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卫立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将卫立煌-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值班参谋铺好信笺,拿着笔看着卫将军小声说:“请总司令口授电文。”

  卫立煌一字一顿地说着: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

  职部北援,已达望都,前线传来平津失陷之消息,驰援失去目标,请示下。职下意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倭寇逞强,杀我国民,掠我疆土,立煌与敌誓不两立,决意北进,不愿南归,不扫敌寇,决不罢休,万望委座成全吾愿。

  卫立煌

  值班参谋写罢,卫立煌在信笺上书“速发”二字,又签上自己的大名。值班参谋接过电文匆匆而去。

(2)汤恩伯的胜与败
南京,蒋介石的指挥部里,蒋介石与白崇禧一扫脸上的阴霾,朗声大笑。抗战开始以来,前方传来的尽是我军惨败的消息,昨日接到南口第13军汤恩伯部的电报,使蒋介石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指着桌上的电报说:“健生兄,恩伯不负众望,我13军在南口与倭寇激战,恩伯将铃木的11旅团围困在月牙山口,敌人后方补给线已经切断,缺食少水,不战自溃,不日将有捷报传来。娘希匹,我不信日本人就那么厉害!”

  白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人,是桂系军队的头面人物之一。抗战开始后担任蒋介石的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他精明干练,素有“小诸葛”之称。白崇禧看着电报,也喜形于色地连连说:“是,是,这都是委座指挥有方啊!”

  白崇禧的话像一阵清风吹过蒋氏的心头,一扫多日来的沉闷情绪。蒋介石双手叉腰站在落地窗前,望着园中的景色,柳树的枝条嫩绿欲滴,湖中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纯,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

  正在这时,一个侍从参谋走进来,望着蒋介石的脊背行个礼说:“报告委员长,汤军长急电。”

  蒋介石转过身来,笑容可掬地说声“念”。

  侍从参谋念着电文: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

  职部在南口围困铃木旅团已达数日,倭寇弹尽粮绝,困兽犹斗。16日坂垣征四郎之第5师团抵达南口一线,急速向我阵地推进,如今敌军对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不来援军,恐难取胜。切盼回电!

  汤恩伯

  听说是汤恩伯的电报,蒋介石满腹希望听到的是胜利的捷报。读了电文犹如一盆冷水泼在蒋氏的心头,他脸色铁青,嘴唇抖动着,“这个……这个……”了半天,说不出一句囫囵话。

  白崇禧熟悉蒋介石,知道他越是激动,越是说不出话来。于是,他走近蒋介石以商量的口气说:“委座,你看派哪个部队去救援第13军?”

  军情似火,远水难解近渴。就是有军队,往返运送都需要时间,晚去几个时辰13军难免溃败,到时候怎样向全国民众交代?对于白崇禧提出的问题,他又“这个……”了大约三四分钟,仍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时候又一个参谋送来卫立煌的急电,这才解了蒋介石的围。他松了一口气,对白崇禧说:“健生兄,你立即以我的名义,给俊如发报,命他的第14集团军立即增援南口。”

  白崇禧点点头走出指挥部。蒋介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3)初创日军
第14集团军的军列不分昼夜地在平汉线上奔驰。车到清苑,卫立煌将军接到蒋介石发来的增援南口急电。卫立煌微笑着,心里轻松了许多,他扬扬手对门口的卫兵说:“请参谋长马上来一下。”

  第14集团军参谋长郭寄峤,安徽合肥人。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头脑灵活,文笔流畅,曾是保定军校的高才生。他早年投奔奉军,是郭松龄的部下。1925年郭松龄部向张作霖倒戈,兵败之后,郭寄峤随魏益三率四个旅杀出山海关,与冯玉祥合作。这时的郭寄峤才华出众,办事干练,很快由团长提升为魏益三的参谋长。由于魏益三部粮饷无着,冯玉祥也无法解决,1926年魏部又投到吴佩孚的麾下。次年冬天吴佩孚兵败,魏部摇身一变,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号,成了国民革命军的第30军。魏部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每次变动,都要向全国发出通电,阐述救国救民的道理,每次的通电字字珠玑,篇篇锦绣,皆出自参谋长

  郭寄峤这个自幼熟读经书、文武兼备的人才之手。北伐战争结束之后。郭寄峤投奔唐生智、何健,职位均为参谋长。无论跟着谁,郭寄峤常常有一种孤魂野鬼似的感觉,因为只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才是正统。因而在1929年卫立煌在蚌埠成立45师时,他投奔了卫立煌,成为卫立煌帐下诸葛亮和庞统式的人物。1938年12月蒋介石在陕西武功农学院召开的各战区重要军事会议,郭寄峤代表第二战区前线指挥部作了45分钟的发言。他的发言条理清析,分析准确,博得了蒋介石的喝彩,被誉为“标准参谋长”,此是后话。

  郭参谋长步入指挥车问:“钧座有何吩咐?”

  卫立煌迎上来说:“如今的平汉铁路可以通到何处?”

  郭寄峤不加思索地说:“据情报处报来的情报看日军南进的速度很快,保定以北也发现了敌人的骑兵,据我看最多能通到琉璃河,再往北去把握不大。”

  卫立煌将蒋介石的电报递到郭寄峤的手上说:“你看看吧,委座命令我们增援南口的第13军,你看怎么办?”

  郭寄峤沉思着说:“先头部队只有两个团,孤军深入,恐有不测。”

  卫立煌果断地说:“命令部队在琉璃河下车,集结待命,待后续部队上来我们徒步北上!”

  郭寄峤笑笑说:“钧座决策正合我意,就这样吧!”说罢他走近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用笔在标着琉璃河字样的地方重重地画了个红圈。

  当时第14集团军的编制是:

  总司令:卫立煌;

  参谋长:郭寄峤;

  一、 第14军辖三个师,军长李黙庵;

  第10师  师长彭杰如;

  第83师  师长刘戡;

  第85师  师长陈铁;

  二、 第9军辖二师一旅; 军长郝梦齡;

  第47师  师长裴昌会;

  第54师  师长刘家骐;

  独立第5旅 旅长郑廷珍;

  第14集团军由新乡北上,每列军车只能载两个团,车站每隔15分钟发一军列,这样把14集团军分散在由新乡到保定这一段漫长的铁道线上。

  宋哲元的第29军撤出平津之后,沿途向保定靠近,一路上走到哪里日机便追到哪里,投弹轰炸,疯狂扫射,追得第29军溃不成军。敌机在保定以北狂轰滥炸,追击中国军队,还派出侦察机到保定以南侦察。

  第14集团军的军列接近保定之时,一架日机飞临军列。进行低空侦察。卫立煌站在士兵的平板车上,沉着地举着望远镜观察飞机的型号和敌人的意图。敌机飞来,卫士长拉着卫立煌说:“长官,请快隐蔽,防止敌人投弹扫射。”

  卫立煌笑笑推开卫士长说:“你不懂,这是敌人的侦察机。”说罢他命人叫来参谋处长,发布战斗命令。他说:“敌人侦察之后,便有飞机轰炸,命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

  参谋处长以电报的形式,立即将总司令的命令传达到各个团队。果然不假,过了片刻六架日机向军列飞来。日军的骄横在华北是出名的,他们从不把中国军队当成一回事。距离军列老远,他们便用机枪向军列扫射,肆无忌惮地向列车投弹。第14集团军的装备在当时是一流的,每个团队都有一个高射机枪连。敌机来临,士兵们便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司令部特务团在团长指挥下沉着应战。他们用机枪编织火网,一阵猛射,高射机枪击中了一架日机的油箱,这架日机立即起火,冒着长长的黑烟落在远处的山道旁。另一架日机驾驶员发现中国军队有高射机枪,心里暗自吃惊,连忙拉起操纵杆,准备逃走,慌忙中猛一转舵,机身碰在

  一座小山上,顿时机毁人亡。另外四架日机看看这支部队不好惹,拉起高度在天空盘旋了几圈,灰溜溜地向北方飞去。

  高射机枪在杂牌军中是没有的,日本飞机在这里尝到高射机枪的厉害,方感到遇上了真正的对手。平板车上的士兵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这个说:“妈的,都说日本人厉害,我看他们都是松包蛋!”那个讲:“第一次交手就揍下日本人两架飞机,老子就是不怕日本人!”

  听到士兵们这些轻敌的话,卫立煌的眉毛重重地打了个结。

(4)日酋丧胆
第14集团军与日军交手,初战告捷,但也过早地暴露了目标,引出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北京丰台,在日本驻华北军香月清司的司令部里,一片肃穆清静。正面墙上挂着日本国旗和一幅“武运长久”的书法,这是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手笔。香月清司虽说出身于军人家庭,是日本士官学校的佼佼者,也是小有名气的汉学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对中国的书法尤为喜好。在中国众多的书法家中,他独钟一人,这就是明末清初的书圣——王铎。评论王铎的书法作品时,他说:“山川大河之美在于自然,王觉斯的书法作品,出于古,而不拘于古,横竖点撇,都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他博览群书,在中国的经典著作中,偏爱《孙子兵法》。他面目冷酷,却不随便发火,对下级恩威并用,深得朝野好评,年纪不大便成为日本帝国的中将,日本驻华北军司令官。

  中国军队击落日本飞机一事,在他心中卷起一阵惊涛,配备高射机枪的部队必是一支劲旅,这是谁的部队呢?他命令特务机关长派出侦探,两天过去了,还不见消息,他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香月清司正在着急之际,门外响起一阵皮鞋声。他抬眼看去见特务机关长木村走进他的办公室,向他敬着礼说:“报告将军,击落我方飞机的是中国第14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总司令叫卫立煌。”

  听到卫立煌的名字,香月清司暗自吃惊,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