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渣打集团壮士断臂的启示
  基金一向是保守投资策略推崇的投资方式。以笔者为例,曾经在美国长期持有两个保本基金,赚取每年约7%的回报。在次贷风暴中,投资基金却给人错误的稳健感觉。
  比如,当一家银行的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出现财政问题时,银行必然会出手拯救发行该结构性投资工具的公司,因为银行需要保障商誉。银行旗下结构性投资工具被破产管理人接管,对银行声誉有一定打击。这是证券业的传统智慧。可惜在次贷风暴下,传统智慧已不适用。
  以渣打集团为例,旗下结构性投资工具Whistlejacket已陷入财政困难,面临破产管理人接管。渣打有鉴于汇控拚命拯救旗下结构性投资工具而被抛售,因而决定壮士断臂,对whistlejacket的危局置诸不理,见死不救。结构性投资工具whistlejacket的减值拨备,是渣打2007年在美洲、英国及欧洲业务由盈转亏的原因之一。渣打集团的上述业务除税前亏蚀达到3亿1千500万美元。Whistlejacket的原本资产额为70亿美元。
  渣打集团公开声明,持有的次贷证券不足60亿美元,而且业绩良好,对比2006年、2007年的业绩增长25%。渣打集团放弃拯救旗下结构性投资工具,反而令股价得益。相信日后再有结构性投资工具出现问题时,母公司会仿效渣打的做法,见死不救。
  购买基金或者其它证券时,不要看到是大银行旗下的产品就放心购入,否则随时成为壮士的断臂。
  四、货币市场基金的启示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比一般的基金更加稳健,属于股票市场上最保守的投资之一。笔者曾经持有货币市场基金长达五年。2002年来到美国的时候,将一些积蓄放进投资保守的基金,其后一部分基金被卖掉,换成货币市场基金存在投资户口中,这是投资户口的规定,所有户口中没有运用的资金都是换成货币市场基金。笔者的投资户口中经常有一半是货币市场基金,像是活期存款,可以随时转到支票户口去。到了2007年圣诞节前,笔者洗仓,将全部资金拿走,结束了5年来持有货币市场基金的习惯。
  这些基金是每股1美元,价格非常稳定,这几年来一直没有升跌。一般保本基金每年的回报约7%,但是风险较大。市场波动时,一些保本基金也轻易地在一星期之内跌掉20%价值。货币市场基金一年的回报只是%,但是股价不会有变动,非常稳健。现今利率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不及年息2%,货币市场基金看来是非常理想的保本投资。在证券市场动荡不安的2007年,货币市场基金的需求增加。2007年,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增长40%,资本额增加3000亿美元。2008年年中,货币市场基金的总市值约为3万4500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没有联邦存款公司FDIC的保险,换句话来说,投资者要信任证券行。

第四章 对冲基金、基金与次贷风暴(3)
过去数十年,货币市场基金信誉良好,长期保持合理回报,当然亦保持在1美元的价位。可是,2008年9月,两房、雷曼和AIG相继倒下,股票价值暴跌。这些股票都是货币市场基金的至爱。货币市场基金受到牵连。
  储备管理公司Reserve Management Corp。 于9月18日宣布期下两只货币市场基金分别是Reserve Yield Plus及Reserve Liquidity已跌破1美元面值。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个人投资者在货币市场基金亏本。
  投资者惊闻货币市场基金跌破1美元面值,表现得惊惶失措,纷纷赎回。货币市场基金挤提潮极为猛烈,单是9月17日一天内,投资者从货币市场基金抽掉890亿美元。同日,普南投资公司Putnam Investments的市值120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因为挤提而无奈地关闭。这是货币市场基金成立38年以来首次挤提。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回报与风险不成比例,部分投资顾问已将客户的货币市场基金转为政府的基金或者债券,甚至干脆放入银行的存款户口。
  货币市场基金显示了证券业和金融体系在次贷风暴中的转变,不要期望在新一轮次贷风暴之下,投资证券有保本良策,因为市场本质已经转变,游戏规则和以前不同,过往的稳健投资可能是明日的高风险低回报投资。
  五、华尔街大户泡制的法兰西大闸蟹
  在次贷风暴中,债务抵押证券的亏损严重,却没有华尔街的大型投资银行或者对冲基金自动投案,表明自己蒙受巨额亏损。美国证监处怀疑有大机构刻意隐瞒次贷亏损,已经着手调查两家大型证券经纪公司,目的是要调查次贷亏损的下落。
  在调查期间,没有人知道各个银行和对冲基金的确实次贷亏损情况,市场上也因此出现不安感。现在的情况是业内人士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以下是其中一个例子:法国银行BNP的BNP Paribas基金,由于对美国的信贷市场情况存疑,无法确实计算单位基金的价值,于是停止接受该基金的赎回。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已沦为基金蟹民,可谓是正宗法兰西大闸蟹。
  次贷证券可以用很多不同形式入账,亦可以冠以不同名称和放入不同投资组合或者其它证券之中,要弄个水落石出并不容易。相信市场上的不安感还要维持一段颇长时间。
  笔者早在2007年圣诞节前洗仓,卖掉全部基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做花旗大闸蟹。
  文章主要讲的是对冲基金的运作和结构。对冲基金是次贷风暴中造成股市动荡的重要角色。想要掌握次贷风暴之下的股市动向,必须了解对冲基金的实况。对于没有投资股市的读者,本章内容可以说是参考用的时事信息。
  至于基金,很多投资者对此情有独锺,以为那是证券市场上最稳健的投资。可是,次贷风暴之下,基金的稳健性受到考验。本章内容特别指出基金的问题所在,投资基金的读者应该参考本章内容,适当地调整投资策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伊朗核武危机为次贷风暴增添变量(1)
伊朗有一个领袖曾宣布希望摧毁以色列。因此,若希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必须阻止这些人得到制造核武的知识。
  ──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10月18日)
  伊朗的核武危机是引发次贷风暴恶化及延续的变量。政治和经济是难以分开的个体,大部分投资者却只看经济因素,忽视了政治的变量。
  一、由汽油价格看伊朗核武危机
  美国加州的汽油价格是美元1加仑(1加仑约为4公升),伊朗的汽油价格只是美元1加仑,只及加州的十分之一;土耳其的汽油价格则是美元1加仑,是美国加州的三倍以上。
  伊朗是世界石油储存量最多的产油国,石油出口量庞大。伊朗的汽油价格如此便宜,皆因伊朗有大量石油得益,伊朗政府拿一点点钱出来补贴油价算不了什么。不过,其实伊朗政府没有能力继续这样补贴汽油价格。讲到这一点,一般人对伊朗的误解,真是难以形容。以2007年而言,伊朗的财政预算中有38%是用于补贴汽油价格。不要以为笔者开玩笑,那是千真万确。别以为这件事令你大吃一惊,还有更令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到2015年,伊朗将会是石油输入国而非石油输出国。
  很多报导和伊朗政府消息都会说,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会在未来两三年倍增,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伊朗现在每年出口石油约值500亿美元,并以每年12%的速度递减,到了2015年将没有石油再供出口。
  1979年,伊朗仍在巴列维统治时期,石油出口量是一年60亿桶。###革命之后将近20年,现在一年的出口量只是40亿桶。
  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下降原因,是伊朗政府敌视外国投资者,即使有极佳的油田开发计划也谈不拢。伊朗有两项油田计划应该在2008年投产,但是因为伊朗政府踢走一个又一个外资财团和外国石油公司,最后油田仍然是计划中,尚未动工。伊朗没有技术和资金开发油田又不让外国人开发,结果是新的油田没有动工,旧的油田老化,挤不出油。
  伊朗现在大力开发核能发电,但是该国人口分布范围极广,人口稀少地区极多。有了核电厂也没有多大作用,因为伊朗基本上没有能力建立庞大的输电网络将电力送给用户。再说,伊朗有资金,应该用作开发油田或者改善基本设施。对伊朗来说,核电厂并非有用之物,笔者认为伊朗核电计划应该只是核武计划的一层烟幕。
  欧洲各国对伊朗怀疑开发核武一事非常不安,因为地理上,伊朗就在欧州附近,对欧洲的影响最大。美国又因为伊朗支持伊拉克的乱党对付美军而非常不满。伊朗却立场坚定,摆明车马和西方世界”硬撼”。
  伊朗总统阿墨的对美策略和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一模一样,有时较为软弱,向西方说些好话,容许一些人到伊朗谈判和视察,但突然间又会变得强硬,搓着拳头大声说不会屈服于外国势力,跟着发表声明谓新的核元素离心器已经成功启用,会全力发展核计划。说得开心时,还会夸口以色列很快会被消灭掉,摆明挑衅西方世界。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又反过来向西方世界示好,保证绝对不会发展核武,核计划只用作和平用途,邀请西方代表进行谈判。当欧美各国想展开谈判时,伊朗又暴跳如雷,说欧美侵犯伊朗主权,坚决斗争到底。总之欧美强硬一点,伊朗的态度又转变,公开表态欢迎谈判。
  美国是个在政治上没有幽默感也没有耐性的国家,对于自己提出的要求,希望对方认真考虑。谈判是解决分歧的最佳方法,但是谈判有时间表,不是今天说谈,明年还不见谈判议程。假若对方以翻来覆去的态度对待美国的要求,美国会认为这是拒绝,美国会绝不犹豫地走下一步。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就是用这种翻来覆去的态度对待美国的要求,最终招来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