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说的是,南阳城有一条狗,也被书生杀害了。这条狗,就是著名的旺财。皇上生平是最爱狗的,尤其是这些个比他还有名的。十四王的叛乱,终归也是因为错杀皇上的一只拉布拉多。同时皇上想到,书生武功这么高,万一想弑君,哪怕只是一念之间,朕不就没命了么。
可是书生干掉五十万的军队也就一眨眼,而中央的军队却只有三十万,加上各级官员倒有两百来万,只是要拉他们来打仗还不先把军饷亏空了,然后有些斗志的军心不也得涣散了。正当皇上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内总管刘公公献计说:可以组织一批太监士兵,都给他们练《葵花宝典》,就不信搞不定书生。
皇上说:大概要找多少比较好?
刘公公说:书生这么厉害,估计得一万吧。
皇上说:这个量一定要掌握好,万一少了,干不掉书生,让他跑到皇宫里就惨了。
刘公公说:那您觉得多少呢?
皇上说:咱们这么办,你找一个练过那什么宝典的来。
于是刘公公找来一个太监,皇上找来五十个士兵,结果太监被乱刀砍死。皇上说:你看,显然一万是不行的。
然后刘公公找来两个太监,结果还是被砍死。皇上说:可见两万也是不行的。
接着三个,四个,五个,五十个,一百个,直到一千个。此时已经是半夜,五十名士兵饥寒交迫,筋疲力尽,终于被太监们干掉了。于是皇上决定,就一千万。临了皇上问找来士兵的将军,这些都是哪里找的,战斗力真强。
将军说:是各大门派的掌门,以为是给皇上表演,都争着来的。
皇上说:怎么不找我们的士兵?
将军说:平定十四王时,要不投敌,要不战死,没多少了。
皇上说:可十四王怎么有五十万?
将军说:您想啊,他逃的地方是河南。临走是一千,到河南就五十万,正常嘛。
皇上说:也是,那地方人多。
由于宫里的太监不够,刘公公只能把任务下达给各地政府,要求每市提供太监一万。这时候,社会已经开始有些*的苗头了。可是各地官员努力*,所以还不是乱得很彻底。终于,数月后,太监依然找不够,皇上干脆决定,各市政府都要抽出五十名官员阉了送京。为了防止一些人徇私,先从高官阉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 太监紧缺(3)
这样,天下就彻底乱了。
由于之前各大门派的掌门都被干掉,群龙无首,江湖就先一步乱掉了。书生走到黄河边上时,许多门派都已经改行做了土匪。在渡河的时候,书生被铁掌帮拦了下来。书生想,这社会是怎么了,我不是平定了叛乱么。接着他大怒,冲土匪们吼道:叫你们帮主出来。
土匪说:我们现在不叫帮主,都叫寨主。
书生说:怎么就改了啊?
土匪说:现在全国都山寨,我们得跟上潮流。
书生说:我是夺命书生,知道不?
一瞬间,铁掌帮的土匪们全跑了,书生顺利渡过黄河。再往北走,沿途土匪全部回避,书生很快来到京城。书生发现,京城的男性似乎不多了,而且所见都半男不女的。当一个姑娘看到书生留有一撮胡子时,他险些被瞬间涌来的一群姑娘挤死。
书生逃出来,躲到一座寺庙里,这里的和尚都被政府或者姑娘给捉走了,只留一个九十岁的方丈。寺庙此时很安静,只有古钟在清晨还被方丈敲响。方丈向书生讲述了这一切的起源,书生明白社会的*居然是因为自己,有些骄傲,同时更多的是悔恨。
书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拯救这个世界。于是他离开寺庙,准备先面圣再说。不料刚打开寺门,一群姑娘就围了上来。在这个生死关头,一道闪电呼啸而过,关闭寺门,救下了他。是方丈救的他。
方丈说:你不是救世主,你留下吧。
书生说:你怎知我不是。
方丈说:十三年后,将由一个少年来拯救世界,而不是现在的你。
书生说: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谁?
方丈说:我曾经是写书的,像这样的剧情,我经常写。
书生说:哦,原来是作家啊。
他立刻毕恭毕敬,生怕方丈日后重操旧业,把他的名声给写臭掉。书生接着问:你预测一下,这*会持续多少年?
方丈说:这个我不能说,否则就没人往下看了。
书生说:那么,在那个少年未出现的十三年里,我该做什么?
方丈说:你看,一本书里不能用太多篇幅描写配角的,你只有暂时消失了。
书生问:我消失到哪里?
方丈说:这个我还没有构思,你暂时住下来,待我想好,就告诉你。
可是书生觉得就这样隐居是不行的,他毕竟曾是舆论的焦点,总得做出点什么,保持大众讨论的热度才好。于是他告别了方丈,还是打算先面圣再说。
再说皇上那边,已经招到五百万的太监,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假如夺命书生出来,也就挥十剑他们就全完了。皇上听说书生已来到京城,躲了起来。刘公公告诉皇上,书生恐怕要弑君的,因为咸阳市政府错将他老爹阉掉了。他此刻应该是在弑与不弑的边缘挣扎着,一旦他下定决心,哪怕只是一念之间,皇上就得驾崩。
皇上想,这下惨了,招安估计都不行了。想来除了我们政府这些官员,我阉掉谁老爹他不跟我拼命啊。可总得补救一下吧,说不定夺命书生和我们政府这些人都是一样的。不过因为舆论的压力,他就算是政府的也得报个仇表演一番吧。看来这事得从报仇这一块儿着手。
于是皇上问:阉他老爹的凶手抓到没?
刘公公说:已经死了。
皇上说:那他上级领导呢?
刘公公说:他上面就是您了。
皇上震惊,问:怎么回事?
刘公公说:是兵部尚书亲自阉的。您上次不是说要阉各地高官么,夺命书生他爹就被人拉来冒充知县。这些高官一向是由兵部尚书阉的。
皇上说:抓书生老爹的是谁?
刘公公说:咸阳知县。
皇上说:就找他。
刘公公说:是是。
皇上说:这事,总得找个替罪的吧。
刘公公说:干脆到翰林院找一学士,那帮人吃着皇粮却不干正事,就会吟吟诗,作作对。
皇上说:对,但是不能找写散文和小说的,得找写诗的。最好找的是一个他写诗骂你,别人看完还以为是夸你的。
刘公公说:李学士如何?
皇上说:找一首他写的诗我看看。
于是刘公公找来一首李学士的诗,诗名叫做《咏梅》,内容是这样的:
我坐下来
天晴了
这是在一条马路
有些春意了
皇上说:你找错了,这是李学士文集的目录吧,你看,都是标题。
刘公公重新找来一首,名字叫《咏春》,内容是这样的:
秋天是一个季节
下雪了
某一天
婉转的歌声
世界也热闹了
皇上说:这也是目录,不行。
如此,皇上看过李学士十多首诗后,感叹道:这李学士是个才子,文集都出了这么多,杀了可惜,再换一个吧。
于是刘公公重新找来一个赵学士,挑了一首他的代表作,题目是《赛龙舟》,内容是:
今天端午节
大家一起赛龙舟
皇上说:显然,赵学士是不行的,他的诗通俗,傻子都看得懂。他要是骂我,不是谁都能够知道的嘛。
同时皇上不解,这样一个人,是怎么进入翰林院的。
刘公公说:他以前是搞体育的,得过不少奖。后来退役了,您就把他请到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就分配到了翰林院工作。
皇上说:我怎么不记得?
刘公公说:您真忘了。当时还有几个地方院校争来着,可哪有咱势力雄厚啊。
皇上一拍脑袋,想了起来。
最终,皇上忍痛把李学士拿去顶罪了。一时间,大家都以为是李学士的诗体风格不讨皇上喜欢,想来有谁喜欢看一堆标题,看完了还被告知这不是标题。于是,这一形式的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消失了,偶尔有些愤青敢于匿名写一写。这个朝代灭亡后过了许多年,直到新的中国成立,这个诗体终于被挖掘出来,流传开来。原因是,那时造纸印刷技术都先进了,你印一整本书的标题虽然浪费不少纸,却也不浪费很多钱。
第十章 一VS五百万(1)
书生来到皇宫,立刻被五百万太监围了起来。书生想,看来这次是死定了,当时十四王的一千士兵都险些围死我。这时候投降也是不行的,皇上阉我的老爹,就是挑明了说必须杀我,谁让功高得震了主呢。此时他怀揣着一丝遗憾,是因为他曾伤害过一个女人,那是他深爱的女人,他一直试图去道歉,可是总没有机会。他想过,在没有让那个姑娘原谅他之前,不能死。
若要不死,就必须找到一个办法吓跑这帮太监,可武攻是万万不行的。想来想去,书生觉得应该智取,这个社会有三百六十行,别人不叫他夺命屠夫或者其他的,偏偏选了书生这个职业来给他冠名,就是因为他有文化有智商。
书生先查看了太监们的站位,发现他们摆的不是撒星阵、鸳鸯阵、八卦阵等所有阵法中的一种。苦恼了半天,他突然明白这原来就是一铁桶阵,只是没人写到书里,害得他研究这么久。可是这阵该如何破呢,他把读过的书重新在脑子里过滤一遍,想到一本儿时偷看的小说里描述过破阵的方法,只是后来孔孟读多了,一时想不起那小说的情节。
许久,书生终于想到,这是一本描写江湖恩怨的武侠小说。书中破解铁桶阵的办法是,里应外合。书生先是大喜,然后才明白没有谁可以帮他外合,于是又大悲。这时候,他觉得还是应该由孔孟的书籍里去找方法,他不相信孔孟只是用来考取功名以及写文章时比较容易多凑一些字数的。想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