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2号炮船抵近射击,消灭这个暗堡。装载着2号炮的机帆船冒着弹雨,沿着夹江开了过去。炮手凭着平时练就的精湛技术,迅速瞄准敌堡,只“轰!轰!”地连发2炮,就将敌堡炸开了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先发制人(8)
登陆指挥所传达来张爱萍将军的赞许:“炮兵打得好!”
每当一个胜利的消息报来,张爱萍就指示部队文工队的一个女同志立刻广播出去,让所有的参战部队尽快都知道。
部队文工队里有一名女广播员,由于既会普通话又会台州方言,因而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特殊人才。我军政治部的敌工部门每天都要打开高音喇叭,让她分别用普通话和台州方言播送事先准备好的稿件。最初敌人听了还打冷枪,但以后听到亲切的乡音,就都默默无语地注意聆听了。
这时候,天公也开始作美。气象台送来的一份最新天气预报上写道:“风已经降到4级,还在继续下降……”
“浙东前指”的人们跑到外面一看,果然海面上风平浪静多了,和煦的阳光洒满山坡。挤满头门湾的青白色登陆艇上,都已经生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和美丽。船头上,各军、兵种的官兵们相互紧紧握手,欢呼这难得的好天气。
随着天气的越来越晴朗,登陆指挥所内的空气也越来越活跃起来。参谋们都在赞扬气象台预测的准确,认为气象工作者虽然不直接上前沿杀敌,但也一定要给他们记一功。“登指”参谋长王坤听后连连点头,开了个玩笑说:“这下子,又要‘天不助蒋’了!”
“登指”司令员黄朝天一时没有明白王坤的意思,王坤便告诉他:“在淮海战役敌人总崩溃的时候,我军的炊事员看到*个国民党士兵抬了一个穿士兵服的俘虏,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国民党‘王牌’军45军的军长。这个军和我们是老对手了,在华东战场上多次较量,多次交手,所以我就上去问他:‘这仗打得怎么样?你们该服输了吧?’谁知此人却嚼起文来,说:‘不!这是天不助蒋,非战之罪也!’……”
参谋长的一番话,把登陆指挥所内从司令员到普通参谋的所有人都逗得开怀大笑。
黄朝天在充满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的氛围中向张爱萍报告:“司令员同志,登陆艇队可否出发?”
张爱萍看了看表,沉稳地回答:“可以。”
这时候,头门山码头边的旗杆上,扬起了一面标志着登陆艇队就要起航的蓝色旗帜。
12时15分,“登指”司令员黄朝天用洪亮的嗓音发出命令:“登陆部队起航!”
灿烂阳光照射下的海面上,微波荡漾,平时能够见到的渔船、商船、海鸥……此刻都无影无踪了。只有我军机声隆隆、铺天盖地的歼击机群、强击机群在向敌岛俯冲投弹、扫射。支援炮兵群密切协同航空兵作战,当强击机在一瞬间俯冲时,炮兵暂时停止了几秒钟的射击,使强击机安全地投弹、扫射。
登陆部队陆军第60师的一位营长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受尽了敌机轰炸的欺凌,今天空军可长了我们的志气。”
登陆输送第5大队的“老水牛”舰只首先起航。因为它的航速慢,所以要第一个起航。编队由大队长卢辉率领,载运步兵第178团指挥所和该团第3营1000多名步兵于蒋儿岙起航,准备随第一梯队营跟进,在北江黄岩礁陆,参加纵深战斗。
与此同时,100多艘不同类型的舰船组成的登陆舰队,载着5000多名官兵,先后从蒋儿岙、田岙、头门山起航,成3支箭队奔向一江山岛。它们的桅杆上挂着五星红旗,在M-13火箭炮群、海军舰炮及战斗机群的掩护下,犹如万箭齐发,井然有序,浩浩荡荡,驶向一江山岛。构成了一幅空中银燕翱翔、中间群弹飞驰、海面舰群犁浪的立体画面。。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先发制人(9)
按照“协同计划表”,第一登陆运输大队于12时43分起航,大队长王维刚将33条美制登陆艇组成双纵队,载运步兵第180团2营,经长山、琅玑山西侧航路,向南一江山岛之胜利村地段发起进攻;第二登陆运输大队于12时52分起航,大队长张文友将20条美制登陆艇组成双纵队,载运步兵第178团第1营,经长山、琅玑山东侧航路,向北一江山之黄岩礁、海门礁、山嘴村地段发起进攻;第三登陆运输大队于13时22分起航,大队长陈伯钧将27条美制登陆艇,组成双纵队,载运步兵第178团第2营,经大小茶花礁东侧航线,向北一江山之乐清礁地段发起进攻;第五登陆运输大队于12时43分起航,大队长卢辉率领,载运步兵第178指挥所和该团第3营,随178团跟进,在北一江山黄岩礁登陆,参加纵深战斗。这个大队的登陆艇比较老旧,还有机帆船,航速较慢,所以要最先起航。
张爱萍走出指挥所,脱下帽子,拿起望远镜凝视着海面上我军猛驰疾进的登陆艇队。阳光下,一片明镜般的大海中,一江山岛被清晰地推到他的眼前。隐伏在一江山岛背后的大陈岛也依稀可见。我军指挥船上升起“成登陆队形前进”的信号旗,各个分队立即成“一”子横队展开,向一江山岛的乐清礁、黄岩礁、海门礁、山嘴村等各登陆点勇猛冲击。雪白的浪涛仿佛巨大的绸带,飘在它们后面,将蓝色的海面划成几块。登陆艇上轻重机枪喷出火舌,仿佛万千火龙迸跳。炮艇、随伴炮船行驶在登陆艇队前面进行抵近射击,各处都闪亮出耀眼的光芒,木船被火炮发射时震动得颠簸不定。掩护渡海登陆的机群,不时带着尖锐的啸声,从海军舰艇上空掠过,警戒着万里长空。
张爱萍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对身边的王德、王坤等参谋人员说:“看,这哪里像海上进军,简直是西湖竞渡,多么壮观呀!”
黄朝天也不由得想起二十多年前万里长征中自己参加先头连强渡乌江天险的情景:前有阻击,后有追兵。那时,多么向往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空军来掩护现代啊!今天,这理想终于实现了。
他们一边冷静地观察现场的一切,一边在脑海里展开深深的思索:自从历史悠久的中国人发明火药以后,依靠火药的兵器就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待到火药通过*传入欧洲后,更是在那里掀起一场“军事革命”的风暴。从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步兵用滑膛枪战胜了传统的英国弓弩和瑞士长枪,欧洲战场上流行的密集长枪方阵改变成滑膛枪手的横排方阵。从那时开始,人类就一直使用火药发射枪弹,在枪的射速及精度上下工夫,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枪械。
13时55分,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向我登陆部队进行拦阻射击。张爱萍立即命令海岸炮兵和已经升空的轰炸机实施反击。仅5分钟,就把对方打成了“哑巴”。
14时整,空军、海军的轰炸机混合编队,对一江山岛守军实施第二次航空火力突击。船载火箭炮对北江岛进行第二次齐射,暴风骤雨般的炮弹铺天盖地地倾注到190高地上。轰炸机再次对南、北江各主要阵地猛烈轰炸。强击机对敌前沿阵地实施轮番俯冲轰炸扫射。
14时07分,在距离岛岸不到3500米时,登陆输送队第2大队大队长张友文,不失时机地发出命令:“升起战术展开旗号!”同时,还发射了信号弹,表示战术展开立即开始执行。各艇艇长、分队长看到大队长指挥艇发出“战术展开”信号后,遂由航渡队形(双纵队)展开登陆队形(横队),组成了两个波队:第一波队是营第一梯队连(突击连)、第二波队是营第二梯队连(预备队)。
先发制人(10)
14时08分,海航空兵图-2型轰炸机一个大队,在空军歼击机拉-11型机群直接掩护下,对国民党军北江阵地实施重点突击。
一江山岛登陆地段狭窄,我军力求以第一梯队投入大量兵力,如果逐次投入兵力,则易被国民党军各个击破。这是经过周密战术计算之后确定的。
各登陆艇的桅杆上升起了“登陆突击”的信号旗,艇上两挺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已由高射状态转为平射状态,两名机枪射手和弹药手头戴钢盔,身穿救生衣,两眼注视着登陆点,随时准备射击。艇盖前端的两挺重机枪也做好了射击准备,两名射手和弹药手,卧倒在舱盖大门上方的后部,做好一切射击准备。
登陆艇上的步兵连长位于分队指挥艇,他向各排排长下达了“准备冲击”的命令。这时舱内的步兵排各班长在检查每个战士身上的子弹袋、手榴弹袋结扣处是否松动,涉水鞋带是否系紧。爆破手在检查炸药和爆破棍;无后坐力炮班战士把炮身、炮架、弹药扛到了肩上。全排战士在排长一声令下,迅速由坐姿改为半跪冲击姿态。步兵战士们个个犹如生龙活虎,双手紧握武器,眼睛在盯着登陆艇大门。
这时,位于登陆艇甲板上、舱盖上的机枪手在猛烈地对岸射击着。此时此刻,战士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再过几分钟他们就要冲击上岸了。老战士对新战士说:“注意利用地形,注意发现敌人的暗堡火力点!”
14时10分至19分,登陆部队第一梯队在火力支援下,按预定计划,以7个突击连28个突击排的兵力,完成战斗展开,同时向南北江岛7个登陆点实施冲击。
这时候,在人民空军地面塔台指挥的依然是航空兵第20师师长马宁,在空中指挥的依然是副师长张伟良。随着绿色信号弹的升上天空,3个大队的轰炸机和海军航空兵的战鹰都于13时开始陆续起飞,直逼一江山岛。数十枚炸弹在敌人阵地爆炸,原本向我登陆部队疯狂射击的敌人火炮顷刻被摧毁,敌人阵地上之留下一片黑烟滚滚。
与此同时,我人民海军的炮艇也抵近敌岛开炮,载有直接瞄准火炮的机帆船队已经改变为一线队形,船装“喀秋莎”在连续地闪着火光。炮声犹如万人齐擂的战鼓,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