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卫立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将卫立煌-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卫立煌附掌一笑说: “好,这个办法好!”

  “这样做省得老蒋说你排斥异己,省去了许多麻烦。”

  卫立煌和陈铁满上酒杯,碰了一下,喝得一干二净,他们相视一笑,许多话尽在不言中。

  陈铁的办法果然有效,没有多长时间,李默庵主动请调。这个军团长一走,第33军团自然就不存在了,这样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就有了第9军、第14军、第15军、第93军四个军的兵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7)刘少奇会见赵荣声
赵荣声自西安回来以后,将西安之行的结果转告卫立煌,卫立煌和陈铁说的给蒋介石留一手,就是和延安联系的事。赵荣声每次到卫立煌这里来,卫立煌总要询问这件事。

  一天夜里,卫立煌正在灯下看书。赵荣声如约来到卫的住室。卫立煌站起来走到赵荣声的面前问:“你从西安回来有10多天了吧?”

  “不错,整整18天。”

  “延安方面怎么还没有消息?”

  赵荣声看看卫立煌焦急的表情笑了:“也许快了。”

  卫立煌追问着:“什么意思?”

  赵荣声说:“我今天收到一封信,是从渑池八路军兵站来的。有一个叫胡服的人让我去见见面,说有事和我谈,是不是这件事呢?”

  “信在哪儿,让我看看。”

  赵秘书展开信,放在卫立煌的面前。

  卫立煌接过信,只见信上写着:

  荣声兄:

  我从延安东来,准备在渑池逗留几天,弟渴望与兄晤谈,请速来。

  胡服

  卫立煌看罢来信问着:“你认识这个人?”

  “不认识。”

  “你听说过这个人没有?”

  “没听说过。”

  “这个人是谁,怎么会给你写信呢?”

  “不知道。”

  卫立煌沉思了一会儿,最后说:“不管怎么着,明天你到渑池去一趟,问问情况。回来后,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再说。”

  “是。”

  赵荣声就要退出房去,卫立煌又补了一句:“慢着,一定注意保密!”

  “是。”赵荣声答应着,点头离去。

  渑池八路军兵站,位于陇海铁路之北的渑池县城东关,是几间普通的民房,院里的大树已经落叶,光秃秃的枝干刺向天空,一副萧条的样子。这个兵站是南面的新四军、北面的八路军以及西北的延安的联络站,来来往往的共产党要员,都常在这里歇脚。

  来到渑池八路军兵站,赵荣声才知道这个“胡服”就是刘少奇,刘少奇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之一,曾任党的北方局书记,现在是中原局书记。在延安召开的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林伯渠向中央领导汇报了赵荣声西安之行的内容,党中央委托刘少奇同志和赵荣声见面,做些思想工作。

  这是一个小雾的早晨,薄雾飘飘悠悠的,地上的山、村、田、路隐隐约约的,看得不那么清楚,使人感到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样子。一大早,赵荣声便过了黄河,踏着路上的残雪来到八路军兵站。

  兵站的大院里空落落的,很静,只有一个人在院子里作操。这个人高挑挑的个子,穿一身深蓝色的八路军棉军服,见有人进门,侧目看了赵荣声一眼,目光像流星闪逝,立刻照亮了赵荣声的心。两人就那么短短的一瞥,赵荣声愣了一下,心想,这个人好面善,是在什么地方见过面?赵荣声还要继续走,就被那人叫住了。

  那人走近赵荣声,伸着手说:“你是赵荣声同志吧?咱们见过面的,你想想。”

  赵荣声握着那人的手,迟疑地问:“你是……”

  那人笑了:“我是胡服,就是刘少奇,请到屋里说话。”

  那是抗战的第一年,小赵在太原写了一篇有关抗日统一战线的文章,因为有些观点拿不准,前去请教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彭主任笑着说:“正好我这儿来了一位高水平的同志,请他修改一下。”说着便把文章交给刘少奇。

  刘少奇燃着一支香烟,边吸边改,一支烟的工夫文章就改好了。小赵没顾上问这个人的

  姓名,想不到今天又见面了。赵荣声当时并没有认出刘少奇,他佩服少奇同志的眼光和超人的记忆力。

(8)弄巧成拙
刚刚坐下,少奇同志又燃上一支香烟。他吸了一口说:“我刚刚从延安开会回来,中央领导委托我同你见见面,谈一次话。”

  本来屋里比较冷,小赵听了这话腾地一下浑身热起来,他深感事态重大,有些坐卧不安的样子,局促地说:“不知有什么事情,还要领导亲自来讲?”

  刘少奇微微笑着,他弹了一下烟灰说:“你们几个娃娃可真胆大!”

  赵荣声心里一紧,有些害怕,他预感到又要受批评了,但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只有大着胆子问:“什么事?”

  “你们这些年青人,想为党做点工作,心情是好的,不过你们也太胆大了,竟敢挖蒋介石的墙脚?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样做对党不仅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有很太的危险。”

  赵荣声低着头,脸上红红的不说话。

  刘少奇神态凝重,他十分严厉地说:“中央军是蒋介石的命根子.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是蒋介石的台柱子。他跟蒋介石多少年了,又带着那么多军队,现在你要把他挖过来,这不是要割蒋介石的肉?他能甘心吗?”

  少奇同志丢下香烟,在地上踩灭,和颜悦色地说:“我们党的干部要执行党的政策。毛泽东主席讲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生命你知道吗,有多重要?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我们和国民党有协定:彼此都不在对方的党、政、军里搞活动,不建立秘密的党支部。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你们在国民党军队里建立了秘密党支部,还挖他的墙脚,若是蒋介石知道了,这还了得!到那个时候,如果他把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不去对付日本人,而回过头来对付我们,那么抗日战争的大局就会动摇,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到那时候,中国的局面就不可收拾啰!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听了少奇同志的话,赵荣声很受教育,也感到很委屈。他解释说:“卫立煌想参加共产党的事,完全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我们并没有引导他。”

  刘少奇点上香烟,吹灭了火柴,耐着性子说:“小赵同志,我听说你们给卫立煌订阅延安的报刊,还买了一些生活书店出的进步书籍?”

  赵荣声坦诚地说:“这些事都有,我有什么就说什么。”

  “小赵哇,你刚才还说没有引导卫立煌,你的进步书刊影响了他的思想,这不是引导又是什么?”

  赵荣声睁大眼睛看着刘少奇,有些想不通。他问:“这也能算引导?”

  少奇同志笑了:“你说呢,小赵?”

  小赵并不服气,但他还是说:“就算是吧。”

  少奇同志笑得很开心,他说:“对头,这才是我们的好同志。”笑罢,少奇同志严肃起来,他接着说:“我们党最近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议的主要精神也给你讲一讲,这对于你们工作有好处。”他又点上一支烟说:“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过去王明提出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口号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主张,在统一战线当中,共产党人要独立自主,放手大干,如发展军队,开辟根据地,发动群众……不能老看着人家的眼色行事。”

  赵荣声静静听着,不时地作着记录。

  刘少奇又说:“不必记录,已作的记录要毁掉,只要记在这里就行了。”他指指自己的脑袋。

  赵荣声撕下记录,投入火炉中,那些纸张冒了一会儿青烟,便化为灰烬。

  少奇同志严肃地说:“我给你提两点要求:一、回去以后,立即解散党支部,你们以个人的身份参加国民党,停止组织生活,停止和党的联系,保留党籍,长期潜伏下去。二、诚心地当卫立煌的部下,和他们搞好关系,真心地帮他做事,真正成为他的心腹人。跟着他做官,官做得越大越好,这对我们党的事业有好处,能做到吗?”

  刘少奇苦口婆心地说了这么多,原以为会打通赵荣声的思想,谁知道他这么一问,赵荣声却说:“做不到。”

  刘少奇严厉地问:“为什么?”

  赵荣声苦闷地叹着长气,他不安地说:“我也讲两点:一、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不到党的文件,就不了解党的政策,我受不了;二、和党组织完全断线,还算什么党员?最少得有一个人和我接头,有什么情况可以报告,有什么问题我可以请示,若不这样,我坚决不干,要求调离工作!”

  面对这个又可爱又执拗的青年,刘少奇感到又可气又可笑。他知道对这些青年,光批评是不行的,必须把道理说透,以理服人,才有效果。于是就解释着说:“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国共合作以后,党的报纸公开发行,一看党的报纸,党的方针、政策不就明白了吗?”

  赵荣声坚持着:“不过组织生活可以,但必须有一个人和我接头!”

  刘少奇笑笑,终于作了让步。他从外面叫进来一个人,这个人瘦瘦小小的,头戴一顶旧军帽,束着一根小皮带,眼睛不大,却很有精神。赵荣声打量着这个人,心里想着,这个人八成是兵站的通讯员,要不就是炊事员。不管怎么着,有个人联系就行。

  刘少奇来到赵荣声面前介绍说:“刘子久同志,山东人。现在是豫西地下党的特委书记。让他与你接头行吗?”

  “好,太好了。”

  赵荣声紧紧握着刘子久的手不放,激动地说:“子久同志,以后你便是我的娘家人,家里有什么事请一定告诉我。”说着他的眼睛红了,小赵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泪水才没有掉下来。

  刘少奇拉着赵荣声的手说:“只顾说话,把中饭都忘了,走,咱们一起吃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