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俱乐部每年运营成本太高,俱乐部输不起球。
在美国,普通的中等家庭年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但就用这区区5万美元,你可以在那里办个足球俱乐部,并参加美国的足球联赛。在中国,这是难以想象的。
这里我转载一下《济南时报》于2007年12月29日刊发的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文章的标题是《全面降低中国足球的成本》: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个由一些年轻的球迷组织的俱乐部My Soccer Club USA,正准备加入全美超级足球联盟(National Premier Soccer League)。这个联盟在美国排在大联盟和联合足球联 盟(United Soccer Leagues)之后,为第三级联盟。用个不恰当的类比,也就是我们的丙级联赛吧。这个俱乐部的组织办法是:每个会员缴50美元的会费,然后具有投票权,对俱乐部的经营直接进行干预和监督。这个俱乐部的创建人之一,是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他称这是个男子俱乐部,会员的中等年龄为二十五六岁。为了参加全美超级联盟的比赛,他们需要有1000名会员,每人50块的会费,这就凑足了5万美元。”
反观,中国足球就没有这样的平台,即便是一支参加中国乙级联赛的队伍,没有年均百万以上的投入都是不行的。甲级联赛俱乐部的每年的运营成本是乙级俱乐部的5倍到10倍之间,而超级俱乐部更会达到至少20…30倍以上,像一些豪门俱乐部甚至会达到100倍!这样的数字在足球土壤贫瘠的中国不仅是令人乍舌的,同时还将足球与草根隔离,直至贵族化。多说一句,中国足球俱乐部运营的高投入最终决定足球在国内无法产生更多的俱乐部,也是中国职业球员数量稀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不放球员转会,主要是俱乐部每年的运营成本太高,俱乐部如果想达到更多的盈利效果,又必须拿到理想的成绩,只有拥有了理想的成绩才能得到更有经济实力的赞助商的青睐和球迷的票房保证。而相比起人才外流主要对象的中超俱乐部来说,每年根据俱乐部成绩挂钩的收入高达几千万元来讲,一名球队重要球员转会到国外只能提供几百万元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而重要球员转会国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球队成绩直接下滑。比如去年的山东鲁能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核心球员郑智的离队直接将球队从一支冠军队下滑到亚冠联赛资格都得不到的准一流球队。
3、政府管理的足球青训体制迟迟不能进步,俱乐部得不到新球员的进补。
说完第二点,就必要引出第三点,因为第三点正是中国球员无法转会国外的最重要的因素。本部分我引阿根廷俱乐部的例子。
阿根廷足球向来以青训系统完备著称,像博卡青年、河床、萨斯菲尔德、班菲尔德、圣…洛伦索、独立这些球队里的当家球星,几乎每年都要被欧洲大俱乐部挖走半壁江山。原因不仅在于球员抵挡不住欧洲俱乐部高薪的诱惑,俱乐部本身也很难抵挡富有的欧洲人挥舞着支票的诱惑。
可是,这些阿根廷主要的俱乐部为什么能卖走当家球星呢?他们不怕球队成绩因球星的流失而受到影响吗?我想,他们是不怕的。因为,转出球员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得到了直接的实惠(如高达数百万、千万欧元的转会费),而是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去卖掉当家球星,是优质的青训体系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底气。
相反,相比“足球物流文化”昌盛的阿根廷,中国俱乐部显然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虽然在中国年轻球员当中也有不少值得欧洲俱乐部再栽培的好苗子,但是相比欧洲俱乐部的几乎“微不足道”的支票诱惑来讲,中国俱乐部则更需要他们培养出来的球员为对球队提供实实在在的成绩,而中国各级青训系统又无法为俱乐部培养出更多的好球员,单纯让一支球队来建设青训系统又是不现实的,因为任何一支职业俱乐部都不可能把自己的足球学校建在全国各地或建在所在省份的每一个城市的每一所小学中学,认为一支俱乐部都不可能拥有有那么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说到这方面的责任,就应该推脱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足协,他们才是中国足球基层建设不力的主要原因,当然,中国足协没有给地方更大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责任。
2008年9月23日。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有一种家禽酷似中国球迷
用人来形容一部分中国球迷是不对的,因为人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我尊重每个球迷,所以不能用人来形容球迷。不过这倒不能妨碍我用其他物种来形容球迷,用什么动物来形容呢?我看鸟就不错。
鸟的种类有很多,粗略地按照和人类的距离来划分呢,可以是野鸟和家禽。对于中国球迷,我想,用野鸟来形容是不行的。
为什么要用家禽来形容中国球迷呢?我思忖再三,最贴切的原因就是任何鸟都不像家禽一样有主人养着、惯着,近似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食物不合口味不但不吃,还要叫喊以示抗议,尤其是抗议的方式,和球迷骂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话说到尾,虽然家禽是有人类来惯着的,最后却又难免一死,最后要被主人吃。
家禽有很多种,比如——鸡——就是其中之一,和鸡长期相处的还有鸭。鸡鸭的数量往往也是最大的,彼此间的成分也不够复杂,互相间交相辉映也相对容易,语言不通的情况实为罕见。
为什么不说中国球迷是鹅呢?因为照我看中国球迷实在是不像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鹅是比较高大的,在家禽中又一向比较阳刚、威猛、正义、豁达。和贪图蝇头小利的鸡鸭有着莫大的不同。
那么,我为什么要说中国球迷像鸡和鸭呢?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鸡和鸭都比较势利,缺失一定的思考能力,不但身高都相对偏小,它们又特别喜欢靠成群结队来虚张声势。
比如,奥运会期间,满球场海骂谢亚龙,就像谢亚龙必死无疑放在他们谁面前都必死无疑一样。结果呢?只是骂骂而已,和他们在球场之外做的事情一样,最多也就只是骂骂而已。他们贪图一时的爽乐了,外国人看了呢?都觉得好笑。格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人的爱国在中国国奥队比赛期间变得荡然无存,这不禁让人深深地怀疑,那些既骂国足的又骂日本人的人,他们骂人的原因是不是仅仅出于个人感情宣泄困难而过于寂寞了。
太多中国球迷都说中国足球不行了,可我就没见过他们成群结队去体育场踢球的,基本上也从来没见过哪个妈妈爸爸带自己的儿子去体育场踢球的。说句良心话,很多球迷基本上都不知道足球是几块皮子缝成的,不少球迷都不知道足球里面装的是什么气体,太多所谓的球迷干脆就不知道传球要用脚弓和脚背(我在体育场里看到太多球迷用脚尖踢球了,因此不得不打个括号注释一下)。可是他们却在聊天的时候格外喜欢说中国足球的不是。天呐!My Love球迷们,你们脚下的球还没控制好呢!事实尽管如此,都已经不用称其为昭然若揭了,那么你既然不懂球还骂什么球呢?
我估计这和个人或是社会习惯有格外大的关系,因为笼子里的鸡鸭就是喜欢咕咕嘎嘎个没完没了,他们基本人没有几只见过足球的什么样子。
自从我的博客上面加了“有事您Q我”之后,很多号称球迷的人就没完没了的Q我,他们说起话来往往一个比一个Q,个个都像是“野派哲学家”,个个说起话来的习惯不但缺乏层次和条理,还特别喜欢一针见血地甩上来一句——“我操你妈”。对这样的态度,我只能笑了,笑他们的能耐确实名不虚传。
奥运会之后,有个球迷很是认真又愤怒地骂我,骂我是卖国贼,像日本人。骂来骂去,他最后给骂人的标签是——他的现场球票“白买了”,浪费了他的钱,还不如出去吃顿烧烤,喝点啤酒。当时,看到这样的话我也就没说什么了。我就在想:难道爱国心也能用价格来估量吗?就是日本人的话,是不是也不能这么做呢?
我喜欢看中超,排名靠前的球队球场总是满满当当,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一大象;反观排名靠后的球队主场呢?整个就是一训练场,观众寥寥不说,还骂声连连,个个都像早晨仰脖子呐喊的公鸡。多年来,这已经是中超各比赛场一道以赛季为单位的靓丽风景线了,简单地说就是:球队成绩好,现场观战的球迷就多,球队成绩不好,现场观战的球迷就少。极富鸡性感情色彩。
最后,说说关于欧洲足球。因为我也是喜欢看欧洲足球的人。
中国一部分球迷对喜欢的欧洲足球俱乐部挺朝三暮四的,今天曼联,明天就利物浦了,今天还巴萨,明天又皇马了。从一开始认这些球迷的,还以为他们真的很“职业”呢!
2008年9月28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足协就是黑社会
当前,中国足球有一个抓狂的部门,它就是——中国足协。
最近中国足协骂声连连、暴拳频频、砍刀挥挥,明明故意杀了人居然还振振有辞以义士自居,不断通过买通报纸、杂志、电视等手段让自己猥琐的形象揠苗助长似的高大化,让中国舆论再次回到愚昧的唯向有权独裁者马首是瞻的“大跃进”时代。
有人说中国足协不作为,我认为这话没说到点子上。实际的情况其实应该是,中国足协总是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总做,比如足球他们是肯定管不明白的,不过这并不能妨碍他们和媒体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反正足协有的是钱,买几个御用写手、收几份御用报纸又算得了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