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商演义-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十九头牲畜。门左,右和前面有看门的侍卫,携带戈,盾。屋内二旁各有2-3个女奴仆。建筑群的北头埋有五辆马车,西侧一匹马,砍了头的奴隶分埋在十个坑里。”

  上面介绍了所谓的宫殿,这样的宫殿一定不是给人住的。在这里的有看门的侍卫,有一群家畜,还有看管家畜的“奴隶”,有女奴仆。这里的主人出门的时候,北头有马车,还有驾车的人员,跟从的人员分埋在十个坑里。在宫殿里有供品,一定是人世间最精美的食品。看!殷都的管理者为祖先做了多么周到的安排。我们在殷墟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集中了大商的祖先,以及为这些祖先服务的巫祠。说到这里,我们还没有结识这位祖先。它也许是大商人的血统祖先,也许就是大商巫祠崇拜的帝。

  下面是关于大墓的情况:

  “先后发掘了十一座巨大的王陵和一千二百多个杀殉坑,王陵随葬品中有青铜器,金质的装饰品,圉饰,象牙用具,体形庞大的青铜鼎。王陵占地千平方米,包括墓室和墓道二部分。墓道宽5-6米,最长的三十米。墓室在地面以下,最深的有十三米。椁室中央的底部埋有奴隶和狗。在椁室的二侧和墓道中都有大批的殉葬的奴隶和牲畜。墓室外面是一层层填打得十分坚固的填土。一座王陵腰坑里埋了一个侍卫和一只狗。木椁的八个角落又各埋一个蹲踞张口的奴仆。椁室的顶部和仪仗一起排列的也有殉葬的奴隶。在北面墓道和墓室接近的地方,规则地埋着许多奴隶的头颅,每排十个,共有二十多排。他们的尸身全部埋在南端墓道和墓室交界的地方。在陵的周围,还约有二十个陪葬小坑。里面分别埋有奴隶,车马,各种器物。每个陪葬坑埋葬的奴隶五到十人不等。单是这一座王陵用殉葬奴隶3-4百人。”

  上面一段集中描绘了十一座王陵中的一座。整座的王陵经过了精心的布局,这些布局一定有“说道”。书作者注意的是在王陵中没有尸骨的描写,只说到有木椁,没有说木椁里有什么。这是个很重要的细节。当真是作者疏忽了?王陵中没有尸骨,而且发掘了十一座大墓,都没有发现尸骨。“先后发掘了十一座巨大的王陵”,竟没有一具尸骨!既然这样,大墓就不能称作王陵。

  这是可能的,在商时代,受到高级礼遇的是帝,帝是祖先的集合物。王算什么,巫师尚且不算数。

  就是椁中有尸骨,本书的判断也是成立的。在商时代,达不到王陵的物质程度。这就是判断的基础。且不谈商时代的帝崇拜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只说在春秋以前都没有王陵出现,哪位读者找到了春秋以前的王陵大墓?就是一座也好。没有。汉以后,对皇帝的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方才有王陵产生。

  一座大墓便是一支氏族祖先的居所。一支氏族兴旺起来了,用“羌,牢”交足了费用,安阳的巫中心便为这支氏族制作一座祖先大墓,这样的大墓自然没有尸骨。这样,这支氏族的祖先有了接受拜祭的住处。巫中心又为这支氏族建造一座祖庙。在祖庙中陈列祖先的名字,应用了全部的绘画,塑像,文字的手段,对祖先的事迹加以颂扬。

  空棺的习俗在蒙古族以及北方氏族中很通常。蒙古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叫敖包。那是用石头堆起的象征物。在草原上遗留下来的墓,冢也没有尸骨。又据说,草原人将尸体埋进地下,填平土,再驱赶马匹践踏一直到看不出模样为止。

  在殷墟一共发掘了一千二百个杀殉坑,达到了几万人。殷墟的范围是东西5-6公里,南北3-4公里,这样大的地区上几百年间自然死亡的人数也达到了几万人。书作者做这样的联想,是因为,在商时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智力和文明程度。到商时代的晚期,古中华有了(从万年前算起)六千年的社会历史。像安阳这样大规模人殉的情况,在安阳以外的地区没有发现,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和深思,不忙草率结论。

  制作大墓那是很费时费力的,商时,只有叫做木耒的挖土工具。一座大墓要常年的投入人力。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个来。还有祖庙的建造,维修,管理,主持祭祀,对各地氏族送来的奇物珍兽的饲养,对工匠的管理,等等,是很不简单的业务。

  “炼铜和铸铜的遗址,遗物在殷墟分布得相当普遍,在小屯区发现一块重十九公斤的孔雀石铜矿。有一个铸铜作坊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残铜范3-4千块。司母铜鼎重八百七十五公斤,需70-80个坩锅同时融铜浇铸。有一处保存了五千多件骨料和半成品。”

  大商的贵族各自为政。没有行政的中心,只有一个巫祠中心在安阳,安阳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势力较大的,地区较稳固的氏族往往建立起自己的祭祀中心叫做亳。亳这个名字并且流传在今天的地图上。亳字,亘字在地图上分布的地区在山西的南部,河洛,古河道,河南的东南,与商的中心地区十分吻合。

  殷墟就是这样的巫祠中心,巫师们在这里记录和整理大商氏族祖先的“档案”,是氏族祖先,而不是氏族。各支氏族带了祭品到这里来朝拜。安阳的都又制作氏族间交流,赠送的礼品。礼品有青铜器,玉器,和其它的精美的工艺品。巨大型的铜鼎制作出来,氏族“买”了,供在自己祖先的宫殿里。至于殷墟与各地还有什么联系,从遗址中看不出来。

  “奴隶们居住的地方是从地面向下挖的土坑,在二侧的坑璧上,掏有许多脚窝。这些土坑跟关闭牲畜的围栏差不多。一些人头的牙齿多半磨平,多有齿病。这显然是食物粗糙和营养不良。”

  这一段真实的表现了大商人的生活环境,一般的劳动群的生活环境也是这样。从遗址看到的住房并不是劳动群的居住条件。在殷时代,大商氏族的生活也是很简朴的(准确说是很低下的)。在遗址中墓葬最能够显示社会的物质程度和差异程度。在大商时代,物质的程度低下,差异不明显(参考唐政权的二里头遗址)。商人花费巨大的财富营建祖先的椁室,祖庙。不惜杀牲人祭来满足祖先的要求,用心可谓良苦。

  丛书上面的判断是不是失误?须知,在商时代,还是石器工具的时代,种植的土地生产还没有开始。社会的等级并不明显,不同于今天意义的奴隶制。氏族首领身份的“王”并不显赫。在大商时代,只有对帝的崇拜,没有对王的崇拜,甚至没有对社会人包括巫的崇拜。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出现王陵,岂不怪哉?

  “殷墟出土的带字的甲骨共十六万片。在小屯发现的一个窖穴里,保存有一万七千片,合成整版的有三百多片。”

  甲骨文&;#8226;卜辞

  (资料出自郭沫若)

  甲骨文是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殷墟。甲骨文的数量很大,有字的骨片计十六万片,全部是占卜的记录,叫做卜辞。

  卜狩猎的原文:

  丙戍卜丁亥王阱鹿网鹿允网三百………四十八

  壬申卜………贞圃网鹿丙子阱鹿允网二百又九一………

  获鹿二百

  ………田禾余+往来亡丝御……二百五十………雉二

  丁卯卜贞王狩正………网获鹿六十二………百十四猪十兔一

  ……王卜贞田禾余往来亡灾王固曰吉丝御获………百四十八兔二

  种植方面:圃,囿,果,树,桑,栗,丝帛

  耕稼方面:田,畴,禾,啬,粟,黍,来,麦,酒鬯

  卜受黍年的原文:

  庚申卜贞我受黍年三月

  乙酉卜贞年有正

  为禾稼卜风雨的极少:

  庚午卜贞禾有及雨三月

  贞今其雨不佳穑

  以下为父卜:(罗,王以为阳甲,盘庚,小辛。辞为武丁所卜)

  贞帝(示帝)多父

  庚午卜………贞告于三父

  父甲一牡,父庚一牡,父辛一牡

  以下为母卜:

  祖乙之配曰妣己,又曰妣庚

  祖丁之配曰妣己,又曰妣癸

  武丁之配曰妣辛,又曰妣癸,又曰妣(女旁)戎

  (三十一帝十七世,直接传子者,不到十三)殷的敌人有:土,(工口)狗,井,人,马,羊,林,孟。

  八十年来,发掘了遗址一万多处。早到公元前二千年出土的文字,殷墟是唯一的。我们不必再等待新的发现了。中华史是由汉语讲述的,早期的文字是古汉字(甲骨文)。古汉字是安阳巫的工具。直到殷灭亡以前,文字没有在社会上流传。包括大商的首领在内,都不识字。各氏族的巫祠从安阳那里领回来天干地支的天书文字,将这些天书文字供在自己的亳里。为了得到这祖先的名字,不知花费了多少羌,多少牢。

  周易爻辞

  周易的最后定型在春秋末。周易取材于历史而不是“现实”。卜辞多反映“王室”的生活,爻辞多反映氏族即下层的生活。依附人在社会之外。周易一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条爻辞。爻辞中没有关于粮食农业的生产。畜牧少狗,少鸡,多吃草的牛,羊,猪。文字经过了周时代的整理,显得比卜辞的时代晚。

  鱼猎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是鹿,别害怕,但鹿入林中,也得不到。)

  田有禽,利执言。(田,供猎用,非农田。执,捉,抓。言,语气词)

  履虎尾,不咥xi人。(踩着了虎尾,但虎不咬,原来,是一只死虎。)

  贯鱼,以宫人宠。(网得了鱼,家人高兴。)

  噬干秭(月旁),得金矢。(吃干肉,吃出来一个铜箭头)

  良马逐。

  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田无禽。(意收获无望)

  于南狩,得其大狩。(大狩,大收获)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一齐到高坡去射鹰)

  包有鱼,包无鱼。(包,葫芦)

  公戈,取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