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赖良以最高接待标准接待了源赖义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的旅游团,美酒佳肴,歌舞表演,极其隆重,生怕有一丝的怠慢,临走了还赠送交通工具(骏马)并资助大量考察经费。
第二十六章 前九年之役(四)
看起来,似乎是宾主尽欢。不过,事情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源赖义在虾夷保留区一个叫阿久利川的地方宿营的时候,据说遭到了夜袭,但好在没死几个人。他的一个部下说看到黑暗中有个高高大大的人,很像是安倍赖良的儿子安倍贞任。
佩服,这位同志的眼睛实在是厉害,黑漆麻乌的,居然还能看清人的长相,不知道是否具有夜视功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让人背黑锅。
对于这个袭击事件,让我们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安倍赖良缺乏作案的动机,就算是他作案,所选择的时机和具体安排也完全不符合情理,显得非常的愚蠢。以安倍赖良的智商,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安倍赖良当时所希望的是维持表面上的和平,而不是武力对抗,只要不是被逼急了,应该不会主动采取武力袭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退一步说,他脑袋打铁了,想弄点事情出来,也不应该选择在自己最为忌惮的源赖义即将离任的这个时候动手,时机不对。
源赖义不是一个好打交道的领导,他想的如何用虾夷人的血来成就自己的功业,他如果离开了陆奥,对虾夷部族的生存也许会更加有利一些。
再有,安倍赖良也不至于愚蠢到把动手地点选择在自己的辖区而且是派自己的儿子去执行,除非是怕人不知道这事是他安排干的。
还有一点,安倍赖良如果下决定动手,那么源赖义那帮人的损失不会那么小。打虎不成必留后患,这个道理安倍赖良肯定是懂的。如果是安倍赖良策划的袭击事件,那么目的应该是干掉他最为忌惮的源赖义,造成陆奥地区群龙无首的局面,好趁乱起事。
如果要实现这一目的,安倍赖良势必高度重视,调集优势兵力来实施这一计划,确保万无一失,要知道,源赖义身边的兵力数量,虾夷人是一清二楚的,毕竟搞了那么久的接待,不会连有多少人吃饭都搞不清楚吧,所以如果安倍赖良是主谋的话,绝不会只派少量的兵力进行袭扰。
但从源赖义报告的损失情况来看,实际伤亡非常的小,我们可以判断发动夜袭的兵力并不多,如果是想凭借这点兵力干掉源赖义,未免太儿戏了。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安倍赖良应该不是主谋。
他不是主谋,那么谁是主谋呢?
如果我们再大胆排除脑袋短路的山贼恶党打劫的这一类小概率事件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真正有动机有条件做这个事情的人其实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源赖义。
源赖义实际上是整个夜袭事件的总导演。
他非常不愿离开陆奥,他满脑子想的如何同跟虾夷人开打,但安倍赖良很温顺一直不给他机会,眼看就要离任了,源赖义非常地不甘心,所以他决定逼反虾夷部族,然后顺利成章地留下来*虾夷以便建功立业为源氏家族增添新的荣光。
第二十六章 前九年之役(五)
所以,源赖义之后的举动也就很好理解了。
他非常轻率地而且是措辞严厉地叫安倍赖良自己把安倍贞任给他送过来。他要杀掉安倍贞任。
虾夷人素来凶狠强悍,加之这次的罪名又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安倍赖良自然不会把自己的儿子交出来送上绝路。
一切皆在意料之中。源赖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本来就没有指望安倍赖良会乖乖交出自己的儿子。
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虾夷人不想造反也得造反了。
源赖义笑了,他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赖着不走了。
而新任的陆奥国守藤原良纲看到虾夷造反,吓得不行,根本不敢赴任,天皇朝廷无奈只好再次把这一职位交给了源赖义
战争开始了,如愿以偿获得连任的源赖义积极性很高,亲自带人攻打虾夷人,他的长子源义家这个时候已经十六岁了,也被带在阵中历练。
源赖义确实名气大,有名人效应,在哪里都有追星族,包括自己的敌人。
安倍赖良有两个女婿,一个叫藤原经清,一个叫平永衡,都不是虾夷人。此刻见源赖义名头大,来势汹汹,赶忙同自己的老丈人划清界限,毅然决然地站到了源赖义的这边来。
名气虽然大,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源赖义的粉丝。
虾夷人本来就凶悍,此时自觉遭到了欺侮,更是同仇敌忾,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双方多次爆发激战,互有胜负,却都无法取得重大的胜利,形成了拉锯的局面。
源赖义原本期待的摧枯拉朽般的战斗根本没有发生,他内心产生了深深地挫折感,心情有些郁闷,心情一郁闷,就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不顺眼,就容易得疑心病。
平永衡运气不好,倒霉了。
源赖义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觉得平永衡像卧底,越看越像,越看越是怀疑,最后,为了防患于未然,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平永衡干掉了。
这个事情极大地伤害了虾夷方的其他反正义士的心灵,这些人一看,源赖义这个领导实在不好伺候,说不定哪天自己也成了奸细,还是赶紧跳槽为妙。
藤原经清于是带着一帮人重新投回到老丈人的怀抱里去了。原本仰慕源赖义大名前来归附的一些地方豪强,也开始觉得源赖义这个人有点缺乏大将风度,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加之战局僵持,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悄悄地散去了。源赖义的实力因此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
从这个事情上,源赖义的领导艺术和军事指挥水平实在谈不上高明。这个很自然,在不高兴大人看来,源赖义名气虽然大,却未必有什么真本事,他的武勇之名,其实主要是因为箭射得准,这个跟指挥作战是两码子事。
此外,他的值得一提的战斗经历就是讨平平忠常的军事行动了,不过那实质上只是一场武装*而已,如此而已。源赖义的名气里面水分还是很大,这符合日本民族一贯的自吹自擂传统,就正如战国时期的日本武将一样,是根葱就有一串听起来响当当的名号,吓唬人可以,真正打起来却不见得名副其实。源赖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源赖义打仗虽说只是凑合,但是搞起阴谋来也还是头头是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六章 前九年之役(六)
正面作战难以取胜,那就转换思路,采取其他办法。
源赖义采取的办法是在虾夷人中发展第五纵队。
应该说,在这点上他成功了。
他从虾夷人内部收买了一个叛徒,这个叛徒就是安倍富忠。安倍富忠是安倍赖良的同族,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背后对本族人打闷棍、下黑手。要当第五纵队,这点素质还是必须具备的。
安倍富忠领导的第五纵队工作成绩非常显著。因为都是虾夷人,熟人熟事,办事方便,要打探个消息,刺探个军情,那简直跟玩儿似的。
很快,第五纵队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应该说,安倍富忠是个优秀的叛徒,他不是光拿钱不干事的家伙,在叛徒这一高风险高回报的岗位上,他尽心尽职,表现突出,拿了好处,坚决要做事。
天喜四年十二月,安倍富忠经过精心准备,成功地伏击了虾夷族的首领安倍赖良。安倍赖良当场中箭身亡。
出乎源赖义的意料,虾夷人失去了领袖人物,并没有出现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的局面,其战斗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强。
愤怒的虾夷人化悲痛为力量,拥戴安倍贞任为新的领袖。在安倍贞任的率领下,虾夷人同仇敌忾,向源赖义发起了猛烈地复仇之战。
战斗你来我往,杀个不停。
到了天喜五年十一月,陆奥国已是冰天雪地,白雪皑皑,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妙景色。
可我们的源赖义同志却没有心情欣赏这雪景,他忧心忡忡,因为他的粮食补给出现了问题。士兵饭都吃不饱,天气又冷,士气极度低落。
安倍贞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战机,他率领四千满腔怒火的精锐部队,猛攻源赖义。士气低落之师,怎能抵挡虎狼之军,源赖义大败,兵力损失严重,他本人也是在儿子源义家的拼死保卫,才得以冲出重围。
源赖义遭此重创,一蹶不振,转入了战略防御。而虾夷人士气如虹,逐渐取得了战略主动,但也无法完全消灭采取龟缩战术的源赖义,僵持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年。
实事求是地讲,源赖义指挥打仗虽然不是很灵光,与他的名气不太吻合,但他确实是个主意比较多的人。
他见自己对付不了虾夷人,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请外援。
他发出了很多邀请函,但都石沉大海。源赖义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他持之以恒地发邀请函,最后得到了出羽的虾夷豪族清原武则的回应。
康平五年(1062年)夏,清原武则亲率部队一万余人抵达陆奥。这个部队规模在当时的日本已经算是很大了,可见清原武则对增援源赖义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重视归重视,清原武则并不是源赖义的粉丝,也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支援,说穿了,是为了利益,他看中了陆奥虾夷六个郡的保留区,他想吞下这快肥肉,因此不惜对同族的虾夷动手。在利益面前,亲情、爱情、友情都不堪一击,更何况只是同族而已。
第二十六章 前九年之役(七)
清原武则的庞大部队与源赖义一会合,源赖义一下子就失去了话语权。
话语权是要实力来支撑的。
源赖义这个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