好了。”
“总裁。我总以为中共驻汉办事处近来有些活跃得过分,这恐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他们还是要严加限制,必要时关闭他们在武汉的这个点儿也不为过。”张群狠狠地说着。
“这件事恐怕没这么简单。我问你,你们政学系研究过中共,研究过毛泽东吗?”蒋介石不以为然地反问道。
“如果总裁您下令,他们只有服从,您是全国的领袖啊!至于毛泽东,他蛰居陕北穷山恶水,能掀起多大的浪。”张群言不由衷地拍着蒋介石。
蒋介石摆摆手,说道:“你对毛泽东根本就不了解。过去,人们老爱拿我的下野和他的下台来比。其实你们并不知道,毛泽东被共产党打倒,和我的主动下野那是根本不同的。他的东山再起,自然与我的复出又有天壤之别。他这翻身,靠的是他自己。他这一下一上,共产党人就死心塌地地聚在了他的身边。周恩来你前几天也见到过,那是个天才,政府里能胜过周恩来的人没几个。但就是这么个天才,身为共产党的副主席,还留过洋,却对毛泽东推崇至极。”说着,连连摇头,叹息道:“你们政学系不研究毛泽东,实在是一大错误!”
“可眼下您是全党、全国的领袖,中共不过只有几万八路军、新四军,权势、民心怎能与您抗衡呢?”张群还不服气,申辩道。他弄不明白,平日里提到中共便皱眉头的老头子,今天是怎么啦。
“我最怕的就是全党、全军对这个问题掉以轻心。近来,各战区都有报告,说中共八路军、新四军四处扩大地盘,蛊惑民心,强行拉民为伍。可我们都采取了什么措施?要记住,当年项羽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就是没想到会有日后的垓下自刎。小患不堵,是要酿成大患的!”
“总裁,明天最高国防会议上可否提出动议,促请各地将领注意此事?”
“暂时不必,岳军,这件事还得考虑仔细。眼下局势极其复杂,在外面说话、办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既不能给日本人以借口,暂时也别惹恼了共产党。再说,让他们在沦陷区与日本人周旋周旋也好。”
这时,蒋介石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转身盯着张群问道:“曾琦你见过了吗?青年党方面下一步到底有什么打算?”
张群凑近一步,说道:“总裁,您放心。曾琦仰慕总裁已久,表示青年党愿团结在中央周围。只是他们……”
“岳军,当此非常时期,我们也要讲讲民主。我相信,青年党今后会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经费一事,你找子文商量解决。”
蒋介石满心欢喜地笑了。
张群拉皮条的事又干成一桩,心中也不免得意。
陈诚向何应钦发难(1)
“火炉”武汉,6月里已是热浪蒸人。武昌军委会作战室里,门窗紧闭,空气火爆。战场上的火药味,随着从前线赶来赴会的众将军的到来,在会场上弥漫着。
徐州失守,武汉大战已无法避免。蒋介石面对乱局,清楚地知道正面战场的责任他必须承担,武汉他不能不守。再说,日本人将的是他的军,要挽回残局,他就必须在武汉干得漂亮些。为此,徐州会战一结束,他就匆忙召来各地高级将领,召开最高军事会议。
会前,他决定抽出几天的时间,开个“徐州会战军事检讨会议”,本想总结总结徐州一战的成败得失,触动一下手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可会开着开着,却被他的得意弟子、有“委员长第二”之称的武汉卫戍司令陈诚弄走了调儿。
陈诚今天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早已瞄上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参谋总长何应钦。会前,他联络了一批黄埔的少壮军官,准备在会上向何应钦发难。何应钦对此却毫无准备。结果陈诚一开口,何应钦便大惊失色。
“请问何总长,台儿庄大捷之后,第五战区几十万人马为何不乘胜追击?当攻不攻,致使良机错失。但是,在敌重兵扑向徐州外围时,几十万人为何又当退不退?大本营参谋部战前不是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吗?对对看,究竟有多少符合战场实际?”
说着,他会意地扫了眼在座的一些年轻将领,继续发难:“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参谋部缺乏远见,遇事犹豫不决,导致指挥混乱。若不是委员长决策英明,李长官临机指挥得当,几十万人将如何脱险?对此,我希望何总长能多加考虑,改善参谋部的指挥效率,以利再战。”
陈诚颇有心计,会前就已弄出个徐州会战的详细报告,列举了参谋部一系列不当之处,矛头单指何应钦一人。弄得何应钦大汗直冒,狼狈不堪。
蒋介石戎装笔挺,一言不发地坐着。他既没为陈诚推波助澜,也没为何应钦说句话,只是用眼光在手下将领的脸上睃来睃去。
他的目光投向李宗仁。这位台儿庄的英雄、徐州会战的主角却低头不语,面无表情。正用手指在桌上有节律地轻叩着。他把目光又移向白崇禧,这个人称“小诸葛”的聪明人,脑瓜里也不知在转些什么,深沉不露。只有何应钦,虽然也不动声色,但他在座椅上尽量不引人注目的轻挪,却透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这时,他把目光又投向了陈诚。
瘦小、精悍的陈诚落座后,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揣摸着会场的风向。他的内心里自然也紧张。何应钦身为参谋总长,又曾与蒋介石平起平坐过,自然是国民党军中的一棵大树,扳倒他绝非易事。可陈诚的心计,他的为人处事,远不像他的外表那样老实厚道,他所以敢向如此强大的对手发起反击,就在于他抓住何应钦的一个弱点,亲日倾向严重。而这是大部分国民党将领所鄙视的。果然,会场风向正常,接着发言的,是陈诚事先联络好的几个少壮军人。眼见出手顺利,陈诚的嘴角止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十多年来,陈诚是笑的时候多,愁的时候少。从黄埔一个小小的上尉区队长到今天叱咤国民党百万大军,陈诚感到春风得意,又时时有种压抑感。很久以来,他一直相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他自认上天待他不薄,尤其是1924年9月那天清晨的奇遇。
那时他初在黄埔供职。一日随邓演达访友归营,见天将黎明,无法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