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父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民父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大家算了一笔账,都说这么多的粮食吃不了怎么办?于是当年收割的时候许多红薯都烂在地里了,没人管。细粮都吃不完,谁还吃那个?!
  

农民父亲 二(4)
各地都开始放卫星,形势一片大好。这是一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人们激动得睡不着觉。村村都很热闹,到处都是一片沸腾的场面,龙腾虎跃。欣逢盛世,做了几千年小康和温饱之梦的人们毫不怀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光景就在眼前。人们纵情高歌:“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如果哪个不识趣的人胆敢说风凉话,就会遭到大家的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公社给各村下发了建设卫星田的指标:一号卫星田亩产二十万斤;二号卫星田亩产十万斤;三号卫星田亩产五万斤。大梁庄靠近海边,多沙地,山上都是柏树,能种庄稼的地方不多,队干部开会决定:伐树造田,开山填海,向海水要粮,向沙地要粮。“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村民男女老幼全体出动,战天斗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创造人间奇迹!
  那个年代的人们是纯真的,没有人怀疑这一切的逻辑性。全国各地在沿着总路线创造惊人成就的压力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下,都表现出不甘落后和争创奇迹的决心。人们的干劲确实鼓得十足。在“小集体服从大集体”的口号下,社员的家畜家禽和其他生活资料都被集中在了一起。“人民公社化,不分你我他。”大梁庄的猪、鸡、鸭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大队办“万头猪场”和“万鸡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猪没多长时间就饿得精瘦;鸡开始传染瘟疫,几千只鸡几天就死光了;集中起来的鸭子也没活多长时间,河边到处是鸭子的尸体,把整个村子都搞臭了。有的村子把社员的房子也拆了,盖几间很大的房间,全村男女老幼都集中在一起,过大集体的生活。大王村把社员的私人小厕所也全部拆掉了,集中起来盖一个大厕所。由于厕所离庄子远,半年都没有人去拉屎。各村的山芋、花生秧子也要求集中在一起。那时候各家已经开始育山芋苗了,大队下达命令,把已育出的山芋种全部集中到大队育苗,结果很大一部分烂掉了。
  花生和山芋是大梁庄的特产,村民依靠这两项收入来调剂自己的生活。成立大集体后,这些经济作物被连根拔掉了。理由是花生、山芋能赚钱,社员的钱多了,会发展资本主义。为了防止花生和山芋长出资本主义,全体社员同仇敌忾,消灭花生和山芋。大面积的土地荒芜了,长出了一人高的蒿草。
  公共食堂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许多人就开始抱怨起来。因食堂缺乏管理,没有制度,因此每次开饭时秩序都很乱,年轻的有力气的人,吃得快,年老体弱的吃得慢。每天开饭的时候大翠总是挤在最前面,打的第一碗饭给奶奶,自己再挤进去就只剩下稀的了,稠的都让年富力强的人吃完了。由于一年没有收成,大家坐吃山空,靠卫星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许多卫星田其实就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的,把几十亩地里的庄稼集中到一亩地,庄稼在地里摞得一人高,来参观的人个个心知肚明,却没有一个人敢说破,否则就是反对社会主义,是特务、间谍、卖国贼,要抓起来游行批判。粮食越来越少,可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大食堂的饭也越来越少了,许多老人和孩子便开始饿肚子。干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突击队到各家各户搜粮食,翻箱倒柜、掘地挖墙,一些缴不出粮食的人被五花大绑游行批判。被搜出粮食的问题就更加严重,除了游行批判外,还要遭受突击队员的拷打。
  这样的光景维持了一年,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出乎所有人意料。粮食大面积减产,村村都没有余粮,“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路线斗争天天搞,嘴可以封上,肚子可不答应。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漫长,社员们躺在黑漆漆的土炕上熬不到天亮。
  身体衰弱的奶奶经常饿着肚子回家,两个姑姑和小叔也饿得面黄肌瘦,晚上睡不着,整夜整夜地哭。奶奶在队上清粮的时候让父亲偷偷地在地窖里藏了一袋高粱,这些高粱本来是喂牛吃的,现在却成了一家人救命的东西。奶奶在一开始就预感到要出问题,不幸果然发生了,天灾人祸,到处都在遭年成。父亲在深夜移开地窖上的枣树,悄悄下去拿了一点放在锅里熬。那时很多人都在饿肚子,人在饥饿的时候对食物很敏感,高粱的香味从奶奶的屋里飘了出来,许多人贪婪地伸长了脖子,抖动狗一样的鼻翼判断香味的来源,最后循着气味找上门来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农民父亲 二(5)
那时候虽然还是大食堂吃饭,但是每个人都定量供应,男人每天四两粮,女人和小孩每天二两。人们都饿疯了,顾不上粥的滚烫,拿起可以盛东西的家什舀了就喝。许多人被烫得大喊大叫,高粱粥几乎是直接灌进了肚子,接着便搂着肚子在地上滚。屋里的人越来越多,锅里的粥很快就见底了,大家于是就在屋里搜粮食,把炕都刨塌了,盆盆罐罐扔了一地。几个人把锅弄了个底朝天,然后拿起镢头就砸。大翠尖叫着扑了上去,用身子护着锅,脸上弄得全黑。队长问哪里来的粮食?大翠说她从娘家带来的。队长说放你娘的屁!蒿庄的人都快饿死了,还有粮给你!给我好好搜,搜出来人人有份!小院一时人声鼎沸,角角落落都是人。一家人的心悬在嗓子眼儿上。人们把每一块石头都翻起来了,却忽略了那颗已经干枯的枣树。
  第二天,队长要带父亲去批判,大翠像一堵墙似的堵在丈夫前面。大翠满脸漆黑,披头散发,身上全是头天晚上弄上的锅底黑,两眼闪着寒光,样子很恐怖。大翠说高粱是自己从娘家偷来的,与东子无关,要批斗就批斗俺吧!队长说既然这样就把两个人都带走!奶奶哭着爬了过来。奶奶说你们不能带走我的媳妇,她怀着小孩啊!一帮人哪里顾得了这些,父亲和他的妻子被连推带搡押走了,身后传来奶奶歇斯底里的哭叫声。
  连日的饥饿和劳累,大翠倒在了主席台上。父亲看见妻子的裤管里流出了殷红的鲜血,他狂叫一声,劈手给了押他的人两拳,把妻子抱在怀里。大翠脸白如纸,她软得像团面条瘫在那里。一帮人慌了手脚,赶快抬她去卫生所。
  大翠流产了。这是奶奶渴望已久的孙子,奶奶腿一蹬就昏了过去。
   。 想看书来

农民父亲 三(1)
一九五八年的寒流似乎来得更早些。才是中秋的季节,人们已经感觉到气候的硬朗了。海风挟卷着浪花汹涌而来,浪花被高高抛起后撕得粉碎,然后重重地砸在礁石上,发出巨大的怒吼声。海面上积压着厚厚的云层,黑乌乌的令人窒息。乌云簇拥着海浪向海边扑来,奔腾着,咆哮着。一道炫目的闪电划破海面的沉闷,暴雨倾盆而下。
  大梁庄的社员群众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群情激昂,意气风发。遽然而来的暴雨没有浇灭人们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激昂的斗志。
  大炼钢铁运动开始了。
  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纲领的激励下,人们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岁月在激情中燃烧。“三年赶超英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梁庄的群众把自己家的自行车架、钢丝、烟囱都拿了出来,“家家挖潜力,人人献钢铁”。 学校操场上建起了炼铁炉,火光熊熊,操场上灯火辉煌。各家各户的青壮劳力都去炼钢了。为了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队干部把各家的勺、铲、棒,甚至把墙上的钉子都拔了下来。做饭的锅被打烂了,因为有人民大食堂,各家都不需要做饭了。大翠为了留下一把铁铲,被突击队员打得满脸是血。奶奶藏在炕洞里的勺子被搜了出来,头上的铁簪子也被拽了下来,几根白发在簪子上飘舞,奶奶凄厉的哭声在空中回荡。后来,为了完成炼钢的任务,打鱼的船也被拆得支离破碎,上面的铁龙骨被拔了出来;拴牛的铁链子被集中了起来,扔进了土炉里。甚至连牲口蹄子上的铁掌也启了下来。大队要求“土里挖,水里捞,室内搜,室外找,令废钢旧铁升帐”,“叫钢铁无处藏身”。机关单位甚至拿出了保险柜、钢丝床,总之只要与铁有关的东西都得炼,把好钢炼成废铁,把成品炼成废品。大王县要求日产铁任务三百吨,全县建炉任务一千五百座,大多数就像铁匠铺子。上面给炼钢铁的人供应粮食,人们站在炼钢炉前,都快被烤晕过去,可嘴里有说有笑,心里劲头十足。接着就是捷报频传,某某公社完成任务几千吨,某某村完成任务几万吨。这些土炉子炼钢的质量根本不行,数量也都是假的。许多地方把日产几百斤说成几万斤,有的甚至浮夸成日产三千吨。省上于是组织全省干部在那里开全省大炼钢铁现场会。去的人一看只有几台小炉子,有的小土炉一天费很大劲才能炼出几十斤,哪来的三千吨?!
  大炼钢铁收走了农民的锅,公社大食堂吃不上饭,家里想烧水都没办法,只好喝凉水。大梁庄组织宣传队宣传喝凉水的好处,说长征的时候战士们连凉水也喝不到,有的人甚至以马尿解渴,你们知足吧!大炼钢铁砍光了树木,到处光秃秃的连草也不长,食堂烧水都没有柴。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家家的烟囱上见不到炊烟,村庄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中颤抖。饥寒交迫的人们集中在海边赶海,无奈搞围海造田的时候已经把这里的礁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