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这可是算是给中国历史弑父夺位开了个先河,成王的君位便是杀兄所得,而最后被亲生儿子害死,也可以算是因果报应。楚成王在立嗣问题上曾遭受过斗勃的反对,斗勃认为商臣缺乏仁义,野心勃勃。这事被商臣知道后就找了个通敌卖国;收受贿赂的罪名把他杀了,成王过后方知冤枉了好人,于是想改立太子,被商臣得知;于是开始紧急策划起来,一天晚上,趁着老爸病重的时候,打开武器库,把自己的手下武装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冲进楚成王寝宫,一进门就把绳子扔在楚成王脚前,说:“爹,我们给您送终来了,您岁数实在够大的了。”老人家一听,老泪纵横,心里全明白了,儿子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但他还不想死,要求死前叫人煮一只熊掌吃,好拖延时间,等待救兵。可商臣不吃这套,说道:“老爸,您老就留着点肚子到地下再吃吧。”万念俱灰的楚成王就这么被儿子逼死了,商臣继位,是为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去。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的时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儿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晋国见楚国忙于办丧事,晋国又重新会盟诸侯,订了盟约,随即将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收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一下,楚国的大臣们全急了,要与晋国决战。但是,楚庄王仍无动于衷。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这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 “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乌。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作乱。
庄王喜欢打猎,他的夫人樊姬去劝阻他,始终不听,樊姬无法,就不吃肉了,楚庄王才觉悟了。改过自新,对于国家大事,非常的勤谨起来。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这并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有十一年了,曾经访求美女,献给君王,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有七个人,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难道贤人是这样的吗?”虞邱子听见了这番话,觉得大大的惭愧。于是就把孙叔敖举荐上来,楚国因此得以称霸。
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军士,准备与晋国决战,雪城濮之战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灭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一带);第六年,战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战败了陆浑(今河南嵩县北部)的戎族。楚庄王还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军示威,吓得周定王急忙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见到王孙满,头一句话便问周朝京城宗庙里的九鼎有多重。这九鼎就是当初大禹所铸。是天子权力的象征,询问九鼎的重量,实际上便是对周天王地位的威胁。经过这一回耀武扬威,楚引国的势力和声威便大大振作起来,然而却没想到楚国内发生了叛乱。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完陆浑的戎族,在回国的路上,突然发现一队人马挡住了去路。原来趁楚庄王不在,斗越椒造反了。他占据了郢都,又急忙发兵拦阻楚庄王,想将楚庄王消灭在郢城之外。楚庄王见斗越椒以逸待劳,自己带的兵刚刚打完仗回国,非常疲惫,知道硬拼于自己不利,便说:“斗氏一家于楚国有大功,宁肯使越椒负我,我不负越椒。”便派苏从去讲和。斗越椒以为楚庄王已是囊中之物,只等伸手擒拿了,哪里肯罢手?便对苏从说:“回去告知熊旅(楚庄王的名字),有胆量来决一死战,不然便赶快投降!”楚庄王假作退兵,到了晚间。却把军队埋伏于漳水东岸,又派一队士兵在河岸活动,引诱斗越椒渡河;自己则率着少数士兵,躲在桥的下面。第二日早上,斗越椒见河对岸有楚兵,果然追过河来。待发现中了计,想向回撤退,桥已被拆毁了。斗越椒惊惶失措,急忙命令士兵涉水过河。士兵们正待下水,只见对岸一员楚将大声喊:“大将乐伯于此,斗越椒赶快投降!”说罢,便令士兵奋力射箭。斗越椒也急令士兵往对岸射箭。在双方对峙之中。乐伯手下的神箭手养由基,用箭射死了斗越椒。斗家兵马见主将身亡,四处逃散。楚军分兵追剿,取得了大胜,庄王已获全胜,传令班师,有被擒者,即于军前斩首。凯歌还于郢都,将斗氏宗族,不拘大小,尽行斩首,只斗黄一人因世人称贤幸免与难。
楚庄王平定完内乱,又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决定挥军北上,与晋国争霸。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时机,发兵降服了陈国。次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进攻郑国。陈国、郑国全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发兵陈国、郑国,便是向晋国挑战,对晋国的霸主地位不承认。
晋国自然不甘示弱。在这年的夏天,晋景公命荀林父为大将,先轸的儿子先榖任副将,统领六百辆兵车,来援救郑国。大队人马来到了黄河边上,探子来报告,郑国已投降,楚国正在撤兵。荀林父本来便不愿意打仗,听了这个消息,立刻决定撤兵。先榖坚决不愿意,他大叫: “临敌退兵,可耻之极!你们若是怕楚军,我一人前去”先榖仗着先人建有大功,自己又是将门之子,根本不将荀林父放在眼里,说完便领着自己的一队兵车,渡过黄河追赶楚军去了。荀林父没办法,只得下令全军过河。先榖得意洋洋地对赵同、赵括(赵衰的儿子;赵盾的兄弟)说:“我就知道主将非得听我们的!”楚庄王听说晋兵已经渡过黄河,便召集将领们商量对策。令尹孙叔敖主张让晋军讲和,然后收兵,而一批年轻的将士都主张迎战,使楚庄王一时拿不准主意。有一位叫伍参的小臣说:“晋军主将荀林父刚掌兵权,还没有威信,副将先榖倚仗父辈的功劳,看不起荀林父。三军的将领虽想主动出击,又没有权力作主,士兵们不知道听谁的号令。晋军上下不齐心,没什么战斗力。面对这样的敌人,却不去攻打它,恐怕有损我们楚国的尊严吧?”楚庄王听伍参分析得合情合理,便命令楚军摆开阵势,把战车一律朝向北方,准备出战。 孙叔敖见晋军来了六百辆兵车,军力雄厚,总觉放心不下,他和楚庄王说:“我看不如先派人去议和。他们如果不愿意,偏要打,我们再迎战却也不迟,到那时候,理就在我们这方了。”楚庄王同意了这个建议,派蔡坞居前往晋军。苟林父令人接待蔡坞居,表示同意议和,并且建议双方同时退兵。蔡坞居完成了任务,准备返还楚营。谁知先榖早在营帐外面等着,他见蔡坞居从帐中出来。一下拦住道:“刚才接待你的人未曾说清楚,你回去告知你们国君:我们这回来,不将你们南蛮子杀个落花流水。誓不收兵!即使我们主将愿和,我先榖也不会答应!”蔡坞居十分气恼,没有理先榖,返回楚营后;将他受侮辱的情况向楚座王讲了一遍。庄王顿时大怒,间:";谁敢冲头阵,给晋军些厉害瞧瞧。”大将乐伯应声挺身而出,跳上战车,径奔晋军大营。走不远便碰上了十儿个巡逻的晋兵,乐伯也没说话,一箭一个,接连射倒三个,下车活捉一人,谁也不敢再追,眼睁睁地看着乐伯返回楚军大营。 荀林父见楚兵来挑战,急忙又派去魏镐(跟随晋文公 重耳逃难的魏擎的儿子)。魏镐要当大夫,没能当上,一直不满意,恨不得晋军大败;荀林父被治罪,自己好取而代立。荀林父命他去讲和,他反下了战书,回来后却向荀林父说:“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