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拖延心理学-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让一个孩子觉得不真实和迷惑不解,最终会使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或者,表现平平也可以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去追究你本人,但是这种态度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要不是外部因素的干扰,你的表现会是一流的。这似乎在说,你真实的能力不足以证明它自己,而要靠虚假的装点才能达到真正优秀的地步。
  兄弟姐妹也在施压家庭中扮演了某种角色。有一个“完美”的兄弟姐妹会驱使你想要比他或她更加完美(比完美更加完美的又是什么呢?)。或者,为了填补家里另一个孩子的失败,你可能成了家里寄托希冀的一个替补。一个转学过来的大学低年级学生差点因为考试不合格而被大学拒之门外,他满眼含泪地恳求说:他不可以失败,因为他的其他兄弟毫无长进,他是家里剩下的唯一可以让父母骄傲的孩子了。
  成功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家庭。瑞可是一个聪明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他是他们那个加利福尼亚小村庄里第一个从大学毕业的人。小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对他在研究生学院的学业进步津津乐道。当瑞可回家过寒暑假时,他感到许多人不仅希望他能代表他的村庄,还能代表所有的墨西哥裔美国人。这样的称赞对瑞可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担负起这个责任。他在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拖了许多年,因为他总是感到这篇论文还不够优秀。
  然而,你在家里感受到的压力,其焦点很可能在于你所做的,而不是你的身份。如果你在家里是否被接受是跟你是否功名显赫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你就会拖着不去冒这样的险,因为这总比在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之后却功亏一篑要强。
  怀疑倾向
  当怀疑倾向在家庭中占据主导的时候,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你不具备哪些必备的条件”。怀疑可以以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你骄傲什么呀?这只不过是一场垒球赛而已”,或者通过兴趣索然的态度,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当孩子所做的事情引起大人的兴趣的时候,大人才会鼓励孩子,这让孩子无法在自己的兴趣基础上建立信心。那些自己生活一团糟的父母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这样的想法:别指望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当父母受到孩子在不断进步这一事实的威胁,他们就会吹毛求疵,责备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会怀疑父母有问题,反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孩子可能会接收到不可以做某些事情的信息。或许父母经常拿你跟表现优异的兄弟姐妹做比较,其中就有你无法赶上他的暗示。哥哥或者姐姐可能不喜欢弟弟妹妹在他们面前显示自己的专长,这时弟弟妹妹就会以自信不足、拖延和不求上进等手法给以呼应。或者,你可能会得到暗示说因为性别不同某些事情你不可能做好(“数学是女孩子的弱项”),所以你在这方面连尝试和努力也放弃了。
  在这些怀疑信息的重重包围下,孩子很可能会真的相信它们,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在面临新的挑战时,或者在碰到任何类似测验的事情的时候,无论是击球练习还是回家作业,他们都会退缩不前。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感到惴惴不安,而且认为“这件事我不能做”。即便他们真的做了,也会在碰到第一个小小的困难时马上放弃,从而强化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拖延者对付家人怀疑的另一种方式是反叛,他们往往会采取这样的态度:“我会让他们知道他们错得多么离谱!”他们给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决心不顾家人的怀疑去取得成功,但是这样的决定将他们直接引向了完美主义的圈套,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完美主义会引发拖延症。
  无论是采用退缩的办法还是采用挑衅的办法,如果你已经将怀疑内化到了心中,那么当你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你多半会丧失勇气。拖延对你来说就成了一个安全的港湾,因为它可以保护你,让你不必去测试那个你所唯恐的真相:你没有能力做它。
  来自不断表达怀疑态度家庭的拖延者往往会认为:无论大小,任何失败都意味着所有的怀疑都是真实的。他们忽略了一点:一次两次失败,哪怕是一百次失败,都不会让人永久性地变成一个坏的、不值得爱的或者无能的人。
  控制倾向
  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越俎代庖,这就是家庭中的控制倾向。父母可以为孩子决定所有事情——做什么,穿什么,怎么做,跟谁交朋友等,他们要孩子不容置疑地去执行自己的所谓建议。做父母的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在控制孩子,相反,他们感到自己是在保护孩子,或者是在运用自己的人生智慧防止孩子出错。有些父母觉得他们有权利去控制孩子。他们制定规则,监控整个过程,明确哪些是生活中“应该”做的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应该吃掉自己碗碟里的所有东西。你应该每周去看望祖父母。每个孩子都应该学钢琴。一个孩子如果不断接收没完没了的建议和指令,他就会感到他没有权利拥有一个独自的自我。有时候这样的控制非常严厉。父母可能会愤怒地爆发开来,而父母的愤怒跟孩子的言行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跟父母这一天过得如何有关,但是不管怎样,愤怒还是对孩子产生了同样的影响。以言词或者肢体表达出来的愤怒往往会摧毁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当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危险的所在,而直接的反抗又太冒险。在被父母监控的环境下,拖延就成了他们的一种反抗方式。
  如果规矩多变,或者奖惩不均,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可以随意改变规矩。他们被父母的反复无常搞糊涂了,同时又因为害怕而不敢直接违抗,他们只能放慢步子,以蜗牛般的速度来做家务和作业,他们开始不再相信不懈的努力可以得到可靠的回报。
  当某个人总是主宰你的生活的时候,你或许会在拖延中找到安慰。通过拖延和拒绝做事情,你可以激怒有控制欲或者要求严格的父母,并削弱他们对你的掌控。虽然从长远来看,拖延并不是对你最有利,但是这种消极的抵抗相比直接公然的反抗而言,是一种更为安全的做法。拖延甚至有助于你保留自己的某些独立感,对你而言,这比成绩或表扬要更重要。有时候,拖延是一种让心灵存活下去的策略。
  依附倾向
  依附倾向家庭不鼓励家庭成员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牵绊。父母不仅是孩子获得支持和鼓励的源泉,而且还成了孩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似乎他们的孩子必须被帮助,被保护,被关照,这样才能长大成人。获得这么多帮助的孩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也不能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所以他们不仅逃避生活的挑战,而且对需要他们独立完成的事情都推托了事,比如:考驾照,结束一段感情,尝试参加自己家里人没有兴趣的一些新活动,甚至讲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这样的事情上,他们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有些家庭就像一个多头有机体那样运转着,每个人都连在一起,相互依赖。发展跟家庭无关的个人兴趣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表达独立的判断,搬家,怀有不同的宗教或政治观点——这些通往独立的做法都是得不到鼓励的。这样的家庭所想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能独立思考,你也不能离开我们而存活。
  依附倾向也可以表现为对一个孩子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的期待。或明或暗地,其所传达的信息是:“我需要你;不要离开我”。父母可能生病了,或者精神抑郁,或者情感上有需要,转而向孩子寻求支持和保障。当然,我们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成员。问题出在,当孩子去接管这个家庭的时候,他们跟父母的角色颠倒过来了。他们管理家务,照看弟妹,调解纠纷,或者以父母的一个准伴侣的姿态出现。孩子感到对家庭责任重大,以至于疏忽了自己的利益。她可能不再跟朋友们外出,也不再参加课外活动;也可能为了照料家里的事情而推迟回家做作业。依附倾向家庭的孩子会感到家里太需要她了,所以不能离开家庭,如果他们确实设法离开了家庭,一种深深的负疚感会一直盘踞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无法释怀。
  当你回避那些可能离间你家庭关系的活动时,拖延可能会有助于你继续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或者,当你在为自己的独立感而挣扎的时候,当你想要在你跟其他人之间制造距离、避免纠葛的时候,拖延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关系密切只给你带来窒息感、依赖感或者跟其余世界的隔绝感的话,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来逃避依附的诱惑。
  疏远倾向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身体爱抚和情感关联,没有共同的兴趣,也没有受保护的感觉,疏远倾向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无论他们是否以关系密切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家里的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独自的世界中。大家很少表达情感,甚至提都不提;如果谁有烦恼,大家都只当没注意,并且还会看不起表露烦恼的人。他们对其他家人的内心生活并没有多少了解,他们既不向家人请求帮助,也不给家人提供帮助。
  父母可能一直过着就像不曾有过孩子一样的生活,他们有时候通过言词,有时候通过行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走开,不要打扰我”。设想一下,一个整天工作或者每晚看电视的父亲,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在他眼里。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较疏远,他们对孩子的经验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会感到孤立无助。孩子必须独自解决问题。无论是回家作业,或者撰写学期论文,还是为体育比赛做准备,家里没有人给孩子提供帮助。当遇到麻烦的时候,孩子必须自己设法面对挫折和失望。这样的家庭熏陶有时候会给拖延症打下伏笔。在以后的生活中,独自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